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明: 川藉作家、自由撰稿人李仁君擁有長篇社會小說《大都市裏的鄉哥村妹》原創著作權。網絡文本經作協及權威人士旁證。授權《都市言情小說》首發。編輯家、策劃家、影視導演有合作意向,請與lrj2005lrj@163聯係。除作者李仁君博客和主頁外,轉載的網站請自覺注明“他站首發”和“未授權”字樣。對任何形式的剽竊等行為,作者將依法維權。歡迎國內外文朋詩友對作品給予指正!】
【正文閱讀】
第二年暑期,高中的最後半年轉眼結束。十年寒窗啊,主人公們和千百萬莘莘學子一道,衝刺著八十年代末的高考。按照大多數老百姓的說法是抉擇命運的時刻到了。結果六個人全軍“覆滅”。這個夏天咋看咋不順眼,一切都好像在嘲笑他們。他們無聊啊。大夥還是和孩提時差不多,成天價進山裏去,以砍柴為名,卻在那山裏長籲短歎,不知下一步該往哪裏走。大夥就一齊對著大山“哦哦哇哇”地大嚎,嚎累了就歇,歇了又嚎。幸好有陶夫子這個老朋友,他們的夏夜也就在陶夫子傳統評書和時政懷古的亂譚俚語中打發。陶夫子老兩口樂啊,這下娃們天天陪他們說說笑笑,填補了多少老無子媳的天倫遺憾啊。娃們的心情除小波、麗珠、西峰是陰雲密布;也有心情十分陽光燦爛三個人,那就是黑毛和香香、山鳳。
他們已經不是娃娃了。是山裏生出的幾株健竹,是朝氣蓬勃的小青年了,是毛澤東說的“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
黑毛早已經跑了,哪能在桃李灣呆得住?和大夥打了個招唿,自然在張打藥那裏沉浸於強化練武。
陶屠戶最先不同意,後來想通了,兒子和自己一樣有強健的體格,更加上了一身功夫,將來不知比自己強了多少呢。就說:“娃去吧,一日拜師,終身為父,往後要孝敬師父哦。”
黑毛難得爹有如此開通,居然給他爹雙手作揖,嗡聲嗡氣地唱個喏:“兒子一定記住爹的話!”
山鳳也不是省油的燈。雖然她的文科很差勁的,卻在高三時的作文中寫了一句在同學中流傳的“名言”——我要做山裏的鳳凰!
考不上大學才不至於讓她長籲短歎呢。本來高中幾年的學習就成績平平,上不了線也是預料之中。當看到自己高考成績後,對她媽楊嫂說:“媽,我們家也去辦個體營業執照,我想在鄉場上開個店,現在好多人做生意哩。”
李豹和楊嫂都讚同女兒的想法,風風火火地連湊帶借,準備了三千塊錢,開始張羅開店做生意的事。
香香就整天唱當時最流行的那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一幅喜出望外的樣子——
再過二十年
我們來相會
舉杯讚英雄,光榮屬於誰
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
迴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歌聲卻唱碎了小波、麗珠、西峰的心。他們三個的心情卻被一陣迷茫困惑。接下來,跟著長輩臉朝黃土背朝天?好像祖輩們一直都起色不大,總不見金黃色的土地裏挖個出金娃娃。況乎,那些山地,那些林木,那些舀紙場、那些煤窯是乎已經有了足夠的山民在忙碌。這個世界不會多了他們幾個吧?
某一天,村上兩委會的一幫人,來到了李革委家。
村支書說:“西峰這娃若不去複學習,我們就想培養他做幹部。目前村裏的團支部書記是由村長兼職的,村裏這套班子正缺一個年輕人呢。”
李革委說:“這個娃,成天紮在書堆裏,也不曉得他將來做哪,讓他自己拿主意才好。”
李革委就把西峰叫到堂屋來,西峰說:“等我想想再說。”
西峰在幹嗎?他正在看《三國演義》,這幾天正在想:諸葛亮的八陣圖是不是真有那麽厲害,真的草木皆兵,抵得過百萬雄師?那諸葛亮是不是很保守,沒有傳下來。
因此對李革委說:“如果在我們的國界線上全部布好八陣圖,當年小日本哪裏還敢來犯,哪裏還敢殺我同胞?讓他小日本鬼子困在八陣圖中死光光,看他還敢‘八格牙魯花姑娘’地亂嚎!”
李革委笑了,笑得不停地咳嗽。
小波上不了大學真是太冤了。正當小波背負著山裏人祖祖輩輩都渴望的那個願望,背負著命運的十字加架,意欲脫胎換骨地向高校發起最後衝鋒時,他爸王二根一場大病住進了縣醫院,一住就是三個月。用去很多錢,醫生發出病危告誡,差不多幾個兒媳都在為王二根準備後事了。於是小波那段時間在學校的生活費也是全靠麗珠支持。後來黑毛知道了,就東扯葫蘆西扯瓜地想著法子向他爹多要些錢,然後又支持小波一些;黑毛爹一直不娶,反正收入的錢兩父子也夠用。
不過陶屠戶有一次覺得奇怪,問黑毛:“你咋的這段時間錢用的快哦?”
黑毛撒謊的水平比他的身手功夫差多了,索性直言相告:“幫朋友,我的一個玩的好的同學一心要考大學,家裏窮,一天吃一頓飯……”
黑毛本以為這樣說了,陶屠戶會揍他,就打算弓著背讓他爹消消氣。哪知陶屠戶聽了並不責怪說:“像你們這年紀是又長身體又要學知識,一日三餐咋能少,你幫他是對的。人在世上就是要有朋友。沒關係爹也有朋友,懂。”就反而再多給黑毛些錢。
小波好感激:“有出頭之日,我會報答你的。”
黑毛把錢塞進小波衣袋裏,說:“算了吧,哥們。說這話見外了,你還是報答麗珠吧,還有你未來的丈母娘——桂老師。不過,你現在就可以報答我,就是接我一招,也好提醒你一定考上大學,哈哈。”言畢,一把抓緊小波胳膊肘死掐骨縫裏的麻筋,掐得小波整條胳膊都麻酸起來。
高考的第一天,王二根在醫院休克了兩次,嚇得小波媽趕緊通知小波要去縣城送終。
雞爪山民的後裔,是沒有不崇尚孝道的, “父母在,不遠遊”還根深蒂固。俗話說,養老送終。父母去逝,沒在身邊的兒女,即便平日很孝道,也要遭旁人白眼的。而且,老人們說,未給父母送終的人,這一輩子的運氣就不安泰。
當縣醫院那配有幹電池的手搖電話打到學校時,小波的班主任劉老師足足想了一個小時,很不願意告訴小波。
天下的老師都一樣,難得有得意門生啊,識得英才而慰之。最後班主任還是告訴了小波。因為劉老師也是一個白發蒼蒼的父親,很理解最後一麵對於為人子女和為人父母的真情。並語重心長地說:“今天你考了第一堂,那些題你是沒問題。我真怕你明天考試前趕不迴來。你可一定要趕迴來啊。你父親年紀也不小了,真有三長兩短,也不必難過,要調節好心情,高考對你是一輩子的大事啊。”
“劉老師,我明白。我會趕迴來考試的。”小波眼淚流下來了,為他爹也為劉老師。
當晚,王二根奇跡般地被醫生搶救過來了。唉!小波坐上縣車隊最早的一班車,往鎮中學趕。真是命運不由人,車在半路上壞了,修好再開,到了鎮上,第二堂課考完,嗚唿!後麵的考試都是帶著少考一堂的不幸的心情進行的,小波沒有正常發揮。盡管他是全縣統考的外語狀元,高校把他拒之門外。
按照當時的情形,六個主人公中,上大學最有希望的是小波和麗珠。在長輩的眼中,小波和麗珠從小就是天生的一對鴛鴦鳥。因為黑毛曾經為小波和麗珠的事打落了一個同學的四顆門牙,念高中時兩人成了全校皆知的早戀典型。
桂老師到鎮中學開家長會時,和校長、班主任劉老師曾經為小波和麗珠的事探討過很久。最後校長好發現新大陸似地總結說:“人們都說中學生早戀,不是好事。而這兩個娃居然成績都一直名列前茅,實在是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思考,如果將來兩人都考上,那真是奇跡呀。到時我們要考慮改變教學觀念喲。”
早戀是危機還是動力?反正“日全食”出現了,桂枝、劉老師和校長失望了,麗珠也沒考上,而且考的很不理想。小波到縣城探病,麗珠就心慌意亂,為小波的高考成績擔憂著,當小波缺了一堂課時,麗珠更是為小波惋惜,這卻恰恰反過來影響了麗珠的考試,這是家長和老師都沒有注意到的“連理枝”效應。
娃們都迴到桃李灣了,三年高中求學後無功告還,沒有一人捧迴那令人們振奮的錄取通知書。桂枝老師偷偷地為小波和麗珠的不幸掉過眼淚。但她畢竟是做教員的,很會調教人。
桂枝老師把小波和麗珠叫到跟前,鼓勵說:“沒關係,去複學,明年一準考上。”
小波憂心如焚地說:“我爸媽都老了,哪有錢供我再讀書?我爸就是為了我這個不爭氣的幺兒,沒日沒夜地細粗輕重的活都幹,才病倒的,算了吧,天無絕人之路。”
桂枝老師的臉色一下子很難看,露出少有的慍怒:“你傻咧你!娃,你和麗珠必須要去複學的。你不去麗珠會去嗎?你不去麗珠去了會專心致誌地考上嗎?你爸媽是老了,可還有我和你虎叔啊。你是我從小教大的,你和麗珠都是我的希望,你明白嗎?將來你也是我的半個兒子啊。你不是不曉得,我家麗寶那可憐的娃不幸去了,我和你虎叔早就把你當親兒子看待……”
桂枝老師說不下去了,第一次在娃們麵前失聲哭泣。
連李虎這個鐵錚錚的漢子也熱淚盈眶了。勸桂枝道:“娃她媽,甭傷心,娃們都大了,會聽話的……”
小波和麗珠自然也掉淚。
麗珠拉了小波的手,說:“媽,我和小波會聽話的呀,你別哭,你哭呀,我也想哭……”
“桂老師,我聽你的。”小波說。
李虎說:“娃們啊,甭擔心,不就是要供兩個大學生嗎,隻要明年你倆考上了,拚了老命,我們也會支持你們的。”
小波迴到家裏,來到王二根的床前,說:“爸,桂枝老師要我和麗珠一起去複學,他們願意支持我把大學念完。”
王二根雖然從縣醫院迴到了家裏,但暫時還不能下地幹活。聽了小波的話,不僅老淚縱橫:“娃,這是你的福氣啊。難得桂枝老師這般看重我幺兒。都是老爸不中用了,害得你要去複學再考。”
“爸別這麽說,你病得那麽重,我總是要來看你的嗎。再說,你要沒病,我也不一定真能考上,咋的能怪你呢?”小波安慰王二根。
這天西峰在家裏悶得發慌,來找小波。
西峰說:“哎呀,這不讀書了還真的不曉得做哪好。我爸和我媽都說,就在家裏陪著他們,做做農活,要麽還是答應村委會,先當當團支書。我真是都沒了興趣。你打算下一步咋走?”
“我也搞不懂,我已經答應桂老師和虎叔,同麗珠再去複學一年,爭取明年考上。”小波顯然不明白這是不是很明智的辦法。
敢情西峰那時雖然有些書癡的味,卻頭腦十分清晰,說道:“想來這也是條路,考上了也好。有沒有想過考不上咋辦?再考?如果還是考不上,不仍然是個高中文化嗎。我是想也不想複學的事了,我們的語文老師在畢業前都說我的想法並不錯。我他媽還真有點想來寫書。但我也不曉得究竟做啥好。上個月我舅舅在城裏給我買了一大疊稿箋,我已經開始了‘爬格子’的行動。唉,不行啊,腦子裏總是迷迷糊糊的,寫了自己又不滿意,撕毀了又寫……我就不明白那些作家咋的能寫出一本本那麽厚的書來……”
如是過了半年。對主人公們來說,是渾渾噩噩的半年。
最活躍的是山鳳,和楊嫂一起“走江湖”——到縣百貨公司進貨擺攤做個體戶了。學會了些盯緊市場空缺、異地價格差別、分析消費對象的賺錢本領,基本上一家三口都在插手生意的事,連包產田地都轉包給鄰居栽種了。
山鳳把她做生意的喜怒哀樂和所見所聞給黑毛說。
黑毛聽了,不以為然說:“到縣城去進進貨算啥屁走江湖?我師父早年走南闖北,中國都跑遍了。早晚我也要跑出去闖闖看看多過癮啊!”
山鳳擔心黑毛哪一天真的跑出去闖:“你不會撇下我偷偷地跑了哩,你傻愣愣,沒我給你當參謀,準上當。”
黑毛成天受張打藥熏陶,對那外麵的世界真是太渴望了。就直截了當地說張打藥的觀點:“師父說過,出去不要和女人一塊的,‘唯有女人和小人難養也’。”
“你真是傻透頂了哩你。一知半解,還來唬我哩。你師父是見多識廣的人,他現在不出去了,是想把他在外麵闖的經驗告訴你。是叫你不要和不好的女人鬼混,不要上了小人的當。我不信,你以後不娶老婆,你看你爹這麽多年不給你找個後媽,沒了女人的家一點都不好哩。你個愣頭青,不要說跑就跑出去了啊。”
山鳳鬱悶啊,黑毛對她做生意的成就不欣賞是小事,說不定哪天黑毛真的會出去闖。山鳳沒心思做生意了,就前腳跟後腳地和黑毛纏乎,怕他出去胡闖上當,生意就由他爸李豹和楊嫂去張羅。
就要過年了。陶夫子拿自己的退休工資買來大紅紙,並叫來李革委協助。兩人兩管毛筆合作,一絲不苟地寫了三天,以桃李灣村文化室的名譽為全村的山民義務贈送春聯。這段時間比平日更為熱鬧,比往年的春節前夕更為熱鬧。
雞爪山鄉的文化站已經邀請陶夫子到鄉文化站做顧問。陶夫子欣然應允。鄉上的那些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聽過陶夫子永遠說不完的傳統評書和本土軼聞。
黨委書記風趣地對陶夫子說:“你不僅是桃李灣的夫子,也是雞爪山鄉文化站的壓陣老將,就是你說書時講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我相信,有你的調教,一定會給雞爪山鄉訓練出一批生龍活虎的年輕人來。”
於是雞爪山鄉文化站的業餘文藝宣傳隊,玩出很多讓山民們大開眼界的新花樣。經常到各村去表演節目,而且內容豐富多彩。還成立了樂隊,山民們有了紅白喜事,都爭先恐後地去文化站邀請,當然也樂意支付些費用。加之電影隊片子越來越豐富,不斷地巡迴下村,深得山民們稱道。雞爪山的山巔上還建造了電視差轉台,文化宣傳氣氛在這片山鄉雲蒸霞蔚。近日又成立了‘舞獅隊’,鑼鼓喧天地在山鄉村落拜早年……雞爪山鄉文化站實現了在全縣少有的民間口碑,而且所有開銷能夠自保,不需要鄉政府的財政支出。陶夫子還到縣裏去捧迴了先進個人大獎。
陶夫子依然會經常在桃李灣的涼亭裏,給山民們講人間天上今古奇觀。
老夫喜彈黃昏頌,滿目青山夕陽紅!
春節行將來臨,那些率先走出大山南下務工有好幾年時間的小青年,紛紛趕迴家來過年。鄰近柳明村有一個叫石頭的青年人,曾經是小波等六人的初中同學也迴來了。石頭的作文寫的不錯,經常會被語文老師表揚;在一次作文競賽中,西峰是‘狀元’,石頭是‘探花’,所以兩個人成了同窗好友。石頭的迴來給幾個高考落榜的青年人帶來巨大的衝擊。
石頭讀初中時,家裏很窮,和小波一樣,十三四歲了,還穿著補丁衣服,人也黃皮寡瘦的像猴子。初中讀完了,就跟他親戚去廣東打工,一去四年了。
石頭請了三個月的假,過年後要返迴。他迴來嘩啦啦把鈔票散出去買原材料,建了一幢漂亮房子,用資七萬元。
那時,百分之九十的雞爪山民,對於幾萬元人民幣的概念是天文數字。鄉政府還正在獎掖人們成為千元戶。
石頭是附近幾個村中第一個建三層鋼筋水泥樓房的人,而且建的是二樓一底,引得山民們嘖嘖稱讚:“三層啊,三三九間房。不得了啊,一個十七八歲的娃,有出息!”
那些古稀年紀的老人更是歎為觀止:“以前那些大地主,都沒住過這麽好的房子哦。”石頭在廣東那邊,以一個初中生也混上了部門主管,拿幾千月薪。十四歲就去了廣東,混得很不容易,但又非常順利。剛去時,在南海的鄉下菜場裏種菜,一天十幾個小時,月工資三百元。好在石頭吃苦、勤快,而且聰明,幹了兩三個月就把那邊務工的情況了解的一清二楚,心裏就‘野’了,在床上裝肚子疼,吵著要迴家。菜場老板是廣東郊縣的人,本來石頭是個未成年人,見他來到外地不容易才收下他。老板就給他結工資,石頭拿了錢並不迴家,而是開始到四處奔跑,找工作。他要進廠,而且認定要學到技術,方可在南方有起色,拿高薪。雖然去廣東時,父母托人給他辦了一個年齡十八歲的身份證;但那些工廠招工的人,橫看豎看石頭都不是十八歲,就不要他。年齡小,文化低,沒技術,石頭哪有希望啊,口袋裏的錢很快花得快完了。石頭去撿廢品變賣,度日生存。大約一個月後,石頭開始變‘黃金’了!
有一天,石頭在一家進出口公司附近撿廢品,見一輛小轎子“哧”地停在公路旁邊,從車上下來一個中年男子。男子望望前麵的外貿大樓,很焦急地打開車尾,卸下兩大箱包裝精美的商品。男子掏出手機看看時間,又看看左右,有些茫然。這男子是一家很大的玩具廠的外貿部經理,從公司把新產品送到進出口公司驗證,有客戶約好時間在外貿大樓等他,時間是不能耽誤的。沒想到轎車突然發“病”,離目的地僅四五十米遠時車走不動了,讓他為難。先把產品送檢,再想法修車吧。這地方,四下裏連一輛人力三輪車也沒有,男子試著想把其中一件貨扛著趕去對麵的外貿大樓,又放下了,他不放心,怕另外一件貨丟失。這時,撿廢品的石頭瞧見了這件事。就過去對老板說,願意幫他。經理也不客氣,隻說了一句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小小年紀,滿熱心的啦”。兩人各扛了一箱,去了外貿大樓。末了,經理嘩地抽出一張百元鈔給石頭,石頭堅決不要。事實上,石頭撿廢品賣,一天賺的僅幾塊錢,是經理的大方讓石頭不好意思了。經理也不客氣,他要忙著產品送檢的事,就說:“謝謝。”當經理從外貿大樓走出來,卻看到石頭提著垃圾袋,守在他的車前,車門還半開著。石頭對經理說:“老板,我看你的車門忘了關,所以給你看著,怕你車裏有東西丟了。”經理想起剛才匆忙中忘了關車門,裏麵還有不少重要的文件、證件和發票,鑽進車裏一看,未丟。經理從車裏出來時,石頭已把廢品袋挎在肩上,走了老遠。經理就叫他迴來。石頭不明究裏,以為還有事要他幫忙,就迴來。這次經理掏出兩張百元票給他,石頭仍然不要。經理這次很固執,說:“你幫了我,不收下,我會很慚愧的。”石頭說:“你能不能幫我找工作?”
從此石頭雖然年齡不夠用工標準,有經理幫忙,就進了這家玩具廠。這個廠是台商獨資的,經理是台灣人也是業主的親貴。經理喜歡石頭關心他人的愛心和責任心,和對人的忠誠。給他重點學習企業管理和全麵的生產技術的各種機會。聰明好學的石頭,在這四年的磨練中,成為經理的得意門生。工資也一升再升,是在菜場種菜時的數倍。十八歲,一個多麽充滿希望的年齡,石頭成了一個部門的主管。
這天晚上,剛建好新房的石頭來桃李灣玩,想在晚上聽聽陶夫子講評書。一下子和幾個初中同學會在一起,大家有說不完的話。西峰更是高興,就問石頭在廣東那邊上班,是不是跟寫文章有關。
哪知石頭把自己的打工經曆說了後,盡說些什麽產品質量、廣告戰略、市場、客戶,幾個同學聽得好驚奇,這哪裏是個初中生的話啊,遠遠勝過多讀了三年高中的幾個同學。
西峰聽了既有勁又沒勁。這家夥好像變成商人的味道了。幹嗎不寫文章呢。就問有沒有寫文章的信息。石頭想了想,說:“好像有一個我們四川的叫周崇賢的,在那邊成了影響較大的打工作家。但我沒時間去關注這些……”
小波把自己想複學的想法說了。石頭不以為然,說出一番道理來:“我和你們不一樣,我現在不那麽認為。你想,別說你現在家裏沒錢供你複學和上大學,即使有錢,你念完大學時,家裏已經是經濟更加吃緊了。你大學畢業要自己找工作,剛大學畢業時,沒工作經驗,沒生產技術,好單位難找,工資低得不得了,怕是老婆也難娶到,即便娶到了,也是窮困潦倒。既然第一次考不上,還是順其自然的好。再說,要是複學後還考不上咋辦?我一個初中生又咋樣,我們公司有好多的大學生都沒我工資高,聽我指揮。進入社會這所大學,見效更快。在沿海的開發城市,你隨便拿把掃帚到大道上一掃,就會掃出十二個大學生來。可以這麽說,憑我石頭能夠有機會早早地紮進打工潮流中去,雖然有幾份天賜幸運,但在實際的工作中,我一個山旯旮裏的娃,還不知踏平了多少大學生自以不是的自尊……”
也許同一代人的溝通比長輩的教誨管用得多,桃李灣的幾個青年人,在那一刹那,幾乎全部被石頭的“曾經滄海”而折服,他們的心想飛了……
眾人都不插言,聽憑石頭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正文閱讀】
第二年暑期,高中的最後半年轉眼結束。十年寒窗啊,主人公們和千百萬莘莘學子一道,衝刺著八十年代末的高考。按照大多數老百姓的說法是抉擇命運的時刻到了。結果六個人全軍“覆滅”。這個夏天咋看咋不順眼,一切都好像在嘲笑他們。他們無聊啊。大夥還是和孩提時差不多,成天價進山裏去,以砍柴為名,卻在那山裏長籲短歎,不知下一步該往哪裏走。大夥就一齊對著大山“哦哦哇哇”地大嚎,嚎累了就歇,歇了又嚎。幸好有陶夫子這個老朋友,他們的夏夜也就在陶夫子傳統評書和時政懷古的亂譚俚語中打發。陶夫子老兩口樂啊,這下娃們天天陪他們說說笑笑,填補了多少老無子媳的天倫遺憾啊。娃們的心情除小波、麗珠、西峰是陰雲密布;也有心情十分陽光燦爛三個人,那就是黑毛和香香、山鳳。
他們已經不是娃娃了。是山裏生出的幾株健竹,是朝氣蓬勃的小青年了,是毛澤東說的“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
黑毛早已經跑了,哪能在桃李灣呆得住?和大夥打了個招唿,自然在張打藥那裏沉浸於強化練武。
陶屠戶最先不同意,後來想通了,兒子和自己一樣有強健的體格,更加上了一身功夫,將來不知比自己強了多少呢。就說:“娃去吧,一日拜師,終身為父,往後要孝敬師父哦。”
黑毛難得爹有如此開通,居然給他爹雙手作揖,嗡聲嗡氣地唱個喏:“兒子一定記住爹的話!”
山鳳也不是省油的燈。雖然她的文科很差勁的,卻在高三時的作文中寫了一句在同學中流傳的“名言”——我要做山裏的鳳凰!
考不上大學才不至於讓她長籲短歎呢。本來高中幾年的學習就成績平平,上不了線也是預料之中。當看到自己高考成績後,對她媽楊嫂說:“媽,我們家也去辦個體營業執照,我想在鄉場上開個店,現在好多人做生意哩。”
李豹和楊嫂都讚同女兒的想法,風風火火地連湊帶借,準備了三千塊錢,開始張羅開店做生意的事。
香香就整天唱當時最流行的那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一幅喜出望外的樣子——
再過二十年
我們來相會
舉杯讚英雄,光榮屬於誰
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
迴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歌聲卻唱碎了小波、麗珠、西峰的心。他們三個的心情卻被一陣迷茫困惑。接下來,跟著長輩臉朝黃土背朝天?好像祖輩們一直都起色不大,總不見金黃色的土地裏挖個出金娃娃。況乎,那些山地,那些林木,那些舀紙場、那些煤窯是乎已經有了足夠的山民在忙碌。這個世界不會多了他們幾個吧?
某一天,村上兩委會的一幫人,來到了李革委家。
村支書說:“西峰這娃若不去複學習,我們就想培養他做幹部。目前村裏的團支部書記是由村長兼職的,村裏這套班子正缺一個年輕人呢。”
李革委說:“這個娃,成天紮在書堆裏,也不曉得他將來做哪,讓他自己拿主意才好。”
李革委就把西峰叫到堂屋來,西峰說:“等我想想再說。”
西峰在幹嗎?他正在看《三國演義》,這幾天正在想:諸葛亮的八陣圖是不是真有那麽厲害,真的草木皆兵,抵得過百萬雄師?那諸葛亮是不是很保守,沒有傳下來。
因此對李革委說:“如果在我們的國界線上全部布好八陣圖,當年小日本哪裏還敢來犯,哪裏還敢殺我同胞?讓他小日本鬼子困在八陣圖中死光光,看他還敢‘八格牙魯花姑娘’地亂嚎!”
李革委笑了,笑得不停地咳嗽。
小波上不了大學真是太冤了。正當小波背負著山裏人祖祖輩輩都渴望的那個願望,背負著命運的十字加架,意欲脫胎換骨地向高校發起最後衝鋒時,他爸王二根一場大病住進了縣醫院,一住就是三個月。用去很多錢,醫生發出病危告誡,差不多幾個兒媳都在為王二根準備後事了。於是小波那段時間在學校的生活費也是全靠麗珠支持。後來黑毛知道了,就東扯葫蘆西扯瓜地想著法子向他爹多要些錢,然後又支持小波一些;黑毛爹一直不娶,反正收入的錢兩父子也夠用。
不過陶屠戶有一次覺得奇怪,問黑毛:“你咋的這段時間錢用的快哦?”
黑毛撒謊的水平比他的身手功夫差多了,索性直言相告:“幫朋友,我的一個玩的好的同學一心要考大學,家裏窮,一天吃一頓飯……”
黑毛本以為這樣說了,陶屠戶會揍他,就打算弓著背讓他爹消消氣。哪知陶屠戶聽了並不責怪說:“像你們這年紀是又長身體又要學知識,一日三餐咋能少,你幫他是對的。人在世上就是要有朋友。沒關係爹也有朋友,懂。”就反而再多給黑毛些錢。
小波好感激:“有出頭之日,我會報答你的。”
黑毛把錢塞進小波衣袋裏,說:“算了吧,哥們。說這話見外了,你還是報答麗珠吧,還有你未來的丈母娘——桂老師。不過,你現在就可以報答我,就是接我一招,也好提醒你一定考上大學,哈哈。”言畢,一把抓緊小波胳膊肘死掐骨縫裏的麻筋,掐得小波整條胳膊都麻酸起來。
高考的第一天,王二根在醫院休克了兩次,嚇得小波媽趕緊通知小波要去縣城送終。
雞爪山民的後裔,是沒有不崇尚孝道的, “父母在,不遠遊”還根深蒂固。俗話說,養老送終。父母去逝,沒在身邊的兒女,即便平日很孝道,也要遭旁人白眼的。而且,老人們說,未給父母送終的人,這一輩子的運氣就不安泰。
當縣醫院那配有幹電池的手搖電話打到學校時,小波的班主任劉老師足足想了一個小時,很不願意告訴小波。
天下的老師都一樣,難得有得意門生啊,識得英才而慰之。最後班主任還是告訴了小波。因為劉老師也是一個白發蒼蒼的父親,很理解最後一麵對於為人子女和為人父母的真情。並語重心長地說:“今天你考了第一堂,那些題你是沒問題。我真怕你明天考試前趕不迴來。你可一定要趕迴來啊。你父親年紀也不小了,真有三長兩短,也不必難過,要調節好心情,高考對你是一輩子的大事啊。”
“劉老師,我明白。我會趕迴來考試的。”小波眼淚流下來了,為他爹也為劉老師。
當晚,王二根奇跡般地被醫生搶救過來了。唉!小波坐上縣車隊最早的一班車,往鎮中學趕。真是命運不由人,車在半路上壞了,修好再開,到了鎮上,第二堂課考完,嗚唿!後麵的考試都是帶著少考一堂的不幸的心情進行的,小波沒有正常發揮。盡管他是全縣統考的外語狀元,高校把他拒之門外。
按照當時的情形,六個主人公中,上大學最有希望的是小波和麗珠。在長輩的眼中,小波和麗珠從小就是天生的一對鴛鴦鳥。因為黑毛曾經為小波和麗珠的事打落了一個同學的四顆門牙,念高中時兩人成了全校皆知的早戀典型。
桂老師到鎮中學開家長會時,和校長、班主任劉老師曾經為小波和麗珠的事探討過很久。最後校長好發現新大陸似地總結說:“人們都說中學生早戀,不是好事。而這兩個娃居然成績都一直名列前茅,實在是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思考,如果將來兩人都考上,那真是奇跡呀。到時我們要考慮改變教學觀念喲。”
早戀是危機還是動力?反正“日全食”出現了,桂枝、劉老師和校長失望了,麗珠也沒考上,而且考的很不理想。小波到縣城探病,麗珠就心慌意亂,為小波的高考成績擔憂著,當小波缺了一堂課時,麗珠更是為小波惋惜,這卻恰恰反過來影響了麗珠的考試,這是家長和老師都沒有注意到的“連理枝”效應。
娃們都迴到桃李灣了,三年高中求學後無功告還,沒有一人捧迴那令人們振奮的錄取通知書。桂枝老師偷偷地為小波和麗珠的不幸掉過眼淚。但她畢竟是做教員的,很會調教人。
桂枝老師把小波和麗珠叫到跟前,鼓勵說:“沒關係,去複學,明年一準考上。”
小波憂心如焚地說:“我爸媽都老了,哪有錢供我再讀書?我爸就是為了我這個不爭氣的幺兒,沒日沒夜地細粗輕重的活都幹,才病倒的,算了吧,天無絕人之路。”
桂枝老師的臉色一下子很難看,露出少有的慍怒:“你傻咧你!娃,你和麗珠必須要去複學的。你不去麗珠會去嗎?你不去麗珠去了會專心致誌地考上嗎?你爸媽是老了,可還有我和你虎叔啊。你是我從小教大的,你和麗珠都是我的希望,你明白嗎?將來你也是我的半個兒子啊。你不是不曉得,我家麗寶那可憐的娃不幸去了,我和你虎叔早就把你當親兒子看待……”
桂枝老師說不下去了,第一次在娃們麵前失聲哭泣。
連李虎這個鐵錚錚的漢子也熱淚盈眶了。勸桂枝道:“娃她媽,甭傷心,娃們都大了,會聽話的……”
小波和麗珠自然也掉淚。
麗珠拉了小波的手,說:“媽,我和小波會聽話的呀,你別哭,你哭呀,我也想哭……”
“桂老師,我聽你的。”小波說。
李虎說:“娃們啊,甭擔心,不就是要供兩個大學生嗎,隻要明年你倆考上了,拚了老命,我們也會支持你們的。”
小波迴到家裏,來到王二根的床前,說:“爸,桂枝老師要我和麗珠一起去複學,他們願意支持我把大學念完。”
王二根雖然從縣醫院迴到了家裏,但暫時還不能下地幹活。聽了小波的話,不僅老淚縱橫:“娃,這是你的福氣啊。難得桂枝老師這般看重我幺兒。都是老爸不中用了,害得你要去複學再考。”
“爸別這麽說,你病得那麽重,我總是要來看你的嗎。再說,你要沒病,我也不一定真能考上,咋的能怪你呢?”小波安慰王二根。
這天西峰在家裏悶得發慌,來找小波。
西峰說:“哎呀,這不讀書了還真的不曉得做哪好。我爸和我媽都說,就在家裏陪著他們,做做農活,要麽還是答應村委會,先當當團支書。我真是都沒了興趣。你打算下一步咋走?”
“我也搞不懂,我已經答應桂老師和虎叔,同麗珠再去複學一年,爭取明年考上。”小波顯然不明白這是不是很明智的辦法。
敢情西峰那時雖然有些書癡的味,卻頭腦十分清晰,說道:“想來這也是條路,考上了也好。有沒有想過考不上咋辦?再考?如果還是考不上,不仍然是個高中文化嗎。我是想也不想複學的事了,我們的語文老師在畢業前都說我的想法並不錯。我他媽還真有點想來寫書。但我也不曉得究竟做啥好。上個月我舅舅在城裏給我買了一大疊稿箋,我已經開始了‘爬格子’的行動。唉,不行啊,腦子裏總是迷迷糊糊的,寫了自己又不滿意,撕毀了又寫……我就不明白那些作家咋的能寫出一本本那麽厚的書來……”
如是過了半年。對主人公們來說,是渾渾噩噩的半年。
最活躍的是山鳳,和楊嫂一起“走江湖”——到縣百貨公司進貨擺攤做個體戶了。學會了些盯緊市場空缺、異地價格差別、分析消費對象的賺錢本領,基本上一家三口都在插手生意的事,連包產田地都轉包給鄰居栽種了。
山鳳把她做生意的喜怒哀樂和所見所聞給黑毛說。
黑毛聽了,不以為然說:“到縣城去進進貨算啥屁走江湖?我師父早年走南闖北,中國都跑遍了。早晚我也要跑出去闖闖看看多過癮啊!”
山鳳擔心黑毛哪一天真的跑出去闖:“你不會撇下我偷偷地跑了哩,你傻愣愣,沒我給你當參謀,準上當。”
黑毛成天受張打藥熏陶,對那外麵的世界真是太渴望了。就直截了當地說張打藥的觀點:“師父說過,出去不要和女人一塊的,‘唯有女人和小人難養也’。”
“你真是傻透頂了哩你。一知半解,還來唬我哩。你師父是見多識廣的人,他現在不出去了,是想把他在外麵闖的經驗告訴你。是叫你不要和不好的女人鬼混,不要上了小人的當。我不信,你以後不娶老婆,你看你爹這麽多年不給你找個後媽,沒了女人的家一點都不好哩。你個愣頭青,不要說跑就跑出去了啊。”
山鳳鬱悶啊,黑毛對她做生意的成就不欣賞是小事,說不定哪天黑毛真的會出去闖。山鳳沒心思做生意了,就前腳跟後腳地和黑毛纏乎,怕他出去胡闖上當,生意就由他爸李豹和楊嫂去張羅。
就要過年了。陶夫子拿自己的退休工資買來大紅紙,並叫來李革委協助。兩人兩管毛筆合作,一絲不苟地寫了三天,以桃李灣村文化室的名譽為全村的山民義務贈送春聯。這段時間比平日更為熱鬧,比往年的春節前夕更為熱鬧。
雞爪山鄉的文化站已經邀請陶夫子到鄉文化站做顧問。陶夫子欣然應允。鄉上的那些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聽過陶夫子永遠說不完的傳統評書和本土軼聞。
黨委書記風趣地對陶夫子說:“你不僅是桃李灣的夫子,也是雞爪山鄉文化站的壓陣老將,就是你說書時講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我相信,有你的調教,一定會給雞爪山鄉訓練出一批生龍活虎的年輕人來。”
於是雞爪山鄉文化站的業餘文藝宣傳隊,玩出很多讓山民們大開眼界的新花樣。經常到各村去表演節目,而且內容豐富多彩。還成立了樂隊,山民們有了紅白喜事,都爭先恐後地去文化站邀請,當然也樂意支付些費用。加之電影隊片子越來越豐富,不斷地巡迴下村,深得山民們稱道。雞爪山的山巔上還建造了電視差轉台,文化宣傳氣氛在這片山鄉雲蒸霞蔚。近日又成立了‘舞獅隊’,鑼鼓喧天地在山鄉村落拜早年……雞爪山鄉文化站實現了在全縣少有的民間口碑,而且所有開銷能夠自保,不需要鄉政府的財政支出。陶夫子還到縣裏去捧迴了先進個人大獎。
陶夫子依然會經常在桃李灣的涼亭裏,給山民們講人間天上今古奇觀。
老夫喜彈黃昏頌,滿目青山夕陽紅!
春節行將來臨,那些率先走出大山南下務工有好幾年時間的小青年,紛紛趕迴家來過年。鄰近柳明村有一個叫石頭的青年人,曾經是小波等六人的初中同學也迴來了。石頭的作文寫的不錯,經常會被語文老師表揚;在一次作文競賽中,西峰是‘狀元’,石頭是‘探花’,所以兩個人成了同窗好友。石頭的迴來給幾個高考落榜的青年人帶來巨大的衝擊。
石頭讀初中時,家裏很窮,和小波一樣,十三四歲了,還穿著補丁衣服,人也黃皮寡瘦的像猴子。初中讀完了,就跟他親戚去廣東打工,一去四年了。
石頭請了三個月的假,過年後要返迴。他迴來嘩啦啦把鈔票散出去買原材料,建了一幢漂亮房子,用資七萬元。
那時,百分之九十的雞爪山民,對於幾萬元人民幣的概念是天文數字。鄉政府還正在獎掖人們成為千元戶。
石頭是附近幾個村中第一個建三層鋼筋水泥樓房的人,而且建的是二樓一底,引得山民們嘖嘖稱讚:“三層啊,三三九間房。不得了啊,一個十七八歲的娃,有出息!”
那些古稀年紀的老人更是歎為觀止:“以前那些大地主,都沒住過這麽好的房子哦。”石頭在廣東那邊,以一個初中生也混上了部門主管,拿幾千月薪。十四歲就去了廣東,混得很不容易,但又非常順利。剛去時,在南海的鄉下菜場裏種菜,一天十幾個小時,月工資三百元。好在石頭吃苦、勤快,而且聰明,幹了兩三個月就把那邊務工的情況了解的一清二楚,心裏就‘野’了,在床上裝肚子疼,吵著要迴家。菜場老板是廣東郊縣的人,本來石頭是個未成年人,見他來到外地不容易才收下他。老板就給他結工資,石頭拿了錢並不迴家,而是開始到四處奔跑,找工作。他要進廠,而且認定要學到技術,方可在南方有起色,拿高薪。雖然去廣東時,父母托人給他辦了一個年齡十八歲的身份證;但那些工廠招工的人,橫看豎看石頭都不是十八歲,就不要他。年齡小,文化低,沒技術,石頭哪有希望啊,口袋裏的錢很快花得快完了。石頭去撿廢品變賣,度日生存。大約一個月後,石頭開始變‘黃金’了!
有一天,石頭在一家進出口公司附近撿廢品,見一輛小轎子“哧”地停在公路旁邊,從車上下來一個中年男子。男子望望前麵的外貿大樓,很焦急地打開車尾,卸下兩大箱包裝精美的商品。男子掏出手機看看時間,又看看左右,有些茫然。這男子是一家很大的玩具廠的外貿部經理,從公司把新產品送到進出口公司驗證,有客戶約好時間在外貿大樓等他,時間是不能耽誤的。沒想到轎車突然發“病”,離目的地僅四五十米遠時車走不動了,讓他為難。先把產品送檢,再想法修車吧。這地方,四下裏連一輛人力三輪車也沒有,男子試著想把其中一件貨扛著趕去對麵的外貿大樓,又放下了,他不放心,怕另外一件貨丟失。這時,撿廢品的石頭瞧見了這件事。就過去對老板說,願意幫他。經理也不客氣,隻說了一句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小小年紀,滿熱心的啦”。兩人各扛了一箱,去了外貿大樓。末了,經理嘩地抽出一張百元鈔給石頭,石頭堅決不要。事實上,石頭撿廢品賣,一天賺的僅幾塊錢,是經理的大方讓石頭不好意思了。經理也不客氣,他要忙著產品送檢的事,就說:“謝謝。”當經理從外貿大樓走出來,卻看到石頭提著垃圾袋,守在他的車前,車門還半開著。石頭對經理說:“老板,我看你的車門忘了關,所以給你看著,怕你車裏有東西丟了。”經理想起剛才匆忙中忘了關車門,裏麵還有不少重要的文件、證件和發票,鑽進車裏一看,未丟。經理從車裏出來時,石頭已把廢品袋挎在肩上,走了老遠。經理就叫他迴來。石頭不明究裏,以為還有事要他幫忙,就迴來。這次經理掏出兩張百元票給他,石頭仍然不要。經理這次很固執,說:“你幫了我,不收下,我會很慚愧的。”石頭說:“你能不能幫我找工作?”
從此石頭雖然年齡不夠用工標準,有經理幫忙,就進了這家玩具廠。這個廠是台商獨資的,經理是台灣人也是業主的親貴。經理喜歡石頭關心他人的愛心和責任心,和對人的忠誠。給他重點學習企業管理和全麵的生產技術的各種機會。聰明好學的石頭,在這四年的磨練中,成為經理的得意門生。工資也一升再升,是在菜場種菜時的數倍。十八歲,一個多麽充滿希望的年齡,石頭成了一個部門的主管。
這天晚上,剛建好新房的石頭來桃李灣玩,想在晚上聽聽陶夫子講評書。一下子和幾個初中同學會在一起,大家有說不完的話。西峰更是高興,就問石頭在廣東那邊上班,是不是跟寫文章有關。
哪知石頭把自己的打工經曆說了後,盡說些什麽產品質量、廣告戰略、市場、客戶,幾個同學聽得好驚奇,這哪裏是個初中生的話啊,遠遠勝過多讀了三年高中的幾個同學。
西峰聽了既有勁又沒勁。這家夥好像變成商人的味道了。幹嗎不寫文章呢。就問有沒有寫文章的信息。石頭想了想,說:“好像有一個我們四川的叫周崇賢的,在那邊成了影響較大的打工作家。但我沒時間去關注這些……”
小波把自己想複學的想法說了。石頭不以為然,說出一番道理來:“我和你們不一樣,我現在不那麽認為。你想,別說你現在家裏沒錢供你複學和上大學,即使有錢,你念完大學時,家裏已經是經濟更加吃緊了。你大學畢業要自己找工作,剛大學畢業時,沒工作經驗,沒生產技術,好單位難找,工資低得不得了,怕是老婆也難娶到,即便娶到了,也是窮困潦倒。既然第一次考不上,還是順其自然的好。再說,要是複學後還考不上咋辦?我一個初中生又咋樣,我們公司有好多的大學生都沒我工資高,聽我指揮。進入社會這所大學,見效更快。在沿海的開發城市,你隨便拿把掃帚到大道上一掃,就會掃出十二個大學生來。可以這麽說,憑我石頭能夠有機會早早地紮進打工潮流中去,雖然有幾份天賜幸運,但在實際的工作中,我一個山旯旮裏的娃,還不知踏平了多少大學生自以不是的自尊……”
也許同一代人的溝通比長輩的教誨管用得多,桃李灣的幾個青年人,在那一刹那,幾乎全部被石頭的“曾經滄海”而折服,他們的心想飛了……
眾人都不插言,聽憑石頭口若懸河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