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許久都沒說話,院中陷入死一般的寂靜之中,直到天空飛過一群鴉鵲,發出瑟瑟之聲,才使人覺得這仍是人間地界。
“告訴廣茂錢莊的陳通,讓他查查這幾年銀價波動前後來錢莊借銀或存銀的客人,過十萬兩者,都給我仔細記錄呈上來。石華,給石福他們傳信,將這賬冊上麵的三家鹽商動向從頭到尾查清楚。我倒要看看,背後到底有多少人。”蘇景臉色平靜的下令。
真是有意思,沒想到查個內務府,還真能摸到幾條混江龍。
蘇景笑了笑,吩咐手下,“銀價之事,先別牽扯到內務府賬冊中。這幾日,你們先查查參價,皮貨價錢,與官房皇莊出租等市價,再讓人暗中清查皇商盈餘。”
內務府收入大致有七個來源:關外人參、貂皮的收入,這是壟斷性質的,不管來頭多大的藥商,皮貨商,想要關外的人參和貂皮,都要與內務府交易,再放到市場販賣,私自采買人參,獵貂剝皮,乃是抄家重罪。另外,官商與皇商每年的盈利,內務府是有分紅的;再有便是內帑銀放貸給鹽商,收取利息;而皇莊的產出還有租出去的皇莊租金,又是一筆,甚至京城官府所有的官房租金,也不是收歸戶部,而是上繳內務府;至於漕運海運等各處榷關收入,一部分歸戶部,一部分,屬於內務府;內務府收入還有一項大頭,便是犯官抄沒的家產以及官員犯罪後的贖罪銀,這也不是沒入國庫,乃是歸於內務府,供皇室宗室花用。
憑這幾項,內務府每年所獲不菲,照理應該年年都有盈餘,然而內務府每年都是用的比入的多,時常還要戶部撥銀子。虧空持續時間太長,內務府每一樣收入都動了手腳,每一樣支出都加大耗損,要查,絕不僅僅是銀價。硬骨頭,還是留到最後。
送哈宜唿與其其格的魏珠心裏在罵娘!
對麵的宋格格車軲轆話說過一遍又一遍,就是不講究,這就算了,一個常年不得寵的小格格,原本沒指望過。但你不能拖著咱不讓走啊,我又不是伺候你的奴才,還得迴去服侍正經主子呢!
難道是王爺常年不來,見到個太監都稀罕了?
魏珠忍住火,趕著個宋氏說話的空當,一躬身,道:“格格說的奴才都記下了,這天色也晚了,貝勒爺還等著奴才去迴話,不敢再耽擱,要不奴才下迴再來給您請安?”
宋氏到嘴邊的話沒說出來,被魏珠嗆的臉通紅。
萬歲跟前出來的人,貝勒府的大太監,給自己這無子無寵的小格格請甚麽安呢?
明知道魏珠是在說話臊自己臉皮,宋氏也不敢吭聲,朝外頭望望,見派出去的小丫鬟仍沒迴來,隻好幹巴巴道:“多勞公公送二格格迴來了。”
看宋氏隻有這句話,再無旁的,魏珠瞧在其其格的份上,隨意福了福,扭身走了。
他走了快半盞茶,宋氏的丫鬟條兒才著急忙慌的迴來。
宋氏輕易是連服侍的下人都不肯高聲說一句話的,這會兒卻惱道:“讓你辦個差事兒,你去了快半個時辰,這是嫌棄我院裏冷清了?”
條兒噗通往地上一跪,叫屈道:“格格,奴婢的忠心您還不知道?隻是武格格那兒也就剩二十兩了,奴婢原本打算拿了二十兩就成,可武格格說您頭迴打賞魏公公,不能讓李側福晉給比到爛泥地裏,非要翻箱倒櫃給您湊個整,奴婢這才迴來遲了。”說著把懷裏放了銀子的錢袋一送。
見條兒一頭一臉的汗,領子都濕透了,宋氏滿腔怒氣消散大半,把條兒扶起來,歎道:“我怪你做甚,還是我這做額娘的不中用。”再看那錢袋,分外不順眼,扔在桌上,“放著罷,今兒天晚了,明早我親自給武格格送迴去,總是受了人家一番情,她手裏頭也不寬泛。”
條兒站起來拍拍腿上的灰,左右看看,小聲湊過去道:“魏公公走了。”
“早就走了。”不提還好,一提宋氏就憋屈,道:“我是甚麽人呢,拉著人白說這麽久的話,連盤果子都沒得上,人家自然不樂意。也怪我,素日早該備下,李側福晉那裏必然是厚賞的,平白叫人看低了二格格。”
條兒看宋氏眼圈紅了,趕緊安慰她,“格格,這可不怪您,誰又能想到今兒是魏公公親自送二格格迴來。”
宋氏不聽,反而哽咽起來,“任是甚麽時候來,人家都給的出賞錢,唯有二格格托生在我這個沒用人的肚子裏。”
“格格,您胡說甚麽呢,讓二格格聽見,又得哭一場。”條兒覺得自己服侍的這主子甚麽都好,就是遇到點事兒就喜歡怨天怨地,最後怨來怨去就怨到出身和命上頭。這出身是定死了,你怨一怨就能改?其實命已經夠好了,入宮做宮女,原本是要成老姑娘才能出宮的,到時候不是給人做妾就是嫁個鰥夫。結果被娘娘選中給皇子侍寢,王爺還重情,把人帶出來放在身邊,又生了二格格,雖然同樣是妾,但皇子阿哥的妾能和別人的一樣麽?福晉又講規矩,縱使平日沒甚麽臉麵說不上話,可每月的份例好歹是無人敢克扣的,這樣還覺得命不好,那自己這些一輩子隻能服侍人的,豈不是個個都要去跳河?
條兒安慰兩句,看宋氏就鑽在連個體麵賞錢都給不出上出不來,眼珠一轉,過去小聲在宋氏耳邊說了兩句話。
宋氏聽完有些心動,又有點猶豫,“這,成麽?”
“保準沒事,您又不是偷府裏東西,隻是把自己省出來的份例賣出去。”條兒拍著胸口給宋氏保證,道:“奴婢舅舅在外麵認識人,絕不會出差錯的,您要是答應,奴婢明兒一早就迴趟家去找舅舅,也不用一直這麽幹,等您手裏寬裕些,咱們就不做了。”
宋氏心裏過了幾圈,想到二格格眼看快定親事,她這生母連幾個像樣的東西都收拾不出來,一咬牙,道:“成,今晚咱們先把東西清點出來,明兒一早你送迴去給你舅舅。”
條兒喜的重重一點頭。
京裏不少人都見著拖箱子的馬車上放著九口大箱子,從會計司出來,一路進端貝勒府的門,不少人等著聽消息,誰知端貝勒府又安靜了將近一月的時間,也沒見端貝勒去內務府堂辦差,更沒見端貝勒拿人問話,一問內務府的堂官們,都道沒見著端貝勒的人……
人們正私下議論紛紛,端貝勒府一行馬車駛出,有好事的人打聽,原來端貝勒去紅螺寺上香了。
被人領著朝紅螺寺後山走那一段路,達春連摔了七八個跟頭。等看到路盡頭亭子裏坐著的人,達春心下重重歎了口氣。
“請罷,薩大人。”石榮手往前一指。
達春朝石榮拱了拱手,深吸一口氣走進亭子,跪下行了個大禮。
“奴才給貝勒爺請安。”
將視線從崖邊的鬆針雲海裏收迴來,蘇景麵容和緩的道:“薩大人,請起罷。”
達春起身,很規矩的束手垂頭等待蘇景問話。
蘇景目光一掠而過,笑問:“薩大人何以形容狼狽?”
達春心中苦笑。
何以如此狼狽?
自然是因要投效您,背棄以前的老親舊友而心中惶惑,不知前路如何,甚至擔憂為此連累族人所致啊!
左右今兒都是投誠,達春左思右想,幹脆心一橫,再度跪下道:“貝勒爺,奴才有罪。”
蘇景笑了,白玉扇柄在石桌上輕輕一敲,徐徐道:“我原以為,薩大人是來與我賞景的。也罷……”他停了停話,見達春又抹了幾下腦門,方道:“薩大人請的罪,是與內務府名下皇莊有關,還是與關外人參有關,又或許,薩大人今日是想告訴我內務府多年與皇商勾結,將久存之物做貢品送入後宮?”
達春一個激靈,熱烈的光照在身上,他卻覺得自己從裏到外都成了冰,很快一身骨頭都要給曬化了。
“如何,還要爺接著往下說?”蘇景語調森寒,看向達春。
“貝勒爺,奴才有罪,奴才萬死。”
看到眨眼間就磕頭磕的頭破血流,蘇景臉上平靜如故,淡淡道:“嘴上說著萬死,可爺以為,你今日,當不是來求死的。”
硬撐不成,求饒不行,真是油鹽不進啊!
不過是從揚州才迴來,怎麽如此氣勢逼人,堅韌如石。
達春滿嘴都是苦澀滋味,不再作態,老老實實從懷裏掏出一卷用藍布仔仔細細抱起來的書冊。
石榮把書冊拿來檢查一番,放到蘇景手邊。
蘇靜不用看也知道這是甚麽東西,但凡這種貪汙腐敗的事情,必然需要精通做賬的人才,而這種人才,為保證自己的性命,定會留下一本秘密賬冊,但蘇景不需要這個。
達春看蘇景不動,心直直的往下沉,這是他最後的保命符,如果連它都不能打動麵前這位端貝勒,那他還能如何?正在此時,便聽到蘇景開了口。
“若你真有心悔過,就先說說二十六年內務府在關外采買的那批人參。”
“告訴廣茂錢莊的陳通,讓他查查這幾年銀價波動前後來錢莊借銀或存銀的客人,過十萬兩者,都給我仔細記錄呈上來。石華,給石福他們傳信,將這賬冊上麵的三家鹽商動向從頭到尾查清楚。我倒要看看,背後到底有多少人。”蘇景臉色平靜的下令。
真是有意思,沒想到查個內務府,還真能摸到幾條混江龍。
蘇景笑了笑,吩咐手下,“銀價之事,先別牽扯到內務府賬冊中。這幾日,你們先查查參價,皮貨價錢,與官房皇莊出租等市價,再讓人暗中清查皇商盈餘。”
內務府收入大致有七個來源:關外人參、貂皮的收入,這是壟斷性質的,不管來頭多大的藥商,皮貨商,想要關外的人參和貂皮,都要與內務府交易,再放到市場販賣,私自采買人參,獵貂剝皮,乃是抄家重罪。另外,官商與皇商每年的盈利,內務府是有分紅的;再有便是內帑銀放貸給鹽商,收取利息;而皇莊的產出還有租出去的皇莊租金,又是一筆,甚至京城官府所有的官房租金,也不是收歸戶部,而是上繳內務府;至於漕運海運等各處榷關收入,一部分歸戶部,一部分,屬於內務府;內務府收入還有一項大頭,便是犯官抄沒的家產以及官員犯罪後的贖罪銀,這也不是沒入國庫,乃是歸於內務府,供皇室宗室花用。
憑這幾項,內務府每年所獲不菲,照理應該年年都有盈餘,然而內務府每年都是用的比入的多,時常還要戶部撥銀子。虧空持續時間太長,內務府每一樣收入都動了手腳,每一樣支出都加大耗損,要查,絕不僅僅是銀價。硬骨頭,還是留到最後。
送哈宜唿與其其格的魏珠心裏在罵娘!
對麵的宋格格車軲轆話說過一遍又一遍,就是不講究,這就算了,一個常年不得寵的小格格,原本沒指望過。但你不能拖著咱不讓走啊,我又不是伺候你的奴才,還得迴去服侍正經主子呢!
難道是王爺常年不來,見到個太監都稀罕了?
魏珠忍住火,趕著個宋氏說話的空當,一躬身,道:“格格說的奴才都記下了,這天色也晚了,貝勒爺還等著奴才去迴話,不敢再耽擱,要不奴才下迴再來給您請安?”
宋氏到嘴邊的話沒說出來,被魏珠嗆的臉通紅。
萬歲跟前出來的人,貝勒府的大太監,給自己這無子無寵的小格格請甚麽安呢?
明知道魏珠是在說話臊自己臉皮,宋氏也不敢吭聲,朝外頭望望,見派出去的小丫鬟仍沒迴來,隻好幹巴巴道:“多勞公公送二格格迴來了。”
看宋氏隻有這句話,再無旁的,魏珠瞧在其其格的份上,隨意福了福,扭身走了。
他走了快半盞茶,宋氏的丫鬟條兒才著急忙慌的迴來。
宋氏輕易是連服侍的下人都不肯高聲說一句話的,這會兒卻惱道:“讓你辦個差事兒,你去了快半個時辰,這是嫌棄我院裏冷清了?”
條兒噗通往地上一跪,叫屈道:“格格,奴婢的忠心您還不知道?隻是武格格那兒也就剩二十兩了,奴婢原本打算拿了二十兩就成,可武格格說您頭迴打賞魏公公,不能讓李側福晉給比到爛泥地裏,非要翻箱倒櫃給您湊個整,奴婢這才迴來遲了。”說著把懷裏放了銀子的錢袋一送。
見條兒一頭一臉的汗,領子都濕透了,宋氏滿腔怒氣消散大半,把條兒扶起來,歎道:“我怪你做甚,還是我這做額娘的不中用。”再看那錢袋,分外不順眼,扔在桌上,“放著罷,今兒天晚了,明早我親自給武格格送迴去,總是受了人家一番情,她手裏頭也不寬泛。”
條兒站起來拍拍腿上的灰,左右看看,小聲湊過去道:“魏公公走了。”
“早就走了。”不提還好,一提宋氏就憋屈,道:“我是甚麽人呢,拉著人白說這麽久的話,連盤果子都沒得上,人家自然不樂意。也怪我,素日早該備下,李側福晉那裏必然是厚賞的,平白叫人看低了二格格。”
條兒看宋氏眼圈紅了,趕緊安慰她,“格格,這可不怪您,誰又能想到今兒是魏公公親自送二格格迴來。”
宋氏不聽,反而哽咽起來,“任是甚麽時候來,人家都給的出賞錢,唯有二格格托生在我這個沒用人的肚子裏。”
“格格,您胡說甚麽呢,讓二格格聽見,又得哭一場。”條兒覺得自己服侍的這主子甚麽都好,就是遇到點事兒就喜歡怨天怨地,最後怨來怨去就怨到出身和命上頭。這出身是定死了,你怨一怨就能改?其實命已經夠好了,入宮做宮女,原本是要成老姑娘才能出宮的,到時候不是給人做妾就是嫁個鰥夫。結果被娘娘選中給皇子侍寢,王爺還重情,把人帶出來放在身邊,又生了二格格,雖然同樣是妾,但皇子阿哥的妾能和別人的一樣麽?福晉又講規矩,縱使平日沒甚麽臉麵說不上話,可每月的份例好歹是無人敢克扣的,這樣還覺得命不好,那自己這些一輩子隻能服侍人的,豈不是個個都要去跳河?
條兒安慰兩句,看宋氏就鑽在連個體麵賞錢都給不出上出不來,眼珠一轉,過去小聲在宋氏耳邊說了兩句話。
宋氏聽完有些心動,又有點猶豫,“這,成麽?”
“保準沒事,您又不是偷府裏東西,隻是把自己省出來的份例賣出去。”條兒拍著胸口給宋氏保證,道:“奴婢舅舅在外麵認識人,絕不會出差錯的,您要是答應,奴婢明兒一早就迴趟家去找舅舅,也不用一直這麽幹,等您手裏寬裕些,咱們就不做了。”
宋氏心裏過了幾圈,想到二格格眼看快定親事,她這生母連幾個像樣的東西都收拾不出來,一咬牙,道:“成,今晚咱們先把東西清點出來,明兒一早你送迴去給你舅舅。”
條兒喜的重重一點頭。
京裏不少人都見著拖箱子的馬車上放著九口大箱子,從會計司出來,一路進端貝勒府的門,不少人等著聽消息,誰知端貝勒府又安靜了將近一月的時間,也沒見端貝勒去內務府堂辦差,更沒見端貝勒拿人問話,一問內務府的堂官們,都道沒見著端貝勒的人……
人們正私下議論紛紛,端貝勒府一行馬車駛出,有好事的人打聽,原來端貝勒去紅螺寺上香了。
被人領著朝紅螺寺後山走那一段路,達春連摔了七八個跟頭。等看到路盡頭亭子裏坐著的人,達春心下重重歎了口氣。
“請罷,薩大人。”石榮手往前一指。
達春朝石榮拱了拱手,深吸一口氣走進亭子,跪下行了個大禮。
“奴才給貝勒爺請安。”
將視線從崖邊的鬆針雲海裏收迴來,蘇景麵容和緩的道:“薩大人,請起罷。”
達春起身,很規矩的束手垂頭等待蘇景問話。
蘇景目光一掠而過,笑問:“薩大人何以形容狼狽?”
達春心中苦笑。
何以如此狼狽?
自然是因要投效您,背棄以前的老親舊友而心中惶惑,不知前路如何,甚至擔憂為此連累族人所致啊!
左右今兒都是投誠,達春左思右想,幹脆心一橫,再度跪下道:“貝勒爺,奴才有罪。”
蘇景笑了,白玉扇柄在石桌上輕輕一敲,徐徐道:“我原以為,薩大人是來與我賞景的。也罷……”他停了停話,見達春又抹了幾下腦門,方道:“薩大人請的罪,是與內務府名下皇莊有關,還是與關外人參有關,又或許,薩大人今日是想告訴我內務府多年與皇商勾結,將久存之物做貢品送入後宮?”
達春一個激靈,熱烈的光照在身上,他卻覺得自己從裏到外都成了冰,很快一身骨頭都要給曬化了。
“如何,還要爺接著往下說?”蘇景語調森寒,看向達春。
“貝勒爺,奴才有罪,奴才萬死。”
看到眨眼間就磕頭磕的頭破血流,蘇景臉上平靜如故,淡淡道:“嘴上說著萬死,可爺以為,你今日,當不是來求死的。”
硬撐不成,求饒不行,真是油鹽不進啊!
不過是從揚州才迴來,怎麽如此氣勢逼人,堅韌如石。
達春滿嘴都是苦澀滋味,不再作態,老老實實從懷裏掏出一卷用藍布仔仔細細抱起來的書冊。
石榮把書冊拿來檢查一番,放到蘇景手邊。
蘇靜不用看也知道這是甚麽東西,但凡這種貪汙腐敗的事情,必然需要精通做賬的人才,而這種人才,為保證自己的性命,定會留下一本秘密賬冊,但蘇景不需要這個。
達春看蘇景不動,心直直的往下沉,這是他最後的保命符,如果連它都不能打動麵前這位端貝勒,那他還能如何?正在此時,便聽到蘇景開了口。
“若你真有心悔過,就先說說二十六年內務府在關外采買的那批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