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康熙又讓人來傳,蘇景收拾收拾過去,,一進到乾清宮,結果不單有康熙,還有四爺。
“孫兒見過汗瑪法,見過雍親王。”
康熙很欣慰的捋了捋胡子,四爺則麵色烏青。
蘇景當沒看到,走到康熙示意的位置坐下。好在康熙還算有良心,見四兒子氣得不輕,出來當和事佬,“弘昊啊,怎的還不肯叫阿瑪,再這樣賭氣,汗瑪法可要生氣了。”
蘇景瞅了瞅四爺,端正身子道:“汗瑪法,孫兒隻是擔心給雍親王添麻煩。”
“添甚麽麻煩?”康熙裝作不懂蘇景的意思,這事,孫子是委屈,他也的確真心疼愛這個天資出眾的孫子。不提別的,光是這兩月孫子住在皇宮,他召見那幫子漢臣的時候把孫子叫來見見人,那文采就能把一幹自負飽讀聖人學問的漢臣們都給鎮住,讓他晚上想起來用飯都多添兩碗。而且這孫子很孝順,盡管才認迴來沒多久,卻素來喜歡‘直諫’。想什麽就說什麽。明知道他的身體事關重大,看著他不舒坦,還是給他把脈,與禦醫商量藥方,全然不避諱,不畏懼可能會沾惹的麻煩。凡此種種加起來,讓他這個叫一群兒子傷了心的老頭如何不稀罕呢?
他是皇帝,是萬歲,卻也隻是一個年將六十的老人罷了。隻是孫子再委屈,過去的事情隻能掩耳盜鈴,哪怕外頭議論的再厲害,都得粉飾太平,更不可能為此事處置老四福晉。
但康熙還是想補償孫子的,他道:“你阿瑪今日進宮是給你額娘請封的。朕已準了,往後你額娘便是側福晉。”
親王側福晉,有冊封,有冠服,死後有園寢,有祭祀。雖然在蘇景看來,人死之後的補償其實並沒有任何用處,然而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死後埋葬在哪兒,有無祭祀,區別是很大的。
這一世的生母是宮女出身,難產而死,能得到這個追封想來應該是雍親王真的想認迴自己,而康熙也是真心疼愛才有的最大妥協。為那個可憐的女人爭到這個身份,她九泉之下,或許能瞑目了罷。
蘇景閉了閉眼,站起身恭敬跪下,身子伏下給康熙行了個大禮,“孫兒多謝汗瑪法厚愛。”一頓之後,朝著四爺的方向叩首,“兒子代額娘謝過阿瑪。”
聽見這聲阿瑪,康熙老懷安慰,孫子心高氣傲,倔了這麽久,為孝道還是低頭,可見是個真孝順的好孩子。人就是這樣,心裏喜歡,看甚麽都喜歡。
四爺不是頭一迴聽人叫阿瑪,但蘇景這聲卻叫的他想落淚。這些日子,許多早就忘卻的感覺都翻了上來。布順達是他第一個女人,他那時才十四歲,懂甚麽呢,心裏整天惦念的是多在汗阿瑪麵前露幾迴頭,才好早點掙個好點的爵位,不能被兄弟們比下去。對女人的服侍,甚至是有些不耐煩的,況那時候每迴宮女侍寢,為防被勾壞身子,還有人在屋外守著,每次不到兩刻鍾,太監嬤嬤們在床外頭就喊了,都來不及跟服侍的女人說兩句話。
但布順達長得比宋氏美,性子也好,不像宋氏那麽木訥,他難免多偏愛幾分。按照規矩,這種給阿哥開葷的宮女,將來是要退迴去的。他知道這些宮女退迴去就是老死宮中,因此大婚開府後念著舊情把人都要了出去。那時候開始領了差事,每天唯恐哪裏出差錯,迴府後累的不輕,到布順達那裏坐坐倒還不錯。布順達有孕,他當然是歡喜的,隻是也擔心她像宋氏,生下孱弱夭折的女嬰。但布順達身子比宋氏好,福晉又賢惠,即便自己也有了身孕,還將布順達那裏照料的妥妥帖帖,他漸漸沒那麽關注。沒想到一貫底子好的布順達會難產。
他當時看過孩子,手腳都長全了,圓乎乎的還帶著胎水,是個整齊的小阿哥。第一個兒子還沒來得及睜開眼看看他就死了,他不忍再看,恰好布順達的婢女站出來說要去葬孩子。他想著讓布順達親近的人去辦,會打理的妥帖一些,就答應了。之後福晉生下弘暉,府裏李氏又生弘昐,弘昀,弘時,李氏所出三子,弘昐,弘昀體格都不健壯,磕磕碰碰養大了。
想到弘昐弘昀,四爺不免想到正是當初他親眼看見自己的庶長子夭折,故此才在李氏有孕時將乳母請迴來照料,又令蘇培盛在外尋精通婦幼脈息的大夫迴府,故此弘昐,弘昀數次危急,都因診脈及時穩住了。若他當初沒有如此精心呢?他當初又為何不要福晉請的大夫呢,是真覺得福晉請來的大夫不好,還是早就在心裏懷疑過福晉?
四爺望著麵前長身玉立的長子,愧疚漸深。他自詡是諸兄弟中最看重子嗣的人,然而他的長子卻受了侄子們誰也沒受過的苦。
想到此處,他不再埋怨長子的不敬生父,柔和神色道:“身子可調養好了?”停了下道:“要是見好,就迴府住罷,你幾個弟弟還沒見過你。”
這話題有點敏感,四爺提出來就看著蘇景,眼裏居然透出點緊張,沒想到蘇景一口答應了。
“好。”蘇景先應下,又道:“不過家裏突然要給我收拾院子出來也艱難,我就到汗瑪法賜我的貝勒府住罷。”
四爺想說宅子放在那兒以後去住,這會兒雍親王府連世子都沒定,兒子過去住不像話。不妨康熙插嘴,一下就準了,“成,就去那兒住。”表明過支持孫子的意思,對兒子道:“雍親王府各個院子都有安排,再說弘昊都十七了,朕打算今年先給他賜兩個人,再慢慢看看上記名的秀女,若無好的,就等明年大選的時候再指婚。”添了服侍的人,就會有子嗣,到時候孫子住在雍親王府一個小院子裏,吃喝都得向人伸手,還不委屈壞了?
照規矩,皇子皇孫們十三歲左右第一次出精就會安排服侍的人,蘇景卻至今身邊連個服侍丫鬟都沒有,康熙自然很不滿意。滿人人少,為了讓人口盡快多起來,隻要是旗人,朝廷都給養活,作為皇室,自然更要多子多福。
女人啊,蘇景想著在心裏一哂。前世在商海中打滾,露水情緣不少,他沒甚麽排斥的,更不值得為這個與康熙爭執,他又沒有心愛之人。
定下蘇景出宮住在貝勒府的事情後,康熙說要擇個好日子,其實是還有點舍不得這個孫子,傳令欽天監後,祖孫三人一起用了晚膳。接著四爺出宮,康熙繼續給孫子做思想工作。
“你額娘的事情,未必是你嫡額娘的差錯,事情過去那麽多年,也不好查證,你迴去不要再與你阿瑪犯倔,對你嫡額娘要恭敬,下頭的弟弟,要好好相處。讓你出宮,是為你好,你是個懂事的孩子,當明白的。隻是也要常來看汗阿瑪,汗阿瑪賜你塊進宮的腰牌,受了委屈就進宮來,汗阿瑪給你做主。”興許是人越老就越看重親人,康熙覺得自己在這個孫子身上花的心思比兒子都多。
聽著康熙的絮叨,蘇景沒有露出不耐煩,也不像其它人一臉感激紅了眼圈哭著謝龍恩浩蕩。他隻是輕輕一笑,對康熙道:“孫兒知道了。”
康熙卻很高興。
那些動不動就喊皇上聖恩,萬死難報的看一眼都煩,哪怕是賞一口湯,都哭的像是死了娘。當朕是傻子還是甚麽,若朕不是天子,有多少人願意耐心聽朕說幾句話呢?
想到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的兒子們,康熙覺得一陣陣疲憊竄上來,再看眼前一派天然的蘇景,就更喜歡了——多好的孩子,在朕麵前全無矯飾。
康熙一激動,幹脆給個大禮包,“朕看你甚麽都學了,不能總閑在府裏,等出宮,還是學著辦差罷,先跟著叔伯們學一學,朕是想讓你去戶部,那兒眼下是你阿瑪管著。”
孫子雖能幹,但到底沒在京城呆過,不知道京裏如今的形勢。兒子們一個個都有自己的心思,貿然讓孫子過去,萬一被帶到坑裏去怎麽辦,連親老子都不尊重了,更別說是侄子。康熙一點都不相信自己兒子們這會兒還有節操這種東西。
蘇景想拒絕,正如康熙擔心的那樣,他現在還是兩眼一抹黑,要人沒人,不適合貿然攪合進去。然而轉念一想,他認親是為什麽,獲得地位,獲得尊嚴。他在康熙麵前表現的博聞強識,弓馬出眾是為了獲得康熙的疼愛與庇護,在此時,康熙的寵愛便注定他脫不開權力漩渦。既如此,為何不早些將權利握在手中。如果無法逃避,手中有劍才是最安全的。
但他不想去戶部。
此時戶部在做甚麽?在清剿欠款!
飛快思量一圈,蘇景毫不掩飾的道:“汗瑪法,我想去內務府。”
“內務府?”康熙錯愕,隨即有些複雜的看著蘇景,之前祖父對孫子的慈愛笑容已經消散了,“說說為何要去內務府?”
“孫兒見過汗瑪法,見過雍親王。”
康熙很欣慰的捋了捋胡子,四爺則麵色烏青。
蘇景當沒看到,走到康熙示意的位置坐下。好在康熙還算有良心,見四兒子氣得不輕,出來當和事佬,“弘昊啊,怎的還不肯叫阿瑪,再這樣賭氣,汗瑪法可要生氣了。”
蘇景瞅了瞅四爺,端正身子道:“汗瑪法,孫兒隻是擔心給雍親王添麻煩。”
“添甚麽麻煩?”康熙裝作不懂蘇景的意思,這事,孫子是委屈,他也的確真心疼愛這個天資出眾的孫子。不提別的,光是這兩月孫子住在皇宮,他召見那幫子漢臣的時候把孫子叫來見見人,那文采就能把一幹自負飽讀聖人學問的漢臣們都給鎮住,讓他晚上想起來用飯都多添兩碗。而且這孫子很孝順,盡管才認迴來沒多久,卻素來喜歡‘直諫’。想什麽就說什麽。明知道他的身體事關重大,看著他不舒坦,還是給他把脈,與禦醫商量藥方,全然不避諱,不畏懼可能會沾惹的麻煩。凡此種種加起來,讓他這個叫一群兒子傷了心的老頭如何不稀罕呢?
他是皇帝,是萬歲,卻也隻是一個年將六十的老人罷了。隻是孫子再委屈,過去的事情隻能掩耳盜鈴,哪怕外頭議論的再厲害,都得粉飾太平,更不可能為此事處置老四福晉。
但康熙還是想補償孫子的,他道:“你阿瑪今日進宮是給你額娘請封的。朕已準了,往後你額娘便是側福晉。”
親王側福晉,有冊封,有冠服,死後有園寢,有祭祀。雖然在蘇景看來,人死之後的補償其實並沒有任何用處,然而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死後埋葬在哪兒,有無祭祀,區別是很大的。
這一世的生母是宮女出身,難產而死,能得到這個追封想來應該是雍親王真的想認迴自己,而康熙也是真心疼愛才有的最大妥協。為那個可憐的女人爭到這個身份,她九泉之下,或許能瞑目了罷。
蘇景閉了閉眼,站起身恭敬跪下,身子伏下給康熙行了個大禮,“孫兒多謝汗瑪法厚愛。”一頓之後,朝著四爺的方向叩首,“兒子代額娘謝過阿瑪。”
聽見這聲阿瑪,康熙老懷安慰,孫子心高氣傲,倔了這麽久,為孝道還是低頭,可見是個真孝順的好孩子。人就是這樣,心裏喜歡,看甚麽都喜歡。
四爺不是頭一迴聽人叫阿瑪,但蘇景這聲卻叫的他想落淚。這些日子,許多早就忘卻的感覺都翻了上來。布順達是他第一個女人,他那時才十四歲,懂甚麽呢,心裏整天惦念的是多在汗阿瑪麵前露幾迴頭,才好早點掙個好點的爵位,不能被兄弟們比下去。對女人的服侍,甚至是有些不耐煩的,況那時候每迴宮女侍寢,為防被勾壞身子,還有人在屋外守著,每次不到兩刻鍾,太監嬤嬤們在床外頭就喊了,都來不及跟服侍的女人說兩句話。
但布順達長得比宋氏美,性子也好,不像宋氏那麽木訥,他難免多偏愛幾分。按照規矩,這種給阿哥開葷的宮女,將來是要退迴去的。他知道這些宮女退迴去就是老死宮中,因此大婚開府後念著舊情把人都要了出去。那時候開始領了差事,每天唯恐哪裏出差錯,迴府後累的不輕,到布順達那裏坐坐倒還不錯。布順達有孕,他當然是歡喜的,隻是也擔心她像宋氏,生下孱弱夭折的女嬰。但布順達身子比宋氏好,福晉又賢惠,即便自己也有了身孕,還將布順達那裏照料的妥妥帖帖,他漸漸沒那麽關注。沒想到一貫底子好的布順達會難產。
他當時看過孩子,手腳都長全了,圓乎乎的還帶著胎水,是個整齊的小阿哥。第一個兒子還沒來得及睜開眼看看他就死了,他不忍再看,恰好布順達的婢女站出來說要去葬孩子。他想著讓布順達親近的人去辦,會打理的妥帖一些,就答應了。之後福晉生下弘暉,府裏李氏又生弘昐,弘昀,弘時,李氏所出三子,弘昐,弘昀體格都不健壯,磕磕碰碰養大了。
想到弘昐弘昀,四爺不免想到正是當初他親眼看見自己的庶長子夭折,故此才在李氏有孕時將乳母請迴來照料,又令蘇培盛在外尋精通婦幼脈息的大夫迴府,故此弘昐,弘昀數次危急,都因診脈及時穩住了。若他當初沒有如此精心呢?他當初又為何不要福晉請的大夫呢,是真覺得福晉請來的大夫不好,還是早就在心裏懷疑過福晉?
四爺望著麵前長身玉立的長子,愧疚漸深。他自詡是諸兄弟中最看重子嗣的人,然而他的長子卻受了侄子們誰也沒受過的苦。
想到此處,他不再埋怨長子的不敬生父,柔和神色道:“身子可調養好了?”停了下道:“要是見好,就迴府住罷,你幾個弟弟還沒見過你。”
這話題有點敏感,四爺提出來就看著蘇景,眼裏居然透出點緊張,沒想到蘇景一口答應了。
“好。”蘇景先應下,又道:“不過家裏突然要給我收拾院子出來也艱難,我就到汗瑪法賜我的貝勒府住罷。”
四爺想說宅子放在那兒以後去住,這會兒雍親王府連世子都沒定,兒子過去住不像話。不妨康熙插嘴,一下就準了,“成,就去那兒住。”表明過支持孫子的意思,對兒子道:“雍親王府各個院子都有安排,再說弘昊都十七了,朕打算今年先給他賜兩個人,再慢慢看看上記名的秀女,若無好的,就等明年大選的時候再指婚。”添了服侍的人,就會有子嗣,到時候孫子住在雍親王府一個小院子裏,吃喝都得向人伸手,還不委屈壞了?
照規矩,皇子皇孫們十三歲左右第一次出精就會安排服侍的人,蘇景卻至今身邊連個服侍丫鬟都沒有,康熙自然很不滿意。滿人人少,為了讓人口盡快多起來,隻要是旗人,朝廷都給養活,作為皇室,自然更要多子多福。
女人啊,蘇景想著在心裏一哂。前世在商海中打滾,露水情緣不少,他沒甚麽排斥的,更不值得為這個與康熙爭執,他又沒有心愛之人。
定下蘇景出宮住在貝勒府的事情後,康熙說要擇個好日子,其實是還有點舍不得這個孫子,傳令欽天監後,祖孫三人一起用了晚膳。接著四爺出宮,康熙繼續給孫子做思想工作。
“你額娘的事情,未必是你嫡額娘的差錯,事情過去那麽多年,也不好查證,你迴去不要再與你阿瑪犯倔,對你嫡額娘要恭敬,下頭的弟弟,要好好相處。讓你出宮,是為你好,你是個懂事的孩子,當明白的。隻是也要常來看汗阿瑪,汗阿瑪賜你塊進宮的腰牌,受了委屈就進宮來,汗阿瑪給你做主。”興許是人越老就越看重親人,康熙覺得自己在這個孫子身上花的心思比兒子都多。
聽著康熙的絮叨,蘇景沒有露出不耐煩,也不像其它人一臉感激紅了眼圈哭著謝龍恩浩蕩。他隻是輕輕一笑,對康熙道:“孫兒知道了。”
康熙卻很高興。
那些動不動就喊皇上聖恩,萬死難報的看一眼都煩,哪怕是賞一口湯,都哭的像是死了娘。當朕是傻子還是甚麽,若朕不是天子,有多少人願意耐心聽朕說幾句話呢?
想到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的兒子們,康熙覺得一陣陣疲憊竄上來,再看眼前一派天然的蘇景,就更喜歡了——多好的孩子,在朕麵前全無矯飾。
康熙一激動,幹脆給個大禮包,“朕看你甚麽都學了,不能總閑在府裏,等出宮,還是學著辦差罷,先跟著叔伯們學一學,朕是想讓你去戶部,那兒眼下是你阿瑪管著。”
孫子雖能幹,但到底沒在京城呆過,不知道京裏如今的形勢。兒子們一個個都有自己的心思,貿然讓孫子過去,萬一被帶到坑裏去怎麽辦,連親老子都不尊重了,更別說是侄子。康熙一點都不相信自己兒子們這會兒還有節操這種東西。
蘇景想拒絕,正如康熙擔心的那樣,他現在還是兩眼一抹黑,要人沒人,不適合貿然攪合進去。然而轉念一想,他認親是為什麽,獲得地位,獲得尊嚴。他在康熙麵前表現的博聞強識,弓馬出眾是為了獲得康熙的疼愛與庇護,在此時,康熙的寵愛便注定他脫不開權力漩渦。既如此,為何不早些將權利握在手中。如果無法逃避,手中有劍才是最安全的。
但他不想去戶部。
此時戶部在做甚麽?在清剿欠款!
飛快思量一圈,蘇景毫不掩飾的道:“汗瑪法,我想去內務府。”
“內務府?”康熙錯愕,隨即有些複雜的看著蘇景,之前祖父對孫子的慈愛笑容已經消散了,“說說為何要去內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