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如今天下是滿人的天下, 滿人用漢人又防著漢人,漢人恨滿人卻又不得不參加清廷的科舉,跪著清廷的皇帝,做著清廷的順民。他原本也不想收一個滿人做弟子, 隻因他不願將先賢傳下來的教導教給滿人,讓滿人壯大,讓漢人複國希望越來越小。可老師又說, 他學聖人之道, 承儒家典籍。孔聖人門下三千子弟,販夫走卒, 流民戰犯, 凡向學者,皆大開門戶。聖人遊曆諸國,大興教化, 方有後世文采華章,禮儀之邦。我既天資出眾, 他便更不能為滿漢之別而敝帚自珍,將我拒之門外, 否則便無顏麵對諸位先賢。”


    “父親……”聽到這番話, 王詡心旌動搖,幾乎不能自控, “太孫。”


    “師兄放心。”蘇景抬手阻斷王詡, 輕聲道:“這些話自我口出, 入你之耳, 斷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


    王詡怔愣片刻,神色複雜道:“師弟,你是不是要動江南了?”


    蘇景有點訝然。


    他原以為王家自王鼎齋之後,將會走向沒落。沒想到這個一直以為清正有餘,機變不足的師兄實乃內秀之人。他不過輕輕一點,對方立即就明白了他的打算。


    既然王詡猜到,蘇景並為否認,“不錯,師兄想必知道我在京城遇刺之事。”


    王詡急道:“是,那是……”他將到嘴的皇室二字咽迴去,略平緩氣息後道:“我也聽說和碩額駙被抓捕入京,想來此事當與蒙古有關。”


    “當真隻有蒙古麽?”蘇景一撩袍角,隨意撿了個位置坐下,看著臉色大變的王詡,“不瞞師兄,我已抓到兩位前明後裔。”


    王詡控製不住的渾身發顫,“你。”


    蘇景移開目光,看著北麵牆上掛著的四季青鬆圖,“若老師仍在世,想必早已心生悔意,畢竟當初他隻以為我是個普通的滿人。”


    而他如今,卻是將要傳承萬裏河山的儲君。


    王詡沒有迴答這話,他心裏自然也明白蘇景說的是實情。他的老父,心胸再寬廣,再好為人師,但終歸還是個漢人。教導出一個出色的滿人和一個出色的滿人儲君,決然不同。


    蘇景望著王詡的神色,不由笑了笑,“這麽多年我在江南長大,撫養我長大的姨母姨父雖為滿人,但說起來,教導我的,與我交好的,整日在我身邊來去的,還是漢人比較多。這十幾年,我一直在想,滿人與漢人之間,除了爭奪江山的血仇,到底還隔著甚麽,為何如此互相防備,不能相融。”


    “這……”王詡不妨蘇景突然問出這樣一個問題,一時不知如何迴答,或者說不敢迴答。


    見他模樣,蘇景又笑了起來,“師兄是否想說,滿人乃異族入侵?”見王詡神色訥訥,額頭已有冷汗,他緩緩道:“師兄,你我皆是明史之人,自然清楚王朝交替,如日月輪換,本是千古不變的真理。明朝與其說是亡在我大清手中,不如說是亡在前明那些官員手中。且不提黨爭與閹宦之禍,便是前明那些普通的民間士紳之家,前明國庫枯竭,百姓流離失所,但李自成每每攻下城池,卻能犒賞軍士,喂飽流民,這些銀子,這些糧食,都從哪兒來的?都是從那些侵占田地,想方設法逃避稅賦的士紳家中搜出來的。這些士紳,寧肯做李自成的刀下亡魂,也絕不肯向朝廷繳納半錢銀子。明思宗想方設法實行新政,想要以田賦養軍,可士紳們又如何?都言昔年我□□皇帝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但其實念過書的都明白,□□皇帝不可能憑借十三副鎧甲統一女真。女真人之前並無鑄造兵器手段,一應兵刃,皆是自關內輸送而去。所謂的八大家中,有幾家與士林沒有糾葛?到了如今,天下承平,之前萬歲為穩江南,寬仁以待士林。而我迴京之後,立誌清查內務府,重定皇商,徹查鹽引,隨即來的便是一場刺殺。”


    “師兄。”蘇景臉色倏然轉冷,望著汗如雨下的王詡沉聲質問,“你還要對我說,江南士林,恨得隻是滿人坐了江山不成!”


    “太孫。”王詡心跳如鼓,實在受不了這撲麵而來的額壓力,猛然跪在了地上。


    這一次,蘇景沒有客客氣氣的讓他起身,反而越發冷下麵孔,“甚麽滿漢之別,不識字的百姓們不過是受了狼子野心的讀書人糊弄。鄉野民夫,求的不過是溫飽,是讀書人,是士林,還需要百姓延續恨意,讓百姓記得前明,隻有民間一直存在著反清複明的聲音,朝廷才不得不拉攏士林,才會一直容忍他們作威作福,繼續在窮苦百姓身上吸血!誰反對,誰就是他們的仇人,為了他們的利益,他們的榮華富貴,他們可以背叛前明,也可以刺殺大清皇孫!”


    “不!”王詡聽到蘇景這番話,不知從何處而來的勇氣,突然攥緊拳頭大聲反駁道:“滿人入關,占我漢人河山,殺我漢人子民,竊據天下!”


    “甚麽叫竊據天下!”蘇景不容王詡將話說完,目色森寒道:“姑且不論前明江山因何而丟,孤倒要問問,誰說這天下一定要漢人來做!漢人又是從何而來?”他趁王詡發愣思索之時,接著道:“這江山,自三皇五帝而來,三皇五帝之時,可曾有漢?西周建立,征伐四夷,立的乃是華夏。四夷並入西周,中原河山擴展,論起來,萬裏河山,皆為炎黃子孫,華夏後人!周室崩毀,諸國戰亂,又何曾有漢?夫差滅國,勾踐複仇?兩國互稱蠻夷孽畜,有的不過是國仇,又何曾有甚麽民族之別?秦朝一統天下,祖上不過是蠻荒之地出身的馬夫,自號顓頊之後,誰又清楚?再說西漢,到了此時,方有漢族。可漢朝時,與西域通商,漢武帝南征北戰,多少漢人與異族聯姻融合,便是如今兩廣福建,乃至此時江南,都是異族繁盛之地!唐時李族,自號老子之後,但師兄想必也明白,李氏數代與鮮卑聯姻,與其說他們是漢人,不如說他們是鮮卑血統。宋人行商海外,元朝曾占據中土,聯姻之舉,血脈交融之處更不必孤一一細說。就是前明,不也曾喜歡過島國女子,所謂的倭寇,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倭人,難道你們真不清楚!”


    王詡被這一番話說的神色慘淡,已然癡傻。然而蘇景並未就此放過他,反而繼續道:“這中原大地,每一次舊朝傾覆,新朝強盛,便有百姓顛沛流離,北行南遷之下,聯姻融合,血脈交雜難以分清,你們說自己是漢人,我們是滿人。焉知滿人當年不是遷離出關的漢人演變而來,你們這些居住關內的漢人,又真能保證自己血統純正,沒有一絲所謂的異族血脈?何為漢,何為滿,何為女真,其實都不過是先賢後人,華夏子民!”


    “不,不,不。”王詡長久以來的觀念受到蘇景這一番話衝擊,整個人混混沌沌,他卻又無法反駁,隻是反複道:“不,漢人就是漢人,滿人就是滿人,這江山,是漢人,是漢人的!”


    “不!”蘇景望著他,似譏似嘲道:“這江山,是留給華夏後人的!前明無能,我大清亦為華夏後裔,自可取而代之!”他麵色決然,朝著王詡發出最後一擊,“入華夏者,為華夏,棄華夏者,則異族!”


    “入華夏者,為華夏,棄華夏者,則異族!”


    “入華夏者,為華夏,棄華夏者,則異族!”


    “入華夏者,為華夏,棄華夏者,則異族!”


    王詡反複念叨這一句話,忽抬頭看向蘇景,“這句話,是甚麽意思?”


    蘇景站起身,負手立在窗外陡然射入的陽光中,平靜卻不容置疑的表明自己心中長久以來的想法,“行華夏禮儀,行華夏之風,為華夏鞠躬盡瘁者,方為華夏子民!”


    反之,盡管有所謂的華夏血統,在華夏大地上出生,在華夏大地上長大,可已經不再講究華夏的禮儀,不再認可華夏的文化,不再愛護這片土地,那麽這樣的人,已經丟棄了身份,背叛了華夏!


    一個民族和國家,看重的從來不應該是血統,而是認同!


    時光流轉,直到日影西斜,站在屋中癡傻許久的王詡方迴過神,他畢竟不是魯鈍之人,將近兩個時辰過去,他如何還能不明白蘇景話中之意,可實在是,太難了!


    “太孫心有大誌,但,談何容易!”


    “師兄果然並非迂腐之人。”蘇景一挑眉,淡然道:“當初我在揚州,姨父姨母每日戰戰兢兢,所憂慮的不過是如何將我平安養大。後來他們所思所想也不過是如何讓我順利認祖歸宗,家中又不用承擔罪責。彼時姨母最大的心願,也不過是親王府中能我有一席之地。而如今,孤成了太孫!”


    是啊,即便有個皇家血脈,可誰都不會想到,一個侍妾生的孩子,從小就被抱離皇室的孩子,最後不僅成功迴歸皇族,還將繼承萬裏山河。


    王詡深深看了蘇景一眼,發現了對方身上那從幼時就擁有的傲然,不由道:“殿下從小就非凡人可比。”


    “所以……”蘇景坐上首座,居高臨下望著王詡,“師兄可願助孤一統山河?”


    這一統山河,統的不僅是山河,也是滿漢隔閡,天下人心!


    王詡沉默片刻,最終在蘇景的目光中緩緩跪下,恭敬的磕了頭,“草民王詡,願為太孫效犬馬之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完美男神成長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手消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手消息並收藏完美男神成長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