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布拿下夷陵之後,雖然他的主力部隊,一時半會無法立馬出動去馳援襄陽,但是他依舊是命令他手下的水師,還有騎兵,迅速出動,增援襄陽。
李定國手下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卻要守住這麽巨大的一個城市,對他的壓力非常的大。
劉布明白一點,襄陽在他們手上,整個湖廣的局勢就可以穩住,如果襄陽失陷,這就麻煩了。
劉布的目標,就是在一兩年之內平定江南,然後就開始揮師北伐,一統天下。
要達成這樣的戰略構想,他們就必須速戰速決,如果陷入曠日持久的戰鬥之中,就會***滯後。
大明的力量,已經一再的受到了削弱,大明的軍隊,現在主要形成了四大集團。
所謂的四大集團,指的首先就是最北邊圍繞著長城而部署的九邊重鎮,這邊軍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其次就是保定的洪承疇集團,天津衛的楊嗣昌集團;南方的朱燮元集團。
本來大明朝廷,是希望兩廣巡撫熊文燦,在兩廣組織軍隊,起兵牽製華夏軍的,但是此人做事,首鼠兩端,貪生怕死,一開始他就不願意去幹。
自從鄭家宣布歸降以後,他更加不敢跟劉家作對了,幹脆直接就棄官不幹,掛印而去。
朝廷對於熊文燦,是懷有高度的期望,齊家治國平天下,力傾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唯有士大夫,結果熊大燦連官都不做,直接就走人,令他們在兩廣的部署完全落空。
此舉也就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朝廷本來想依托兩廣行省的兵力和資源,從南方牽製華夏軍的,但是連在這地方的巡撫都不幹了,還能指望其他的人拚命。
可以這般說,朱燮元在南方起到多麽積極的作用,而熊文燦起的作用,就是相對消極。
廣東跟福建相連,雙方的聯係十分的密切,特別是沿海的地區,基本上都知道有鄭家這一個大牛人,許多遠海的人家,都靠鄭家過活。
但是現在他們可是知道,就連鄭家都投靠了華夏軍,朝廷不知道華夏軍的厲害,對他們不肯給予高的官位和待遇,但是這些老百姓可是知道鄭家的厲害,連鄭家都被華夏軍收服了,可見他們是多麽的厲害和可怕。
這估計也是熊文燦棄官而逃的一個原因,既然都撈了那麽多銀子,何不迴家好好的享受這銀子,不至於弄到老的時候,晚節不保,最後是身敗名裂,死路一條。
大明有的是盧象升、朱燮元這種剛烈忠臣,但是也有錢謙益、吳宗達、熊文燦這種見風使舵之徒,他們心中沒有國家大義,隻有自己個人利益。
劉布也是知道,隻有這樣子,他們劉家才有希望,如果每個人都像是盧象升、朱燮元這般的人,他們劉家早就被剿滅,墳頭上的草,也有人頭高了。
劉布在稍事休息以後,馬上命令他的軍隊,全力北上,馳援襄陽,當劉布才走到一半路的時候,就收到了襄陽方麵傳來的消息。
消息有兩個最為重要,自然就是朱燮元大軍拔營北上,全力撤退,已經徹底的撤出了湖廣,奔河南去了。
另外一個就是遠在隨州的劉忠勇,派出他精銳的騎兵,馳援襄陽,已經進入了襄陽城,襄陽城中的兵力已經翻倍,到此刻就算是朱燮元的十萬大軍還在,李定國都有把握,守住這一個城市了。
劉布這般的趕路,主要就是為了殲滅朱燮元,如果滅了他以後,大明的四大重兵集團,就損失了一個,相當於一個桌子斷了一條腿,大明不倒都不行了,但是朱燮元畢竟是一個聰明人,而且還是一個鐵骨錚錚、十分有決斷的忠臣,他居然敢在這樣的情況下,斷然的帶兵北上,全力的撤退。
如果是別人,沒有得到皇帝和朝廷的批準之前,絕對不敢進行這樣的戰略撤退,但是朱燮元根本連想都沒想,直接就出發了。
這也讓劉布的計劃落空,劉布的計劃,主要就是為了消滅朱燮元,殲滅大大明的有生力量,殲滅了他,就可以令大明喪失戰略進攻能力,但是朱燮元畢竟是一個聰明人,具有戰略眼光,一看風聲不對,馬上就撤退了。
這對大明來說,是一個好事,但是對朱燮元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事後他甚至會被人追究,但是他終究是把十萬大軍帶了出來。
劉布看見朱燮元終究還是撤退了,想想圍剿這一支部隊,恐怕是不能,隻能夠派人向南京方麵進行匯報,他的西征,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劉布這一次西征,主要的就是為了打敗朱燮元部,伺機奪取四川,完成對長江上遊的控製,控製了四川,也都意味著他們在南方擁有絕對優勢。
劉布作為華夏軍的統帥,帝國未來的繼承人,他是有戰略眼光,這戰略眼光並不是他比別人聰明,而是他有超越這時代的眼光,其他的人都會陷於時代的局限性,看不懂形勢,而劉布他則是看得很明白。
朱燮元北撤,他無力追殺對方以後,馬上就命令部下抽調出一半的部隊,沿江西進,支援劉康,攻占四川。
本來華夏軍的計劃,就是要拿下四川,在這朱燮元撤退以後,他們隻好退而求其次,先拿下四川再說。
朱燮元逃了,這也不打緊,大明多了十多萬軍隊,也不見得會給他們造成多大的影響,大明丟失了富裕的江南,還有富饒的四川,他們控製的地方,真心就不多了,這就讓他們根本沒有什麽能力,跟華夏爭奪天下。
劉家軍強勢的崛起,奪取天下之勢已成,大明想要殲滅他們,把他們扼殺在萌芽之中,這是不可能的了,未來的鬥爭,就是以鬥雙方的綜合實力為主。
在綜合實力方麵,華夏軍有錢,又會做生意,更占據了南方富有的地方,擁有足夠的糧食產地和各種物資,這些優勢,是北方的大明,沒辦法相比的。
中原王朝,自古以來都是北方貧窮,南方富裕,但是北方擁有強悍的軍事實力,隨時可以壓倒南方。
自古以來,也隻有太祖皇帝朱元璋有能力以南統北,一統天下。
其他的都是以北方一統天下。
但是現在大明的情形,又有些不同,大明的北方依舊還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其軍事實力是畸形的,因為大明北方遭受百年不遇的小冰河期,幹旱十分嚴重,大多數地方糧食減產,天災人禍不斷,也就是說大明北方,沒有足夠的資源,養活這一支龐大的軍隊。
而南方的華夏帝國,卻沒有這方麵的問題。
劉布也就是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發現朱燮元部逃脫以後,馬上就加強兵力,讓他們出發去爭奪四川,這可是天下少有的富有之地,如果把它控製在手,華夏帝國又多了一些籌碼,反之大明的就更少了。
本來大明就缺乏足夠的糧食養活這麽多的軍隊,失去了四川,陝西隨時不保,他們就更加難過了。
劉布本來是日夜趕路的,他自己都騎上了烈馬,隨著部隊一起出發,誰知道他的獵物跑了,那他就不急了,朱燮元會跑,襄陽城不會跑,他必須去一趟襄陽城,但是這隻是一趟視察了,而不是預計中的大規模會戰。
既然是視察,他就不必要日夜趕路了,原本走三天的,他計劃走上六天,能夠不讓自己吃這些苦頭,劉布還是不想吃。
當然他行軍速度降緩下來,這也是他命令大將楊順西進,他分出了數萬兵馬,歸楊順統領,由他馳援四川,有那麽多兵力分割,再次派遣大將出征,這都牽涉了劉布不少的精力。
這也就讓他的行軍速度減緩,不過現在劉布他是拖得起的了,前幾天他還為先四川,還是先朱燮元而發愁,既然朱燮元已經逃了,他隻好選擇下一個目標,這就是拿下四川了。
朱燮元會逃,但是四川可是不會逃,他決定派出優勢的兵力,必要時傾華夏帝國全國之力也不足惜,就得拿下四川。
現在的四川就處於權力真空狀態,要拿下他,現在出兵正是最好的時候,如果他們遲遲不出,讓地方的豪強趁虛而入,控製了這些大型的縣城,他要重新去搶奪,這就難了。
朱燮元大軍撤出了四川,這也都意味著朝廷的勢力撤出了四川,更加意味著這裏正是權力真空之時,地方的豪強還有當地的土豪勢力,正在觀望,這個觀望的時間是有限度的,如果華夏軍迅速的填補了這一空白,估計這些人也都不敢做妖,還是會尊崇華夏軍為正朔,繼續的做他們皇朝順民。
如果華夏軍遲遲沒有行動,放棄對這一片富饒的地方進行管控,這就會令地方的人都有了想法,他們就會趁勢而起。
要知道在四川的西部和北部也,有許多的土司勢力,他們手中是押有軍隊的。
在太平盛世,國家強大的時候,這些勢力不敢亂來,但是當國家混亂的時候,他們難免會產生一種趁火打劫的念頭。
李定國手下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卻要守住這麽巨大的一個城市,對他的壓力非常的大。
劉布明白一點,襄陽在他們手上,整個湖廣的局勢就可以穩住,如果襄陽失陷,這就麻煩了。
劉布的目標,就是在一兩年之內平定江南,然後就開始揮師北伐,一統天下。
要達成這樣的戰略構想,他們就必須速戰速決,如果陷入曠日持久的戰鬥之中,就會***滯後。
大明的力量,已經一再的受到了削弱,大明的軍隊,現在主要形成了四大集團。
所謂的四大集團,指的首先就是最北邊圍繞著長城而部署的九邊重鎮,這邊軍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其次就是保定的洪承疇集團,天津衛的楊嗣昌集團;南方的朱燮元集團。
本來大明朝廷,是希望兩廣巡撫熊文燦,在兩廣組織軍隊,起兵牽製華夏軍的,但是此人做事,首鼠兩端,貪生怕死,一開始他就不願意去幹。
自從鄭家宣布歸降以後,他更加不敢跟劉家作對了,幹脆直接就棄官不幹,掛印而去。
朝廷對於熊文燦,是懷有高度的期望,齊家治國平天下,力傾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唯有士大夫,結果熊大燦連官都不做,直接就走人,令他們在兩廣的部署完全落空。
此舉也就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朝廷本來想依托兩廣行省的兵力和資源,從南方牽製華夏軍的,但是連在這地方的巡撫都不幹了,還能指望其他的人拚命。
可以這般說,朱燮元在南方起到多麽積極的作用,而熊文燦起的作用,就是相對消極。
廣東跟福建相連,雙方的聯係十分的密切,特別是沿海的地區,基本上都知道有鄭家這一個大牛人,許多遠海的人家,都靠鄭家過活。
但是現在他們可是知道,就連鄭家都投靠了華夏軍,朝廷不知道華夏軍的厲害,對他們不肯給予高的官位和待遇,但是這些老百姓可是知道鄭家的厲害,連鄭家都被華夏軍收服了,可見他們是多麽的厲害和可怕。
這估計也是熊文燦棄官而逃的一個原因,既然都撈了那麽多銀子,何不迴家好好的享受這銀子,不至於弄到老的時候,晚節不保,最後是身敗名裂,死路一條。
大明有的是盧象升、朱燮元這種剛烈忠臣,但是也有錢謙益、吳宗達、熊文燦這種見風使舵之徒,他們心中沒有國家大義,隻有自己個人利益。
劉布也是知道,隻有這樣子,他們劉家才有希望,如果每個人都像是盧象升、朱燮元這般的人,他們劉家早就被剿滅,墳頭上的草,也有人頭高了。
劉布在稍事休息以後,馬上命令他的軍隊,全力北上,馳援襄陽,當劉布才走到一半路的時候,就收到了襄陽方麵傳來的消息。
消息有兩個最為重要,自然就是朱燮元大軍拔營北上,全力撤退,已經徹底的撤出了湖廣,奔河南去了。
另外一個就是遠在隨州的劉忠勇,派出他精銳的騎兵,馳援襄陽,已經進入了襄陽城,襄陽城中的兵力已經翻倍,到此刻就算是朱燮元的十萬大軍還在,李定國都有把握,守住這一個城市了。
劉布這般的趕路,主要就是為了殲滅朱燮元,如果滅了他以後,大明的四大重兵集團,就損失了一個,相當於一個桌子斷了一條腿,大明不倒都不行了,但是朱燮元畢竟是一個聰明人,而且還是一個鐵骨錚錚、十分有決斷的忠臣,他居然敢在這樣的情況下,斷然的帶兵北上,全力的撤退。
如果是別人,沒有得到皇帝和朝廷的批準之前,絕對不敢進行這樣的戰略撤退,但是朱燮元根本連想都沒想,直接就出發了。
這也讓劉布的計劃落空,劉布的計劃,主要就是為了消滅朱燮元,殲滅大大明的有生力量,殲滅了他,就可以令大明喪失戰略進攻能力,但是朱燮元畢竟是一個聰明人,具有戰略眼光,一看風聲不對,馬上就撤退了。
這對大明來說,是一個好事,但是對朱燮元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事後他甚至會被人追究,但是他終究是把十萬大軍帶了出來。
劉布看見朱燮元終究還是撤退了,想想圍剿這一支部隊,恐怕是不能,隻能夠派人向南京方麵進行匯報,他的西征,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劉布這一次西征,主要的就是為了打敗朱燮元部,伺機奪取四川,完成對長江上遊的控製,控製了四川,也都意味著他們在南方擁有絕對優勢。
劉布作為華夏軍的統帥,帝國未來的繼承人,他是有戰略眼光,這戰略眼光並不是他比別人聰明,而是他有超越這時代的眼光,其他的人都會陷於時代的局限性,看不懂形勢,而劉布他則是看得很明白。
朱燮元北撤,他無力追殺對方以後,馬上就命令部下抽調出一半的部隊,沿江西進,支援劉康,攻占四川。
本來華夏軍的計劃,就是要拿下四川,在這朱燮元撤退以後,他們隻好退而求其次,先拿下四川再說。
朱燮元逃了,這也不打緊,大明多了十多萬軍隊,也不見得會給他們造成多大的影響,大明丟失了富裕的江南,還有富饒的四川,他們控製的地方,真心就不多了,這就讓他們根本沒有什麽能力,跟華夏爭奪天下。
劉家軍強勢的崛起,奪取天下之勢已成,大明想要殲滅他們,把他們扼殺在萌芽之中,這是不可能的了,未來的鬥爭,就是以鬥雙方的綜合實力為主。
在綜合實力方麵,華夏軍有錢,又會做生意,更占據了南方富有的地方,擁有足夠的糧食產地和各種物資,這些優勢,是北方的大明,沒辦法相比的。
中原王朝,自古以來都是北方貧窮,南方富裕,但是北方擁有強悍的軍事實力,隨時可以壓倒南方。
自古以來,也隻有太祖皇帝朱元璋有能力以南統北,一統天下。
其他的都是以北方一統天下。
但是現在大明的情形,又有些不同,大明的北方依舊還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其軍事實力是畸形的,因為大明北方遭受百年不遇的小冰河期,幹旱十分嚴重,大多數地方糧食減產,天災人禍不斷,也就是說大明北方,沒有足夠的資源,養活這一支龐大的軍隊。
而南方的華夏帝國,卻沒有這方麵的問題。
劉布也就是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發現朱燮元部逃脫以後,馬上就加強兵力,讓他們出發去爭奪四川,這可是天下少有的富有之地,如果把它控製在手,華夏帝國又多了一些籌碼,反之大明的就更少了。
本來大明就缺乏足夠的糧食養活這麽多的軍隊,失去了四川,陝西隨時不保,他們就更加難過了。
劉布本來是日夜趕路的,他自己都騎上了烈馬,隨著部隊一起出發,誰知道他的獵物跑了,那他就不急了,朱燮元會跑,襄陽城不會跑,他必須去一趟襄陽城,但是這隻是一趟視察了,而不是預計中的大規模會戰。
既然是視察,他就不必要日夜趕路了,原本走三天的,他計劃走上六天,能夠不讓自己吃這些苦頭,劉布還是不想吃。
當然他行軍速度降緩下來,這也是他命令大將楊順西進,他分出了數萬兵馬,歸楊順統領,由他馳援四川,有那麽多兵力分割,再次派遣大將出征,這都牽涉了劉布不少的精力。
這也就讓他的行軍速度減緩,不過現在劉布他是拖得起的了,前幾天他還為先四川,還是先朱燮元而發愁,既然朱燮元已經逃了,他隻好選擇下一個目標,這就是拿下四川了。
朱燮元會逃,但是四川可是不會逃,他決定派出優勢的兵力,必要時傾華夏帝國全國之力也不足惜,就得拿下四川。
現在的四川就處於權力真空狀態,要拿下他,現在出兵正是最好的時候,如果他們遲遲不出,讓地方的豪強趁虛而入,控製了這些大型的縣城,他要重新去搶奪,這就難了。
朱燮元大軍撤出了四川,這也都意味著朝廷的勢力撤出了四川,更加意味著這裏正是權力真空之時,地方的豪強還有當地的土豪勢力,正在觀望,這個觀望的時間是有限度的,如果華夏軍迅速的填補了這一空白,估計這些人也都不敢做妖,還是會尊崇華夏軍為正朔,繼續的做他們皇朝順民。
如果華夏軍遲遲沒有行動,放棄對這一片富饒的地方進行管控,這就會令地方的人都有了想法,他們就會趁勢而起。
要知道在四川的西部和北部也,有許多的土司勢力,他們手中是押有軍隊的。
在太平盛世,國家強大的時候,這些勢力不敢亂來,但是當國家混亂的時候,他們難免會產生一種趁火打劫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