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次日,韓山秋帶著十數鄉民,前來收斂燕叢霖的屍身。百裏宸早有吩咐,官兵自然沒有阻攔,辦完各種手續,很快也就將其帶了出來,他們將燕叢霖屍身安放在一輛馬車上,便朝南方行去。


    大軍依然駐守此地,因有眾多俘虜,要等各縣將人帶走,他們才算完成,就連朝廷,也還沒有派人前去報功。百裏尋梅等左右無事,隻好向百裏宸告假,她想在這裏竄竄,看看此地的風土民情,不過,最讓她好奇的,還是有關燕叢霖的事,剛剛韓山秋等人已經將他運走,於是,百裏尋梅攜著封玉婷,也悄悄跟了上來。


    離軍營五裏,那些人也就停下了,此次署理事務的,便是裏正郭懷,隻見他站立於眾人前方,高聲說道:“諸位鄉親,燕首領犯罪伏法,我等無話可說,然其對於我等鄉親而言,是有大恩的,今恩人已死,我們唯有好好安葬於他,隻盼他早日投胎,重新做人,這裏是風水寶地,就讓他安歇此處吧!”


    眾人點點頭,紛紛掄起工具,就地挖墓穴,忙碌了半個時辰,終於將將棺材小心翼翼地安放進去,後又將土包上,又是忙碌了好一小半個時辰,才算完成。


    立碑、燒紙錢、祭拜也在此時開始,韓山秋充當孝子,領銜主持,眾人很是虔誠,連一旁的百裏尋梅也大受感動,死者為大,來都來了,百裏尋梅和封玉婷也和鄉民一起,給燕叢霖燒了一些紙,韓山秋自是很激動,看二女也是心誠,他哽咽了起來,直到眾人離去,他還在落淚,也恰在此時,百裏尋梅手上的聚魂寶鏡出現了,韓山秋的一滴眼淚,立時化作一晶瑩水珠,也和之前一樣,緩緩地鑲嵌於寶鏡之上。


    百裏尋梅更是激動不已,想不到此人,竟流出的是至情至性的眼淚,大哥的這個舉動,不隻是幫了韓山秋等人,也是幫的自己呀,此時寶鏡上已經聚集了六滴至情至性的眼淚,還有一滴,自己也就功德圓滿了,可最後的一滴在哪?她無法得知。未來的路,還很長呀……


    有了這一收獲,百裏尋梅也無心再玩,她和封玉婷辭別韓山秋,又朝軍營中走去。


    時間荏苒,不知不覺,又過去了五日,而之前派往各地的人也紛紛迴來了,和他們一同前來的,是周邊各縣縣令、縣丞等高官,百裏宸是征西將軍,位高權重,這些縣令、縣丞等人皆向百裏宸施跪拜之禮。


    待眾人起身,百裏宸才讓人安排他們前去接收本縣的俘虜,整整用了兩個多時辰,方才交割完畢,百裏宸方才鬆了一口氣。


    各縣押著各自的俘虜迴去後,百裏宸才安排人向朝廷報功,一切完成之後,大軍也決定拔營了,於洋山畢竟不是久留之地。


    兩日的行程,眾人才到西城來,郡守衛霖殊早已得到消息,他帶領眾多下屬,早早地站在城門口迎接大軍,見到隊伍馳來,衛霖殊立即上前,朝百裏宸、周梓涵抱拳道:“恭迎兩位將軍凱旋……”


    見是郡守相迎,二人率先下馬,百裏宸抱拳還禮道:“衛大人客氣了,勞煩大人前來相迎,我等多謝了……”


    “將軍說的哪裏話,是我們謝謝諸位才對,我漢中郡匪患得以平定,無不是有賴將軍和眾將士用命。將軍,請先入城,本官已安排人準備酒席了,當然,隨後也要犒賞三軍。“


    說來也有些餓了,走了這麽久,還沒有填飽肚子呢,百裏宸沒有拒絕,他說道:“好,那就有勞了,我們入城……”


    眾人開進西城,大軍在副將程華率領下,安頓於西城軍營之中,而百裏宸、周梓涵等人,則是隨衛霖殊前往郡守府,一同赴宴。


    酒過三巡,百裏宸提出了三日後便班師迴朝,眾人也無異議,漢中匪患已除,何況還有揚武將軍周梓涵在此駐守,他們也沒有什麽擔心的。隻有百裏尋梅,還在糾集要不要一同迴京,後來,在百裏宸的勸說下,她也隻好同意先迴京了。


    五日後,京城皇宮。


    天子劉欣已接到百裏宸的發來的捷報,這一戰,總算結束了,百裏宸沒有辜負眾望,他與周梓涵合作,已徹底鏟除為禍多年的漢中匪患,劉欣興奮不已,他便著大宦官單正將喜訊報給國舅丁明、丞相孔光、光祿大夫傅喜和大將謝雲庭等人,眾人聽後,也是異常興奮。


    這一仗,按理說要打一段時間的,沒成想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徹底解決了,不得不說,百裏宸這幾個後生確實能力非凡呀。


    次日早朝,群臣聚集一堂,氣氛融洽,因在剛剛,劉欣已將百裏宸蕩盡賊匪一事說完,作為大臣,與國休戚,國家好了,他們才能好,匪患盡除,國家安定,他們才能做自己該做的事。


    當下,丞相孔光出班奏道:“陛下,百裏將軍和周將軍一時俊傑,今除賊有功,還請陛下給予嘉獎。”


    此語一出,群臣也深以為然,朝廷自有獎懲之法,如今取得大捷,自然要獎勵一番。


    天子劉欣心情大好,他點點頭,有些玩味道:“不錯,是要好好嘉獎一番,列位臣工,都說說,朝廷應如何嘉獎這些出征將士呢?是加官還是晉爵?”


    地位尊崇的國舅兼大司馬丁明,見到這些人立有大功,早已氣得牙癢癢,本來這份大功,應該是自己的族弟、現任京兆尹佐吏功曹丁簡獲得才對,不料卻被這個百裏宸獲得,他心裏很是不舒服,在他眼裏,百裏宸妥妥一個小人物而已,怎能再行加官?他想了想,於是出班奏道:“迴稟陛下,二位將軍確實有功,不過二人剛剛授職不久,且二人尚且年輕,正是建功立業之時,臣以為,不必給他們加官了,不如賞賜一些財帛,以顯皇恩浩蕩,不知陛下以為可行?”


    此言一出,眾臣也才想起,二人授職不過月餘,再行封官,這升的也是太快了。當然,他們無人知曉丁明心中所想,也隻是單純地以為如此罷了。


    大臣的意見,劉欣自然也要善加考慮,經他們說明,劉欣也覺得有理,這時,光祿大夫傅喜卻說道:“陛下,自古有功必賞、有過當罰,百裏將軍等人剿滅數萬賊匪,功勞巨大,豈因剛剛授職便不能加官晉爵的說法?如此,豈不是寒了眾將士報國之心,臣以為,陛下當按律進行嘉獎,不必顧及其他才是。”


    聽完傅喜奏對,堂上武將紛紛附議,沙場爭功,是武將加官晉爵主要途徑,剿匪獲勝,這是大功,如此都不能再進一步,那以後還有誰肯在沙場用命?


    頓時,滿殿的文武大臣,一時針鋒相對,鬧得不可開交,最後散朝了,這一爭議,也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結果。


    堂上的爭議,出征在外的百裏宸等人自然不知道,二日後,他們也終於迴到了京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裏尋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泉隱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泉隱居士並收藏百裏尋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