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蘇公子發現的早,這問題老夫還真是沒想到。”
聽了蘇尋的話,方謙臉色凝重的點了點頭,這個時代得病了治療會很麻煩,就是現代普通的感冒,如果久了得不到救治,就會變成現在的傷寒病。
這個傷寒病在這個時代那是肯本無藥可醫,要是得了這個病,估計隻能等死,最關鍵的是,這個病還會傳染。
所以方謙才會這麽緊張。
“是大人您這段時間太忙了,一直為了流民的事奔波,忽略了也很正常。”
蘇尋笑著給方謙找了個借口下台。
“一就是一,蘇公子高看老夫了,老夫著實是沒有想到這個,要不是蘇公子提醒,後果......”
方謙嚴肅的搖搖頭,他知道蘇尋這時在給他台階,但這種事不是開玩笑,如果真的發生了,後果他不敢想下去。
“大人放寬心!”
蘇尋笑著說道:“隻要百姓們注意保暖就行,同時注意空氣流通,而且屋子裏裝了暖爐,沒有那麽容易著涼的。”
“蘇公子,恕老夫愚鈍,敢為這個空氣為何物?”
聽蘇尋幾次提到空氣這個詞,方謙的求知欲被勾了起來,於是開口問道。
“......”
蘇尋被問住了,這該怎麽解釋,想了一會兒,他說道:“所謂的空氣就是我們人唿吸的那些看不見的氣體,這個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一旦沒有了空氣,我們人就不能活。”
“舉一個列子,人落水時為什麽會溺水,就是因為水裏沒有空氣,因此才會溺水,所以,人必須要在陸地上生活。”
“蘇公子不愧是揚州第一才子,連這麽偏頗的知識都有所涉獵。”
方謙聽了蘇尋的話後忍不住點頭讚賞,這種東西他是聞所未聞,是第一次聽人提起。
他瞬間就來了興趣,問道:“蘇公子,這些你是從哪裏得知的?”
“......嗬嗬,小生是從一本古書上偶然得知的。”
被方謙這麽一問,蘇尋隻能無奈的找了個借口。
總不能說自己是穿越來的,這些東西在後世是個人基本都知道吧!
到時很有可能被當成神經病。
“蘇公子,敢問那本古書可還在?”
聽到蘇尋說是在古書上知道的,方謙本就是文人,而且他覺得這些知識非常有用,於是急忙追問起來。
“......”
蘇尋再次無語,哪裏有什麽古書,要是真有,都在自己腦子裏呢。
他非常鬱悶,這老頭實在是纏人,於是他隻能又編了一個借口,說道:“抱歉了大人,那本古書是小生小時候偶然看見了,之後再去找,就發現再也找不到了。”
他攤了攤手一副很無奈的樣子苦笑道:“大人你也知道我們蘇家是商人世家,對於讀書不是很熱衷,所以對書沒有多少興趣。”
“可惜了。”
聞言,方謙隻能無奈的歎息,這麽好的書,居然找不到了,他也沒有怪蘇尋,畢竟蘇尋說的沒錯,他們蘇家又不是書香世家,對書籍本身就沒有多少興趣。
而且大漢的書籍除了皇家,其他的基本都被那些所謂的大世家掌控著,寒門想要讀書,那是非常困難的。
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寒門學子為了讀書各處奔波去尋名師。
蘇家在揚州雖然算是大世家,家中也收集有一些書籍,但與那些百年世家一比,就算不得什麽了。
見方謙還在感歎古書的事,蘇尋急忙岔開話題,說道:“大人,其實小生這次來,除了看看進度外,還特地給那些百姓送來了一些禮物!”
“哦?”
方謙有些驚訝,然後客套道:“既然是蘇公子送的禮物,那肯定是好東西,老夫先代那些百姓謝過蘇公子了。”
雖然不知道送的是什麽,但畢竟也是人家的一片好心,好話還是要說的。
“大人隨我來!”
在蘇尋的帶領下,很快就來到了路邊,蘇尋掀開馬車上擋雪的布,裏麵是一張張棉被。
“這是何物?”
方謙太守好奇的走過去看了看,又伸手摸了摸,驚訝道:“難道這是被褥?”
“大人感覺如何?”
蘇尋點頭,笑著問道。
對於自己的傑作,他可是非常滿意。
以前沒有發現棉花時,冷的根本難以入睡,要不是有暖爐的存在,他估計自己得冷死。
方謙再次感受了一番,評價道:“很暖和,很軟!”
他驚訝的看著蘇尋問道:“蘇公子,這被褥是何物製作的?不僅暖和,而且重量很輕,摸著很舒服,這怕是不便宜吧?”
“蘇公子真是費心了。”
“這不算什麽!”
蘇尋笑著擺手道:“這隻是小生偶然發現的一種奇物,我稱之為棉花,通過一些手段加工而成,不僅可以製成棉被,還能製成棉衣,不僅比其他的衣服被褥暖和幾倍,重量還很輕。”
方謙聞言,忽然想到什麽,急聲問道:“那敢問蘇公子,這些所謂的棉花產量如何,能種植嗎?”
“能,不僅能,而且適應性特別的強。”
蘇尋似乎也知道他的想法,也是點了點頭解釋道。
方謙激動的拉住蘇尋的手,道:“蘇公子,你還有多少存貨,我......不,我代表官府全買了。”
他激動的道:“邊境的環境寒冷,那裏的守軍為了守衛邊疆,一到冬天就盯著嚴寒,如果有了這些棉衣棉被,他們就不會這麽苦了,要知道,有一些士兵為了保衛邊疆,不知凍死了多少。”
唉!
他歎了口氣,道:“我們漢人不必那些韃子,他們以狩獵為生,驍勇善戰,不僅常年以肉食為生,還能用獸皮做成衣服,反觀我漢軍,衣服不保暖不說,連吃飽都成問題,又談何與那些韃子作戰?”
“如果有了這些棉衣棉被,邊軍就有了和韃子作戰的基本。”
方謙越說越激動。
而且他也沒有說錯,邊境的天氣比揚州這邊要寒冷不少,禦寒本就差,又要麵對韃子不時的騷擾,常年如此,根本頂不住。
而且韃子擅騎,擅長遊擊,每次來都得死不少百姓和損失糧食,關鍵是守軍還無可奈何。
聽了蘇尋的話,方謙臉色凝重的點了點頭,這個時代得病了治療會很麻煩,就是現代普通的感冒,如果久了得不到救治,就會變成現在的傷寒病。
這個傷寒病在這個時代那是肯本無藥可醫,要是得了這個病,估計隻能等死,最關鍵的是,這個病還會傳染。
所以方謙才會這麽緊張。
“是大人您這段時間太忙了,一直為了流民的事奔波,忽略了也很正常。”
蘇尋笑著給方謙找了個借口下台。
“一就是一,蘇公子高看老夫了,老夫著實是沒有想到這個,要不是蘇公子提醒,後果......”
方謙嚴肅的搖搖頭,他知道蘇尋這時在給他台階,但這種事不是開玩笑,如果真的發生了,後果他不敢想下去。
“大人放寬心!”
蘇尋笑著說道:“隻要百姓們注意保暖就行,同時注意空氣流通,而且屋子裏裝了暖爐,沒有那麽容易著涼的。”
“蘇公子,恕老夫愚鈍,敢為這個空氣為何物?”
聽蘇尋幾次提到空氣這個詞,方謙的求知欲被勾了起來,於是開口問道。
“......”
蘇尋被問住了,這該怎麽解釋,想了一會兒,他說道:“所謂的空氣就是我們人唿吸的那些看不見的氣體,這個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一旦沒有了空氣,我們人就不能活。”
“舉一個列子,人落水時為什麽會溺水,就是因為水裏沒有空氣,因此才會溺水,所以,人必須要在陸地上生活。”
“蘇公子不愧是揚州第一才子,連這麽偏頗的知識都有所涉獵。”
方謙聽了蘇尋的話後忍不住點頭讚賞,這種東西他是聞所未聞,是第一次聽人提起。
他瞬間就來了興趣,問道:“蘇公子,這些你是從哪裏得知的?”
“......嗬嗬,小生是從一本古書上偶然得知的。”
被方謙這麽一問,蘇尋隻能無奈的找了個借口。
總不能說自己是穿越來的,這些東西在後世是個人基本都知道吧!
到時很有可能被當成神經病。
“蘇公子,敢問那本古書可還在?”
聽到蘇尋說是在古書上知道的,方謙本就是文人,而且他覺得這些知識非常有用,於是急忙追問起來。
“......”
蘇尋再次無語,哪裏有什麽古書,要是真有,都在自己腦子裏呢。
他非常鬱悶,這老頭實在是纏人,於是他隻能又編了一個借口,說道:“抱歉了大人,那本古書是小生小時候偶然看見了,之後再去找,就發現再也找不到了。”
他攤了攤手一副很無奈的樣子苦笑道:“大人你也知道我們蘇家是商人世家,對於讀書不是很熱衷,所以對書沒有多少興趣。”
“可惜了。”
聞言,方謙隻能無奈的歎息,這麽好的書,居然找不到了,他也沒有怪蘇尋,畢竟蘇尋說的沒錯,他們蘇家又不是書香世家,對書籍本身就沒有多少興趣。
而且大漢的書籍除了皇家,其他的基本都被那些所謂的大世家掌控著,寒門想要讀書,那是非常困難的。
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寒門學子為了讀書各處奔波去尋名師。
蘇家在揚州雖然算是大世家,家中也收集有一些書籍,但與那些百年世家一比,就算不得什麽了。
見方謙還在感歎古書的事,蘇尋急忙岔開話題,說道:“大人,其實小生這次來,除了看看進度外,還特地給那些百姓送來了一些禮物!”
“哦?”
方謙有些驚訝,然後客套道:“既然是蘇公子送的禮物,那肯定是好東西,老夫先代那些百姓謝過蘇公子了。”
雖然不知道送的是什麽,但畢竟也是人家的一片好心,好話還是要說的。
“大人隨我來!”
在蘇尋的帶領下,很快就來到了路邊,蘇尋掀開馬車上擋雪的布,裏麵是一張張棉被。
“這是何物?”
方謙太守好奇的走過去看了看,又伸手摸了摸,驚訝道:“難道這是被褥?”
“大人感覺如何?”
蘇尋點頭,笑著問道。
對於自己的傑作,他可是非常滿意。
以前沒有發現棉花時,冷的根本難以入睡,要不是有暖爐的存在,他估計自己得冷死。
方謙再次感受了一番,評價道:“很暖和,很軟!”
他驚訝的看著蘇尋問道:“蘇公子,這被褥是何物製作的?不僅暖和,而且重量很輕,摸著很舒服,這怕是不便宜吧?”
“蘇公子真是費心了。”
“這不算什麽!”
蘇尋笑著擺手道:“這隻是小生偶然發現的一種奇物,我稱之為棉花,通過一些手段加工而成,不僅可以製成棉被,還能製成棉衣,不僅比其他的衣服被褥暖和幾倍,重量還很輕。”
方謙聞言,忽然想到什麽,急聲問道:“那敢問蘇公子,這些所謂的棉花產量如何,能種植嗎?”
“能,不僅能,而且適應性特別的強。”
蘇尋似乎也知道他的想法,也是點了點頭解釋道。
方謙激動的拉住蘇尋的手,道:“蘇公子,你還有多少存貨,我......不,我代表官府全買了。”
他激動的道:“邊境的環境寒冷,那裏的守軍為了守衛邊疆,一到冬天就盯著嚴寒,如果有了這些棉衣棉被,他們就不會這麽苦了,要知道,有一些士兵為了保衛邊疆,不知凍死了多少。”
唉!
他歎了口氣,道:“我們漢人不必那些韃子,他們以狩獵為生,驍勇善戰,不僅常年以肉食為生,還能用獸皮做成衣服,反觀我漢軍,衣服不保暖不說,連吃飽都成問題,又談何與那些韃子作戰?”
“如果有了這些棉衣棉被,邊軍就有了和韃子作戰的基本。”
方謙越說越激動。
而且他也沒有說錯,邊境的天氣比揚州這邊要寒冷不少,禦寒本就差,又要麵對韃子不時的騷擾,常年如此,根本頂不住。
而且韃子擅騎,擅長遊擊,每次來都得死不少百姓和損失糧食,關鍵是守軍還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