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定襄郡白道軍鎮已是一片喧囂,隋軍士兵以團為基礎,開始了一天的操練。
將士們唿喝的巨大聲音令官署內的楊玄感、唐儉、段達、元務本、趙懷義、唐禕等人都聽不清楚彼此在說什麽,直到關上門窗、將外麵的喧囂隔在外麵,情況這才好了一些。
“總管!”楊萬頃推開大門衝了進來,行禮道:“斥候旅帥迴來。”
自從來到白道軍鎮,楊玄感便派幾波斥候,然而兩天時間過去了,沒有一人迴報。此時聽到有斥候迴來了,整個人頓時徒然一震,連忙說道:“快將他請進來!”
楊萬頃讓到一旁,一名風塵仆仆的旅帥走了進來,行禮道:“見過總管。”
“行軍途中無須多禮。”楊玄感揮手讓他起來,說道:“你且說說,突厥這幾天可有動靜?”
“有的!”旅帥沉聲說道:“迴稟總管,末將等人確實打探到一支突厥大隊伍行蹤,這支隊伍約有幾十萬人,除了士兵還有老人、小孩,此外還有大量牲口、馬車。看他們行軍路線應當是向西南方進軍。如今在大青山北麓安營紮寨,此時距離金河鎮約有一百五十裏、距離榆林郡懷朔鎮約有三百裏。”
聽了此話,眾人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突厥大隊伍沿著“大青山—陰山—狼山”北麓向西南方進軍,要不了多久就能在五原西部繞過狼山,然後從五原和靈武之交入境了。
而異族大舉入境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將給大隋帶來一場災難,大家對此都是心如明鏡。
“可有詳細一點、具體一點的消息?尤其是突厥的大軍、兵力。”楊玄感雖是這麽問,可他本人對於答案並沒有抱有多少希望,畢竟人太多了,斥候又不能光明正大的就近去看,焉能知道什麽?
孰料旅帥毫不猶豫的迴答道:“總管,突厥軍隊自成一體,每萬人是一隊,末將等人從旗幟上看得出來:敵軍士兵有一萬侍衛之士,侍衛之士謂之附離,乃是突厥可汗、王公貴族的親兵衛隊;接下來則是戰鬥力比較的三萬名精銳之士,此外還有四萬名各部勇士和青壯組成的控弦之士。”
聽到這幾個數字,就連號稱有霸王之勇的楊玄感都無法淡定了,突厥光是士兵就有八萬人,如果再從幾十萬人口中挑選一些善於騎射的牧民,那麽可戰之兵少說也有十多萬了。
這仗怎麽打?堅守還是主動進攻?
隻是楊玄感細細一想,忽然覺得不太對勁,父親在世之時,他多次追隨左右,知道突厥人打仗的時候的確會攜帶大量牲口當糧食,可是他們不至於拖家帶口。所以這支大隊伍像是大規模遷徙,而不是行軍打仗
想到這裏,楊玄感目光看向這名旅帥,又問道:“可知他們是何方勢力?”
斥候旅帥答道:“迴總管,這支大隊伍是南部設阿史那咄苾的部落。”
“嗯!”楊玄感點了點頭,又問了幾個問題,這才讓他下去休息。
默默的思考一會兒,楊玄感向眾人說道:“諸位,從斥候所報的人數、人員構成來看,我認為頡利是舉族遷徙,而不是要與我大隋打仗。因為沒有人會帶著老人、女人、小孩上戰場。至於他為何要遷徙,極可能是北方戰事出現了巨大的變故。但不管是如何,我們都要做好打仗的準備。”
說著,向元務本吩咐道:“元將軍,令將士停止訓練,做好出征準備,同時令輜重軍準備幹糧。”
“末將遵命!”元務本應聲而去。
楊玄感目光看了看段達、又看了看唐儉,沉聲道:“有什麽話,都說一說。”
唐儉見到愛表現的段達被訓斥後,低調了許多,此時更沒有出來搶答,說道:“我認同總管的推測,即是北方戰事出現了我們所不知道的變故……”
“拾人牙慧!”旁邊的段達插口道。
“閉嘴!”楊玄感拍了下桌子,冷冷的瞪著段達,狠狠地說道:“你要是再陰陽怪氣一次,我就拿你一個人去當敢死隊,但願你比當年命大。”
楊素生前每次帶陌生的軍隊到陌生的地方打仗,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軍紀,隻有把那些違法亂紀、自以為是的害群之馬抓來依軍法嚴懲,全軍上下才能形成一個令行禁止的整體。
唯有如此,主帥才能帶著自己所不熟悉的軍隊在戰爭中審時定勢、隨機部署,獲得最終的勝利。
至於那些被抓來的害群之馬,楊素也不殺;而是讓害群之馬去組成衝鋒陷陣的敢死隊,隻要他們命大,戰後便放他們一馬。而敢死隊為了活得一命,都會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不過最後一百人能有一個活下來,就不錯了。
害群之馬之中如果有人是國公、大將軍,楊素照抓不誤。楊素當年奉命去南方參與平定高智慧、李積等等叛亂之時,段達不僅帶一萬大軍參戰,一開始還被年少的楊玄感依令逮去當了敢死之士。
段達武藝高強、善於騎射、命也大,僥幸地活了下來。之後,楊素讓他官複原職,繼續帶兵作戰。
也是因為那場經曆,段達一改前非,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帶兵打仗,最後反而立下幾場大功;而他之所以一直對楊玄感不陰不陽,便是因為當年那段恩怨。
對此,楊玄感自然是心中有數。他以前是懶得與段達計較,然而值此關鍵時刻,此人竟然還不識趣的上躥下跳、跑來搞事,頓時就怒了。
迎著楊玄感那雙殺氣騰騰的目光,段達嚇得低下了頭:他知道自己如果敢嘮嘮叨叨、沒事找事,楊玄感肯定親手綁人,然後讓他一個人去當敢死隊。
見到段達終於慫了,楊玄感向拚命忍笑的唐儉說道:“唐長史,繼續說下去!”
“喏!”唐儉深吸一口氣,壓下胸中笑意,這才一正臉色,神情肅然的說道:“總管,從我們前幾天獲得情報來看,始畢可汗已是傾巢出動,名叫控弦之士實為青壯牧民的男子,也都奉命北上作戰。南部汗庭現在的精兵隻有兩萬左右。除了這支侍衛之士,可用的青壯沒有多少人了。”
“而頡利與敵視我大隋王朝的始畢很不對付,更是想取而代之,他為了獲得大隋的支持,更是再次遣使南下。就他那路人皆知的野心、以及能力,此時要是帶著斥候旅帥所說的八萬大軍殺向南部汗庭,便能把始畢可汗一鍋端走。但是他非但沒有出兵,反而舉‘族’遷徙,這不僅是怪事、不合常理,還很不符合他的野心。”
唐儉看了楊玄感一眼,斷然道:“正是基於以上緣由,我認為總管所說的巨大變故,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頡利出事了。”
楊玄感沉吟半晌,他出於謹慎起見,向唐儉問道:“除了長史所說的可能以外,會不會是處羅兵敗身亡、頡利惟恐自己打不始畢,所以狼狽逃竄、舉族搬遷?”
“我認為可能性不大。”唐儉搖了搖頭,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假如處羅兵敗身亡,那頡利更應該進攻南部汗庭了;因為他此時隻要輕輕鬆鬆的把始畢一鍋端,他就是唯一的王者了,既如此,又何必狼狽逃竄、舉族搬遷?”
“長史所言極是!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嚴密監視這支大隊伍的一舉一動,絕對不能讓他們進入我大隋疆域。”楊玄感稍微思忖了一下,下令道:“一個時辰後,我和元將軍、唐將軍率領一萬主力北上。趙將軍,你帶本部將士留守白道軍鎮,同時派人向獨孤刺史、定襄道各郡、張太守、劉太守示警,讓大家嚴防戒備。”
“末將遵命!”眾將站了起來,轟然應是。
楊玄感目光掃向了段達,他本來不想帶此人的,可是一想到唐儉製不住他,如果將他留在此處,反而容易壞事,於是又說道:“段副總管,稍後與我一起出兵。”
段達心下一凜,不會真拿我去當敢死隊吧?
一念及此,他連忙站起身來,畢恭畢敬的拱手道:“末將遵命!”
楊玄感向唐儉說道:“唐長史,你是文人,不宜長途行軍;你就在這裏與趙將軍一起居中調試;負責與各方聯絡事宜,無論有什麽軍情,務必第一時間派人通知我、務必第一時間通知各方。”
唐儉起身行禮道:“下官遵命!”
楊玄感沉聲吩咐道:“事不宜遲,都下去準備吧!”
“喏!”眾人應了一聲。
。。。。。。
眾人將要散開之際,一名親兵大步入內,行禮道:“總管,武川鎮巡哨在白道抓了兩個粟特人,那兩人說是有重要軍情稟報;軍士們便把他們帶了過來。”
“哦?”楊玄感聽得雙眼一亮,連忙說道:“請他們進來。”
說著又讓眾人重新入座。
“遵命!”親兵應命而去,過了一會兒,他將兩個風塵仆仆的粟特人領了進來。
兩名粟特人上前見禮,一人取出一封書信、雙手高高遞上,用生硬的漢語說道:“楊總管,酋長讓我前來送信,定要您親手過目。”
楊玄感接過書信,並沒有立刻直接打開,他打量了此人一番,問道:“你是哪個部落的?你家酋長是誰?”
粟特人有些為難的說道:“為了酋長的安全,我們不能透露名字,還請楊總管見諒。我們隻能說從南方汗庭而來。”
楊玄感看了那人一眼,這才驗看書信,見信封完好無損,便拆開封口、取出信箋閱讀。
看完書信,他驚歎的向唐儉說道:“不出唐長史所料,頡利果真出事了,他被始畢殺死在汗庭王宮之中。”
眾人全都愣住了,唐儉定下心神,問道:“總管,信上可說頡利的部落由誰負責、大隊伍又是誰在帶領?”
“信上沒寫!”楊玄感搖了搖頭,向那可粟特人問道:“頡利的部落現在由誰負責,你可知曉?”
“我們也不知道!”粟特人說道:“楊總管,非是我們有意隱瞞,而是南部設的牙帳在南部汗庭西南方,兩者相距數百裏。我們是從汗庭疾馳而來,並不知與南部設部落有關之事!”
楊玄感見問不出什麽名堂,便讓親兵帶他們下去休息。然後向眾人說道:“事情已經很明顯了,我們還是按照的安排行事吧!唐長史、趙將軍,你們向各方示警時,務必加上始畢殺可頡利這一條,送信的速度也要快上加快。”
“遵命!”
將士們唿喝的巨大聲音令官署內的楊玄感、唐儉、段達、元務本、趙懷義、唐禕等人都聽不清楚彼此在說什麽,直到關上門窗、將外麵的喧囂隔在外麵,情況這才好了一些。
“總管!”楊萬頃推開大門衝了進來,行禮道:“斥候旅帥迴來。”
自從來到白道軍鎮,楊玄感便派幾波斥候,然而兩天時間過去了,沒有一人迴報。此時聽到有斥候迴來了,整個人頓時徒然一震,連忙說道:“快將他請進來!”
楊萬頃讓到一旁,一名風塵仆仆的旅帥走了進來,行禮道:“見過總管。”
“行軍途中無須多禮。”楊玄感揮手讓他起來,說道:“你且說說,突厥這幾天可有動靜?”
“有的!”旅帥沉聲說道:“迴稟總管,末將等人確實打探到一支突厥大隊伍行蹤,這支隊伍約有幾十萬人,除了士兵還有老人、小孩,此外還有大量牲口、馬車。看他們行軍路線應當是向西南方進軍。如今在大青山北麓安營紮寨,此時距離金河鎮約有一百五十裏、距離榆林郡懷朔鎮約有三百裏。”
聽了此話,眾人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突厥大隊伍沿著“大青山—陰山—狼山”北麓向西南方進軍,要不了多久就能在五原西部繞過狼山,然後從五原和靈武之交入境了。
而異族大舉入境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將給大隋帶來一場災難,大家對此都是心如明鏡。
“可有詳細一點、具體一點的消息?尤其是突厥的大軍、兵力。”楊玄感雖是這麽問,可他本人對於答案並沒有抱有多少希望,畢竟人太多了,斥候又不能光明正大的就近去看,焉能知道什麽?
孰料旅帥毫不猶豫的迴答道:“總管,突厥軍隊自成一體,每萬人是一隊,末將等人從旗幟上看得出來:敵軍士兵有一萬侍衛之士,侍衛之士謂之附離,乃是突厥可汗、王公貴族的親兵衛隊;接下來則是戰鬥力比較的三萬名精銳之士,此外還有四萬名各部勇士和青壯組成的控弦之士。”
聽到這幾個數字,就連號稱有霸王之勇的楊玄感都無法淡定了,突厥光是士兵就有八萬人,如果再從幾十萬人口中挑選一些善於騎射的牧民,那麽可戰之兵少說也有十多萬了。
這仗怎麽打?堅守還是主動進攻?
隻是楊玄感細細一想,忽然覺得不太對勁,父親在世之時,他多次追隨左右,知道突厥人打仗的時候的確會攜帶大量牲口當糧食,可是他們不至於拖家帶口。所以這支大隊伍像是大規模遷徙,而不是行軍打仗
想到這裏,楊玄感目光看向這名旅帥,又問道:“可知他們是何方勢力?”
斥候旅帥答道:“迴總管,這支大隊伍是南部設阿史那咄苾的部落。”
“嗯!”楊玄感點了點頭,又問了幾個問題,這才讓他下去休息。
默默的思考一會兒,楊玄感向眾人說道:“諸位,從斥候所報的人數、人員構成來看,我認為頡利是舉族遷徙,而不是要與我大隋打仗。因為沒有人會帶著老人、女人、小孩上戰場。至於他為何要遷徙,極可能是北方戰事出現了巨大的變故。但不管是如何,我們都要做好打仗的準備。”
說著,向元務本吩咐道:“元將軍,令將士停止訓練,做好出征準備,同時令輜重軍準備幹糧。”
“末將遵命!”元務本應聲而去。
楊玄感目光看了看段達、又看了看唐儉,沉聲道:“有什麽話,都說一說。”
唐儉見到愛表現的段達被訓斥後,低調了許多,此時更沒有出來搶答,說道:“我認同總管的推測,即是北方戰事出現了我們所不知道的變故……”
“拾人牙慧!”旁邊的段達插口道。
“閉嘴!”楊玄感拍了下桌子,冷冷的瞪著段達,狠狠地說道:“你要是再陰陽怪氣一次,我就拿你一個人去當敢死隊,但願你比當年命大。”
楊素生前每次帶陌生的軍隊到陌生的地方打仗,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軍紀,隻有把那些違法亂紀、自以為是的害群之馬抓來依軍法嚴懲,全軍上下才能形成一個令行禁止的整體。
唯有如此,主帥才能帶著自己所不熟悉的軍隊在戰爭中審時定勢、隨機部署,獲得最終的勝利。
至於那些被抓來的害群之馬,楊素也不殺;而是讓害群之馬去組成衝鋒陷陣的敢死隊,隻要他們命大,戰後便放他們一馬。而敢死隊為了活得一命,都會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不過最後一百人能有一個活下來,就不錯了。
害群之馬之中如果有人是國公、大將軍,楊素照抓不誤。楊素當年奉命去南方參與平定高智慧、李積等等叛亂之時,段達不僅帶一萬大軍參戰,一開始還被年少的楊玄感依令逮去當了敢死之士。
段達武藝高強、善於騎射、命也大,僥幸地活了下來。之後,楊素讓他官複原職,繼續帶兵作戰。
也是因為那場經曆,段達一改前非,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帶兵打仗,最後反而立下幾場大功;而他之所以一直對楊玄感不陰不陽,便是因為當年那段恩怨。
對此,楊玄感自然是心中有數。他以前是懶得與段達計較,然而值此關鍵時刻,此人竟然還不識趣的上躥下跳、跑來搞事,頓時就怒了。
迎著楊玄感那雙殺氣騰騰的目光,段達嚇得低下了頭:他知道自己如果敢嘮嘮叨叨、沒事找事,楊玄感肯定親手綁人,然後讓他一個人去當敢死隊。
見到段達終於慫了,楊玄感向拚命忍笑的唐儉說道:“唐長史,繼續說下去!”
“喏!”唐儉深吸一口氣,壓下胸中笑意,這才一正臉色,神情肅然的說道:“總管,從我們前幾天獲得情報來看,始畢可汗已是傾巢出動,名叫控弦之士實為青壯牧民的男子,也都奉命北上作戰。南部汗庭現在的精兵隻有兩萬左右。除了這支侍衛之士,可用的青壯沒有多少人了。”
“而頡利與敵視我大隋王朝的始畢很不對付,更是想取而代之,他為了獲得大隋的支持,更是再次遣使南下。就他那路人皆知的野心、以及能力,此時要是帶著斥候旅帥所說的八萬大軍殺向南部汗庭,便能把始畢可汗一鍋端走。但是他非但沒有出兵,反而舉‘族’遷徙,這不僅是怪事、不合常理,還很不符合他的野心。”
唐儉看了楊玄感一眼,斷然道:“正是基於以上緣由,我認為總管所說的巨大變故,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頡利出事了。”
楊玄感沉吟半晌,他出於謹慎起見,向唐儉問道:“除了長史所說的可能以外,會不會是處羅兵敗身亡、頡利惟恐自己打不始畢,所以狼狽逃竄、舉族搬遷?”
“我認為可能性不大。”唐儉搖了搖頭,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假如處羅兵敗身亡,那頡利更應該進攻南部汗庭了;因為他此時隻要輕輕鬆鬆的把始畢一鍋端,他就是唯一的王者了,既如此,又何必狼狽逃竄、舉族搬遷?”
“長史所言極是!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嚴密監視這支大隊伍的一舉一動,絕對不能讓他們進入我大隋疆域。”楊玄感稍微思忖了一下,下令道:“一個時辰後,我和元將軍、唐將軍率領一萬主力北上。趙將軍,你帶本部將士留守白道軍鎮,同時派人向獨孤刺史、定襄道各郡、張太守、劉太守示警,讓大家嚴防戒備。”
“末將遵命!”眾將站了起來,轟然應是。
楊玄感目光掃向了段達,他本來不想帶此人的,可是一想到唐儉製不住他,如果將他留在此處,反而容易壞事,於是又說道:“段副總管,稍後與我一起出兵。”
段達心下一凜,不會真拿我去當敢死隊吧?
一念及此,他連忙站起身來,畢恭畢敬的拱手道:“末將遵命!”
楊玄感向唐儉說道:“唐長史,你是文人,不宜長途行軍;你就在這裏與趙將軍一起居中調試;負責與各方聯絡事宜,無論有什麽軍情,務必第一時間派人通知我、務必第一時間通知各方。”
唐儉起身行禮道:“下官遵命!”
楊玄感沉聲吩咐道:“事不宜遲,都下去準備吧!”
“喏!”眾人應了一聲。
。。。。。。
眾人將要散開之際,一名親兵大步入內,行禮道:“總管,武川鎮巡哨在白道抓了兩個粟特人,那兩人說是有重要軍情稟報;軍士們便把他們帶了過來。”
“哦?”楊玄感聽得雙眼一亮,連忙說道:“請他們進來。”
說著又讓眾人重新入座。
“遵命!”親兵應命而去,過了一會兒,他將兩個風塵仆仆的粟特人領了進來。
兩名粟特人上前見禮,一人取出一封書信、雙手高高遞上,用生硬的漢語說道:“楊總管,酋長讓我前來送信,定要您親手過目。”
楊玄感接過書信,並沒有立刻直接打開,他打量了此人一番,問道:“你是哪個部落的?你家酋長是誰?”
粟特人有些為難的說道:“為了酋長的安全,我們不能透露名字,還請楊總管見諒。我們隻能說從南方汗庭而來。”
楊玄感看了那人一眼,這才驗看書信,見信封完好無損,便拆開封口、取出信箋閱讀。
看完書信,他驚歎的向唐儉說道:“不出唐長史所料,頡利果真出事了,他被始畢殺死在汗庭王宮之中。”
眾人全都愣住了,唐儉定下心神,問道:“總管,信上可說頡利的部落由誰負責、大隊伍又是誰在帶領?”
“信上沒寫!”楊玄感搖了搖頭,向那可粟特人問道:“頡利的部落現在由誰負責,你可知曉?”
“我們也不知道!”粟特人說道:“楊總管,非是我們有意隱瞞,而是南部設的牙帳在南部汗庭西南方,兩者相距數百裏。我們是從汗庭疾馳而來,並不知與南部設部落有關之事!”
楊玄感見問不出什麽名堂,便讓親兵帶他們下去休息。然後向眾人說道:“事情已經很明顯了,我們還是按照的安排行事吧!唐長史、趙將軍,你們向各方示警時,務必加上始畢殺可頡利這一條,送信的速度也要快上加快。”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