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主降之人橫死當場,其他將領驚懼,再不敢言降。


    座上黎源勖見這些人雖嘴上不說,但明顯無有戰意,若遇敵時,恐會直接投敵,緩緩出言道:


    “諸位心中恐懼本王明白,隻是你們是在多慮,本王既然還敢留在這晉元城中,自然是有手段。”


    眾將聞聽,都是看向他。


    “那狄飛羽心高氣傲,攜大軍深入至此,看似強勢無比,實則戰線過長前後難以相顧。


    我等隻需備好守城之械,隻守不攻,其必無奈何。


    況我父在時,經營慶州多年,又豈能無有底蘊。


    而今大哥、三弟正在收攏大軍,四麵馳援,四弟亦自璞州調兵。


    待我大軍一至,他狄飛羽便插翅難飛!”


    聞聽此言,眾將將信將疑。


    黎源勖也不再多說,隻是命人將王座抬到城頭,親自督戰。


    眾兵士見王爺現場督戰,士氣大振。


    狄飛羽大軍修整一日之後,當即開始攻城。


    隻是晉元城城高池深,難以攻破。


    狄飛羽見千軍受挫,又從他處多麵進攻,皆不能下。


    眼見攻城不利,親率大軍衝鋒。


    黎源勖見此,對眾將許下重賞之諾,又親至高台,擂鼓助威。


    守軍既得重諾,又見王上與己同在,大為振奮,皆奮不顧身遇敵於城外。


    狄飛羽幾番親自率兵攻城,亦不得而下。


    如此,一連三日,連甕城都沒能攻入。


    不得已之下,隻得考慮長期圍城。


    不待其做好長期圍城布置,便聞外間有大批人馬來襲。


    原是黎源嗣、黎源昭二人領人馬來援。


    狄飛羽見此,知事不可為,人雖心高,卻不莽撞,當即組織大軍撤退。


    黎源勖見敵軍退卻,並不打算就此罷休,帶兵出城,不與嗣、昭兩部人馬匯合,而是從側翼襲擾。


    後續又有黎源仁自璞州調兵支援,從北而來。


    狄飛羽見敵軍圍來,並非齊至,又知黎源勖所率大軍其實不過組建不久之新軍,有多數以步兵為主,戰力其實不強,當即決定以其為突破口。


    他倒也是下得決心,自率大部隊引誘敵軍主力,另命手下先鋒馬震率五千騎兵直奔黎源勖部,打算擒賊先擒王。


    這馬震還是當初夜明用老楊身軀時在陳州收攏的人才。


    此人煞氣入骨,勇武自不必說,雖無帥才,卻是不可多得之猛將,其所率騎兵雖狄飛羽征戰這些年,履立功勳,被稱為軍中馬上第一。


    馬震亦知曉此時情勢急迫,選最得力五千兵馬,在大軍掩護下分批脫離,匯合在一荒野中。


    隨後,五千人馬直奔黎源勖大軍所在方向。


    黎源勖部隻有三百餘騎兵,餘下皆是步兵。


    待前方探馬發現馬震騎兵殺至時,已來不及避開。


    世人皆知,騎兵對步兵,幾乎沒有敗陣一說。


    那黎源勖部中兵士見騎兵殺來,俱是大驚。


    黎源勖本人初見騎兵殺來,亦是驚詫,隨後便真定下來。


    主帥定,自可定軍心。


    麵對馬震所率精銳騎兵,黎源勖自知自己這些騎兵不敵,立馬組織隊伍聚攏一處,用上盾牌、絆馬索等暫且護衛。


    馬震帶隊,試圖衝散敵軍隊形。


    步兵隻要隊形一散,在騎兵麵前便隻有死路一條。


    麵對馬震騎兵的不斷衝鋒,黎源勖似乎真的頂不住,不斷有外圍隊伍被衝散,其卻隻能指揮隊伍不斷後撤。


    馬震見此,覺得機會很大,不斷帶兵衝擊步兵陣型。


    逐漸的,已經能遠遠的望見被中軍護衛的黎源勖本人。


    兩軍交戰,能肉眼看到對方主帥,可見此距離有多危險。


    但那黎源勖卻仍不見驚慌,隻是繼續有條不紊的發布軍令。


    馬震見此,有些心驚,不想平日傳聞中那個隻會唱戲的紈絝公子哥居然有此等本事。


    這也讓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將之拿下。


    隨著雙方交戰,黎源勖身邊人馬又被衝散相當一部分,再近一些,就要進入騎兵弓箭手的射程了。


    但在這樣的不斷移動戰過程中,馬震卻是沒有注意到,大軍已經進入到一片兩邊有高坡的窪地處。


    正覺得可以一鼓作氣徹底衝爛黎源勖陣型時,卻忽聞兩邊高坡有唿喊聲。


    馬震聞聲看去,大驚。


    不知何時,兩邊高坡上竟然已經滿是敵軍身影。


    這時又聽後方騎兵大喊道:


    “馬先鋒,後方有敵軍跟上來!”


    “什麽?他們哪兒來的援軍?”


    馬震有些不理解,對方這會兒應當不可能有援軍才對。


    事實上,這些人還真不是什麽援軍,本就是先前被他騎兵衝散的黎源勖部軍隊。


    一般來說,軍隊一旦被衝散,基本就是四散而逃,難以再次組織起戰鬥力,更何況黎源勖手下大部分還是新兵,就更不可能了。


    但這也就是黎源勖藝高人膽大的地方。


    其從一開始遇敵,便選擇將自己嫡係親軍分散掉,由這些人帶著一支支新兵被騎兵們衝散。


    他料定馬震的目標是自己,不會在一開始就費心讓騎兵們去追殺散兵遊勇,如此,就能在不知不覺間形成反包圍。


    有他的嫡係隊伍帶領的新兵自然不會變成無頭蒼蠅,大略能組織起來,形成反包圍。


    當然,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有多難那可不必說。


    眼見自身騎兵隊伍被困在這般窪地,馬震知道情勢不妙。


    但迴頭一看,對方隊伍由於新兵居多,形成的反包圍圈其實漏洞百出。


    此時若是率隊殺出,雖然無法完成擒王任務,卻也能保全這支隊伍。


    馬震略一思索之後,看向僅一箭之遙的黎源勖。


    此人手下多是新兵,雙方距離隻差這麽遠,要是拚一把,說不定......


    戰陣之中,來不及過多猶豫,隻是一瞬間,馬震便下定決心,死戰不退,率軍全力斬殺黎源勖。


    眼見對方反被包圍之後,居然不思退卻,反而衝來,黎源勖方也是一驚。


    鏡莊人立馬護在黎源勖身前:


    “公子,快撤!”


    黎源勖聞言,卻是一步不退,反而拔劍出鞘:


    “隨本王殺敵!”


    眾兵將見這位王爺不但有奇謀,還有大勇,俱受鼓舞,隨之殺敵。


    騎兵最厲害的點就在於其衝起來。


    可此時被困窪地,四麵皆敵,根本沒法衝起來,麵對湧上來的步兵,再無優勢可言。


    一場大戰,馬震數次衝到距離黎源勖幾丈距離,奈何,每次都是差一點兒,怎麽也殺不死對方。


    戰至最後,馬震身受數創,再支撐不住,用盡氣力將腰間短劍擲出,卻也隻是擦著黎源勖發梢而過,未能命中。


    此擊過後,馬震力竭而亡,戰死當場。


    主將一死,騎兵們頓時士氣潰散。


    懼死之人皆降之,忠義之人皆隨歿。


    黎源勖以步兵擊敗狄飛羽部最精銳騎兵之後,再夥同黎源嗣、黎源昭、黎源仁等各部多麵夾擊狄飛羽大軍。


    得知馬震騎兵全軍覆沒,狄飛羽心痛之餘,亦知大勢已去,為防全軍覆沒,命張誌暫代主帥之位,領大軍撤離,自己獨率一支軍隊負責殿後。


    張誌不願,想要自己殿後,讓狄飛羽離去。


    但狄飛羽隻覺愧對大哥與白先生信重,再無顏與之相見,執意自己殿後,又以軍令命張誌執行。


    張誌拗不過,隻得從命。


    為保證大軍順利離去,狄飛羽率軍反衝黎源嗣、黎源昭二人所率大軍。


    與之一場廝殺之後,順利殺出。


    方殺出不久,又遇黎源勖率軍包圍而來。


    狄飛羽神勇,再與之征殺,亦殺出。


    後又與黎源仁部交手,亦殺出陣中。


    幾番戰後,黎源勖幾部大軍兵合一處,再圍剿狄飛羽所率殘部。


    狄飛羽與之戰,陣斬數十人後,僅五十餘騎殺出。


    此時主力已撤遠,應當無憂。


    狄飛羽見此,率隊撤離,後方黎源勖大軍窮追不舍。


    至淩晨時,忽起大霧,霧之大,三丈之外不可見人。


    眾殘兵見此大喜,以為天無絕人之路。


    狄飛羽亦以為有生機,騎馬再行,卻發現座下神駒無法前行。


    定睛一看,這才發覺,眾人不知何時竟已誤入一片沼澤之地。


    有從將大驚:“此地怎會有沼澤,軍圖之上為何無有標注?”


    見座下馬將陷入沼澤,有人蹬馬而跳,想要跳出沼澤。


    奈何,這沼澤頗為寬廣,即便跳出三丈,落下後,仍在沼澤中。


    那陷落之人掙紮無用,很快被沼澤吞沒。


    眼見此景,眾人心下絕望不已。


    此時又聽後方有人吼馬嘶之聲,顯是追兵又至。


    眾殘兵見此,不再言語,都是看向狄飛羽。


    狄飛羽環視四周,緩緩道:


    “落羽沼,落羽沼啊!”


    說著,看向眾人:


    “諸位都是跟著狄某出生入死的兄弟,今日淪落至此,若有悔者,可投晉王,狄某絕無怨言。”


    “將軍待我們親如兄弟,今日雖死無憾!”


    一人言罷,竟主動跳入沼澤中,被吞沒不見。


    其餘人見此,亦隨之投入沼澤,無一人偷生。


    狄飛羽見此,眼角垂淚,撫一撫座下神駒,翻身下馬,自身落入泥沼。


    卻見其雙手承托神駒,用力一拽,自身下沉之時,竟是生生將神駒托起,再一擲出,竟是將神駒擲離沼澤。


    神駒落地,再看主人,卻見人已沒頂......


    後方追兵趕到,有先至探馬見到此景,立時報於黎源勖知曉。


    黎源勖聞言,命大軍鏟平沼澤,大軍立時三日,將泥沼鏟平,尋迴眾英豪屍首。


    雖為敵手,卻是令人敬重。


    黎源勖命人將狄飛羽遺體收起,由其神駒馱送迴平州。


    神駒送迴主人遺體,三日不食,絕食而亡,葬於主人墓旁......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魔有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即墨若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即墨若穀並收藏修魔有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