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青柳做完一雙鞋,正拿著左看右看,看是否有需要修整的地方,前頭院子裏一位嫂子來傳話,說青荷在上門來找她。
青柳嫁來這麽久,隻有青鬆來過,家裏別的人從不曾上過門,眼下聽說青荷來了,她既意外又擔心,可別是家裏出了什麽事。
她忙跟著那嫂子出去,到了前院,見青荷在那坐著,迎上去道:“小荷,你怎麽來了?是不是家裏出事了?”
青荷正束手束腳地坐著,見了她趕緊站起來,搖頭道:“家裏很好,阿姐,我是為了娟花的事來找你。”
青柳仔細看她,見她神色如常,才放下心來,“沒事就好,你是第一次來姐這裏吧?走,先隨我去見見太太。”
青荷點點頭,彎腰提起地上的籃子。
青柳伸手替她拿過,看了一眼,“這麽多菜芯,你又上山了?”
青荷道:“嗯,早上去的,山南那一片長了許多。”
青柳帶著她往正院走,邊走邊道:“林家在山上種了一片桑園,結了不少桑果,這幾日陸續都成熟了,你見到沒有?”
青荷搖了搖頭,“我沒留意。”
青柳便道:“之前太太和我說過,那片桑園沒有圍起來,也沒人看著,桑樹上的果子誰想吃都可以去摘一些,你下次看見了,就摘點迴家,挺好吃的。”
青荷點了點頭,她跟在青柳身邊,也不敢亂看,隻覺得從大門外到這裏已經走了挺遠,迴廊繞來繞去,卻還沒走到正院,不由道:“阿姐,這裏可真大。”
青柳笑道:“我剛來的時候也一樣,從我那個院子到正院,還是跟著別人走了兩趟才記得路。”
青荷忍不住問:“這裏一共有幾個院子?”
青柳道:“我也說不清,隻知最前麵那個院子,是平日待客用的,若有客人來,也留宿在前院。我們現在要去正院,那是老爺太太住的地方。後麵還有東西兩個院子,我和你姐夫住在東院,西院是二公子一家的住所。再往後還有一個極大的武場,外加一處下人住的院子,至於別的地方,我也沒去看過。”
青荷聽得微微咋舌,這麽大的宅子,恐怕整個李家溝的人住進來都夠了。
說話間已經到了正屋,青柳領著青荷見過薛氏,才帶著她迴自己院裏。
東院正屋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一共九間屋子,比青荷之前見到的村長家的院子還大。
她道:“阿姐,這麽大的院子,隻住了你和姐夫兩個人?”
青柳點了點頭,“許嫂子是這院裏的管事,不過她平日也不住在這裏。”
青荷輕聲感歎:“那也太冷清了些。”
青柳這幾日也有這種感覺,林家實在太大,而人又太少,平日有事做時倒還好,可一旦閑下來,就覺得整個院子冷冷清清,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她原本也不是愛熱鬧的性子,可之前林湛在一旁,兩人形影不離慣了,現在剩她一個,確實有些不習慣。
她又不好意思老去打擾錦娘,而薛氏那裏,又有家務要料理,更不好隨意叨擾,所以這兩日若得了閑,她便隻埋頭做鞋子,或者縫娟花。
姐妹兩人坐在院裏石桌旁,青柳把今日廚房送來的一碟糕點端出來,又給青荷倒了杯茶,問了幾句家裏的情況,便道:“你剛才說是為了娟花的事來的,怎麽樣,和大哥說過了嗎?”
青荷點點頭,“說了,我把咱們的娟花給他看過,他說比別的貨郎賣的精致,同樣賣二十文一朵,肯定有很多人買。”
青柳笑道:“那就好,大哥有沒有說什麽時候開張?”
青荷道:“行頭他都已經準備好了,本來今天就要出門的,大娘說今天日子不好,讓他後天再去。”
青柳便道:“是得挑個好日子,畢竟是第一天,有個好兆頭。”
“是呢。原本大娘是不同意大哥做這個行當的,說太累了,要挑著擔子到處走,風吹日曬沒個遮擋。可是大哥鐵了心要幹,大娘見攔不住,又和奶奶兩個幫他一起張羅,大哥擔子裏好多絡子鞋麵什麽的都是她們做的。對了阿姐,我之前照你的意思,和大哥說好了,一朵娟花他給我們十五文,他賣二十文。昨天他給了我三百文定錢,說等咱們做好了再把花給他送去。這個錢我原本不打算這麽早就收下,可大哥說咱們買綢緞也得本錢,讓我先收著,我一時拿不定主意,你覺得呢?”
青柳之前算過,一朵娟花的成本是十文錢,售價二十文,這裏邊就有十文的利潤,她們和大哥平分。她們做一朵花,大哥用十五文拿走,再以二十文的價錢賣出去,雙方各賺五文錢。
而現在李青榆先付了三百文定錢,則是怕她們姐妹沒有買綢布的成本。
青柳想了想,道:“就按大哥說的辦吧,親兄弟還得明算賬,咱們現在講清楚了,以後才不會有芥蒂。小荷,阿姐需要你去鎮上一趟,買些綢緞迴來,
大哥後天就開張了,咱們趕一趕,明天把他要的娟花做出來。我這裏還有些銀子,你也一並拿去,挑桃紅、梅紅、正紅、鵝黃等鮮亮的緞子,每種顏色差不多買個三尺,一共先買五種好了。”
一匹綢緞做一兩五錢銀子算,三尺就是一百一十五文左右,十種顏色就要五百五十文,除去李青榆的三百文,還需要二百五十文。
姐妹兩個掰著指頭算了又算,算出結果後,青柳就要迴房去拿銀子。
青荷忙拉住她,道:“阿姐,不必拿了,娘聽說咱們要做娟花賣,已經說了要幫我們出本錢了。”
青柳道:“你迴去和娘說,家裏如今等著用錢的地方多著呢,那些銀子就不要動了。咱們現在小打小鬧的,也就差個二百多文,哪裏需要她出銀子?”
青荷抿了抿嘴,道:“那也不能隻讓你出本錢,錢是兩個人一起掙的,我也得出。”
青柳笑道:“你還跟我算得那麽清楚?這樣吧,這些錢就當是從我這裏借的,等迴了本就還給我,下一次再買綢緞,咱們兩人一起出,怎麽樣?”
青荷雖平日也打絡子賣,可買來的錢都補貼家用了,自己手頭上沒剩下多少,眼下雖然說要出本錢,可也拿不出多少錢來,見阿姐這麽說,知道她是照顧自己,也隻得抿著唇點點頭。
青柳又道:“你也不必多想,咱們是親姐妹,自小一個被窩裏長大的,何必非跟我爭幾文錢的事,誰出了不是出?再說了,又不是不還給我,是不是?”
青荷怕自己搞不清,日後大姐暗裏補貼她都不知道,便道:“阿姐,現在你會寫字了,咱們做個賬吧,省得以後算不清楚。”
青柳隻得道:“好,那我就試著做一做。”
兩人又說了會兒娟花,青柳想起那日迴家的事,想了想,試探道:“這兩天還有沒有媒人上門來?”
青荷輕輕搖頭,“沒有,那天娘把那幾家人都拒了,隻說兩方門不當戶不對,不是良配,這幾日家裏就清淨了。”
“那……你那天和阿姐說的那個人呢?”
青荷看她一眼,垂下眼瞼,又搖了搖頭。
青柳追問:“怎麽迴事,你沒去問他?”
青荷咬著唇,有些迷茫,“我也不知怎麽迴事,阿姐,我確定他對我也有意,可是……可就是沒有表示……”
青柳心下一沉,既然已經講清楚了,男女雙方都有意,可男方卻遲遲沒有
提親的意思,那唯一的可能,就是男方家裏不同意了——或許是覺得她家太窮,或許是長輩認為青荷不夠好,配不上男方。
不管怎麽樣,既然對方已經有不滿,那就算日後青荷真的過了門,日子恐怕也不好過,會讓婆家輕視。
她拉著青荷的手,安撫地拍了拍,輕歎道:“小荷,聽阿姐一句,若他一直沒有表示,那往後,你就不要和他來往了,不然別人看見,傳出對你名聲不好。”
青荷垂了頭,絞著衣角,許久才道:“我知道的,阿姐。”
青柳攔過她的肩,輕輕摸著她的頭,“傻丫頭,別難過,他瞧不上咱們家,咱們還瞧不上他呢。我的妹妹這麽好,多少人搶著來提親,誰稀罕他一個沒眼光的窮小子?”
青荷靠在她肩頭,眼眶微紅。
沒多久,青荷就告辭了,她還要去鎮上買綢緞。
青柳送她到門外,一再叮嚀她要小心,別舍不得那兩文錢,讓她坐牛車去鎮上。
眼見妹妹走遠,她才又返迴自己院子,才坐下,就見錦娘來找她,她奇道:“今天太陽也沒從西邊出來,你竟然舍得挪窩了?”
錦娘卻在她身前身後左看右看,確定她院中沒有別的人,才問:“不是說你家妹子來了,人呢?”
青柳道:“我才把她送走,你找她有事?”
“可惜了,”錦娘坐下來,惋惜道:“我一聽她來了,就急忙往你這裏趕,沒想到還是沒遇上。”
青柳就更加奇怪了,“你認識小荷?”
錦娘看看左右,湊近了低聲道:“嫂子,我問你一件事。”
她一貫斯斯文文,行事端莊沉穩,少有像今日這般反常的時候,青柳也不由得緊張起來,小聲道:“你說。”
錦娘道:“嫂子,你家妹子許人了沒有?”
青柳一愣,如實道:“還沒有。”
錦娘立刻握住她的手,喜道:“嫂子你看我娘家弟弟如何?他今年十七,也不曾婚配,配嫂子妹妹正好!”
青柳呆了片刻,好半天才緩過神來,“弟妹,你不是說笑吧?”
錦娘的弟弟她見過,就在唱戲那天,看著很精神的少年人。而錦娘家家境又好,不僅在縣城有一處宅子,還有好幾間鋪麵。
她的弟弟,要人品有人品,要家底有家底,是打著燈籠也難尋的良配,竟看上了她妹妹?
倒不是說她認為青荷不夠好,而是兩家確實相差太多,錦娘家可比之前來提親的幾家富多了,兩家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無怪她會懷疑。
錦娘忙道:“我怎麽會拿這種事開玩笑?實話與嫂子說吧,那天看完戲迴去,隔天我那弟弟就讓人給我傳信,讓我幫忙打聽你家妹子的事,我也跟他說過,這種事不能兒戲,他又讓人來,說自己不是開玩笑的。我又問過家裏爹娘的意思,他們二老一向開明,說明了隻要家底清白,姑娘懂事就行。我這才敢來和嫂子提這事。”
青柳聽她這麽說,心裏轉過許多念頭。
說實話,雖隻那天見了一麵,可錦娘一家人的品行她是相信的,若青荷真能嫁到她家去,至少不必為衣食操勞,也不用擔心婆家作踐。
如今的問題,就是不知她弟弟到底為什麽看上青荷,而青荷又會不會同意?
她看著錦娘,斟酌著道:“弟妹,我相信你們一家的誠意,隻是這事我一個人也做不了主,還得迴去問問家裏的意見。”
錦娘連連點頭,“是,這種事本就不能馬虎倉促,隻是希望嫂子在妹子麵前為我那弟弟說幾句好話,他雖因年紀小,還有幾分孩子氣,可本性是好的,也不像別的人,喝酒鬧事沒個人樣。嫂子若不放心,隻管去打聽打聽。”
青柳道:“好,你且安心,我一定和青荷好好說說。”
錦娘麵上帶了笑,“咱們兩家能不能親上加親,全靠嫂子你了,若他們兩人事情成了,這個媒人讓嫂子來做。”
按本地習俗,新人成親時,男方是要給媒人包個大紅包的。
青柳也笑道:“到時候我可不和你客氣。”
傍晚,薛氏又交給青柳一封信。
她頂著眾人的調侃迴了屋,心裏頭又是甜蜜又是煩惱。
信自然還是林湛寄來的,信封上仍是“吾妻親啟”幾個端正的字,拆開來,裏麵信紙上還是畫著畫。
第一幅是一座高聳的的樓門,坐落於幾座陡峰之間,上書上清宗幾個大字。
想來這就是林湛的師門了,青柳拿著看了又看,才翻到下一幅。
這張是在一處大殿上,殿上站了個身形偉岸的中年男子,林湛跪在殿下,在他身後,站了一群青年男子。
該是林湛與師門眾人相見的場景,青柳看得仔細,發現人群中有幾人暗自抹淚,她心中也有些感動,眼眶發熱。
仔
細看了半天才翻到下一張,哪知境況急轉直下,剛才還熱淚盈眶的一群人,這會兒正圍著林湛揍呢!
青柳急了,忙又往後翻,結果一下沒設防又看到不該看的,她紅著臉將這張抽出來倒扣在桌麵上,底下還剩最後一張,這上麵沒畫什麽,而是寫了幾段文字。
“媳婦兒,看到沒有,這群光棍嫉妒我娶了媳婦兒,卑鄙地群毆我,要是一個一個來,他們可都不是我的對手。
媳婦兒,我好痛呀,你不在身邊,不能給我吹吹,等我迴去了,你得補償我。
給你畫的畫都仔細看過了沒有?都是我想的新花樣,等我迴去,咱們要照著一個個練過去,這樣才能趕緊生出孩子來。
媳婦兒,我現在一天想你好幾次,你有沒有想我?要記得給我迴信啊。”
短短幾段話,青柳反反複複看了許久。
雖羞惱他在信裏也沒個正形,可看他說想自己,羞澀之餘更有許多欣喜。
她又把那幾幅畫都看了一遍,才擺出筆紙,思考許久後,猶猶豫豫地下了筆。
“阿湛,身上的傷還痛嗎?記得要抹藥。
在師門要好好聽師父的話,不要惹他生氣。和師兄弟也要和睦相處,不要欺負別人。”
寫到這裏,她停了下來,讀了又讀,覺得語氣似乎有些硬了,怕他看了不高興,又寫道:“帶的衣服夠不夠穿?冷熱記得添減衣物,一日三餐要按時。
我給你做了一雙新鞋子,等你迴來試一試,不知道合不合腳。
家裏一切都好,後山上的桑果熟了,院子裏的枇杷也快成熟了,瑞哥兒一天來看幾趟,他還問我大伯什麽時候能迴來。”
寫到這裏又停下,把最後一段在心裏來迴咀嚼了幾遍,麵上緋紅地想著,不知道他明不明白自己的意思。
想了又想,還是做賊般,偷偷摸摸在最後添了一行小字,“我也想你。”
這幾個字寫完,她渾身上下就紅透了。也不敢再細讀一遍,趕緊折好信紙,塞進信封裏。
第二日一早,青柳去正院,磨磨蹭蹭許久,才把信交給薛氏,請她讓人送給林湛。
薛氏看她頭也不敢抬,雙耳紅透的模樣,麵上隻是笑。
幾日後,林湛收到一封薄薄的信,他一見那字跡,心就先飛揚了。迫不及待拆開來,一目十行地看,看到最後那幾個字,視線就盯住不動,快要把信紙盯出
一個洞來。
他咧著嘴,心滿意足地又把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雖不知道媳婦兒信裏又提桑果又提枇杷幹什麽,可隻要有最後四個字就足夠他在師兄弟麵前大肆炫耀啦。
他一刻也坐不住,汲著鞋就往外走,正好迎麵看見潘黎,就把人堵住了,一手捏著信紙在人麵上揚來揚去,插著腰苦惱道:“小梨子你看看你嫂子,我這才走了幾天,就說想我啦想我啦,哎呀,真是讓人受不了。”
潘黎看著他快要咧到耳朵去的嘴角,沉默不語。
青柳嫁來這麽久,隻有青鬆來過,家裏別的人從不曾上過門,眼下聽說青荷來了,她既意外又擔心,可別是家裏出了什麽事。
她忙跟著那嫂子出去,到了前院,見青荷在那坐著,迎上去道:“小荷,你怎麽來了?是不是家裏出事了?”
青荷正束手束腳地坐著,見了她趕緊站起來,搖頭道:“家裏很好,阿姐,我是為了娟花的事來找你。”
青柳仔細看她,見她神色如常,才放下心來,“沒事就好,你是第一次來姐這裏吧?走,先隨我去見見太太。”
青荷點點頭,彎腰提起地上的籃子。
青柳伸手替她拿過,看了一眼,“這麽多菜芯,你又上山了?”
青荷道:“嗯,早上去的,山南那一片長了許多。”
青柳帶著她往正院走,邊走邊道:“林家在山上種了一片桑園,結了不少桑果,這幾日陸續都成熟了,你見到沒有?”
青荷搖了搖頭,“我沒留意。”
青柳便道:“之前太太和我說過,那片桑園沒有圍起來,也沒人看著,桑樹上的果子誰想吃都可以去摘一些,你下次看見了,就摘點迴家,挺好吃的。”
青荷點了點頭,她跟在青柳身邊,也不敢亂看,隻覺得從大門外到這裏已經走了挺遠,迴廊繞來繞去,卻還沒走到正院,不由道:“阿姐,這裏可真大。”
青柳笑道:“我剛來的時候也一樣,從我那個院子到正院,還是跟著別人走了兩趟才記得路。”
青荷忍不住問:“這裏一共有幾個院子?”
青柳道:“我也說不清,隻知最前麵那個院子,是平日待客用的,若有客人來,也留宿在前院。我們現在要去正院,那是老爺太太住的地方。後麵還有東西兩個院子,我和你姐夫住在東院,西院是二公子一家的住所。再往後還有一個極大的武場,外加一處下人住的院子,至於別的地方,我也沒去看過。”
青荷聽得微微咋舌,這麽大的宅子,恐怕整個李家溝的人住進來都夠了。
說話間已經到了正屋,青柳領著青荷見過薛氏,才帶著她迴自己院裏。
東院正屋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一共九間屋子,比青荷之前見到的村長家的院子還大。
她道:“阿姐,這麽大的院子,隻住了你和姐夫兩個人?”
青柳點了點頭,“許嫂子是這院裏的管事,不過她平日也不住在這裏。”
青荷輕聲感歎:“那也太冷清了些。”
青柳這幾日也有這種感覺,林家實在太大,而人又太少,平日有事做時倒還好,可一旦閑下來,就覺得整個院子冷冷清清,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她原本也不是愛熱鬧的性子,可之前林湛在一旁,兩人形影不離慣了,現在剩她一個,確實有些不習慣。
她又不好意思老去打擾錦娘,而薛氏那裏,又有家務要料理,更不好隨意叨擾,所以這兩日若得了閑,她便隻埋頭做鞋子,或者縫娟花。
姐妹兩人坐在院裏石桌旁,青柳把今日廚房送來的一碟糕點端出來,又給青荷倒了杯茶,問了幾句家裏的情況,便道:“你剛才說是為了娟花的事來的,怎麽樣,和大哥說過了嗎?”
青荷點點頭,“說了,我把咱們的娟花給他看過,他說比別的貨郎賣的精致,同樣賣二十文一朵,肯定有很多人買。”
青柳笑道:“那就好,大哥有沒有說什麽時候開張?”
青荷道:“行頭他都已經準備好了,本來今天就要出門的,大娘說今天日子不好,讓他後天再去。”
青柳便道:“是得挑個好日子,畢竟是第一天,有個好兆頭。”
“是呢。原本大娘是不同意大哥做這個行當的,說太累了,要挑著擔子到處走,風吹日曬沒個遮擋。可是大哥鐵了心要幹,大娘見攔不住,又和奶奶兩個幫他一起張羅,大哥擔子裏好多絡子鞋麵什麽的都是她們做的。對了阿姐,我之前照你的意思,和大哥說好了,一朵娟花他給我們十五文,他賣二十文。昨天他給了我三百文定錢,說等咱們做好了再把花給他送去。這個錢我原本不打算這麽早就收下,可大哥說咱們買綢緞也得本錢,讓我先收著,我一時拿不定主意,你覺得呢?”
青柳之前算過,一朵娟花的成本是十文錢,售價二十文,這裏邊就有十文的利潤,她們和大哥平分。她們做一朵花,大哥用十五文拿走,再以二十文的價錢賣出去,雙方各賺五文錢。
而現在李青榆先付了三百文定錢,則是怕她們姐妹沒有買綢布的成本。
青柳想了想,道:“就按大哥說的辦吧,親兄弟還得明算賬,咱們現在講清楚了,以後才不會有芥蒂。小荷,阿姐需要你去鎮上一趟,買些綢緞迴來,
大哥後天就開張了,咱們趕一趕,明天把他要的娟花做出來。我這裏還有些銀子,你也一並拿去,挑桃紅、梅紅、正紅、鵝黃等鮮亮的緞子,每種顏色差不多買個三尺,一共先買五種好了。”
一匹綢緞做一兩五錢銀子算,三尺就是一百一十五文左右,十種顏色就要五百五十文,除去李青榆的三百文,還需要二百五十文。
姐妹兩個掰著指頭算了又算,算出結果後,青柳就要迴房去拿銀子。
青荷忙拉住她,道:“阿姐,不必拿了,娘聽說咱們要做娟花賣,已經說了要幫我們出本錢了。”
青柳道:“你迴去和娘說,家裏如今等著用錢的地方多著呢,那些銀子就不要動了。咱們現在小打小鬧的,也就差個二百多文,哪裏需要她出銀子?”
青荷抿了抿嘴,道:“那也不能隻讓你出本錢,錢是兩個人一起掙的,我也得出。”
青柳笑道:“你還跟我算得那麽清楚?這樣吧,這些錢就當是從我這裏借的,等迴了本就還給我,下一次再買綢緞,咱們兩人一起出,怎麽樣?”
青荷雖平日也打絡子賣,可買來的錢都補貼家用了,自己手頭上沒剩下多少,眼下雖然說要出本錢,可也拿不出多少錢來,見阿姐這麽說,知道她是照顧自己,也隻得抿著唇點點頭。
青柳又道:“你也不必多想,咱們是親姐妹,自小一個被窩裏長大的,何必非跟我爭幾文錢的事,誰出了不是出?再說了,又不是不還給我,是不是?”
青荷怕自己搞不清,日後大姐暗裏補貼她都不知道,便道:“阿姐,現在你會寫字了,咱們做個賬吧,省得以後算不清楚。”
青柳隻得道:“好,那我就試著做一做。”
兩人又說了會兒娟花,青柳想起那日迴家的事,想了想,試探道:“這兩天還有沒有媒人上門來?”
青荷輕輕搖頭,“沒有,那天娘把那幾家人都拒了,隻說兩方門不當戶不對,不是良配,這幾日家裏就清淨了。”
“那……你那天和阿姐說的那個人呢?”
青荷看她一眼,垂下眼瞼,又搖了搖頭。
青柳追問:“怎麽迴事,你沒去問他?”
青荷咬著唇,有些迷茫,“我也不知怎麽迴事,阿姐,我確定他對我也有意,可是……可就是沒有表示……”
青柳心下一沉,既然已經講清楚了,男女雙方都有意,可男方卻遲遲沒有
提親的意思,那唯一的可能,就是男方家裏不同意了——或許是覺得她家太窮,或許是長輩認為青荷不夠好,配不上男方。
不管怎麽樣,既然對方已經有不滿,那就算日後青荷真的過了門,日子恐怕也不好過,會讓婆家輕視。
她拉著青荷的手,安撫地拍了拍,輕歎道:“小荷,聽阿姐一句,若他一直沒有表示,那往後,你就不要和他來往了,不然別人看見,傳出對你名聲不好。”
青荷垂了頭,絞著衣角,許久才道:“我知道的,阿姐。”
青柳攔過她的肩,輕輕摸著她的頭,“傻丫頭,別難過,他瞧不上咱們家,咱們還瞧不上他呢。我的妹妹這麽好,多少人搶著來提親,誰稀罕他一個沒眼光的窮小子?”
青荷靠在她肩頭,眼眶微紅。
沒多久,青荷就告辭了,她還要去鎮上買綢緞。
青柳送她到門外,一再叮嚀她要小心,別舍不得那兩文錢,讓她坐牛車去鎮上。
眼見妹妹走遠,她才又返迴自己院子,才坐下,就見錦娘來找她,她奇道:“今天太陽也沒從西邊出來,你竟然舍得挪窩了?”
錦娘卻在她身前身後左看右看,確定她院中沒有別的人,才問:“不是說你家妹子來了,人呢?”
青柳道:“我才把她送走,你找她有事?”
“可惜了,”錦娘坐下來,惋惜道:“我一聽她來了,就急忙往你這裏趕,沒想到還是沒遇上。”
青柳就更加奇怪了,“你認識小荷?”
錦娘看看左右,湊近了低聲道:“嫂子,我問你一件事。”
她一貫斯斯文文,行事端莊沉穩,少有像今日這般反常的時候,青柳也不由得緊張起來,小聲道:“你說。”
錦娘道:“嫂子,你家妹子許人了沒有?”
青柳一愣,如實道:“還沒有。”
錦娘立刻握住她的手,喜道:“嫂子你看我娘家弟弟如何?他今年十七,也不曾婚配,配嫂子妹妹正好!”
青柳呆了片刻,好半天才緩過神來,“弟妹,你不是說笑吧?”
錦娘的弟弟她見過,就在唱戲那天,看著很精神的少年人。而錦娘家家境又好,不僅在縣城有一處宅子,還有好幾間鋪麵。
她的弟弟,要人品有人品,要家底有家底,是打著燈籠也難尋的良配,竟看上了她妹妹?
倒不是說她認為青荷不夠好,而是兩家確實相差太多,錦娘家可比之前來提親的幾家富多了,兩家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無怪她會懷疑。
錦娘忙道:“我怎麽會拿這種事開玩笑?實話與嫂子說吧,那天看完戲迴去,隔天我那弟弟就讓人給我傳信,讓我幫忙打聽你家妹子的事,我也跟他說過,這種事不能兒戲,他又讓人來,說自己不是開玩笑的。我又問過家裏爹娘的意思,他們二老一向開明,說明了隻要家底清白,姑娘懂事就行。我這才敢來和嫂子提這事。”
青柳聽她這麽說,心裏轉過許多念頭。
說實話,雖隻那天見了一麵,可錦娘一家人的品行她是相信的,若青荷真能嫁到她家去,至少不必為衣食操勞,也不用擔心婆家作踐。
如今的問題,就是不知她弟弟到底為什麽看上青荷,而青荷又會不會同意?
她看著錦娘,斟酌著道:“弟妹,我相信你們一家的誠意,隻是這事我一個人也做不了主,還得迴去問問家裏的意見。”
錦娘連連點頭,“是,這種事本就不能馬虎倉促,隻是希望嫂子在妹子麵前為我那弟弟說幾句好話,他雖因年紀小,還有幾分孩子氣,可本性是好的,也不像別的人,喝酒鬧事沒個人樣。嫂子若不放心,隻管去打聽打聽。”
青柳道:“好,你且安心,我一定和青荷好好說說。”
錦娘麵上帶了笑,“咱們兩家能不能親上加親,全靠嫂子你了,若他們兩人事情成了,這個媒人讓嫂子來做。”
按本地習俗,新人成親時,男方是要給媒人包個大紅包的。
青柳也笑道:“到時候我可不和你客氣。”
傍晚,薛氏又交給青柳一封信。
她頂著眾人的調侃迴了屋,心裏頭又是甜蜜又是煩惱。
信自然還是林湛寄來的,信封上仍是“吾妻親啟”幾個端正的字,拆開來,裏麵信紙上還是畫著畫。
第一幅是一座高聳的的樓門,坐落於幾座陡峰之間,上書上清宗幾個大字。
想來這就是林湛的師門了,青柳拿著看了又看,才翻到下一幅。
這張是在一處大殿上,殿上站了個身形偉岸的中年男子,林湛跪在殿下,在他身後,站了一群青年男子。
該是林湛與師門眾人相見的場景,青柳看得仔細,發現人群中有幾人暗自抹淚,她心中也有些感動,眼眶發熱。
仔
細看了半天才翻到下一張,哪知境況急轉直下,剛才還熱淚盈眶的一群人,這會兒正圍著林湛揍呢!
青柳急了,忙又往後翻,結果一下沒設防又看到不該看的,她紅著臉將這張抽出來倒扣在桌麵上,底下還剩最後一張,這上麵沒畫什麽,而是寫了幾段文字。
“媳婦兒,看到沒有,這群光棍嫉妒我娶了媳婦兒,卑鄙地群毆我,要是一個一個來,他們可都不是我的對手。
媳婦兒,我好痛呀,你不在身邊,不能給我吹吹,等我迴去了,你得補償我。
給你畫的畫都仔細看過了沒有?都是我想的新花樣,等我迴去,咱們要照著一個個練過去,這樣才能趕緊生出孩子來。
媳婦兒,我現在一天想你好幾次,你有沒有想我?要記得給我迴信啊。”
短短幾段話,青柳反反複複看了許久。
雖羞惱他在信裏也沒個正形,可看他說想自己,羞澀之餘更有許多欣喜。
她又把那幾幅畫都看了一遍,才擺出筆紙,思考許久後,猶猶豫豫地下了筆。
“阿湛,身上的傷還痛嗎?記得要抹藥。
在師門要好好聽師父的話,不要惹他生氣。和師兄弟也要和睦相處,不要欺負別人。”
寫到這裏,她停了下來,讀了又讀,覺得語氣似乎有些硬了,怕他看了不高興,又寫道:“帶的衣服夠不夠穿?冷熱記得添減衣物,一日三餐要按時。
我給你做了一雙新鞋子,等你迴來試一試,不知道合不合腳。
家裏一切都好,後山上的桑果熟了,院子裏的枇杷也快成熟了,瑞哥兒一天來看幾趟,他還問我大伯什麽時候能迴來。”
寫到這裏又停下,把最後一段在心裏來迴咀嚼了幾遍,麵上緋紅地想著,不知道他明不明白自己的意思。
想了又想,還是做賊般,偷偷摸摸在最後添了一行小字,“我也想你。”
這幾個字寫完,她渾身上下就紅透了。也不敢再細讀一遍,趕緊折好信紙,塞進信封裏。
第二日一早,青柳去正院,磨磨蹭蹭許久,才把信交給薛氏,請她讓人送給林湛。
薛氏看她頭也不敢抬,雙耳紅透的模樣,麵上隻是笑。
幾日後,林湛收到一封薄薄的信,他一見那字跡,心就先飛揚了。迫不及待拆開來,一目十行地看,看到最後那幾個字,視線就盯住不動,快要把信紙盯出
一個洞來。
他咧著嘴,心滿意足地又把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雖不知道媳婦兒信裏又提桑果又提枇杷幹什麽,可隻要有最後四個字就足夠他在師兄弟麵前大肆炫耀啦。
他一刻也坐不住,汲著鞋就往外走,正好迎麵看見潘黎,就把人堵住了,一手捏著信紙在人麵上揚來揚去,插著腰苦惱道:“小梨子你看看你嫂子,我這才走了幾天,就說想我啦想我啦,哎呀,真是讓人受不了。”
潘黎看著他快要咧到耳朵去的嘴角,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