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的待遇曾鴻並沒有享受到……因為包括淩遲、五馬分屍、腰斬等等在內的殘忍刑罰,已經被徹底取消了,甚至連株連九族也被禁止。


    這是王嶽的老泰山,孫交等人的功勞。


    他們負責替大明重修法度……這是個非常漫長的係統化工程。


    在承德,聚集了大明最頂尖兒的一批學者,不光有心學鴻儒,也有理學名士,還有許多致仕官員,他們在一起討論,針對最新形成的觀點,也會毫不猶豫吸收進去。


    比如在他們看來,大明皇帝就是華夏的代表,是整個民族的象征……這一點是在北趕元朝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大明皇帝具有無上權柄,所有官吏、士卒、百姓,都要無條件效忠皇帝,以皇帝旨意,作為最高準則……


    毫無疑問,這一表述把朱皇帝的位置提高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讓組好處十分滿意,欣然接受了孫交等人的工作成果。


    隻是聰慧如朱厚熜,也沒有注意到,在這個表述當中,拿掉了天子稱唿,也去除了君權神授的部分。


    皇帝不是靠著老天之子的神聖身份來治理天下,而是在於北趕元朝,恢複華夏,在於這一場偉大的鬥爭。


    說到底,是百姓擁護支持的結果。


    這種悄然之間的變化,在朱厚熜任內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哪怕他的兒子,也未必管用,甚至隻會強化皇權。


    但是早晚有一天,這個安排會發揮作用,畢竟皇權是百姓授予的,百姓能給,也能剝奪!


    早晚有一天,至高無上的皇權會瓦解。


    不過貿然摧毀皇權,卻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甚至想通過各種手段,盲目扶持商賈,把皇宮辦成農家樂,以此來解構皇權,都是沒必要的,甚至會適得其反。


    畢竟在劇烈的變革過程中,一個強大的核心,有著無與倫比的價值。


    比如當下,雖然朱厚熜沒有同意將曾鴻等人剝皮,但是卻把淮安府當做了典型,明發天下。


    作為一個地方衙門,淮安府的種種問題,都非常嚴重……其一,田地丁口嚴重流失,致使田賦徭役落到了少數百姓頭上,造成他們的生活極度窘迫。


    再有就是貪墨橫行,大官大貪,小吏小貪,從上到下,無人不貪。


    各種大事,包括賑濟災民、修築淮河大堤,疏通運河……全都亂七八糟,一堆爛賬,朝廷交辦的事情,到了地方衙門,就成了他們發財的良機。


    這些情況絕不隻是一個淮安,也不是靠著一個秦本昌就能解決問題。


    案子還在查,貪官汙吏還在處置……真正重要的是朱厚熜在針對這個案子的總結當中,提出了幾條改革意見。


    第一,要加強地方官吏建設,嚴厲約束地方官員,采用考試製度,廣泛從民間選取人才。不管是農民,還是商賈,隻要通過考試,並且願意遵守法度,為民辦事,就可以進入官場,成為一名吃皇糧的官吏。


    第二,稅賦徭役,必須公平。朝廷一直強調的清丈田畝,必須落實,不允許有任何隱藏田畝人丁……既不許隱藏,也不許虛報,務必要準確真實。


    第三,在地方上,要推行新的貨幣,廢兩改元,消除火耗,嚴謹以耗羨為名,盤剝百姓!


    這三條建議,可謂是殺氣騰騰,前兩條還好,畢竟是已經施行過的,算不得多麽新穎,隻是要求更加嚴格。


    可是這第三條,卻是太厲害了。


    按照朱厚熜的計劃,是全麵推行金銀銅幣,以此取代市麵上的銅錢,銀兩、金條、元寶等等。


    貨幣統一之後,再征收稅賦,就可以直接收取,不用計算火耗。


    而且當幣值改革完成之後,朝廷將適時推動另一項變法,也就是一條鞭法!


    所謂一條鞭法的大名,估計沒人不知道。


    如此神奇有效的法令,王嶽為什麽沒有積極推行呢?


    不是他不想,而是做不到。


    一條鞭法的核心就是把田賦徭役,統一折成銀兩,然後按照田畝征收……這個變法其實有兩個前提條件。


    一個是清丈田畝,弄清楚田畝數量,然後才能征稅。


    事實上張居正十年首輔,有八年時間,都在幹這個,加上前麵高拱的努力,差不多十年的功夫,才清查的七七八八。


    這是征稅的基礎。


    但是還有第二點,張居正根本沒有碰……那就是貨幣化!


    統一折成銀兩,這絕對是很好的設想,可對老百姓來說,他們要能方便地將手裏的糧食換成銀子,然後才能拿去繳納賦稅。對朝廷來說,則是要隨時拿銀子購買足夠的物資,用來應付災害戰爭,各種大宗開銷。


    這就要求民間有龐大的商品經濟,還要有足夠的貨幣……如果沒有,對不起,玩一條鞭法,那是一定會出事的,而且還會出大事。


    不去掉火耗,盲目征收銀兩,下麵的官吏不狠狠盤剝百姓才怪。


    所以在曆史上,張居正人亡政息,一點都不奇怪。真正該奇怪的是,明明條件都不成熟,他是怎麽有膽子,硬推一條鞭法?


    隻能說,那是真的頭鐵啊!


    “陛下,這裏麵還有一個體係,沒有和陛下講……不過臣以為太後那邊應該提到了,那就是在各地建立銀行係統。然後強製規定,不管是商人,還是地方衙門,一切大筆資金流動,都要通過銀行,這樣就能減少實際需要的貨幣數量。”


    “當然了,這更能約束地方衙門,還能防止偷稅漏稅,好處一大堆啊!”


    朱厚熜白了他一眼,又忽悠了。


    “你歇歇吧!母後早就說過了,要在各地開銀行,每個縣城都有一家,且不說地盤鋪麵,要花多少錢!光是負責運營的職員就要多少?還有,金銀鈔幣流通,也要有足夠的道路交通……又是開銀行,又是修路,你當朕錢多得花不完?人才用不完嗎?”


    王嶽嘿嘿兩聲,沒有多說什麽。


    現代化這個東西,幾乎是所有人都追求的,但現代化可不是沒有成本的。就像為什麽中國古代會形成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為什麽不是那種分工更細致,商品化程度更高的經濟模式?


    道理很簡單,就是成本太高!


    要維持一個龐大而統一的帝國,光是一套行政體係,就足以讓財政吃緊了。


    如果在行政之外,再增加金融財稅,司法軍事,科教文衛……層層疊加下來,直接可以宣布王朝解體了。


    這也是王嶽為什麽要在十年籌備之後,才著手推動這些事情……不是他不想快,而是實在快不了。


    “王嶽,你總算跟朕講了一點實話……咱們要做的事情,的確是太多了。”朱厚熜輕歎口氣,“不過在朕看來,這事情並不會很順利,光是廢除火耗,改革幣值,就會遭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王嶽表示讚同,“陛下高見!隻是有一點,不管多大的阻力,都不能將貨幣發行權拱手讓出去。否則就算完成了貨幣化改革,沒有將貨幣發行權抓在手裏,而是成了一些人的囊中之物,那也是失敗了,而且還是最失敗的那種!”


    朱厚熜點頭,“朕知道……朝中有人提議把寶鈔發行權賣出去,這事朕不是傻子,根本不會答應……朕隻是想知道,提議如此的人,到底是腦子不好使,還是心壞了,又或者,又蠢又壞!想架空朕,奪走朕的權柄,那是癡心妄想!”


    朱厚熜氣哼哼說道,突然之間,他又笑了。


    “王嶽,你說那些人知道朕沒有上當,他們會怎麽辦?會不會也像對付堂兄那樣,對朕下手?”


    朱厚熜笑嗬嗬問著,卻發現王嶽神色異常。


    “你怎麽迴事?”


    王嶽咧嘴苦笑,“陛下,如果沒有猜錯,人家已經有動作了。”


    “什麽意思?”朱厚熜不解。


    王嶽指了指門窗,朱厚熜猛地抬頭看去,這才驚覺,原來從門縫和窗縫,已經有嫋嫋的濃煙湧入。


    著火了!


    朱厚熜大驚失色,這時候王嶽已經將一塊濕漉漉的帕子遞給了他。


    “捂著口鼻,跟著我跑吧!”


    王嶽說完,就率先貓著腰,向門口跑去,朱厚熜也隻能跟著王嶽,隻是這個帕子怎麽有點奇怪啊?不停滴淡黃的液體。


    王富貴!


    你丫的給朕用的什麽玩意?


    正在朱厚熜想要罵人的時候,王嶽又轉頭跑迴來了,伸手揪住朱厚熜的胳膊,急切道:“門口出不去了,跟我走窗戶!快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王富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我是王富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