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父親的猶豫,有時候劉牢之自己的抉擇還是很幹脆的。
於他而言,所求者,千秋萬世名。
既然鮮卑人從淮東而來,那麽就是送上門的功績,渦口的留守水師,自然沒有隔岸觀火的道理。
所以他決定率領渦口的這些戰船,甚至其中還有很多渦水承載不動,因而反而沒有參與渦水戰事的大樓船,前去增援壽春。
壽春若是敗了,王師退路危急,壽春若是能勝,那麽劉牢之也不想要讓謝玄這個還未加冠的少年專美於前。
同樣是少年,他可未加冠而有“冠軍侯再世”之美譽。
我緣何不可?
腳步聲匆匆,最後的一隊士卒已經登上戰船。
仗劍迎風、獨領一軍,劉牢之等待這一天也很久了。
當然,他很清楚,自己能夠站在這裏,也並不隻是因為能夠抓住機會,更是因為自家爹爹為他提供了這個機會。
如果劉建沒有及時的向大司馬靠攏的話,大司馬也不會那麽輕易的將兩淮陸師和水師全部都留在劉建的手中,任由劉建折騰。
所謂投桃報李,劉建表忠心的足夠幹脆,大司馬也得給他一定自由行事的權力,而且劉建親自率領半數步卒和多半水師跟在大司馬的身邊,大司馬就算是知道他在渦口留下的這些軍隊可能另有所圖,卻也不能太過苛求,否則豈不是寒了其餘投效之人的心?
正是因為劉建的這個舉動,才給了劉牢之能夠在渦口便宜行事的機會。
劉建在打仗上,或者把握戰機上或許很難說是一把好手,但是對朝堂上、群雄之間的變化,嗅覺卻很敏感。
說句難聽的,騎牆本事高超。
而具體的行軍打仗,現在的劉家,甚至整個兩淮將門,好像還真的缺少這樣的人才,否則也不至於總是被朝廷“空降”下來的鎮西將軍壓住一頭。
但說不定,自己就是那個光耀劉家門楣的人。
沒有獨立主持過一場戰事的劉牢之,雖然沒有信心,但願意在眼前這場戰事中嚐試一下。
——————————————-
當這場席卷整個兩淮的雨,向南觸及壽春的時候,就已經隻剩下一點兒雨絲,頗有點兒“沾衣不濕杏花雨”的味道。
可惜細小的隻是雨水本身,吹麵如刀割的秋風,仿佛將濕氣與寒意拚命的往人的衣袖之中塞,絕對算不上“吹麵不寒楊柳風”。
尤其是當得知一支鮮卑精兵已經突破淮東楚州防線,兩淮王師兵敗如山倒,一路跑迴廣陵的消息之後,壽春城中更是氣氛壓抑和緊張到了極點。
“淮東的仗,是怎麽打的?!鮮卑人一夜之間向前狂飆近百裏,沿途就沒有一路兵馬能夠阻攔,就沒有一座城池能夠固守!”郗恢氣唿唿的衝入議事堂。
堂上,謝玄按著橫刀,站在沙盤前,在他的左右手兩邊,還有壽春城中守將官吏,此時一個個臉色都不好看。
戰局的變化之快,超乎他們的想象。
鮮卑這一路兵馬並沒有繼續進攻廣陵——大概也知道京口瓜州這一水間,是他們這一支近乎沒有後援的兵馬很難攻克的防線,而是直接殺奔壽春而來,擺明了要欺負王師後方防線薄弱。
身在壽春的官吏和將領,出身各不相同,江左、吳郡和兩淮本地將門,都有。
朝廷為了控製兩淮,避免這個江左門戶、南朝肘腋落入單純的某一方手中,更甚至不知道哪一天不聲不吭的就直接冒出來一個新勢力——袁公路大概對此比較有經驗——所以自然是雜七雜八、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往這個地方塞,以互相形成掣肘。
但這些道不同、不相與謀的官吏們,卻又不得不麵對一個共同的問題。
鮮卑人來了,鮮卑人的刀可不管他們是站在哪一邊的,一向是一視同仁。
因而他們想跑是跑不掉,真的跑迴了江左,更是等於直接丟了“守土有責”的重任,早就虎視眈眈的其餘各方,當然會抓緊落井下石,轉眼就從世家旁係子弟變成庶人,也是合情合理的。
沒錯,派到兩淮來的普通官吏,自然也很難是某家某戶的嫡係子弟,多半都是旁係之中出眾的,派來曆練一下,因而在其犯錯之後,本家自然也沒有保住其官職前途的欲望。
能夠保住性命就已經是家中對你之前貢獻的照顧了。
有這種後顧之憂在,在場的官吏們自然是一個賽一個的團結一心,堅決要追隨謝玄,跟鮮卑人好生較量一番。
淮東的王師抵擋不住,不代表壽春的他們也一樣無所作為,壽春城高池深,尚且還有淝水為屏、八公為障,再加上眼前的這位年輕小將,可是關中名將——半數是謝玄真的有這個本事,半數是因為關中的報紙添油加醋的將謝玄的事跡描繪一番,以幫助謝玄穩定壽春人心——所以這些優勢加在一起,給了官吏們很大的信心。
至少在他們心中,處於劣勢的兵馬數量也被抵消掉了。
我們也不追求主動進攻,堅守城防的話,普通丁壯也一樣能夠勝任。
但是郗恢說的話,還是讓很多官吏們忍不住眼皮輕輕跳了一下。
鮮卑步騎在淮東如入無人之境,難不成真的比想象之中的還要厲害?
若真如此的話,那渦水之戰是不是勝利的太過簡單了?
莫非大司馬那兒還有什麽貓膩?
渦水之戰的戰報已經傳來,大司馬強渡渦水,接應謝萬率領的王師,擊破慕容儁,不管實際戰損如何,這都是振奮人心的大功勞。
因而軍情戰報上雖然沒有詳細說明雙方傷亡人數,大家在心裏還是默認為一場酣暢淋漓之大勝的。
現在看來,大司馬是不是贏得太過簡單了?
不過謝玄遲遲沒有開口,眾人也是先把這個心思向下壓了壓。
謝玄此時緩緩開口:
“淮東守軍本來就不多,再加之慕容儁親率其中軍走渦水南下,所以東楚州那邊會放鬆戒備也在情理之中。
鮮卑人過淮水,再折而向東,沿途雖然有諸多壁壘塢堡,但大城多半都年久失修,堅守不住也正常。
從一開始,餘就沒有把這些遊離在淮上的世家塢堡、散兵遊勇當做可以信賴的同袍。”
謝玄這句話確實有點不好聽,尤其是幾乎是指著兩淮世家和將門說你們沒有什麽用了。
於他而言,所求者,千秋萬世名。
既然鮮卑人從淮東而來,那麽就是送上門的功績,渦口的留守水師,自然沒有隔岸觀火的道理。
所以他決定率領渦口的這些戰船,甚至其中還有很多渦水承載不動,因而反而沒有參與渦水戰事的大樓船,前去增援壽春。
壽春若是敗了,王師退路危急,壽春若是能勝,那麽劉牢之也不想要讓謝玄這個還未加冠的少年專美於前。
同樣是少年,他可未加冠而有“冠軍侯再世”之美譽。
我緣何不可?
腳步聲匆匆,最後的一隊士卒已經登上戰船。
仗劍迎風、獨領一軍,劉牢之等待這一天也很久了。
當然,他很清楚,自己能夠站在這裏,也並不隻是因為能夠抓住機會,更是因為自家爹爹為他提供了這個機會。
如果劉建沒有及時的向大司馬靠攏的話,大司馬也不會那麽輕易的將兩淮陸師和水師全部都留在劉建的手中,任由劉建折騰。
所謂投桃報李,劉建表忠心的足夠幹脆,大司馬也得給他一定自由行事的權力,而且劉建親自率領半數步卒和多半水師跟在大司馬的身邊,大司馬就算是知道他在渦口留下的這些軍隊可能另有所圖,卻也不能太過苛求,否則豈不是寒了其餘投效之人的心?
正是因為劉建的這個舉動,才給了劉牢之能夠在渦口便宜行事的機會。
劉建在打仗上,或者把握戰機上或許很難說是一把好手,但是對朝堂上、群雄之間的變化,嗅覺卻很敏感。
說句難聽的,騎牆本事高超。
而具體的行軍打仗,現在的劉家,甚至整個兩淮將門,好像還真的缺少這樣的人才,否則也不至於總是被朝廷“空降”下來的鎮西將軍壓住一頭。
但說不定,自己就是那個光耀劉家門楣的人。
沒有獨立主持過一場戰事的劉牢之,雖然沒有信心,但願意在眼前這場戰事中嚐試一下。
——————————————-
當這場席卷整個兩淮的雨,向南觸及壽春的時候,就已經隻剩下一點兒雨絲,頗有點兒“沾衣不濕杏花雨”的味道。
可惜細小的隻是雨水本身,吹麵如刀割的秋風,仿佛將濕氣與寒意拚命的往人的衣袖之中塞,絕對算不上“吹麵不寒楊柳風”。
尤其是當得知一支鮮卑精兵已經突破淮東楚州防線,兩淮王師兵敗如山倒,一路跑迴廣陵的消息之後,壽春城中更是氣氛壓抑和緊張到了極點。
“淮東的仗,是怎麽打的?!鮮卑人一夜之間向前狂飆近百裏,沿途就沒有一路兵馬能夠阻攔,就沒有一座城池能夠固守!”郗恢氣唿唿的衝入議事堂。
堂上,謝玄按著橫刀,站在沙盤前,在他的左右手兩邊,還有壽春城中守將官吏,此時一個個臉色都不好看。
戰局的變化之快,超乎他們的想象。
鮮卑這一路兵馬並沒有繼續進攻廣陵——大概也知道京口瓜州這一水間,是他們這一支近乎沒有後援的兵馬很難攻克的防線,而是直接殺奔壽春而來,擺明了要欺負王師後方防線薄弱。
身在壽春的官吏和將領,出身各不相同,江左、吳郡和兩淮本地將門,都有。
朝廷為了控製兩淮,避免這個江左門戶、南朝肘腋落入單純的某一方手中,更甚至不知道哪一天不聲不吭的就直接冒出來一個新勢力——袁公路大概對此比較有經驗——所以自然是雜七雜八、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往這個地方塞,以互相形成掣肘。
但這些道不同、不相與謀的官吏們,卻又不得不麵對一個共同的問題。
鮮卑人來了,鮮卑人的刀可不管他們是站在哪一邊的,一向是一視同仁。
因而他們想跑是跑不掉,真的跑迴了江左,更是等於直接丟了“守土有責”的重任,早就虎視眈眈的其餘各方,當然會抓緊落井下石,轉眼就從世家旁係子弟變成庶人,也是合情合理的。
沒錯,派到兩淮來的普通官吏,自然也很難是某家某戶的嫡係子弟,多半都是旁係之中出眾的,派來曆練一下,因而在其犯錯之後,本家自然也沒有保住其官職前途的欲望。
能夠保住性命就已經是家中對你之前貢獻的照顧了。
有這種後顧之憂在,在場的官吏們自然是一個賽一個的團結一心,堅決要追隨謝玄,跟鮮卑人好生較量一番。
淮東的王師抵擋不住,不代表壽春的他們也一樣無所作為,壽春城高池深,尚且還有淝水為屏、八公為障,再加上眼前的這位年輕小將,可是關中名將——半數是謝玄真的有這個本事,半數是因為關中的報紙添油加醋的將謝玄的事跡描繪一番,以幫助謝玄穩定壽春人心——所以這些優勢加在一起,給了官吏們很大的信心。
至少在他們心中,處於劣勢的兵馬數量也被抵消掉了。
我們也不追求主動進攻,堅守城防的話,普通丁壯也一樣能夠勝任。
但是郗恢說的話,還是讓很多官吏們忍不住眼皮輕輕跳了一下。
鮮卑步騎在淮東如入無人之境,難不成真的比想象之中的還要厲害?
若真如此的話,那渦水之戰是不是勝利的太過簡單了?
莫非大司馬那兒還有什麽貓膩?
渦水之戰的戰報已經傳來,大司馬強渡渦水,接應謝萬率領的王師,擊破慕容儁,不管實際戰損如何,這都是振奮人心的大功勞。
因而軍情戰報上雖然沒有詳細說明雙方傷亡人數,大家在心裏還是默認為一場酣暢淋漓之大勝的。
現在看來,大司馬是不是贏得太過簡單了?
不過謝玄遲遲沒有開口,眾人也是先把這個心思向下壓了壓。
謝玄此時緩緩開口:
“淮東守軍本來就不多,再加之慕容儁親率其中軍走渦水南下,所以東楚州那邊會放鬆戒備也在情理之中。
鮮卑人過淮水,再折而向東,沿途雖然有諸多壁壘塢堡,但大城多半都年久失修,堅守不住也正常。
從一開始,餘就沒有把這些遊離在淮上的世家塢堡、散兵遊勇當做可以信賴的同袍。”
謝玄這句話確實有點不好聽,尤其是幾乎是指著兩淮世家和將門說你們沒有什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