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和屈原剛剛迴府,便有宦官前來傳命,說是王上召見,即刻入宮。
兩個人差點炸了!咋迴事?
剛出章華台,又去章華台,大王,我們是楚國的大臣,不是查水表的!垂垂而暮的昭陽迴來便氣喘籲籲,再次走到章華台的宮牆之下有些上氣不接下氣。
“令尹大人,大王唱的這是哪一出啊?”
本來楚懷王在屈原眼中像是個透明人一樣,但今日這麽一操作,倒是讓他看不明白了。
什麽鬼?
昭陽負手苦笑,高大的城牆之下連影子也被遮擋起來:“估計啊,是有佞臣諫言,大王主意不定哦。”
“—――”這種事也可以出爾反爾的?
如此朝令夕改,會削減軍隊士氣。
一來二去,眾人都知道你是個善變的國君,未來還會有人為你拚命?
屈原搖了搖頭,也是苦笑道:“無妨的,好事多磨!”
兩個人一前一後來到章華台,見到的楚懷王卻仿佛換了一副麵龐一樣。
不再處之泰然,而更像熱鍋上的螞蟻。
“令尹大人,大軍開拔沒有?”
昭陽站定,抬頭,輕聲道:“尚未來得及去傳命,不知道大王再傳我和左徒,可有吩咐?”
楚懷王像是撿了個大便宜一般:“沒開拔最好,令尹、左徒,告訴景翠,大軍不動,寡人決定不攻秦了。”
“—――”臥槽,大王我是不是聽錯了?
剛才你還雄心壯誌,不掃平秦國誓不罷休,現在又告訴我們不出兵了。
你當軍令是下棋?
撤迴軍令就像悔棋一般簡單?
“大王為何有此決定?
楚國上下一心,糧草、器械,都已準備妥當,這個時候三軍不動,這不是開玩笑嘛?”
“那也總比戰敗了強!”
楚懷王一屁股坐在王座之上,不敢用目光直視屈原和昭陽。
屈原語氣平和道:“大王為何會覺得一定會敗?
齊楚兩國合兵,還打不過一個秦國?”
“這其中細節,令尹大人和左徒大人沒想到,但寡人卻心知肚明。”
這句話倒是把屈原和昭陽逗笑了,你要是真能有真知灼見,你就不是楚懷王了。
“微臣惶恐,還請大王不吝賜教。”
屈原步步緊逼。
熊槐倒是沒說屈原公報私仇,而是將楚國背信棄義的壞處重新轉述一遍。
隻是在靳尚的話語之上,加了隻言片語的點綴,將結果誇大。
“這些話,是有人教王上說的吧?”
楚廷奸臣當道,臣子與臣子之間沒有信任,往往因為個人利益而不顧國家安危。
熊槐若此時實話實說,那便不啻於挑撥靳尚和屈原之間的關係。
所以不管靳尚說的對不對,他都不能將靳尚大夫的名字供出來,不然,楚廷難以安寧。
“這些,都是寡人的個人意見。”
“若是大王的個人意見,微臣很是欣慰,如此見地,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可大王想過沒有,這一戰無論是勝是敗,對我楚國而言,都有好處!”
“—――”楚懷王不解,敗了就是敗了,損兵折將的有什麽好處?
他腦海中思維飄忽,不能理解屈原說的話,但又不好意思問,可他那張臉上,已經掛滿了問號。
屈原笑道:“大王啊,若我軍勝了,順利奪取商於;還可以攻城略地,搶奪秦國資源,算不算對楚國有好處?”
“自然,可若是敗了呢?”
“齊楚聯軍的總兵力,大於秦國,也就是說,我們是占據優勢的,就算是敗,也是兩敗俱傷;而列國在看到這個結果之後,會是什麽反應?”
熊槐十分誠懇的道:“不知!”
“秦齊楚三強傲然於世,可齊楚聯軍還打不過秦國,那便說明秦國實力深不可測;這必然觸怒列國,今日秦國能勝齊楚聯軍,來日還不橫掃天下?
所以秦國就算是勝了,也大禍臨頭;介時會有更多的聯軍去攻打秦國,大王,這算不算也對楚國有好處?”
楚懷王沒迴答。
可說到底,理論上是沒錯的。
那秦國,究竟是該打還是不該打?
楚懷王將目光投向昭陽,每每遇事不決,他總是希望令尹大人能幫他一般。
昭陽既是楚國的丞相,另外一重身份,也是懷王的授業恩師!見到那目光,昭陽便是理解,輕聲道:“大王啊,不管在我們來之前大王召見了誰,老臣都覺得他是真心為我楚國出謀劃策;可在攻秦這件事情上,楚國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錯過了這個機會,真不知道下一個機會要等到什麽時候,甚至不知道會不會有下一個機會。”
楚懷王倒抽一口冷氣:“可,本王心裏沒底!”
寥寥幾個字,已經說明了楚懷王的心虛,他覺得這是一場豪賭,難以容忍失敗。
昭陽抬眸道:“大王此刻遲疑,便是給秦國機會,這是秦國想看到的。”
屈原恰逢其時的解釋道:“大王,微臣得到一個小道消息,大王想不想聽?”
“什麽小道消息?”
“微臣聽說,因為郢都城門守衛疏忽,竟然放秦相張儀入得郢都,還讓他會見了我楚國某位大臣。”
“什麽?”
楚懷王激動的站起來,戰前通敵,這是賣國!“秦相見了誰?
他現在可還在郢都?”
一國之忠臣秘密來他國國都而不宣,甚至可以直接給他扣上盜取機密的罪名。
屈原道:“秦相已經離開郢都,見了誰微臣不知道,但微臣知曉,秦相來的時候帶了十幾箱子的金銀珠寶,走的時候可是空手而歸,這珠寶,總不會不翼而飛了吧?”
熊槐立刻意識到,這些珠寶定然是被某些朝臣中飽私囊了!嘭!聯想起靳尚說的那番話,似乎這些珠寶進了誰的口袋,已經不言而喻。
秦相狡詐,楚臣毫無節操,本王更是差一點就又中了秦相的奸計。
思及此處,楚懷王出兵的念頭已經是完全確定下來,他咬了咬牙:“本王決定,出兵伐秦,此決定絕不更改,令尹大人、左徒大人,你們務必操持好軍隊,本王要看到秦國慘敗!”
“大王英明!”
這是一道單選題,而楚懷王在經過‘抓鬮’和‘排除法’過後,最終選擇了正確答案。
兩個人差點炸了!咋迴事?
剛出章華台,又去章華台,大王,我們是楚國的大臣,不是查水表的!垂垂而暮的昭陽迴來便氣喘籲籲,再次走到章華台的宮牆之下有些上氣不接下氣。
“令尹大人,大王唱的這是哪一出啊?”
本來楚懷王在屈原眼中像是個透明人一樣,但今日這麽一操作,倒是讓他看不明白了。
什麽鬼?
昭陽負手苦笑,高大的城牆之下連影子也被遮擋起來:“估計啊,是有佞臣諫言,大王主意不定哦。”
“—――”這種事也可以出爾反爾的?
如此朝令夕改,會削減軍隊士氣。
一來二去,眾人都知道你是個善變的國君,未來還會有人為你拚命?
屈原搖了搖頭,也是苦笑道:“無妨的,好事多磨!”
兩個人一前一後來到章華台,見到的楚懷王卻仿佛換了一副麵龐一樣。
不再處之泰然,而更像熱鍋上的螞蟻。
“令尹大人,大軍開拔沒有?”
昭陽站定,抬頭,輕聲道:“尚未來得及去傳命,不知道大王再傳我和左徒,可有吩咐?”
楚懷王像是撿了個大便宜一般:“沒開拔最好,令尹、左徒,告訴景翠,大軍不動,寡人決定不攻秦了。”
“—――”臥槽,大王我是不是聽錯了?
剛才你還雄心壯誌,不掃平秦國誓不罷休,現在又告訴我們不出兵了。
你當軍令是下棋?
撤迴軍令就像悔棋一般簡單?
“大王為何有此決定?
楚國上下一心,糧草、器械,都已準備妥當,這個時候三軍不動,這不是開玩笑嘛?”
“那也總比戰敗了強!”
楚懷王一屁股坐在王座之上,不敢用目光直視屈原和昭陽。
屈原語氣平和道:“大王為何會覺得一定會敗?
齊楚兩國合兵,還打不過一個秦國?”
“這其中細節,令尹大人和左徒大人沒想到,但寡人卻心知肚明。”
這句話倒是把屈原和昭陽逗笑了,你要是真能有真知灼見,你就不是楚懷王了。
“微臣惶恐,還請大王不吝賜教。”
屈原步步緊逼。
熊槐倒是沒說屈原公報私仇,而是將楚國背信棄義的壞處重新轉述一遍。
隻是在靳尚的話語之上,加了隻言片語的點綴,將結果誇大。
“這些話,是有人教王上說的吧?”
楚廷奸臣當道,臣子與臣子之間沒有信任,往往因為個人利益而不顧國家安危。
熊槐若此時實話實說,那便不啻於挑撥靳尚和屈原之間的關係。
所以不管靳尚說的對不對,他都不能將靳尚大夫的名字供出來,不然,楚廷難以安寧。
“這些,都是寡人的個人意見。”
“若是大王的個人意見,微臣很是欣慰,如此見地,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可大王想過沒有,這一戰無論是勝是敗,對我楚國而言,都有好處!”
“—――”楚懷王不解,敗了就是敗了,損兵折將的有什麽好處?
他腦海中思維飄忽,不能理解屈原說的話,但又不好意思問,可他那張臉上,已經掛滿了問號。
屈原笑道:“大王啊,若我軍勝了,順利奪取商於;還可以攻城略地,搶奪秦國資源,算不算對楚國有好處?”
“自然,可若是敗了呢?”
“齊楚聯軍的總兵力,大於秦國,也就是說,我們是占據優勢的,就算是敗,也是兩敗俱傷;而列國在看到這個結果之後,會是什麽反應?”
熊槐十分誠懇的道:“不知!”
“秦齊楚三強傲然於世,可齊楚聯軍還打不過秦國,那便說明秦國實力深不可測;這必然觸怒列國,今日秦國能勝齊楚聯軍,來日還不橫掃天下?
所以秦國就算是勝了,也大禍臨頭;介時會有更多的聯軍去攻打秦國,大王,這算不算也對楚國有好處?”
楚懷王沒迴答。
可說到底,理論上是沒錯的。
那秦國,究竟是該打還是不該打?
楚懷王將目光投向昭陽,每每遇事不決,他總是希望令尹大人能幫他一般。
昭陽既是楚國的丞相,另外一重身份,也是懷王的授業恩師!見到那目光,昭陽便是理解,輕聲道:“大王啊,不管在我們來之前大王召見了誰,老臣都覺得他是真心為我楚國出謀劃策;可在攻秦這件事情上,楚國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錯過了這個機會,真不知道下一個機會要等到什麽時候,甚至不知道會不會有下一個機會。”
楚懷王倒抽一口冷氣:“可,本王心裏沒底!”
寥寥幾個字,已經說明了楚懷王的心虛,他覺得這是一場豪賭,難以容忍失敗。
昭陽抬眸道:“大王此刻遲疑,便是給秦國機會,這是秦國想看到的。”
屈原恰逢其時的解釋道:“大王,微臣得到一個小道消息,大王想不想聽?”
“什麽小道消息?”
“微臣聽說,因為郢都城門守衛疏忽,竟然放秦相張儀入得郢都,還讓他會見了我楚國某位大臣。”
“什麽?”
楚懷王激動的站起來,戰前通敵,這是賣國!“秦相見了誰?
他現在可還在郢都?”
一國之忠臣秘密來他國國都而不宣,甚至可以直接給他扣上盜取機密的罪名。
屈原道:“秦相已經離開郢都,見了誰微臣不知道,但微臣知曉,秦相來的時候帶了十幾箱子的金銀珠寶,走的時候可是空手而歸,這珠寶,總不會不翼而飛了吧?”
熊槐立刻意識到,這些珠寶定然是被某些朝臣中飽私囊了!嘭!聯想起靳尚說的那番話,似乎這些珠寶進了誰的口袋,已經不言而喻。
秦相狡詐,楚臣毫無節操,本王更是差一點就又中了秦相的奸計。
思及此處,楚懷王出兵的念頭已經是完全確定下來,他咬了咬牙:“本王決定,出兵伐秦,此決定絕不更改,令尹大人、左徒大人,你們務必操持好軍隊,本王要看到秦國慘敗!”
“大王英明!”
這是一道單選題,而楚懷王在經過‘抓鬮’和‘排除法’過後,最終選擇了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