戰亂之後,百姓流離,這已經是亂世的常態。
百姓們習慣與此,曆年戰亂,建康府也在王敦之亂、蘇峻之亂中處於岌岌可危乃至於直接淪喪的地步,所以這裏的百姓也一樣沒有因為身在天子腳下就覺得心安理得、會承平安樂。
所以這一次動亂,世家們都已經這麽狼狽了,百姓們所遭受的摧折可想而知。
然而按照慣例,他們也就應該麻木的重建家園、重新開始生活罷了。
可不會想著站出來反抗高高在上、他們此生都隻能仰望的朝廷。
但如今,這滔天的民意,就像是洶湧的洪水,就像是燎原的大火,真的卷動起來了,真的燃燒起來了,咆哮著、怒吼著,衝過來的時候,同樣對此幾乎沒有什麽經驗,同樣已經習慣了把百姓當做棋子的謝安,在心中也隻剩下濃濃的不安和無力感。
這道題,世家們的確不會。
然而如果此時謝安退縮了,那麽就意味著世家費勁千辛萬苦建立並且維持的世家體係,將會徹底失去權威性而分崩離析。
郗超看著謝安陰晴不定的臉色,歎道:
“這就是所謂的,亂起一方而不費一兵一卒啊。上兵伐謀,這一次杜仲淵的確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謝安搖頭:
“不隻是這一次······就算是這一次我們能夠用強硬的手段將這些動亂鎮壓下去,那麽下一次呢?
他們還是能夠以相同的方式掀動新的動亂,以抗議朝廷的不作為,以抗議朝廷對於流民百姓的不管不顧,一直到朝廷真的有所變化的時候。”
頓了一下,他苦笑問道:
“但那個時候的朝廷,還是我們希冀建立的朝廷麽?”
郗超對此無言以對。
是啊,那樣的朝廷,就是完全奉行關中新政的朝廷了,世家勢力都要被從朝堂之上清掃出去。
那樣的朝廷,還不如直接請杜英來做這個皇帝呢。
甚至說,如果不是杜英坐在皇位上,下麵的人仍然不會滿意,仍然會掀起新一輪的動亂,以抗議世家對於朝廷的掌控。
“人心亂了。”謝安喃喃說道。
隻是一場建康府之變,隻是持續了一個月的戰事,卻讓建康府的民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
此時的謝安也有些好奇杜英是如何做到的,但是當務之急顯然還是先找到解決方案。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看了一眼郗超。
突然,他反應過來。
眼前這個狡猾如狐的年輕人,並非不知道個中利害。
他隻是在想清楚此時下令鎮壓之後,會帶來什麽樣的罵名和後果,所以根本不想自己承擔,或者說幹脆打算直接把這個難題推到謝安身上罷了。
畢竟要直接觸動的,是王謝世家的利益,或者說是天下世家的利益。
而如今的郗家,已經很難算是傳統意義上的世家,所以郗超並沒有什麽牽絆和後顧之憂。
推翻世家的隊伍之中本來就應該有他的身影。
隻不過他現在是為了更大的野心和圖謀,在和王謝世家虛與委蛇,以待更好的時機罷了。
眼前這場動亂,把王謝世家推出去背鍋得罪人,而隻要郗超跟在後麵,哪怕不采取什麽動作,隻是發表一些安撫人心、保證改進的言論,就已經能為他贏來滿堂喝彩,就已經能為大司馬迎來闔城讚歎。
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且關中遠在千裏之外,若是近在咫尺的大司馬也能夠推行類似於關中的新政,那麽本地百姓和流民們不見得不會支持。
說到底,百姓們想要的不過是有一口飯吃罷了。
誰當家做主,誰征伐開疆,並不是不重要,卻也沒有很重要。
亂世之中的百姓,沒有資格關心這些。
謝安一時間不說話了,隻是打量著郗超。
郗超明白了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索性叉著手,含笑不語。
謝安突然開口:
“亂起城東與城西,此非嘉賓之過也?”
郗超一怔,反應過來謝安是什麽意思。
這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打法啊。
謝安可以主張鎮壓,但是試問此亂起,是誰過錯?
說到底還是因為郗超的失察以及後來想要借助這燎原的火威脅惡心一下王謝世家所以才有的縱容罷了。
因而到時候王謝世家可以站在前麵當背鍋的,讓百姓們痛罵、不得不麵對有可能的刺殺威脅,但是失察的郗超,自然就要擔負朝廷的問責。
到時候謝安和司馬昱齊齊發力,直接把郗超從朝堂上攆出去也不是不可能,連帶著郗超好不容易安插進來的幕府官吏,都會被清掃一空。
可偏偏郗超還說不出話來,因為的確是他的失察,而且背鍋的還是王謝世家,既然如此,王謝世家的損失也就應該從朝堂上找補迴來。
“安石公所言謬矣。”郗超搖頭說道,卻也知道自己的小小算計完全被謝安看穿,索性敞開天窗說亮話,“風起於青萍之末,風起之時,你我為建康府父母官而未所能察,以致有小人搬弄是非。
此的確是你我······”
謝安無情的打斷他:
“亂非起於烏衣巷。”
“然可與烏衣巷無關?”郗超徑直反問。
謝安不說話了。
其實他心裏也清楚,若隻是因為幾個報刊的查封停辦,那還不至於引起建康府中百姓的滔滔憤怒。
主要誘因,一方麵是之前戰亂的摧殘,導致流離失所者眾多,而朝廷方才重組,三方還在朝堂上就利益劃分和地盤撕比,還沒有來得及顧及到這些衣衫襤褸的百姓。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建康府之亂中,鮮卑人聯手司馬昱麾下的禁軍,對城中的大小世家都進行了洗劫,雖然在此之前世家就已經收拾金銀細軟跑路到了東山,可是家大業大,當時自然是沒辦法全帶走的。
各家返迴建康府之後,一看滿地狼藉,心痛之餘,當然也再想辦法找補。
直接壓低傭人和仆從的薪水是一種節流渠道,而大肆壓低價格收購店鋪,則是另一種開源渠道,因此這幾日建康令那裏的官司不少,然而上任建康令顧昌已經被免了,如今正悠哉悠哉的做他的散騎常侍。
大概是整個建康府中最引人注目的散騎常侍了。
新任建康令花落誰家猶然還在三家爭執之中。
附郭京城,誰都不願意做,可是每家上司卻都想讓自家的人占住這個位置。
百姓們習慣與此,曆年戰亂,建康府也在王敦之亂、蘇峻之亂中處於岌岌可危乃至於直接淪喪的地步,所以這裏的百姓也一樣沒有因為身在天子腳下就覺得心安理得、會承平安樂。
所以這一次動亂,世家們都已經這麽狼狽了,百姓們所遭受的摧折可想而知。
然而按照慣例,他們也就應該麻木的重建家園、重新開始生活罷了。
可不會想著站出來反抗高高在上、他們此生都隻能仰望的朝廷。
但如今,這滔天的民意,就像是洶湧的洪水,就像是燎原的大火,真的卷動起來了,真的燃燒起來了,咆哮著、怒吼著,衝過來的時候,同樣對此幾乎沒有什麽經驗,同樣已經習慣了把百姓當做棋子的謝安,在心中也隻剩下濃濃的不安和無力感。
這道題,世家們的確不會。
然而如果此時謝安退縮了,那麽就意味著世家費勁千辛萬苦建立並且維持的世家體係,將會徹底失去權威性而分崩離析。
郗超看著謝安陰晴不定的臉色,歎道:
“這就是所謂的,亂起一方而不費一兵一卒啊。上兵伐謀,這一次杜仲淵的確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謝安搖頭:
“不隻是這一次······就算是這一次我們能夠用強硬的手段將這些動亂鎮壓下去,那麽下一次呢?
他們還是能夠以相同的方式掀動新的動亂,以抗議朝廷的不作為,以抗議朝廷對於流民百姓的不管不顧,一直到朝廷真的有所變化的時候。”
頓了一下,他苦笑問道:
“但那個時候的朝廷,還是我們希冀建立的朝廷麽?”
郗超對此無言以對。
是啊,那樣的朝廷,就是完全奉行關中新政的朝廷了,世家勢力都要被從朝堂之上清掃出去。
那樣的朝廷,還不如直接請杜英來做這個皇帝呢。
甚至說,如果不是杜英坐在皇位上,下麵的人仍然不會滿意,仍然會掀起新一輪的動亂,以抗議世家對於朝廷的掌控。
“人心亂了。”謝安喃喃說道。
隻是一場建康府之變,隻是持續了一個月的戰事,卻讓建康府的民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
此時的謝安也有些好奇杜英是如何做到的,但是當務之急顯然還是先找到解決方案。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看了一眼郗超。
突然,他反應過來。
眼前這個狡猾如狐的年輕人,並非不知道個中利害。
他隻是在想清楚此時下令鎮壓之後,會帶來什麽樣的罵名和後果,所以根本不想自己承擔,或者說幹脆打算直接把這個難題推到謝安身上罷了。
畢竟要直接觸動的,是王謝世家的利益,或者說是天下世家的利益。
而如今的郗家,已經很難算是傳統意義上的世家,所以郗超並沒有什麽牽絆和後顧之憂。
推翻世家的隊伍之中本來就應該有他的身影。
隻不過他現在是為了更大的野心和圖謀,在和王謝世家虛與委蛇,以待更好的時機罷了。
眼前這場動亂,把王謝世家推出去背鍋得罪人,而隻要郗超跟在後麵,哪怕不采取什麽動作,隻是發表一些安撫人心、保證改進的言論,就已經能為他贏來滿堂喝彩,就已經能為大司馬迎來闔城讚歎。
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且關中遠在千裏之外,若是近在咫尺的大司馬也能夠推行類似於關中的新政,那麽本地百姓和流民們不見得不會支持。
說到底,百姓們想要的不過是有一口飯吃罷了。
誰當家做主,誰征伐開疆,並不是不重要,卻也沒有很重要。
亂世之中的百姓,沒有資格關心這些。
謝安一時間不說話了,隻是打量著郗超。
郗超明白了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索性叉著手,含笑不語。
謝安突然開口:
“亂起城東與城西,此非嘉賓之過也?”
郗超一怔,反應過來謝安是什麽意思。
這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打法啊。
謝安可以主張鎮壓,但是試問此亂起,是誰過錯?
說到底還是因為郗超的失察以及後來想要借助這燎原的火威脅惡心一下王謝世家所以才有的縱容罷了。
因而到時候王謝世家可以站在前麵當背鍋的,讓百姓們痛罵、不得不麵對有可能的刺殺威脅,但是失察的郗超,自然就要擔負朝廷的問責。
到時候謝安和司馬昱齊齊發力,直接把郗超從朝堂上攆出去也不是不可能,連帶著郗超好不容易安插進來的幕府官吏,都會被清掃一空。
可偏偏郗超還說不出話來,因為的確是他的失察,而且背鍋的還是王謝世家,既然如此,王謝世家的損失也就應該從朝堂上找補迴來。
“安石公所言謬矣。”郗超搖頭說道,卻也知道自己的小小算計完全被謝安看穿,索性敞開天窗說亮話,“風起於青萍之末,風起之時,你我為建康府父母官而未所能察,以致有小人搬弄是非。
此的確是你我······”
謝安無情的打斷他:
“亂非起於烏衣巷。”
“然可與烏衣巷無關?”郗超徑直反問。
謝安不說話了。
其實他心裏也清楚,若隻是因為幾個報刊的查封停辦,那還不至於引起建康府中百姓的滔滔憤怒。
主要誘因,一方麵是之前戰亂的摧殘,導致流離失所者眾多,而朝廷方才重組,三方還在朝堂上就利益劃分和地盤撕比,還沒有來得及顧及到這些衣衫襤褸的百姓。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建康府之亂中,鮮卑人聯手司馬昱麾下的禁軍,對城中的大小世家都進行了洗劫,雖然在此之前世家就已經收拾金銀細軟跑路到了東山,可是家大業大,當時自然是沒辦法全帶走的。
各家返迴建康府之後,一看滿地狼藉,心痛之餘,當然也再想辦法找補。
直接壓低傭人和仆從的薪水是一種節流渠道,而大肆壓低價格收購店鋪,則是另一種開源渠道,因此這幾日建康令那裏的官司不少,然而上任建康令顧昌已經被免了,如今正悠哉悠哉的做他的散騎常侍。
大概是整個建康府中最引人注目的散騎常侍了。
新任建康令花落誰家猶然還在三家爭執之中。
附郭京城,誰都不願意做,可是每家上司卻都想讓自家的人占住這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