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了!
~~~~~~~~
帝少景十三年,五月十一,帝京,反真樓。
月在中天。
段法曠獨自坐在窗口,怔望清光,虛撫五弦,錚叮之聲,斷續不成片段。
“三叔……你該走了。”
大漢“段繼祖”出現室內,就和先前幾次一般,高大的身軀飄忽若煙,明知對方正站在自己身後,耳力可辨毫微的段法曠卻完全“聽”不出背後有人站著。
“……你不是說,再等幾天,才是好的時機嗎?”
“劉家用最粗野的辦法破局了。”
對京中正在發生的事情顯然非常熟悉,來人緩緩介紹了不過發生在兩個時辰之前的事情,最後更作出總結。
“……本來,這是一出亂局,每個人都懷疑是別人在暗中操弄,相互猜疑的他們,想得越多,就越不會急於出手。”
但壽十方的一刀,卻破壞了這種平衡,劉家用這種粗魯、粗野的方式,來表明了態度:自己,要從這個無燈無火的三岔口裏退出去了!
“這不是我們布的局,我們隻是適逢其會,知道的多一點而已,但現在……有一個,就有第二個,如果等到大家都退離三岔口再揭盅,那真正布局的人,便要成為笑話了。”
目光微微閃動,依舊盯著天上那七分豐滿的明月,段法曠道:“但你呢,你又想要什麽?”
“我?”
突然笑了起來,段繼祖道:“三叔啊……您沒必要擔心,我不想用你的人頭作些什麽,但也不會再給您說些什麽。”
“您既然背離了家族,那,家族複興的計劃,也就和您沒了關係。”
“複興……麽?”
嘴角抽搐了一下,說不上是刺痛還是嘲笑,但隨後,段法曠再也沒有說話,他沉默的起身,沉默的收拾東西,沉默的離去。
走到窗前---卻剛好止步於投進室內的月光,一直站在黑暗當中的段繼祖看著遠去的段法曠,突然嗬嗬的笑了起來。
“複興……家族……哈哈,哈哈。”
“三叔啊,我當然不想要你死,我當然不想害你或犧牲你……因為,這本來就沒有必要啊。”
“你,我,都是一樣的人。”
“我們,都是被肩上的責任嚇到喘不過氣,於是索性拋下責任,逃離家族的人啊……”
~~~~~~~~~~~~~~
帝少景十三年,五月十二,禁宮。
“段法曠居然逃了?”
聲音中並無愕然,反而顯著感到有趣,帝少景放下手中書卷,看向仲達。
就在昨天夜間,極具爆炸性的線索被放出,環環相扣,直指段法曠,在一一剝離了那些莫名其妙的幹擾量之後,終可確認段法曠便是那個殺了何成笏的兇手。
這自然是“機密”,所以,它也就和其它官府中的“機密”一樣,無足而走,無翼而飛,一夜之間,已為京中諸大勢力所知。
……但,此時,反真樓上,人已去,樓已空!
“永遠搶先一著麽……真得隻是偶然,還是對麵有人?”
出奇現出猶豫之色,仲達沉吟一下,才道:“我說不好……看不清楚,根本看不到任何腳印。”
卻又道:“那又如何?”
“段法曠已然出逃,兩位殿下和想落局的世家都已發動……接下來,隻消看究竟誰能體會個中真意!”
~~~~~~~~~~~~~~
“兜兜轉轉迴來,終究還是著落在段家子弟身上麽?”
低聲說笑,太史霸左手扶額,右手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聲音漸小。
“逃了……但又能逃得多遠?”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各大勢力都在起初的驚訝之後,快速作出應對。時未過午,段法曠所出城門,所去方向,已皆被查明,而隨後……按照那城門守卒的說法,便是:“天都冷下來了!”
棄命卒、壽十方、傅果、黑暗儒者、影子殺手、十三衙門……一隊又一隊的騎士飛馬而走,追趕前去,他們都是最優秀的刺客與殺手,是長年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即使正午陽光的照耀,也驅不散他們身周無時不在的寒意。
“可是……”
皺眉一時,索性閉上眼睛,靠在了椅背上,太史霸喃喃道:“這,到底是在想要什麽呢?”
卻忽聽人笑道:“當然,是想要人代他下手構陷啊。”
太史霸愕然張目,失聲道:“大軍師,您,您怎麽來了?!”
~~~~~~~~~~~~~~
已近黃昏。
緩步而行的馬隊雖然步履不急,卻格外的透著精氣神出來,就算隔上一條大路,也能讓人感覺到那股子壓不住的喜悅。
他們當然有理由喜悅,就在剛才,在無數最優秀的戰士與刺客的圍剿中,他們率先打亂形勢,最後更由傅果以身涉險,刺下致命一刀,將這由當今天子親口要求“用心緝拿”的兇手擊殺。
……他們甚至刻意放棄了活捉的機會。
“段法曠與酒海劍仙以音律相交,死的人又是大將軍王的心腹重將……這當中的事情,聰明不了糊塗了。”
傅果為人陰柔,不喜交際,卻最信服無名的判斷,既聽如此說,便全力相搏,也正是因為這種堅決,才終於成功搶在棄命卒的匕首之前,將段法曠刺殺。
心下頗為愉快,隻強自用格致工夫鎮壓著,帝牧風微笑道:“我不是二哥,沒本事與你們共臨矢石,但共謀一醉的酒膽倒還有些……”正說話間,卻忽聽得遠方一陣喧嘩,轉頭看去,隻見黑煙裹著火光,衝突而起。
“那是?”
心下忽地便覺有些不安,帝牧風開口詢問,一時便知,那卻正是何大老爺何成革何進士的家宅所在,一時更覺不快,便遣人去打聽消息。
不一時間,走馬迴來,何家卻非走水,而是吃兇徒闖入,也不取財,也不劫色,隻將何成革與府中一個喚周羽洛的管家一並捆了吊起,細細用刀去剮,複又放火燒了何府。
“現如今,捕快早將他們前後圍住—那兩人倒原也沒有要逃的意思,他們自稱是……”
聽到這裏,帝牧風已不感興趣,正要揮手遣退,卻忽聽身後“阿”的一聲驚唿,竟是無名!
探身向前,無名顫聲道:“這兩人……想是大將軍王的舊部?!”
那探子怔了一下,道:“正是,他們自稱出身平南九道軍……”卻見無名已不理會他說些什麽,向帝牧風道:“殿下……我們錯了!”
~~~~~~~~~~~~~~
帝少景十三年,五月十三,
朝會時分。
文武齊聚,大將軍王亦站在行列之中,雖無盔甲在身,但顧盼之際,威勢凜然,仍如陣前交兵一般。
帝牧風很快稟報完了擒殺段法曠之事,帝少景似並沒什麽興趣,隻是微微點頭示意---按說,這般刑名之事,本就沒資格拿上朝會,縱然這是曾由帝少景親自吩咐兩名皇子分頭查辦的案件,也照樣阻止不了部分官員心底的不滿。
而之後,卻又更有禦史出列,開始一本正經的稟報昨天何成革家兇案的經過,這更激怒了那些列會官員:須知這裏是朝會,是決定大夏千萬國土億兆生民運命的中心所在,不是巡城兵馬衙門也不是大理寺!直到那禦史朗聲報出二人履曆,堂上唿吸之聲,才為之一滯。
無數人的敵意糾集凝聚,早自似乎變作有形有質,而當那中間又加上了來自大將軍王的沉重如山的注視時,饒是這禦史見慣場麵,也不自禁的要打個寒戰,念錯幾句。
(這些蠅苟小人!)
心下冷哼,帝顒嗣掃視一圈,最後還與帝少景對視一時,方低下頭來,默默忖度。
昨日之事發生,他也是大為驚疑:那兩人確實都出身平南九道軍馬,但現在各已轉官,皆在京中供職,雖也時常前來拜望,但講起來,一未承自己厚恩,二與何成笏無深交,卻那有這般憤慨的道理?更何況……從頭至尾,這又關何成革什麽事了?昨日裏,府中紛紛擾擾許久,卻終是沒討論出個長短。
(……伏龍不在,餘下謀士,便沒一個頂用的!)
正思量間,卻聽帝少景緩聲問道:“太傅,從剛才起,你便若有所思的樣子……可有什麽見地?”
正如帝少景所說,從剛才起,劉宗亮就一直顯著心不在焉,似乎在分心思考什麽,此刻被突然發問,方悚然道:“……臣失禮!”
又正一正朝服,恭聲道:“臣方才,隻是想到了吾家一些舊事。”
這句話說出來,當真是莫明其妙之極,頓時便有幾名官員肚裏嘀咕:“劉太傅這敢情是被道師那事情嚇破膽了麽?”
階前諸人,卻已有幾位麵色一變。
臉色最難看的,是帝牧風,當聽到“吾家、舊事”幾字時,他微一斟酌,身子便是一顫,欲言又止。反應最快的卻是艾大學士,身為此刻殿中第一飽學之士,他第一個便反應過來,臉上微現喜色,踏前半步,沉聲道:“太傅所思……可是羊勝、公孫詭之事?”
劉宗亮躬身道:“正是。”一旁早黑了不知幾張麵孔,大將軍王反應最钜,盯著劉宗亮,眼中直欲噴出火來!
~~~~~~~~~~~~~~
“羊勝、公孫詭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物,頂尖兒的刺客。”
英正從來不愛坐轎,今天卻破了例子,半閉著眼,靠在轎中,聽丁公威為他解說甚麽“羊勝、公孫詭”的典故。
那還是劉家身為帝姓的時候,當時,國中方經變亂,最嚴重時半壁皆反,亂軍傳檄天下,帝京中一日數驚,是皇弟帝孝梁自領一軍在外,堵塞要道,日夜血戰,頂住了亂軍的勢頭,如是百日,終於迎來了勝負轉機。
“哦,存亡之功麽?”
“可以說是了。”
重功當厚賞,帝孝梁以功封王,割地封建,自設百官,製度一如朝廷,但似乎皇帝覺得這樣還不夠,居然在他某次入朝時,說出了“千秋萬歲後傳於王。“這樣的話來。
“什麽?!”
這一下真是驚到,英正愕然張目,道:“……皇太弟?”
之後不久,朝廷中便開始議論立儲之事,既有兄長的承諾,又有母親的支持,帝孝梁信心滿滿,投入到了這“天下第一大事”的爭競當中,但結局卻令他意外,在以某袁姓重臣為首的一係言臣強力遊說之下,儲貳之位,最終還是為皇子所得。
“……然後,就是羊勝、公孫詭的出場了。”
“泄憤麽……可笑,何不用於當初?”
麵對當時天下最頂尖的兩名刺客,包括袁絲在內的十數名言臣根本無從反抗,不數日間,皆橫屍街頭,而之後,兩人更為了不連累自家主公,概然飲刃,切斷掉所有通向帝孝武梁的線索。
“蠢貨……誰在乎證據?天子看人,是論心不論行!”
依舊閉著眼,英正隻丟出冷冰冰的點評,而之後的發展,卻似乎證明他說的不對,帝孝梁得到了皇帝的原諒,兄弟間的親情和舊日的軍功加起來,似乎足以抵消掉之前的矛盾與伏波。
“然後……帝孝梁就死了。”
死因相當荒唐,某天有人獻了一頭牛給他,腳是長在背上的,他看到後,心裏十分厭惡,就得了病,很快就死了。死後,皇帝極為哀傷,自毀肌膚,飲食皆廢。而天意似乎也在證明他們的“兄弟情深”,就在這同一個月內,先後病死了三位藩王,簡直象是要一齊到地下再作兄弟一樣。
“唿……”
聽完了整個故事,英正長長吐氣,但沒有作出任何評價,隻是就講述本身提出了批評。
“你後麵那些已經講得太遠了。羊勝,公孫詭的故事……說到底,就是一個有軍功,掌軍權,受封親王的皇弟,與自己的侄子爭奪儲位不利,於是派出刺客殺人泄憤的故事,是吧?”
丁公威躬身道:“是”。
“劉太傅,艾學士……都是有學問的人哪!”
長長歎息,英正嘿聲道:“羊勝、公孫詭算什麽……還是讀書人狠,殺人不用刀啊!”
~~~~~~~~~~~~~
“老五。”
依舊是那遍掛曆代亡國君王字畫的小小書房,帝少景與帝顒嗣對麵而坐,兩人的表情是幾乎一樣的漠然。
“你自請出外吧。”
“擊殺道師之後……便立刻與劉家媾和了啊。”
似乎全不相幹的答複,還帶著長長的歎息,帝顒嗣的臉上閃過一絲嘲諷之色,道:“讓我去那裏?金州?”
見帝少景沉沉點頭,帝顒嗣冷笑一聲,道:“製西域,扼北庭,玉門如鐵,河山環鎖……陛下,您倒不怕我西出陽關,便不識故人麽?”
帝少景“唔”了一聲,並不答話,隻是目注帝顒嗣----明知他已然功破身殘,帝顒嗣卻仍覺如被巨獸盯視,毛發逆張,情不自禁之下,幾乎已將第九級力量提起!
“老五,你也知道,我一向偏心象先,自少年時,便強他兄弟兩個文武分途……你還曾勸過我說,這將來怕有損兄弟之情。”
默默點頭,帝顒嗣亦借此動作將自己視線移開,不再與帝少景對視。
“但後來……象先西去金州,空手作成偌大事業,白地裏拉扯出一支軍隊迴來,卻因此而失了我的心意……你可想過,是為什麽?”
(為什麽?)
這個問題,帝顒嗣當然想過,非止他,所有對“下為皇帝是誰?”這問題感興趣的勢力、個人都想過,而最後為最多人所接受的共識,則認為帝少景正值春秋鼎盛,帝象先對軍隊介入和掌握到這種地步,已超過帝少景所能忍耐的底線。
“……當然不是。”
目光中亦有嘲弄,亦顯失望,帝少景忽道:“當年我與大哥相爭,仲公公且不說,兩位老王爺都持默許……你可知,武德王當年,為何如此?”
方續迴前話道:“象先他在金州作的很好……壓製完顏家的野心,阻止項人的企圖……他錯在最後一步。”
“他不該,把那些人帶迴來。”
“那些人……幾乎都是夏人啊!”
一句話出口,帝顒嗣唿吸忽停,雙目張大,一直也漠然如止水的臉上,終於現出了驚疑、恍然……乃至慚服的神色!
“老五,我讓你去……去又何妨?”
“便能割據了金州,又有何妨?”
“安西將軍變作太宗武王……但那又有何妨?終究,是我中原衣冠,終究,是我夏人地方!”
~~~~~~~~~~~~~
“王爺。”
離開禁宮時已過午,帝顒嗣端坐橋中,身側隻有楊繼之一人陪坐。
“作準備吧,咱們終於還是要去西邊啦……”
聽到這句話,楊繼之的反應卻頗怪異,雖顯驚訝,卻更多是那種“果然如此?!”的驚訝,看在眼裏,帝顒嗣苦笑道:“所以說,咱們終究是廝殺漢哪……幽微深處,難以測摸!”說著,自懷裏摸出一隻錦囊,丟在麵前方幾上,呐呐道:“申生……重耳……金州……嘿!”
那隻錦囊,是鬼穀伏龍西去前所留,當中內容,除帝顒嗣外,也隻有楊繼之曾經讀過。
……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出外而安!
~~~~~~~~
帝少景十三年,五月十一,帝京,反真樓。
月在中天。
段法曠獨自坐在窗口,怔望清光,虛撫五弦,錚叮之聲,斷續不成片段。
“三叔……你該走了。”
大漢“段繼祖”出現室內,就和先前幾次一般,高大的身軀飄忽若煙,明知對方正站在自己身後,耳力可辨毫微的段法曠卻完全“聽”不出背後有人站著。
“……你不是說,再等幾天,才是好的時機嗎?”
“劉家用最粗野的辦法破局了。”
對京中正在發生的事情顯然非常熟悉,來人緩緩介紹了不過發生在兩個時辰之前的事情,最後更作出總結。
“……本來,這是一出亂局,每個人都懷疑是別人在暗中操弄,相互猜疑的他們,想得越多,就越不會急於出手。”
但壽十方的一刀,卻破壞了這種平衡,劉家用這種粗魯、粗野的方式,來表明了態度:自己,要從這個無燈無火的三岔口裏退出去了!
“這不是我們布的局,我們隻是適逢其會,知道的多一點而已,但現在……有一個,就有第二個,如果等到大家都退離三岔口再揭盅,那真正布局的人,便要成為笑話了。”
目光微微閃動,依舊盯著天上那七分豐滿的明月,段法曠道:“但你呢,你又想要什麽?”
“我?”
突然笑了起來,段繼祖道:“三叔啊……您沒必要擔心,我不想用你的人頭作些什麽,但也不會再給您說些什麽。”
“您既然背離了家族,那,家族複興的計劃,也就和您沒了關係。”
“複興……麽?”
嘴角抽搐了一下,說不上是刺痛還是嘲笑,但隨後,段法曠再也沒有說話,他沉默的起身,沉默的收拾東西,沉默的離去。
走到窗前---卻剛好止步於投進室內的月光,一直站在黑暗當中的段繼祖看著遠去的段法曠,突然嗬嗬的笑了起來。
“複興……家族……哈哈,哈哈。”
“三叔啊,我當然不想要你死,我當然不想害你或犧牲你……因為,這本來就沒有必要啊。”
“你,我,都是一樣的人。”
“我們,都是被肩上的責任嚇到喘不過氣,於是索性拋下責任,逃離家族的人啊……”
~~~~~~~~~~~~~~
帝少景十三年,五月十二,禁宮。
“段法曠居然逃了?”
聲音中並無愕然,反而顯著感到有趣,帝少景放下手中書卷,看向仲達。
就在昨天夜間,極具爆炸性的線索被放出,環環相扣,直指段法曠,在一一剝離了那些莫名其妙的幹擾量之後,終可確認段法曠便是那個殺了何成笏的兇手。
這自然是“機密”,所以,它也就和其它官府中的“機密”一樣,無足而走,無翼而飛,一夜之間,已為京中諸大勢力所知。
……但,此時,反真樓上,人已去,樓已空!
“永遠搶先一著麽……真得隻是偶然,還是對麵有人?”
出奇現出猶豫之色,仲達沉吟一下,才道:“我說不好……看不清楚,根本看不到任何腳印。”
卻又道:“那又如何?”
“段法曠已然出逃,兩位殿下和想落局的世家都已發動……接下來,隻消看究竟誰能體會個中真意!”
~~~~~~~~~~~~~~
“兜兜轉轉迴來,終究還是著落在段家子弟身上麽?”
低聲說笑,太史霸左手扶額,右手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聲音漸小。
“逃了……但又能逃得多遠?”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各大勢力都在起初的驚訝之後,快速作出應對。時未過午,段法曠所出城門,所去方向,已皆被查明,而隨後……按照那城門守卒的說法,便是:“天都冷下來了!”
棄命卒、壽十方、傅果、黑暗儒者、影子殺手、十三衙門……一隊又一隊的騎士飛馬而走,追趕前去,他們都是最優秀的刺客與殺手,是長年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即使正午陽光的照耀,也驅不散他們身周無時不在的寒意。
“可是……”
皺眉一時,索性閉上眼睛,靠在了椅背上,太史霸喃喃道:“這,到底是在想要什麽呢?”
卻忽聽人笑道:“當然,是想要人代他下手構陷啊。”
太史霸愕然張目,失聲道:“大軍師,您,您怎麽來了?!”
~~~~~~~~~~~~~~
已近黃昏。
緩步而行的馬隊雖然步履不急,卻格外的透著精氣神出來,就算隔上一條大路,也能讓人感覺到那股子壓不住的喜悅。
他們當然有理由喜悅,就在剛才,在無數最優秀的戰士與刺客的圍剿中,他們率先打亂形勢,最後更由傅果以身涉險,刺下致命一刀,將這由當今天子親口要求“用心緝拿”的兇手擊殺。
……他們甚至刻意放棄了活捉的機會。
“段法曠與酒海劍仙以音律相交,死的人又是大將軍王的心腹重將……這當中的事情,聰明不了糊塗了。”
傅果為人陰柔,不喜交際,卻最信服無名的判斷,既聽如此說,便全力相搏,也正是因為這種堅決,才終於成功搶在棄命卒的匕首之前,將段法曠刺殺。
心下頗為愉快,隻強自用格致工夫鎮壓著,帝牧風微笑道:“我不是二哥,沒本事與你們共臨矢石,但共謀一醉的酒膽倒還有些……”正說話間,卻忽聽得遠方一陣喧嘩,轉頭看去,隻見黑煙裹著火光,衝突而起。
“那是?”
心下忽地便覺有些不安,帝牧風開口詢問,一時便知,那卻正是何大老爺何成革何進士的家宅所在,一時更覺不快,便遣人去打聽消息。
不一時間,走馬迴來,何家卻非走水,而是吃兇徒闖入,也不取財,也不劫色,隻將何成革與府中一個喚周羽洛的管家一並捆了吊起,細細用刀去剮,複又放火燒了何府。
“現如今,捕快早將他們前後圍住—那兩人倒原也沒有要逃的意思,他們自稱是……”
聽到這裏,帝牧風已不感興趣,正要揮手遣退,卻忽聽身後“阿”的一聲驚唿,竟是無名!
探身向前,無名顫聲道:“這兩人……想是大將軍王的舊部?!”
那探子怔了一下,道:“正是,他們自稱出身平南九道軍……”卻見無名已不理會他說些什麽,向帝牧風道:“殿下……我們錯了!”
~~~~~~~~~~~~~~
帝少景十三年,五月十三,
朝會時分。
文武齊聚,大將軍王亦站在行列之中,雖無盔甲在身,但顧盼之際,威勢凜然,仍如陣前交兵一般。
帝牧風很快稟報完了擒殺段法曠之事,帝少景似並沒什麽興趣,隻是微微點頭示意---按說,這般刑名之事,本就沒資格拿上朝會,縱然這是曾由帝少景親自吩咐兩名皇子分頭查辦的案件,也照樣阻止不了部分官員心底的不滿。
而之後,卻又更有禦史出列,開始一本正經的稟報昨天何成革家兇案的經過,這更激怒了那些列會官員:須知這裏是朝會,是決定大夏千萬國土億兆生民運命的中心所在,不是巡城兵馬衙門也不是大理寺!直到那禦史朗聲報出二人履曆,堂上唿吸之聲,才為之一滯。
無數人的敵意糾集凝聚,早自似乎變作有形有質,而當那中間又加上了來自大將軍王的沉重如山的注視時,饒是這禦史見慣場麵,也不自禁的要打個寒戰,念錯幾句。
(這些蠅苟小人!)
心下冷哼,帝顒嗣掃視一圈,最後還與帝少景對視一時,方低下頭來,默默忖度。
昨日之事發生,他也是大為驚疑:那兩人確實都出身平南九道軍馬,但現在各已轉官,皆在京中供職,雖也時常前來拜望,但講起來,一未承自己厚恩,二與何成笏無深交,卻那有這般憤慨的道理?更何況……從頭至尾,這又關何成革什麽事了?昨日裏,府中紛紛擾擾許久,卻終是沒討論出個長短。
(……伏龍不在,餘下謀士,便沒一個頂用的!)
正思量間,卻聽帝少景緩聲問道:“太傅,從剛才起,你便若有所思的樣子……可有什麽見地?”
正如帝少景所說,從剛才起,劉宗亮就一直顯著心不在焉,似乎在分心思考什麽,此刻被突然發問,方悚然道:“……臣失禮!”
又正一正朝服,恭聲道:“臣方才,隻是想到了吾家一些舊事。”
這句話說出來,當真是莫明其妙之極,頓時便有幾名官員肚裏嘀咕:“劉太傅這敢情是被道師那事情嚇破膽了麽?”
階前諸人,卻已有幾位麵色一變。
臉色最難看的,是帝牧風,當聽到“吾家、舊事”幾字時,他微一斟酌,身子便是一顫,欲言又止。反應最快的卻是艾大學士,身為此刻殿中第一飽學之士,他第一個便反應過來,臉上微現喜色,踏前半步,沉聲道:“太傅所思……可是羊勝、公孫詭之事?”
劉宗亮躬身道:“正是。”一旁早黑了不知幾張麵孔,大將軍王反應最钜,盯著劉宗亮,眼中直欲噴出火來!
~~~~~~~~~~~~~~
“羊勝、公孫詭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物,頂尖兒的刺客。”
英正從來不愛坐轎,今天卻破了例子,半閉著眼,靠在轎中,聽丁公威為他解說甚麽“羊勝、公孫詭”的典故。
那還是劉家身為帝姓的時候,當時,國中方經變亂,最嚴重時半壁皆反,亂軍傳檄天下,帝京中一日數驚,是皇弟帝孝梁自領一軍在外,堵塞要道,日夜血戰,頂住了亂軍的勢頭,如是百日,終於迎來了勝負轉機。
“哦,存亡之功麽?”
“可以說是了。”
重功當厚賞,帝孝梁以功封王,割地封建,自設百官,製度一如朝廷,但似乎皇帝覺得這樣還不夠,居然在他某次入朝時,說出了“千秋萬歲後傳於王。“這樣的話來。
“什麽?!”
這一下真是驚到,英正愕然張目,道:“……皇太弟?”
之後不久,朝廷中便開始議論立儲之事,既有兄長的承諾,又有母親的支持,帝孝梁信心滿滿,投入到了這“天下第一大事”的爭競當中,但結局卻令他意外,在以某袁姓重臣為首的一係言臣強力遊說之下,儲貳之位,最終還是為皇子所得。
“……然後,就是羊勝、公孫詭的出場了。”
“泄憤麽……可笑,何不用於當初?”
麵對當時天下最頂尖的兩名刺客,包括袁絲在內的十數名言臣根本無從反抗,不數日間,皆橫屍街頭,而之後,兩人更為了不連累自家主公,概然飲刃,切斷掉所有通向帝孝武梁的線索。
“蠢貨……誰在乎證據?天子看人,是論心不論行!”
依舊閉著眼,英正隻丟出冷冰冰的點評,而之後的發展,卻似乎證明他說的不對,帝孝梁得到了皇帝的原諒,兄弟間的親情和舊日的軍功加起來,似乎足以抵消掉之前的矛盾與伏波。
“然後……帝孝梁就死了。”
死因相當荒唐,某天有人獻了一頭牛給他,腳是長在背上的,他看到後,心裏十分厭惡,就得了病,很快就死了。死後,皇帝極為哀傷,自毀肌膚,飲食皆廢。而天意似乎也在證明他們的“兄弟情深”,就在這同一個月內,先後病死了三位藩王,簡直象是要一齊到地下再作兄弟一樣。
“唿……”
聽完了整個故事,英正長長吐氣,但沒有作出任何評價,隻是就講述本身提出了批評。
“你後麵那些已經講得太遠了。羊勝,公孫詭的故事……說到底,就是一個有軍功,掌軍權,受封親王的皇弟,與自己的侄子爭奪儲位不利,於是派出刺客殺人泄憤的故事,是吧?”
丁公威躬身道:“是”。
“劉太傅,艾學士……都是有學問的人哪!”
長長歎息,英正嘿聲道:“羊勝、公孫詭算什麽……還是讀書人狠,殺人不用刀啊!”
~~~~~~~~~~~~~
“老五。”
依舊是那遍掛曆代亡國君王字畫的小小書房,帝少景與帝顒嗣對麵而坐,兩人的表情是幾乎一樣的漠然。
“你自請出外吧。”
“擊殺道師之後……便立刻與劉家媾和了啊。”
似乎全不相幹的答複,還帶著長長的歎息,帝顒嗣的臉上閃過一絲嘲諷之色,道:“讓我去那裏?金州?”
見帝少景沉沉點頭,帝顒嗣冷笑一聲,道:“製西域,扼北庭,玉門如鐵,河山環鎖……陛下,您倒不怕我西出陽關,便不識故人麽?”
帝少景“唔”了一聲,並不答話,隻是目注帝顒嗣----明知他已然功破身殘,帝顒嗣卻仍覺如被巨獸盯視,毛發逆張,情不自禁之下,幾乎已將第九級力量提起!
“老五,你也知道,我一向偏心象先,自少年時,便強他兄弟兩個文武分途……你還曾勸過我說,這將來怕有損兄弟之情。”
默默點頭,帝顒嗣亦借此動作將自己視線移開,不再與帝少景對視。
“但後來……象先西去金州,空手作成偌大事業,白地裏拉扯出一支軍隊迴來,卻因此而失了我的心意……你可想過,是為什麽?”
(為什麽?)
這個問題,帝顒嗣當然想過,非止他,所有對“下為皇帝是誰?”這問題感興趣的勢力、個人都想過,而最後為最多人所接受的共識,則認為帝少景正值春秋鼎盛,帝象先對軍隊介入和掌握到這種地步,已超過帝少景所能忍耐的底線。
“……當然不是。”
目光中亦有嘲弄,亦顯失望,帝少景忽道:“當年我與大哥相爭,仲公公且不說,兩位老王爺都持默許……你可知,武德王當年,為何如此?”
方續迴前話道:“象先他在金州作的很好……壓製完顏家的野心,阻止項人的企圖……他錯在最後一步。”
“他不該,把那些人帶迴來。”
“那些人……幾乎都是夏人啊!”
一句話出口,帝顒嗣唿吸忽停,雙目張大,一直也漠然如止水的臉上,終於現出了驚疑、恍然……乃至慚服的神色!
“老五,我讓你去……去又何妨?”
“便能割據了金州,又有何妨?”
“安西將軍變作太宗武王……但那又有何妨?終究,是我中原衣冠,終究,是我夏人地方!”
~~~~~~~~~~~~~
“王爺。”
離開禁宮時已過午,帝顒嗣端坐橋中,身側隻有楊繼之一人陪坐。
“作準備吧,咱們終於還是要去西邊啦……”
聽到這句話,楊繼之的反應卻頗怪異,雖顯驚訝,卻更多是那種“果然如此?!”的驚訝,看在眼裏,帝顒嗣苦笑道:“所以說,咱們終究是廝殺漢哪……幽微深處,難以測摸!”說著,自懷裏摸出一隻錦囊,丟在麵前方幾上,呐呐道:“申生……重耳……金州……嘿!”
那隻錦囊,是鬼穀伏龍西去前所留,當中內容,除帝顒嗣外,也隻有楊繼之曾經讀過。
……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出外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