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嶽捏著紙條,這的確是張璁的筆跡,可內容卻是讓自己當首輔,這不是開玩笑嘛?從學曆上講,別說翰林,王嶽連進士都沒有考上,他隻是連國子監都一天沒正經念過的監生罷了。
再說資曆,王嶽就更奇怪了,他是興王府侍讀出身,提督四夷館,當過宛平縣令,受封過撫遠伯,領過兵,提督過薊鎮軍務,當過北境都護,現在雖然掛著少保銜,但實際工作就是西山學院的山長。
就這個履曆,憑什麽能越過六部九卿,越過那幾位閣老,直接出任首輔啊!
玩笑也不能這麽開,簡直是侮辱了大明朝一百多年形成的規矩……由此可見,張璁的確是病得不輕,人都糊塗了。
“師父,我倒是覺得二師兄沒有錯,他希望師父接任首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太子朱載基認真道。
王嶽狠狠瞪了他一眼,“殿下,你一個小孩子,胡說什麽!”
“我不是小孩子了。”朱載基努力辯解,“我,我已經快十二歲了。父皇這個年紀,就已經負責處理興王府的事務了,師父跟楊廷和他們鬥的時候,也就比我現在大兩歲而已啊!”
“兩歲就很大了知道嗎?你給我老實點!”
王嶽兇巴巴教訓了朱載基一句,拔腿就往後麵去,他要瞧瞧張璁的情況。
還沒等到病房,就聞到了濃重的藥味,有兩個太醫正在給張璁熬藥,他們主動過來,跟王嶽介紹。
“大人,是太後派我們過來的。”
“太後?”王嶽暗暗點頭,有老太後在,果然靠譜。
“首輔的情況怎麽樣,他是因何病倒的?”
“不好說!”其中一位太醫道:“元輔日複一日,忙於政務,年紀也不小了,身體談不上好。積勞成疾,也是有可能的。”
王嶽眉頭緊皺,“那就是說,還有別的原因了?”
太醫連忙點頭,他轉身拿來了一包東西,送到了王嶽麵前。
“大人請看。”
王嶽接在手裏,一眼認出來,“是丹白桂(香煙)。”
“嗯,這是最近兩三年,才在京城流傳開的,隻有一些大的藥鋪才買得到,據說能夠止痛。我們問了元輔的家人,說元輔時常偏頭痛,因此用了不少這東西止痛。由於年頭太短,我們也不知道,用多了會怎麽樣!”
很顯然,太醫有點懷疑丹白桂。
可這玩意王嶽知道啊,他甚至知道這是哪來的,一準又是崔士林送給張璁的,畢竟以張璁的消費能力,是絕對買不起的,他又不肯接受禮物。
唯獨崔士林,他能以同門師兄,加上身體為重,逼迫張璁接受。
可若是崔士林送來的,那麽就絕對不會有問題。
那小子完全沒有道理,對張璁不利,相反,他們倆的關係,說不得比自己這個師父還要親密呢!
王嶽看了眼丹白桂,就放在了一邊,直接去了病房。
等他坐在了床邊,看著鬢發蒼白的張璁隻是,心頭一顫,他已經年過六十了,是個地地道道的老人了!
想當年,張璁直言天下大弊在於士人,那時候他是何等意氣風發,慷慨激昂!
他又跪下,主動拜師。
王嶽最初隻覺得是張璁投機取巧,想找個靠山,後來王嶽漸漸理解了,他要做的事情太大了,他手上的權柄又太少了。
時不我待,他隻有跪下!
而他這一跪,換來了變法,換來了無數人安居樂業,實現了百年夙願,耕者有其田!
嘉靖新政,真正的靈魂人物是張璁!
包括王嶽在內,最初的興趣並不在此。
不就是富國強兵嗎?
方法多的是,賺錢就是了,還用得著折騰土地嗎?
不得不說,張璁的堅持,起到了效果,而且伴隨著清丈田畝,所有的變法措施,都顯得輕而易舉,可以放手推動。
最初的艱辛,隻為了日後的輕鬆……
王嶽坐在床頭,看了許久。
張璁昏迷不醒,臉色蠟黃,眉頭緊皺,似乎有太多放不下的事情。
再看看病房,沒有半點值錢的擺設,用具也多是竹器。
十幾年的高官做下來,混到了張璁這個地步,甚至隻能用可憐形容。
但是換個角度,明明是弟子,居然能觸動老師,張璁又該何等驕傲自豪。
王嶽一直坐到兩位太醫送藥進來,親手灌了一碗藥,這才出來。
“你們估計,還要多久,元輔能醒過來?”
兩位太醫都搖頭了。
“真的不好說,我們隻能講暫時沒有性命之憂,或許三天,或許五日,也或許……要更久!”
王嶽微微吸了口氣,臉色更加深沉。
正在這時候,外麵有了動靜。
等他出來,出乎預料,蔣太後竟然來了,朱載基攙扶著祖母。
蔣太後也上了年紀,遠不如前幾年硬朗了。
“你迴來了!迴來了就好啊!”
蔣太後輕歎道:“你跟陛下一路南巡,一路折騰,把京裏的政務都甩給了張閣老,又是廢除漕運,又是發行銀元……每一樣事情,都要他操勞,哀家都聽說了,他時常要忙到後半夜,甚至連著十幾天不迴家。”
王嶽無奈,“這的確是我們疏忽。”
蔣太後哼了一聲,“哀家不管你們有多少道理,這事情又多緊要。現在張閣老病倒了。朝政一團亂麻,哀家要你還朝廷個忠心耿耿,又能辦事的首輔,聽到了沒有?”
王嶽苦笑道:“任命閣老重臣,這是陛下的職責啊!”
“哀家現在就問你,你不敢說?還是不能說?”
王嶽沉吟道:“當下的次輔翟鑾,老成持重,是個很好的人選。”
“不行!”蔣太後哼道:“他隻是能奉命行事罷了,一個循吏庸才,當不了首輔!”
“那,那左都禦史嚴嵩如何?此人為官多年,又忠心可靠!”
“可靠?”蔣太後冷笑道:“我看他是柔若無骨,毫無主見。讓他接任首輔,內閣隻會服從陛下的意思,什麽大事也幹不成了。”
王嶽遲疑苦笑,還真沒看出來,蔣太後居然把嚴嵩看得這麽清楚,著實讓人吃了一驚。
“太後,臣一路疾馳,趕迴京城,腦子還暈乎乎的,身體也疲憊不堪,還請太後給我一點時間,讓我休息好了,迴頭再跟您老人家說,行不?”
“不行!”
蔣太後哼道:“你累,哀家就不累嗎?自從張閣老病倒,哀家就要成天盯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江南清丈,整頓市舶司,推行海運,發行銀元,還有更換官吏……”蔣太後一說,都覺得腦袋大了三圈。
“王嶽啊,哀家明說了,這麽多麻煩的事情,除了你,哀家誰也不信任,哀家就問你一句話,這個首輔你接,還是不接?”
王嶽愣住了,他是真的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是眾望所歸了?
沒有吧!
大明朝的能臣多了去了,比自己強的更是,更是……王嶽突然不知道怎麽說好了。
這時候跟在蔣太後身邊的朱載基突然衝了出來,大聲道:“師父,你就別推脫了。現在西山學院就給父皇提供了那麽多的參考建議,說穿了,西山書院就是內閣,您已經是首輔身份了,除了您,誰也不合適!”
王嶽被嚇了一跳,真的是這樣嗎?
“我接任首輔,怕是不合規矩啊!”
蔣太後哼了一聲,“有什麽不合規矩的!這事等陛下進京,哀家跟他說,你隻要同意就好!這個首輔之位就是你的,而且哀家還跟你保證一件事,你這個首輔,絕對是大明立國以來,權柄最重的。”
蔣太後嗬嗬一笑,“你小子啊,現在隻要想好了,接下來要怎麽當這個首輔就是了!”她說完之後,居然直接離開。
朱載基也是一臉笑容,跑來給王嶽施禮,而令人意外的是,在病房裏,也有一雙昏花的老眼,在笑吟吟看著……
再說資曆,王嶽就更奇怪了,他是興王府侍讀出身,提督四夷館,當過宛平縣令,受封過撫遠伯,領過兵,提督過薊鎮軍務,當過北境都護,現在雖然掛著少保銜,但實際工作就是西山學院的山長。
就這個履曆,憑什麽能越過六部九卿,越過那幾位閣老,直接出任首輔啊!
玩笑也不能這麽開,簡直是侮辱了大明朝一百多年形成的規矩……由此可見,張璁的確是病得不輕,人都糊塗了。
“師父,我倒是覺得二師兄沒有錯,他希望師父接任首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太子朱載基認真道。
王嶽狠狠瞪了他一眼,“殿下,你一個小孩子,胡說什麽!”
“我不是小孩子了。”朱載基努力辯解,“我,我已經快十二歲了。父皇這個年紀,就已經負責處理興王府的事務了,師父跟楊廷和他們鬥的時候,也就比我現在大兩歲而已啊!”
“兩歲就很大了知道嗎?你給我老實點!”
王嶽兇巴巴教訓了朱載基一句,拔腿就往後麵去,他要瞧瞧張璁的情況。
還沒等到病房,就聞到了濃重的藥味,有兩個太醫正在給張璁熬藥,他們主動過來,跟王嶽介紹。
“大人,是太後派我們過來的。”
“太後?”王嶽暗暗點頭,有老太後在,果然靠譜。
“首輔的情況怎麽樣,他是因何病倒的?”
“不好說!”其中一位太醫道:“元輔日複一日,忙於政務,年紀也不小了,身體談不上好。積勞成疾,也是有可能的。”
王嶽眉頭緊皺,“那就是說,還有別的原因了?”
太醫連忙點頭,他轉身拿來了一包東西,送到了王嶽麵前。
“大人請看。”
王嶽接在手裏,一眼認出來,“是丹白桂(香煙)。”
“嗯,這是最近兩三年,才在京城流傳開的,隻有一些大的藥鋪才買得到,據說能夠止痛。我們問了元輔的家人,說元輔時常偏頭痛,因此用了不少這東西止痛。由於年頭太短,我們也不知道,用多了會怎麽樣!”
很顯然,太醫有點懷疑丹白桂。
可這玩意王嶽知道啊,他甚至知道這是哪來的,一準又是崔士林送給張璁的,畢竟以張璁的消費能力,是絕對買不起的,他又不肯接受禮物。
唯獨崔士林,他能以同門師兄,加上身體為重,逼迫張璁接受。
可若是崔士林送來的,那麽就絕對不會有問題。
那小子完全沒有道理,對張璁不利,相反,他們倆的關係,說不得比自己這個師父還要親密呢!
王嶽看了眼丹白桂,就放在了一邊,直接去了病房。
等他坐在了床邊,看著鬢發蒼白的張璁隻是,心頭一顫,他已經年過六十了,是個地地道道的老人了!
想當年,張璁直言天下大弊在於士人,那時候他是何等意氣風發,慷慨激昂!
他又跪下,主動拜師。
王嶽最初隻覺得是張璁投機取巧,想找個靠山,後來王嶽漸漸理解了,他要做的事情太大了,他手上的權柄又太少了。
時不我待,他隻有跪下!
而他這一跪,換來了變法,換來了無數人安居樂業,實現了百年夙願,耕者有其田!
嘉靖新政,真正的靈魂人物是張璁!
包括王嶽在內,最初的興趣並不在此。
不就是富國強兵嗎?
方法多的是,賺錢就是了,還用得著折騰土地嗎?
不得不說,張璁的堅持,起到了效果,而且伴隨著清丈田畝,所有的變法措施,都顯得輕而易舉,可以放手推動。
最初的艱辛,隻為了日後的輕鬆……
王嶽坐在床頭,看了許久。
張璁昏迷不醒,臉色蠟黃,眉頭緊皺,似乎有太多放不下的事情。
再看看病房,沒有半點值錢的擺設,用具也多是竹器。
十幾年的高官做下來,混到了張璁這個地步,甚至隻能用可憐形容。
但是換個角度,明明是弟子,居然能觸動老師,張璁又該何等驕傲自豪。
王嶽一直坐到兩位太醫送藥進來,親手灌了一碗藥,這才出來。
“你們估計,還要多久,元輔能醒過來?”
兩位太醫都搖頭了。
“真的不好說,我們隻能講暫時沒有性命之憂,或許三天,或許五日,也或許……要更久!”
王嶽微微吸了口氣,臉色更加深沉。
正在這時候,外麵有了動靜。
等他出來,出乎預料,蔣太後竟然來了,朱載基攙扶著祖母。
蔣太後也上了年紀,遠不如前幾年硬朗了。
“你迴來了!迴來了就好啊!”
蔣太後輕歎道:“你跟陛下一路南巡,一路折騰,把京裏的政務都甩給了張閣老,又是廢除漕運,又是發行銀元……每一樣事情,都要他操勞,哀家都聽說了,他時常要忙到後半夜,甚至連著十幾天不迴家。”
王嶽無奈,“這的確是我們疏忽。”
蔣太後哼了一聲,“哀家不管你們有多少道理,這事情又多緊要。現在張閣老病倒了。朝政一團亂麻,哀家要你還朝廷個忠心耿耿,又能辦事的首輔,聽到了沒有?”
王嶽苦笑道:“任命閣老重臣,這是陛下的職責啊!”
“哀家現在就問你,你不敢說?還是不能說?”
王嶽沉吟道:“當下的次輔翟鑾,老成持重,是個很好的人選。”
“不行!”蔣太後哼道:“他隻是能奉命行事罷了,一個循吏庸才,當不了首輔!”
“那,那左都禦史嚴嵩如何?此人為官多年,又忠心可靠!”
“可靠?”蔣太後冷笑道:“我看他是柔若無骨,毫無主見。讓他接任首輔,內閣隻會服從陛下的意思,什麽大事也幹不成了。”
王嶽遲疑苦笑,還真沒看出來,蔣太後居然把嚴嵩看得這麽清楚,著實讓人吃了一驚。
“太後,臣一路疾馳,趕迴京城,腦子還暈乎乎的,身體也疲憊不堪,還請太後給我一點時間,讓我休息好了,迴頭再跟您老人家說,行不?”
“不行!”
蔣太後哼道:“你累,哀家就不累嗎?自從張閣老病倒,哀家就要成天盯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江南清丈,整頓市舶司,推行海運,發行銀元,還有更換官吏……”蔣太後一說,都覺得腦袋大了三圈。
“王嶽啊,哀家明說了,這麽多麻煩的事情,除了你,哀家誰也不信任,哀家就問你一句話,這個首輔你接,還是不接?”
王嶽愣住了,他是真的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是眾望所歸了?
沒有吧!
大明朝的能臣多了去了,比自己強的更是,更是……王嶽突然不知道怎麽說好了。
這時候跟在蔣太後身邊的朱載基突然衝了出來,大聲道:“師父,你就別推脫了。現在西山學院就給父皇提供了那麽多的參考建議,說穿了,西山書院就是內閣,您已經是首輔身份了,除了您,誰也不合適!”
王嶽被嚇了一跳,真的是這樣嗎?
“我接任首輔,怕是不合規矩啊!”
蔣太後哼了一聲,“有什麽不合規矩的!這事等陛下進京,哀家跟他說,你隻要同意就好!這個首輔之位就是你的,而且哀家還跟你保證一件事,你這個首輔,絕對是大明立國以來,權柄最重的。”
蔣太後嗬嗬一笑,“你小子啊,現在隻要想好了,接下來要怎麽當這個首輔就是了!”她說完之後,居然直接離開。
朱載基也是一臉笑容,跑來給王嶽施禮,而令人意外的是,在病房裏,也有一雙昏花的老眼,在笑吟吟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