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郵票錢幣電子盤停盤以後,投資者先是憤怒,造成投訴不斷,聚集性維權也屢有發生;後是無奈,心灰意冷。由於電子盤的停盤,郵票現貨市場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郵資封片由電子盤時代的寵兒變成了人見人棄的醜小鴨,這些投資者不願搭理的東西最低時每片僅值七八毛錢,並且還不一定有人會要。


    麵對郵市一片狼藉的局麵,郵市的精英們在思考,在掙紮,郵市的希望在哪裏,電子盤的出路又在哪裏,郵市投資者如何才能擺脫整頓帶來的困境?


    以金陵電子盤管理層和大莊家們為首的一大批郵市精英不甘心於郵市就此沉淪,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郵市電子盤是中國郵市的惟一出路,是郵市出現大行情的不二平台,沒有郵市的網絡化交易平台,中國郵市要想起行情比登天還難。


    國家郵政局經過幾十年的郵票發行,特別是最近30多年限製郵票使用,加上急功近利、殺雞取卵式的發行政策,中國郵市已經積重難返,場內的資金已無法啟動行情,隻能依靠社會的外援資金的流入才能啟動一輪行情,而在郵市沒有行情的情況下,社會資金是不可能大規模入駐郵市的。


    這就給郵市出了個難題,是先有資金還是先有行情。這個難題自1997年至2013年10月21日金陵電子盤誕生之前的16年間一直無法破解,而在以金陵為首的電子盤出現以後,由於投資群體呈幾何級數的增長,至2014年9月和2015年5月,郵票錢幣電子盤就出現了兩次前所未有的大行情,即“918”前的大行情和“528”前的大行情。


    事實已經證明,中國郵市的出路在郵票錢幣電子盤。因此,這些郵市精英的目光無一例外地仍然聚焦於原來的郵票錢幣電子盤。但原來的郵票錢幣電子盤不可能在內地繼續存在,整頓以後的電子盤即使政策允許存在,也已經不是原來的電子盤,t+5和協議轉讓,這是投資者無法邁過去的兩道坎。


    自金陵電子盤停盤以後,藍文武這天與往常一樣,已經無所事事。他在金陵電子盤投入的數億資金悉數被套,億萬富翁已形同乞丐,連生活都發生了困難。但他的頭腦仍在思考著一個問題,如何既能使電子盤維持現有的交易模式,又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換一句話說,就是如何避開電子盤的整頓。


    藍文武呆在家裏有點悶,打開電視想看看新聞什麽的。當他打開電視,正在播報的一則新聞讓其靈光一閃,這則新聞報道的是,內地由於整頓,很多商家去香港發展,尋求“一國兩製”的保護。這則新聞給藍文武以極大的啟發,其他商家可以去香港發展,電子盤為什麽不可以去香港,利用“一國兩製”的保護?


    藍文武一下子異常興奮,比吃了偉哥還要亢奮。他馬上分別給鹿萬裏和金陵電子盤董事長兼總經理苗三才打電話,告知剛才播報的新聞,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三個人一拍即合,像突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都說可以一試。


    當時的形勢是,全國電子盤因整頓停盤以後,有一部分原電子盤的管理層,尤其是一大批電子盤高管都在苦苦尋找中國郵市的出路。在內地,38號和37號文件明確規定,郵票錢幣網絡化交易不能連續競價,隻能采用協議轉讓,並由原來的t+0改為t+5。這是原電子盤的投資者無法邁過去的兩道坎。協議轉讓和t+5,其要義都是限止流動性,而一個平台有沒有人氣,能不能孕育行情,其衡量的標準就是有沒有流動性,因為流動性極差的平台是不可能吸引投資者的,當然也不會有行情。


    資金和會員隻流向流動性好的平台,這是資本市場的鐵律。藍文武、鹿萬裏、苗三才都是郵市中的精英,他們非常清楚整頓後的新平台會是一種什麽樣子。協議轉讓也好,t+5交易也罷,目的都是限製流動性。因此,隻要實行其中的一種交易模式,所謂的新平台,其流動性就會大大降低,更何況根據整頓文件規定,新平台必須同時實行協議轉讓和t+5。由此可知,新平台的流動性會糟糕到什麽程度。


    鑒於上述考慮,三個人在電話中約定,盡一切力量促成金陵電子盤移師香港,並由苗三才負責在香港尋找合作夥伴,在香港組建新的郵票錢幣電子盤。


    經過苗三才的多方聯係,香港金融資產交易集團有限公司有意向與金陵電子盤合作,組建郵票錢幣電子盤。而香港金融資產交易集團有限公司背景深厚,該公司不僅已取得香港證監會1號、4號、9號牌照,而且正在謀求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談判非常艱難,首選碰到的問題是,內地正在整頓的情況下,內地郵票錢幣電子盤赴港建立新盤是否合法的問題,也即“一國兩製”能不能保護移師香港的郵票錢幣電子盤。討論的結果是,內地企業與在港企業由於地緣的不同,無論是監管政策還是享受的國民待遇都是不一樣的。依靠“一國兩製”是能有效保護在港組建的郵票錢幣電子盤的。其次是港盤能不能存活的問題,這能否存活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指政府能否網開一麵,利用“一國兩製”對其加以保護;二是指依靠目前有限的會員數量,能否維持營運的問題。


    維持營運,是平台最基本的生存前提,也是組建平台的動力,大家都是衝著錢來的,不賺錢甚至虧錢,創辦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在論證這一問題時,原金陵電子盤三大莊給予了全力支持,三大莊向香港金融資產交易集團有限公司保證,除了自己在金陵電子盤的貨無條件地移至香港新盤以外,還要督促旗下會員及相關投資者的貨移至新盤。


    在解決了生存問題後,雙方一致同意盡快建立新的電子盤,並將其名稱定為“中國國際文交所”。


    中國國際文交所在郵票錢幣電子盤全國性停盤近5個月後,於2017年10月份開始籌建,2018年年初開始營運,為中國郵票錢幣電子盤原模式交易保留了火種。


    中國國際文交所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中國國際文交所得收藏品作為資產配置重要組成部分的天時之便,在中國富人激增、投資需求迫切、但投資種類選擇有限的現實條件下,在稅務信息互換全麵推行的當下,富人們急需大量不在稅務信息互換範圍內的實物資產作為合法的藏富用途。而在眾多實物資產類別中,郵票錢幣等收藏品金融產品化最具投資前景,但全球缺乏可信任的收藏品交易平台。中國國際文交所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郵票錢幣交易所,其大發展真是天賜良機。


    中國國際文交所還得地利之佑,具有香港區位優勢。香港地位獨特,既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受“一國兩製”的國策保護,又是世界公認的金融中心,這是中國國際文交所t+0交易模式得以繼續運行的重要保障。


    中國國際文交所更得人和的優勢。除了南京三大莊入駐顯示的人和優勢之外,在中國內地收藏品交易平台因魚龍混雜、誠信缺失、事故頻發而遭致政府大力整頓並關停了所有電子盤的情況下,重建後的電子盤隻能實行t+5交易。失去應有交易功能的平台將形同虛設,勢必會使中國國際文交所成為投資者首選的交易平台,這將給中國國際文交所帶來更多的人氣。


    繼中國國際文交所入駐香港以後,先後移師香港的電子盤有“大公”“環球”“華夏”等多達十幾個電子盤。在這些電子盤中,有些電子盤從不涉足郵票,如“大公”,是純粹的文化藝術品交易平台。也有一些電子盤是到後來才開始涉足郵票的,如“華夏”,開始時隻經營文化藝術品,直到2020年底,才開始陸續上了一些郵幣品種,讓人們記憶猶新的是王國強的“02足球小全張”,一口氣漲了150多倍,讓獲得原始票的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溢。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在中國國際文交所成立以後,圍繞著其合法性和能否生存,以及投資者貨物和資金的安全性問題,在郵市電子盤投資者中展開了一場全國性的大辯論,不斷有郵市著名評論者在《郵幣資訊》等郵市宣傳媒體上發表長篇大論,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但鮮有真知灼見的文章,這些文章幾乎千篇一律地告誡投資者,不要涉足中國國際文交所,充斥著非法論,危險論,關門論。連當時影響頗大的一位郵評家都對投資者連連發出警告,規勸大家不要去中國國際文交所投資,並說,投資港盤,就必定會雞飛蛋打。


    但隻有一個郵評家是例外,這就是張大傑。針對投資者對港盤的恐懼心理,張大傑先後發表多篇文章,明確表示,港盤是安全的,最起碼中國國際文交所是安全的,所據理由除了“一國兩製”以外,還有化解老平台的風險這條帶有根本性且誰也不能迴避的理由。由於港盤,特別是中國國際文交所的存在,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老平台藏品可以提貨、平移、出金,以及交易的通道。不管在中國國際文交所賺不賺到錢,最起碼給投資者提供了希望寄托之所,也給極度無聊中的投資者提供了打發時間、安慰情緒的地方。因此,政府就是出於維穩的需要,也不會關閉港盤。


    張大傑雖然是文人一個,但在滬江大學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這個人最大的毛病是性格太直率,直率的甚至不知變通。與他交往,大凡隻要有一點點恩惠施舍於他,他總是念念不忘,牢記於心,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一直被張大傑視為座有銘。


    襟懷坦白和知恩圖報都是美德,但這兩種品格集中於一個人的時候,就不一定是什麽好事。


    對沈毓,對楊柳,對小方,對蘇小蔓,對歐陽春,甚至對車記者,張大傑都是懷著深深的內疚,麵對這些麵容嬌好,讓人一見傾心的美女們,張大傑的內心也十分激動,也想與她們耳鬢廝磨。但他不能夠,除了淋浴房的噩夢般的記憶外,主要還是他的直率性格阻礙了他的行為表達。


    張大傑不是什麽聖人,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其實張大傑也好色,也喜歡漂亮的女人,但由於他是大學老師,加上其含蓄內斂的性格,從而有效地掩蓋了其好色的本性。


    夜深人靜之時,張大傑也會思念這些美女,但他一直告誡自己,不能越雷池一步,他知道,如果跨出這一步,自己就將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張大傑並不成功,職業僅是他的謀生手段,因而在職業上沒有什麽建樹。作為一個郵市投資者,到目前為止,也根本談不上成功,甚至連小小的成功都沒有,電子盤投資被套,眼睜睜地讓一千多萬元的財富化為烏有。但作為郵市評論家,張大傑是非常成功的,他常常對郵市有獨到的見解和領悟,並且以率真的性格直言不諱。在郵評文章中能夠做到不隱瞞,不矯情,不隨流,講實話,不給別人留情麵,不給自己留後路。因此,喜歡他文章的人是幾十年一貫地追隨他,把他視為郵界大佬,良師益友;痛恨他文章的人將他貶得一錢不值,說他的文章都是狗屁。


    可不,在港盤是否安全的問題上,在中國國際文交所是否合法,是否有前途上,張大傑又與絕大多數的郵市投資者和評論者較上了勁,形成了對立的觀點。這種對立的觀點的形成,以及張大傑在對待港盤問題上的觀點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認為在新平台出現以前,以中國國際文交所為首的港盤是安全的,所據理由是化解風險,以及維穩的需要。


    第二階段,認為新平台已經胎死腹中,今後郵市網絡化平台的主要交易模式一是商城,二是港盤。港盤由於完全複製和照搬過去電子盤的交易模式,而這種交易模式恰恰又是投資者習慣的交易模式,因而得到了投資者最大程度的參與。但港盤的缺陷仍然在地緣方麵,港盤因地緣而生,而興,也有可能因地緣而死,而衰。這不是政策的原因,與某些郵評家所說的政策沒有關係,而完全是投資者的一種選擇。


    當內地郵幣商城迅速發展,且除了摘牌和點選落後於港盤的連續競價外,其他都可以做得與港盤一模一樣,甚至會超過港盤。隻有到這個時候,港盤就有點岌岌可危了,畢竟內地投資者習慣於在內地投資,港盤投資人數的減少必將危及港盤的生存。此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換一句話說,今後港盤要有問題,並不是政策導致的,而是投資者因地緣所做出的投資選擇。


    後來的事實證明,張大傑關於港盤的第一階段的預測是正確的,第二階段的預測是否正確,還需要時間的驗證。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郵海沉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吞寸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吞寸木並收藏郵海沉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