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是官,學歸學。當真是好手段,好開局啊!”
頭發已經掉光的楊一清,斜倚在羅漢床上,身下墊著厚厚的紫貂皮,他已經太老了,老到了頭發牙齒都沒了,不能咀嚼,隻能吃些流食。
不過老頭的精神頭還在,每天還要抽出半個時辰,聽聽報紙上的新鮮事,每逢晴天,都要讓人推出去,曬曬太陽。
身邊的人,也驚歎老頭的生命力和好奇心。
對於楊一清來說,他很想知道一件事,一件讓他放不下的事情。
在第一次見麵,楊一清就確定,王嶽這小子,有捅破天的野心。
所謂野心,不一定是非要當皇帝,做首輔。
而是一種強烈的意誌,要改變世界。
或者說,是馴服世界。
從掀翻前朝老臣開始,王嶽就在一步步推進,軍製、田賦、徭役、思想……幾乎每個領域,王嶽都下手了。
可即便如此,楊一清也知道,他還有更多嚇人的東西,沒有拿出來呢!
果然,當王嶽成為首輔之後,就引入了西方的學者。
兩種思想碰撞,兩種文明激蕩,這就迫使大明的統治者,必須從更高的維度,來構建新的國家。
原來的朝貢貿易體製不夠用了。
朝堂上六部九卿的格局也沒法維持了。
必須要改!
可要怎麽改,楊一清思前想後,以他幾十年的經驗智慧,楊一清覺得第一步是恢複相位,隻有名正言順,才能統禦百官,順利推動變法。
這幾乎是必然的選擇?王嶽那小子也不會例外。
關於這一點?楊一清信誓旦旦。
這也是他多年來的最大樂趣,而且通常也不會失算。
隻可惜這一次他算錯了?居然是切割官吏和文人……這一招好啊?從此做學問的老老實實做學問,別摻和朝廷的事情。切斷了文人和官吏的轉換?也就沒有了士大夫。好厲害的王嶽啊!連老夫都沒有想到,你居然能用出這麽偏門的辦法?來增加手中的權柄?妙啊!”
楊一清喃喃自語,“老夫還要活著,還要多活幾年,我要好好瞧瞧?你小子還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楊一清嘟囔了許久?到了後半夜,老頭才睡著,等轉過天,早上的時候,楊一清沒有醒來?等下人來看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唿吸。
這位出將入相幾十年?被人譽為當世姚崇的老人,還是帶著疑問離世了。
楊一清去世的消息?立刻有人八百裏加急,向京城報喪。
王嶽收到的時候?還是半夜。
他隻是喃喃答應?一扭頭又睡過去了。
老頭差不多有九十歲了吧!
別說在大明?就算放在後世,那也是老喜喪了,假如我能活這麽大算是,我就知足了。
王嶽對楊一清,保持了一貫的淡薄。
隻不過他這樣,王家其他人卻不這樣想,孫毓立刻起來,還把兒子王清叫醒。
“你楊爺爺走了。”
一聽這話,小家夥的淚立刻就下來了。
“娘,我要是不迴來就好了。”
孫毓輕歎口氣,這也不是她能決定的。
“娘現在就安排,你去給楊閣老奔喪吧!他對你那麽好,咱可不能失了禮數。”
王清含著淚,用力點頭。
孫毓連夜安排,先讓人去把楊博叫起來,光是一個小孩子,肯定不夠。
隨後孫毓又從府邸裏找出幾個精明強幹的,最後她拿出了三萬元,塞給了王清,讓他用在葬禮上。
三萬元看起來是不多,但是楊博清楚,師母治家嚴謹,原本王家很多產業都被她處理掉了。
現在王家收入隻有兩個,一是王嶽的俸祿,第二,就是王嶽的稿費。
三萬元的背後,可是師父無數根頭發啊!
“師娘,這事交給弟子就是了,我肯定讓老叔祖的葬禮風風光光。”
孫毓擺手,“你有錢是你的,但這是我們的心思。楊閣老教了清兒好幾年,這是我們的一份心意,少不了的。”
楊博遲疑,也還是點頭了。
“那好,我現在就動身。”
楊博帶著哭唧唧的王清,前往承德,孫毓毫不遲疑,立刻告訴府邸的所有人,戴孝,挑起白幡。
王嶽醒來之後,就看到了這麽一幕,他都有點傻了。
誰死了?
不會是老嶽父孫交吧?
王嶽匆匆起來,孫毓就塞了根白布帶子給他。
“戴著!人家楊閣老都死了,你怎麽還無動於衷啊?”
王嶽愣了片刻,他想說什麽,可又沒有說,而是乖乖係上了帶子。
等他去內閣的時候,發現所有人都紮著帶子,即便那些後輩晚生,也莫不如是。
原來在許多人的眼裏,楊一清和王嶽,早就分不開了。
楊閣老早年幫了王嶽,王嶽又庇護楊一清安享晚年,甚至王家大公子還在楊一清身邊學習。
這交情,勝過桃花潭水了。
就算看在元輔的麵子上,也不能怠慢啊!
王嶽無奈苦笑,貌似他跟楊一清,真沒有這麽親密啊!兩個人從頭到尾,都是很單純的合作關係,互相利用,大勢所趨。
他算計楊一清的次數不少,老家夥也耍了許多心眼……他們之間,真的算是朋友嗎?
王嶽不清楚,但是不久之前,傳來陽明公病重的消息。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事情,以王陽明的脾氣,是不會給他來信的。
而兩年前,賈詠就已經死了。
一代老人,終究會凋零的。
楊一清死了,或許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吧!
王嶽終於有些傷感了,他在值房裏坐了整整一個上午,什麽公務都沒有處理。
中午的時候,黃錦突然來了,說是朱厚熜有請。
王嶽過去了,朱厚熜沉吟道:“我想過了,贈太師銜,以最高禮遇安葬楊閣老,這個諡號,我的意思是文正,你看怎麽樣?”
文正?
太師加文正,這確實是文官能得到的頂點了。
以楊一清的地位,給他也不是不行。
當想想過去的經曆,這老頭當得起一個“正”字嗎?
“陛下,賈詠死的時候,禮部原定是文恭,後來改為文襄,至於楊閣老,我看還是用忠獻吧!”
朱厚熜沒有遲疑,立刻點頭了。
“朕繼位初年,楊閣老的確有功,而且還是大功,一個忠獻不過分!”朱厚熜又道:“你看朝廷用不用安排官員,專門負責喪事?‘
王嶽想了想,搖頭道:“楊閣老做事滴水不漏,如果我沒猜錯,他早就立下了遺囑,就按照他的意思辦吧。”
君臣兩個,很快達成了一致,貌似也不需要太大動幹戈,差不多就跟走一個老熟人相仿。
真不愧是君臣,想法都差不多。
沉默了一會兒,朱厚熜突然道:“王嶽,我這裏遇到一件事。”
王嶽盯著朱厚熜,等著下文。
朱厚熜似乎很為難,猶豫了一下,這才說道:“是朕的次子,他到了就藩的年紀,朕還不知道要怎麽辦才好。”
就藩?
貌似有道理,皇子除了繼承帝位之外,剩下的就是藩王,要賜給封地得。
可問題是過去這些年,早就把藩王趕到外麵去了,還殘存的已經不多了……別的王爺都趕出去,自己的兒子繼續封王,貌似有點說不過去啊?
而且要是這麽幹了,再過幾代人,是不是還要出一位皇帝,再把藩王都趕走?
這肯定不行啊!
但話又說迴來,堂堂皇子,總不能變成普通人吧?
“陛下打算怎麽辦?”
朱厚熜翻了翻眼皮,“給別人定規矩容易,到了自己身上,可就不容易了。但話說迴來,朕也不能讓這幾年的辛苦白費了,這不才找你過來商量一下嗎?”
王嶽沉吟了,你們家的事情,我是真不愛摻和,要不問問朱載基怎麽樣?
“父皇,要是舍不得二弟就藩,那孩兒就去外麵,打下一片天地,把皇位留給二弟好了。”
“呸!”朱厚熜頓時就怒了,“混小子,你當朕要另立儲君啊?再說了,你還有三弟,四弟……想個靠譜的主意!”
頭發已經掉光的楊一清,斜倚在羅漢床上,身下墊著厚厚的紫貂皮,他已經太老了,老到了頭發牙齒都沒了,不能咀嚼,隻能吃些流食。
不過老頭的精神頭還在,每天還要抽出半個時辰,聽聽報紙上的新鮮事,每逢晴天,都要讓人推出去,曬曬太陽。
身邊的人,也驚歎老頭的生命力和好奇心。
對於楊一清來說,他很想知道一件事,一件讓他放不下的事情。
在第一次見麵,楊一清就確定,王嶽這小子,有捅破天的野心。
所謂野心,不一定是非要當皇帝,做首輔。
而是一種強烈的意誌,要改變世界。
或者說,是馴服世界。
從掀翻前朝老臣開始,王嶽就在一步步推進,軍製、田賦、徭役、思想……幾乎每個領域,王嶽都下手了。
可即便如此,楊一清也知道,他還有更多嚇人的東西,沒有拿出來呢!
果然,當王嶽成為首輔之後,就引入了西方的學者。
兩種思想碰撞,兩種文明激蕩,這就迫使大明的統治者,必須從更高的維度,來構建新的國家。
原來的朝貢貿易體製不夠用了。
朝堂上六部九卿的格局也沒法維持了。
必須要改!
可要怎麽改,楊一清思前想後,以他幾十年的經驗智慧,楊一清覺得第一步是恢複相位,隻有名正言順,才能統禦百官,順利推動變法。
這幾乎是必然的選擇?王嶽那小子也不會例外。
關於這一點?楊一清信誓旦旦。
這也是他多年來的最大樂趣,而且通常也不會失算。
隻可惜這一次他算錯了?居然是切割官吏和文人……這一招好啊?從此做學問的老老實實做學問,別摻和朝廷的事情。切斷了文人和官吏的轉換?也就沒有了士大夫。好厲害的王嶽啊!連老夫都沒有想到,你居然能用出這麽偏門的辦法?來增加手中的權柄?妙啊!”
楊一清喃喃自語,“老夫還要活著,還要多活幾年,我要好好瞧瞧?你小子還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楊一清嘟囔了許久?到了後半夜,老頭才睡著,等轉過天,早上的時候,楊一清沒有醒來?等下人來看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唿吸。
這位出將入相幾十年?被人譽為當世姚崇的老人,還是帶著疑問離世了。
楊一清去世的消息?立刻有人八百裏加急,向京城報喪。
王嶽收到的時候?還是半夜。
他隻是喃喃答應?一扭頭又睡過去了。
老頭差不多有九十歲了吧!
別說在大明?就算放在後世,那也是老喜喪了,假如我能活這麽大算是,我就知足了。
王嶽對楊一清,保持了一貫的淡薄。
隻不過他這樣,王家其他人卻不這樣想,孫毓立刻起來,還把兒子王清叫醒。
“你楊爺爺走了。”
一聽這話,小家夥的淚立刻就下來了。
“娘,我要是不迴來就好了。”
孫毓輕歎口氣,這也不是她能決定的。
“娘現在就安排,你去給楊閣老奔喪吧!他對你那麽好,咱可不能失了禮數。”
王清含著淚,用力點頭。
孫毓連夜安排,先讓人去把楊博叫起來,光是一個小孩子,肯定不夠。
隨後孫毓又從府邸裏找出幾個精明強幹的,最後她拿出了三萬元,塞給了王清,讓他用在葬禮上。
三萬元看起來是不多,但是楊博清楚,師母治家嚴謹,原本王家很多產業都被她處理掉了。
現在王家收入隻有兩個,一是王嶽的俸祿,第二,就是王嶽的稿費。
三萬元的背後,可是師父無數根頭發啊!
“師娘,這事交給弟子就是了,我肯定讓老叔祖的葬禮風風光光。”
孫毓擺手,“你有錢是你的,但這是我們的心思。楊閣老教了清兒好幾年,這是我們的一份心意,少不了的。”
楊博遲疑,也還是點頭了。
“那好,我現在就動身。”
楊博帶著哭唧唧的王清,前往承德,孫毓毫不遲疑,立刻告訴府邸的所有人,戴孝,挑起白幡。
王嶽醒來之後,就看到了這麽一幕,他都有點傻了。
誰死了?
不會是老嶽父孫交吧?
王嶽匆匆起來,孫毓就塞了根白布帶子給他。
“戴著!人家楊閣老都死了,你怎麽還無動於衷啊?”
王嶽愣了片刻,他想說什麽,可又沒有說,而是乖乖係上了帶子。
等他去內閣的時候,發現所有人都紮著帶子,即便那些後輩晚生,也莫不如是。
原來在許多人的眼裏,楊一清和王嶽,早就分不開了。
楊閣老早年幫了王嶽,王嶽又庇護楊一清安享晚年,甚至王家大公子還在楊一清身邊學習。
這交情,勝過桃花潭水了。
就算看在元輔的麵子上,也不能怠慢啊!
王嶽無奈苦笑,貌似他跟楊一清,真沒有這麽親密啊!兩個人從頭到尾,都是很單純的合作關係,互相利用,大勢所趨。
他算計楊一清的次數不少,老家夥也耍了許多心眼……他們之間,真的算是朋友嗎?
王嶽不清楚,但是不久之前,傳來陽明公病重的消息。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事情,以王陽明的脾氣,是不會給他來信的。
而兩年前,賈詠就已經死了。
一代老人,終究會凋零的。
楊一清死了,或許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吧!
王嶽終於有些傷感了,他在值房裏坐了整整一個上午,什麽公務都沒有處理。
中午的時候,黃錦突然來了,說是朱厚熜有請。
王嶽過去了,朱厚熜沉吟道:“我想過了,贈太師銜,以最高禮遇安葬楊閣老,這個諡號,我的意思是文正,你看怎麽樣?”
文正?
太師加文正,這確實是文官能得到的頂點了。
以楊一清的地位,給他也不是不行。
當想想過去的經曆,這老頭當得起一個“正”字嗎?
“陛下,賈詠死的時候,禮部原定是文恭,後來改為文襄,至於楊閣老,我看還是用忠獻吧!”
朱厚熜沒有遲疑,立刻點頭了。
“朕繼位初年,楊閣老的確有功,而且還是大功,一個忠獻不過分!”朱厚熜又道:“你看朝廷用不用安排官員,專門負責喪事?‘
王嶽想了想,搖頭道:“楊閣老做事滴水不漏,如果我沒猜錯,他早就立下了遺囑,就按照他的意思辦吧。”
君臣兩個,很快達成了一致,貌似也不需要太大動幹戈,差不多就跟走一個老熟人相仿。
真不愧是君臣,想法都差不多。
沉默了一會兒,朱厚熜突然道:“王嶽,我這裏遇到一件事。”
王嶽盯著朱厚熜,等著下文。
朱厚熜似乎很為難,猶豫了一下,這才說道:“是朕的次子,他到了就藩的年紀,朕還不知道要怎麽辦才好。”
就藩?
貌似有道理,皇子除了繼承帝位之外,剩下的就是藩王,要賜給封地得。
可問題是過去這些年,早就把藩王趕到外麵去了,還殘存的已經不多了……別的王爺都趕出去,自己的兒子繼續封王,貌似有點說不過去啊?
而且要是這麽幹了,再過幾代人,是不是還要出一位皇帝,再把藩王都趕走?
這肯定不行啊!
但話又說迴來,堂堂皇子,總不能變成普通人吧?
“陛下打算怎麽辦?”
朱厚熜翻了翻眼皮,“給別人定規矩容易,到了自己身上,可就不容易了。但話說迴來,朕也不能讓這幾年的辛苦白費了,這不才找你過來商量一下嗎?”
王嶽沉吟了,你們家的事情,我是真不愛摻和,要不問問朱載基怎麽樣?
“父皇,要是舍不得二弟就藩,那孩兒就去外麵,打下一片天地,把皇位留給二弟好了。”
“呸!”朱厚熜頓時就怒了,“混小子,你當朕要另立儲君啊?再說了,你還有三弟,四弟……想個靠譜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