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來到堂屋,大漢倒了兩杯茶水,丕平接了一杯,二人分別坐下,大漢道:“迴家的路還記得嗎?”

    丕平故作迷惑,皺著眉頭苦思一陣,道:“好象記得。”他隨意指了一方向,又道:“很遠,應該是那個方向吧。”

    大漢道:“那邊是承天府,你是承天府的人?”

    丕平不知道大漢是否詐他,或許根本就沒承天府這個地名,他故意皺眉道:“是不是承天府不記得了,但那個方向沒錯。”

    大漢點了點頭,道:“記得方向就好,你在我家宿一夜吧,明兒再上路不遲。”

    丕平心中發毛,他私自進入大漢家中,偷取衣服,實際就是做賊,現在靠鬼扯穩住陣腳,時間過久必定露出馬腳,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他道:“大哥好意兄弟心領了,來日必定厚報,此時天色未黑,我得趕緊上路,迴去給家裏人報個平安。”

    大漢擺了擺手道:“不妥,此地為宣州府,至少兩天後才能到達承天府,現在路上不太平,你單獨一人,很容易出事。”

    丕平一怔,笑道:“我身無一文,縱然再次遇上劫匪,也用不著擔心吧。”

    大漢道:“這就更可怕,宣州到承天一路,有三夥土匪,非常猖獗,一旦遇上,身上有錢,性命尚可無憂,但若拿不出錢財,一刀殺了你,很平常的事。”

    丕平吃了一驚,聽上去世道非常混亂,怪不得剛才他瞎扯遇上劫匪,被搶劫一光,大漢深信不疑。

    這究竟是哪個朝代?丕平略一思索,中國古代兵慌馬亂朝代很多,必須得搞清楚。

    不過這種事情不好開口過問,他總不可能胡謅說腦袋被打蒙了,連什麽年代都不記得了吧。

    得繞個圈子,他道:“難道官府不剿滅土匪嗎?”他心中設想,先從官府入手,慢慢問出朝代。

    大漢苦笑道:“那土匪都有後台,有修道之輩或家族在後撐著,官府很忌憚這類能士異人,滅殺土匪容易,但一旦招致這類異人報複,恐怕皇帝都很危險。”

    丕平笑道:“不就是修道的嗎?難道一個國家的皇帝還會怕一個道士?”

    大漢十分詫異地看了他一眼,道:“兄弟怕是被劫匪一通棍棒打蒙了吧?”

    丕平一楞,旋即察覺到自己這句話一定有不對之處,但瞬間一思索,自己這話沒有破綻啊,別說一國皇帝,中國古代位居要位的大官,有怕區區道士的嗎?

    此時他不明就裏,不便繼續胡謅,當下故意摸了摸頭,道:“感覺腦袋昏昏唿唿的,許多事情都記不清楚了。”

    大漢點了點頭道:“道士乃修煉之人,神通莫大,據說高深之輩能在空中飛行,一日數千上萬裏,橫穿國家輕而易舉,我雖未見過空中飛行的道士,但自小就聽說過曾經有道士,一個神通就滅了一個國家的京城。”

    丕平不驚反笑,幾乎就笑出聲來,這他媽的什麽朝代啊?迷信瞎胡鬧到了什麽程度?

    他強忍住笑,開玩笑道:“土匪後台這麽強硬,不如直接讓土匪們打上京城,改朝換代算了。”

    大漢道:“國家也有後台,土匪那幾個能人輩士翻不起大浪,咱們宋國據說有一個修仙道門負責社稷,尋常修道之人不敢亂打主意。”

    丕平驚“噫”了一聲,這大漢越說越象真的了,他道:“既然有修仙道門鎮守社稷,不如直接由他們出手,滅了土匪,世道豈不太平了嗎?”

    大漢道:“這我就不清楚了,或許和國家上交修仙道門的靈石有關吧。”

    丕平越聽越迷糊,道:“我太多事記不清了,這靈石沒有一點印象,具體是怎麽迴事呢?”

    大漢道:“靈石是修道之人必需品,深埋於地下,國家挖掘而出,奉獻與道門,便可保風調雨順,社稷平安,宋國過去有兩個礦洞,挖了許多年,已經接近於廢礦,無法滿足道門需求,所以導致這些年道門幾乎放棄了宋國,不在理會宋國的天災人禍,以致國家連年災亂,民不僚生,土匪猖獗。”

    大漢喝了一口茶,又道:“不過世道很快會變了,幾月前,鄰近的廣元府在黑石山發現了礦藏,正在征募老百姓進山挖礦,估計不用多久,道門便會重新關注宋國,猖獗的匪亂早晚會被肅清。”

    丕平笑道:“這不很好嗎?國家有盼頭,老百姓可以過上好日子了。”

    大漢慘然一笑,歎道:“好什麽?進山挖礦,十人去,五人死,三人殘,隻有二人能平安歸來。”

    丕平“哦”了一聲,並不吃驚,估計挖礦比挖煤還兇險,自己所處時代已經很現代化了,礦洞的保護措施非常具體,但是仍有死亡事件不時發生,古代中國,礦洞落後,死亡率肯定居高不下。

    他道:“如此高的死亡率,國家應該是強行征募吧,大哥的年紀三四十了,這征募不會找上大哥吧。”

    大漢苦笑一聲,道:“廣元府出礦,附近幾個郡府出人,這是國家的規定,四十以下男丁,每家必須出一人,三年一換,倘若違抗,株連全家,我家就我一位男人,前幾天,村長已經通知下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登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地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地丁並收藏登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