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為太子討迴公道,就更要伐秦,此次伐秦,韓國師出有名,列國定會遙相唿應!”
公孫衍低頭,語氣鏗鏘有力,雖然從進入新鄭開始,韓國朝臣都在針對,但公孫衍卻從沒有退縮之心。
既然鐵了心要再次伐秦,公孫衍就勢必說服韓王,以震懾韓國朝野。
韓相公仲朋苦澀一笑,輕聲呢喃道:“上一次五國伐秦,韓國已然開罪秦國,目下我韓庭正在商討如何對秦賠罪,是割讓城池、還是進獻珠寶?”
此話一出,韓庭之上有片刻的寧靜,緊接著是一陣的長籲短歎,無奈至極。
韓國輸不起,更經不起折騰!函穀關一戰,韓國的折損士卒就超過了五萬,蕞爾之國,何敢繼續消磨人口?
對外征戰,若是大勝還好,若是戰敗哪怕是慘勝,韓國都很難接受。
勞民傷財,於國力有損!韓國貧瘠,錢糧有限,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韓國所下的每一步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
公孫衍冷笑:“對秦賠罪,秦國就會饒了韓國嗎?
就好比函穀關一戰,秦軍殺了韓國太子,韓國不想著起兵報仇,卻一昧忍讓,秦國會怎麽想?”
公仲朋低頭:“願聞其詳!”
“秦國定會認為韓國士卒毫無骨氣,韓王畏秦如虎,介時,秦國將更加肆無忌憚,韓國今日割地賠罪,來日他秦國便會讓你韓國滅亡,大爭之世,如何圖存,自然是弱強國以存弱國!”
韓康用手摩擦著下巴,沉默不語,雙眼卻十分有神,仿佛心中早已經有了打算。
公孫衍繼續說:“當年我魏國兵敗,難道沒割讓城池求和?
可是結果怎樣,秦王欣然接受了求和的割地,可龍門相王之時,竟然在列國使臣和周天子使者麵前,讓我王當牛做馬,下不來台,如此可見,對秦王若是一枚的奉承阿諛,隻會受到更重的欺壓。”
韓康心如懸石。
龍門相王的場景,曆曆在目。
那時魏惠王拖著病痛之軀,為秦王當牛做馬,自己則是和趙武靈王牽馬駕車。
龍門相王,真乃是三晉洗刷不進的恥辱!公孫衍說的在理,對於秦國,越是軟弱便越會受到欺壓,態度必須強硬。
臉上的怒容漸漸消失,這位沒什麽雄才偉略隻想與圍棋相伴的韓王微微赫然,態度陡然一變,十分客氣的說道:“聽公孫先生一席話,本王受益匪淺,請公孫先生原諒本王方才輕待之罪。”
公孫衍趕緊低頭,拱了拱手:“王上客氣,太子為國罹難,王上悲痛,衍感同身受。”
“唉~”韓王立刻又歎息了一口氣,手足無措,臉上的表情盡皆悲哀和難以言表,輕聲嗚咽。
得到了韓王的認同,公孫衍整個人的態度渾然一變,麵無表情的說道:“逝者已矣,請多節哀,衍發誓砍下嬴駟頭顱,放在太子墳前祭奠!”
韓王擦了擦眼淚,皺眉道:“我兒慘死這口惡氣,寡人咽不下,寡人決定,封公孫先生為韓國大將軍,擇日起兵再伐秦國,隻是,寡人有一事,想請公孫先生解惑。”
韓庭從來都不和睦,有人主戰,自然也有人主和,有人想抗秦,自然也有人想盟秦。
隻是眾臣見韓王態度如此堅決,眼中還帶著看不透的釋然和淒涼,便不敢再多說什麽。
公孫衍是如何的鐵石心腸,函穀關慘敗,十幾萬將士屍骨未寒,喪期未過,便重提伐秦。
自欺也好,欺人也罷!公孫衍的話,讓韓王韓康明白了一個道理,既然自己掌了大權,便不能讓韓國苟延殘喘。
他凝視這個仿佛一瞬之間便成為雄主的韓康王,淡然道:“王上請問,衍絕不遮掩。”
韓王積怨難消:“秦王屢次羞辱於寡人,寡人以前礙於韓國實力,都一忍再忍;如今,我韓國既然決定和秦國開戰,寡人便也想羞辱秦國一次,公孫先生可有什麽好辦法?”
公孫衍微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道:“大王不問,衍也不提,此時大王問起,衍倒是有個不成熟的想法。”
“哦?”
韓王心中高興,悲傷之情稍減:“公孫先生說來聽聽。”
公孫衍低著頭,緩緩說道:“外臣聽聞,函穀關一戰,頭功的獲得者是名叫馮高的秦國陷陣營死士;此人貧民出身,朝中三省六部無半點人脈,可為何功勞卻蓋過了公子疾、白起、趙雲等人?”
韓庭之中,沒有粗鄙之人,都是些心眼伶俐,左右逢源的家夥,一下子就聽出了言外之意。
秦國以人頭論軍功天下皆知,所以隻要秦國開戰,勢必要殺戮斬首。
而斬首之人的身份高低,也會影響功勞的評判。
函穀關一戰,陷陣營死士馮高雖然隻斬首了一個頭顱,卻是韓國太子奐!由於韓太子地位顯赫,所以馮高的軍功要比那些砍下幾十個頭顱的士兵還要大。
“自然是因為那個叫馮高的,殺了我兒!”
相貌平平的韓王斜了斜眼,言談嗓音輕微,不像公孫衍那樣鼓足中氣說話。
可他的聲音仍如雷貫耳,清晰可見!公孫衍麵露凝重,便開始就這這件事做文章:“王上,馮高殺太子,天下皆知,可秦王不僅沒有絲毫悲天憫人之心,還四處宣揚馮高的功勞,這簡直是棄我韓國顏麵於不顧。
所以臣覺得,當即刻派出使者出使秦國,讓秦王將那個叫馮高的死士送到韓國來賠罪!”
“賠罪?”
韓王苦笑著搖了搖頭:“秦王不會那樣做的,寡人與他打交道多年,秦王是怎樣的人,寡人還是知道的。”
公孫衍的目光之中出現一道稀罕的自信,喃喃說道:“臣想,會的。”
“公孫先生,你可不要危言聳聽!”
“是啊,韓國如此做,是在挑戰秦國的底線,秦王怎麽會將士兵輕而易舉的送過來?”
“韓國目前的國力,可完全沒到讓秦國屈服的地步。”
“就是,公孫先生這是在欺騙我王!”
公孫衍話音未落,便傳來了韓庭臣子的一句句諷刺之音,鑽心刺骨!
公孫衍低頭,語氣鏗鏘有力,雖然從進入新鄭開始,韓國朝臣都在針對,但公孫衍卻從沒有退縮之心。
既然鐵了心要再次伐秦,公孫衍就勢必說服韓王,以震懾韓國朝野。
韓相公仲朋苦澀一笑,輕聲呢喃道:“上一次五國伐秦,韓國已然開罪秦國,目下我韓庭正在商討如何對秦賠罪,是割讓城池、還是進獻珠寶?”
此話一出,韓庭之上有片刻的寧靜,緊接著是一陣的長籲短歎,無奈至極。
韓國輸不起,更經不起折騰!函穀關一戰,韓國的折損士卒就超過了五萬,蕞爾之國,何敢繼續消磨人口?
對外征戰,若是大勝還好,若是戰敗哪怕是慘勝,韓國都很難接受。
勞民傷財,於國力有損!韓國貧瘠,錢糧有限,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韓國所下的每一步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
公孫衍冷笑:“對秦賠罪,秦國就會饒了韓國嗎?
就好比函穀關一戰,秦軍殺了韓國太子,韓國不想著起兵報仇,卻一昧忍讓,秦國會怎麽想?”
公仲朋低頭:“願聞其詳!”
“秦國定會認為韓國士卒毫無骨氣,韓王畏秦如虎,介時,秦國將更加肆無忌憚,韓國今日割地賠罪,來日他秦國便會讓你韓國滅亡,大爭之世,如何圖存,自然是弱強國以存弱國!”
韓康用手摩擦著下巴,沉默不語,雙眼卻十分有神,仿佛心中早已經有了打算。
公孫衍繼續說:“當年我魏國兵敗,難道沒割讓城池求和?
可是結果怎樣,秦王欣然接受了求和的割地,可龍門相王之時,竟然在列國使臣和周天子使者麵前,讓我王當牛做馬,下不來台,如此可見,對秦王若是一枚的奉承阿諛,隻會受到更重的欺壓。”
韓康心如懸石。
龍門相王的場景,曆曆在目。
那時魏惠王拖著病痛之軀,為秦王當牛做馬,自己則是和趙武靈王牽馬駕車。
龍門相王,真乃是三晉洗刷不進的恥辱!公孫衍說的在理,對於秦國,越是軟弱便越會受到欺壓,態度必須強硬。
臉上的怒容漸漸消失,這位沒什麽雄才偉略隻想與圍棋相伴的韓王微微赫然,態度陡然一變,十分客氣的說道:“聽公孫先生一席話,本王受益匪淺,請公孫先生原諒本王方才輕待之罪。”
公孫衍趕緊低頭,拱了拱手:“王上客氣,太子為國罹難,王上悲痛,衍感同身受。”
“唉~”韓王立刻又歎息了一口氣,手足無措,臉上的表情盡皆悲哀和難以言表,輕聲嗚咽。
得到了韓王的認同,公孫衍整個人的態度渾然一變,麵無表情的說道:“逝者已矣,請多節哀,衍發誓砍下嬴駟頭顱,放在太子墳前祭奠!”
韓王擦了擦眼淚,皺眉道:“我兒慘死這口惡氣,寡人咽不下,寡人決定,封公孫先生為韓國大將軍,擇日起兵再伐秦國,隻是,寡人有一事,想請公孫先生解惑。”
韓庭從來都不和睦,有人主戰,自然也有人主和,有人想抗秦,自然也有人想盟秦。
隻是眾臣見韓王態度如此堅決,眼中還帶著看不透的釋然和淒涼,便不敢再多說什麽。
公孫衍是如何的鐵石心腸,函穀關慘敗,十幾萬將士屍骨未寒,喪期未過,便重提伐秦。
自欺也好,欺人也罷!公孫衍的話,讓韓王韓康明白了一個道理,既然自己掌了大權,便不能讓韓國苟延殘喘。
他凝視這個仿佛一瞬之間便成為雄主的韓康王,淡然道:“王上請問,衍絕不遮掩。”
韓王積怨難消:“秦王屢次羞辱於寡人,寡人以前礙於韓國實力,都一忍再忍;如今,我韓國既然決定和秦國開戰,寡人便也想羞辱秦國一次,公孫先生可有什麽好辦法?”
公孫衍微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道:“大王不問,衍也不提,此時大王問起,衍倒是有個不成熟的想法。”
“哦?”
韓王心中高興,悲傷之情稍減:“公孫先生說來聽聽。”
公孫衍低著頭,緩緩說道:“外臣聽聞,函穀關一戰,頭功的獲得者是名叫馮高的秦國陷陣營死士;此人貧民出身,朝中三省六部無半點人脈,可為何功勞卻蓋過了公子疾、白起、趙雲等人?”
韓庭之中,沒有粗鄙之人,都是些心眼伶俐,左右逢源的家夥,一下子就聽出了言外之意。
秦國以人頭論軍功天下皆知,所以隻要秦國開戰,勢必要殺戮斬首。
而斬首之人的身份高低,也會影響功勞的評判。
函穀關一戰,陷陣營死士馮高雖然隻斬首了一個頭顱,卻是韓國太子奐!由於韓太子地位顯赫,所以馮高的軍功要比那些砍下幾十個頭顱的士兵還要大。
“自然是因為那個叫馮高的,殺了我兒!”
相貌平平的韓王斜了斜眼,言談嗓音輕微,不像公孫衍那樣鼓足中氣說話。
可他的聲音仍如雷貫耳,清晰可見!公孫衍麵露凝重,便開始就這這件事做文章:“王上,馮高殺太子,天下皆知,可秦王不僅沒有絲毫悲天憫人之心,還四處宣揚馮高的功勞,這簡直是棄我韓國顏麵於不顧。
所以臣覺得,當即刻派出使者出使秦國,讓秦王將那個叫馮高的死士送到韓國來賠罪!”
“賠罪?”
韓王苦笑著搖了搖頭:“秦王不會那樣做的,寡人與他打交道多年,秦王是怎樣的人,寡人還是知道的。”
公孫衍的目光之中出現一道稀罕的自信,喃喃說道:“臣想,會的。”
“公孫先生,你可不要危言聳聽!”
“是啊,韓國如此做,是在挑戰秦國的底線,秦王怎麽會將士兵輕而易舉的送過來?”
“韓國目前的國力,可完全沒到讓秦國屈服的地步。”
“就是,公孫先生這是在欺騙我王!”
公孫衍話音未落,便傳來了韓庭臣子的一句句諷刺之音,鑽心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