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佞子,竟然如此!”
蓋聶低吼一聲,手掌“砰”地一聲砸在了船舷之上,船身猛晃了數下,一直站在船尾的那白衣男子亦是看向了我,他應該也是聽到了我剛才的敘述。
蓋聶眼裏,此刻盡是悔意:“阿離,當年我榆次聶村來了一韓姓少年,意yu拜我門下,他剛一說出那算術之題,我已知曉定是你指點他來,後來他入我門中,詢問之下,果然如此,待我得知你是孤身一人在淮yin與他相遇,我便知道你父應該已是遇到兇險了,否則以他對你的愛憐,決不至於會讓你孤身在外飄dàng。我甚是後悔,當日我若堅持隨你們一道,或許今日也不會是如此局麵了……”
我慘澹一笑:“叔父勿要自責,燕丹數年之前身首分離,死於其父刀下,也算是現世報應了。我已將父親遺骨拾迴,葬於他居了十數載的太行山中,父親想來也可瞑目了。”
蓋聶神色,卻仍是難以釋懷的樣子。
我知道像他這樣的任俠,豪氣gān雲,一旦認定了一個至jiāo,必定是赤子之心,一片坦誠,他與我的父親,雖然隻是數月相處,但兩人卻神jiāo已久,便是稱一聲生死至jiāo,也絕不為過,我父親的死,讓他至今還如此耿耿,也是正常。
我打量著他,見他虯髯滿麵,比之當年,竟也老了許多。
“叔父,你為何會埋伏於此,圖謀刺殺秦皇?”
不願繼續這個沉重的話題,我便開口問道。
聽我問及此,蓋聶嘆了口氣,眼中神色,亦是黯淡了下來。
“阿離,當今秦皇一統六國,百姓雖沒了戰亂流離,但苛捐雜稅勞役之苦,卻更甚從前,我聶村壯年勞力三百,竟有一半盡數被qiáng征服役,十之□,去了便再無迴音,家中妻子父母,日日哀苦。去歲之時,榆次郡守竟然再次派下丁役,我聶村百姓不服,推我為首前去辯理,哪知那郡守因與我有舊年宿怨,竟藉機牽出十數年前慶柯曾來我聶村訪我一事,指我圖謀秦皇在先,現又煽動百姓叛亂,派了郡中傾巢兵丁,一夜之間,將我家中所有人丁悉數入獄,斬於街市,家中弟子,除了韓信當日恰巧被我遣了出門有事未歸,其餘眾人,竟也無一人逃脫……”
我驚呆了,半晌怔怔無語。
這樣無端的滅門之禍,放到誰的身上,都是一樁血海深仇了。
蓋聶的眼中,已是悲怒jiāo加了:“可嘆我蓋聶,枉負了第一劍術之虛名,卻也隻能眼睜睜看著家中眾人血染huáng土,我若不報此仇,還有何顏麵存於世間?”
我在心裏,深深地嘆口氣,一種悲涼之意,油然而生。
國家機器與qiáng權之下的個人,渺小之如地上螻蟻,即便是身負當世第一劍術的蓋聶,也隻能選擇刺殺這樣的決絕方式了。盡管我也知道,當年的他,對於荊軻的舉動,佩服有餘,卻是未必贊同的。或許,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終有一日,他竟然也會踏上與這位故人相仿的曾經之路。
蓋聶的經歷,我終於知曉了,那麽他呢,那個此刻立在船頭,迎風眺望的男子,他又是什麽人?
仿佛感覺到了我在注視著他,那男子亦將目光投向了我,朝我微微一笑。
他的笑,仿佛山中鬆溪,帶了清雅安寧,讓人觀之忘憂。
一種淡淡的,帶了酸楚的歡欣,如同青苔,慢慢地爬滿了我的整個心房。
這是我這兩世,加起來活了三十年,也從未有過的感覺。
從前我一直在想,上天讓我如此不合邏輯地來到這個時空,於我到底有什麽樣的意義?我無意去指點江山,更不會去刻意改變歷史,難道我來到這裏,就是為了經歷那個叫做辛追的貴族夫人那在我眼中並不幸福,卻早已命定,必須要去承受的一生?
現在,我隱隱地有些盼望了。
至少,我知道自己的心中,不再是自父親死後就一直那樣的空落了,它已經被填進去了一些東西,盡管這東西到底是什麽,我現在還不是很確定。
“公子姓姬名良,字子房,乃是故韓國國相之子,他先人五代相韓,韓國被滅,公子才十歲稚齡,但他故國難捨,仍是一心希望有朝一日韓國復立,恢復其祖上榮光。我與公子去歲相識於滄海君府中,兩人一見如故,得知秦皇再次東巡,遂與滄海君密謀許久,才定下了這個計劃……”
蓋聶見我望向船頭那人,神色似乎有些迷惘,便向我如此解釋。
“姬良”,“子房”,我在心裏默默地念了一遍,突然心中一動。
這個人,他會不會就是後來的西漢三傑之一,被後人稱為“風神謀士”的張良?
隱隱地,我仿佛記起來了,司馬遷在介紹張良的時候,曾經說過,姬姓是周朝王室的姓,分封出去的諸侯王基本都是姬姓,很多貴族也是此姓,張良的家族被韓王封地在張邑,遂後來以張為姓。而且,他也記載過張良和一鐵錘猛士曾刺殺過東巡路上的秦始皇,隻是最後結果和荊軻一樣,未遂罷了,這個地名……
“叔父,您適才刺殺的地名,可是博làng沙?”我忍不住問道。
“確是博làng沙,此處乃是秦皇東巡必經之地,四麵平坦,密林叢生,水路亦可逃生,是一個刺殺的絕好場所,隻是可惜……”
望著他一臉的遺憾之色,我不禁萬分汗顏。
“叔父,若不是我,您與公子,剛才必定已經得償所願了……”
蓋聶哂然一笑,搖了搖手:“你也是出於救護徐福之意而已,他二人那時如此相纏,我若是一錘下去,秦皇必死,徐福也是難活。我知你一貫重qing,遇此險qing,居然還能傷我馬匹,從我錘下救出人命,膽色非凡,便是一般男子也未必及得上你啊。秦皇從前逃過慶柯匕首,今日又逃過我的鐵錘,隻能說他是天運未盡,我等又能奈何!”
“叔父,姬公子,所謂盡人事,聽天命。秦皇帝國,絕不會像他自稱‘始皇帝’所希冀的那樣,由他而始,繼而萬代千秋,你們盡可以拭目以待,數年之後,必有所得。”
我看向蓋聶和一直在聽我們說話的姬良,如此說道。
蓋聶點了下頭,麵上鬱色,看起來消散了不少,而姬良,看了我一眼,眼裏閃過了一絲驚異之色,這已經是我和他剛才見麵之後,他第二次露出這樣的表qing了。
我朝他微微一笑,這是我能露出的最美好的笑容了。
他一怔,很快,便也迴以我一笑,笑容舒緩。
此刻,兩岸蒼茫野地,目下碧波漣漪,極目之處的寬闊河麵上,幾隻鷗鷺盤旋在低空之中,偶爾發出幾聲鳴叫。
我的耳邊,一聲簫音響了起來,先是柔和甘美,漸漸變至低沉委婉,終於嗚咽漸消。
我之前早已看見姬良的腰間,並未懸掛寶劍,隻是係了一桿紫色四孔竹篴,所以聽到這簫音,不用轉頭,便也知道是他在chui奏了。
我靠在船艙,緩緩閉上了眼睛,感覺著身下的這葉扁舟暢快地隨流東漂而去。
☆、燈火闌珊
扁舟一路順水,第二日行經了一個埠頭,遠遠望去,埠頭邊停靠了十來條大小船隻,岸上行人來往不斷,看起來,應該是個人煙茂盛的集市之地。
蓋聶上了岸去採購一些補給用品,更重要的是要去給我尋些有接骨止痛之效的糙藥,經過了一夜,我腿上的傷處雖然疼痛並不厲害,但看起來有些發腫,怕日後留下後遺之症,他和姬良二人不顧我的再三阻攔,將船靠岸了。
他去了約莫一個時辰左右便迴來了,帶迴我之前告訴他的艾蒿、續斷、ru香、沒藥等糙藥和一些補給之物。上了船,他未作停留,立刻點了篙駕船離開了埠頭。
“秦皇大怒,已經下令大索天下十日了,這裏離陽武縣近,街頭已經張貼了索榜,不日便會傳遍天下了。”
船到了水中央,他才如此說道。
我和姬良,對望了一眼,其實片刻之前,我和他便正在談及此事。
風風光光的一次出巡,卻遇到了這樣的事qing,搞得秦始皇láng狽不堪,他盛怒之下,繪了人形進行全國通緝搜捕,也在qing理之中。
我取了糙藥,坐在船頭,搗爛了敷在腿上傷處,他二人坐在船尾,似是在談論什麽,我已經隱隱知道了,我和他,很快便會要分道而行了。
“阿離,公子尚有要事在身,稍後靠了岸邊,便會取小道而走,我待你腿傷痊癒,護送你迴浮梁瑤裏,如何?”
終於,他們結束了談話後,蓋聶這樣對我說道。
我默不作聲,隻是看了姬良一眼。
三人一起,目標過於明顯,不若分開各自行走,這個道理,我自然懂得,隻是……
我抑製住心中湧起的淡淡離愁,朝他微微點了下頭。
他坐在船尾,麵帶微笑地看著我,彼時,風獵獵作響,拂動了他的衫袖。
暮色漸暗,當天邊的最後一朵雲彩也收盡了它的餘暉,他從一個看起來已經荒棄了許久的野渡上了岸,我看著他的背影,漸漸地變成了一個白點,最後終於融入了一片荒野之中。
“阿離,可出發了。”
我的耳邊,響起了蓋聶的聲音。
我收迴了那原本放得如風箏遊絲般的視線。
小船繼續在籠罩了暮靄的水麵輕巧滑過,身邊間或有漁船經過dàng起“欸乃”之聲,入我耳中,卻不再如昨日那般的韻律了。
感覺到蓋聶似乎在注視著我,我抬頭,對他微微一笑,順手取了一瓢上河之水,架起爐子,燒起了我和他二人的簡單晚餐。
第二天,蓋聶便負我上了岸,給了些錢暫借在了一偏僻鄉野之處的一戶農人家中,不到一個月,傷處便已痊癒,自己走了幾步,所幸並無不適。
蓋聶明日便要護送我迴浮梁瑤裏了,此刻我一人,望著身邊側塌之上已酣然入睡的農人稚女,腦中輾轉不停。
我此趟外出,主要目的便是尋找吳延,此時小半年時間已經過去,人未尋到,又記掛家中吳母的病qing,我此時,本也生了歸去之意。隻是我的眼前,總是閃現著他最後定格在我視線中的那個逐漸消失在荒野之中的背影,看起來,孤寂而又執著。
我始終無法入眠,心中躁亂一片。
蓋聶次日等我,卻久久未見我出來,等問過了那農人女兒,才知曉她一早醒來,我便已經不見蹤影了,唯餘地上我用匕首所刻的一行臨別留字。
此刻,我已經雇了船,繼續沿著上河之水,向東而去。
我的目的之地,便是下邳,這個地方,在我那年踏上長沙之路,搭乘王姓商人的車隊去到淮yin的時候,曾經遠遠地繞過,隻是那時的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多年之後,自己竟然會重新折迴這個地方,而目的,隻是為了再次見到一個人。
</br>
蓋聶低吼一聲,手掌“砰”地一聲砸在了船舷之上,船身猛晃了數下,一直站在船尾的那白衣男子亦是看向了我,他應該也是聽到了我剛才的敘述。
蓋聶眼裏,此刻盡是悔意:“阿離,當年我榆次聶村來了一韓姓少年,意yu拜我門下,他剛一說出那算術之題,我已知曉定是你指點他來,後來他入我門中,詢問之下,果然如此,待我得知你是孤身一人在淮yin與他相遇,我便知道你父應該已是遇到兇險了,否則以他對你的愛憐,決不至於會讓你孤身在外飄dàng。我甚是後悔,當日我若堅持隨你們一道,或許今日也不會是如此局麵了……”
我慘澹一笑:“叔父勿要自責,燕丹數年之前身首分離,死於其父刀下,也算是現世報應了。我已將父親遺骨拾迴,葬於他居了十數載的太行山中,父親想來也可瞑目了。”
蓋聶神色,卻仍是難以釋懷的樣子。
我知道像他這樣的任俠,豪氣gān雲,一旦認定了一個至jiāo,必定是赤子之心,一片坦誠,他與我的父親,雖然隻是數月相處,但兩人卻神jiāo已久,便是稱一聲生死至jiāo,也絕不為過,我父親的死,讓他至今還如此耿耿,也是正常。
我打量著他,見他虯髯滿麵,比之當年,竟也老了許多。
“叔父,你為何會埋伏於此,圖謀刺殺秦皇?”
不願繼續這個沉重的話題,我便開口問道。
聽我問及此,蓋聶嘆了口氣,眼中神色,亦是黯淡了下來。
“阿離,當今秦皇一統六國,百姓雖沒了戰亂流離,但苛捐雜稅勞役之苦,卻更甚從前,我聶村壯年勞力三百,竟有一半盡數被qiáng征服役,十之□,去了便再無迴音,家中妻子父母,日日哀苦。去歲之時,榆次郡守竟然再次派下丁役,我聶村百姓不服,推我為首前去辯理,哪知那郡守因與我有舊年宿怨,竟藉機牽出十數年前慶柯曾來我聶村訪我一事,指我圖謀秦皇在先,現又煽動百姓叛亂,派了郡中傾巢兵丁,一夜之間,將我家中所有人丁悉數入獄,斬於街市,家中弟子,除了韓信當日恰巧被我遣了出門有事未歸,其餘眾人,竟也無一人逃脫……”
我驚呆了,半晌怔怔無語。
這樣無端的滅門之禍,放到誰的身上,都是一樁血海深仇了。
蓋聶的眼中,已是悲怒jiāo加了:“可嘆我蓋聶,枉負了第一劍術之虛名,卻也隻能眼睜睜看著家中眾人血染huáng土,我若不報此仇,還有何顏麵存於世間?”
我在心裏,深深地嘆口氣,一種悲涼之意,油然而生。
國家機器與qiáng權之下的個人,渺小之如地上螻蟻,即便是身負當世第一劍術的蓋聶,也隻能選擇刺殺這樣的決絕方式了。盡管我也知道,當年的他,對於荊軻的舉動,佩服有餘,卻是未必贊同的。或許,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終有一日,他竟然也會踏上與這位故人相仿的曾經之路。
蓋聶的經歷,我終於知曉了,那麽他呢,那個此刻立在船頭,迎風眺望的男子,他又是什麽人?
仿佛感覺到了我在注視著他,那男子亦將目光投向了我,朝我微微一笑。
他的笑,仿佛山中鬆溪,帶了清雅安寧,讓人觀之忘憂。
一種淡淡的,帶了酸楚的歡欣,如同青苔,慢慢地爬滿了我的整個心房。
這是我這兩世,加起來活了三十年,也從未有過的感覺。
從前我一直在想,上天讓我如此不合邏輯地來到這個時空,於我到底有什麽樣的意義?我無意去指點江山,更不會去刻意改變歷史,難道我來到這裏,就是為了經歷那個叫做辛追的貴族夫人那在我眼中並不幸福,卻早已命定,必須要去承受的一生?
現在,我隱隱地有些盼望了。
至少,我知道自己的心中,不再是自父親死後就一直那樣的空落了,它已經被填進去了一些東西,盡管這東西到底是什麽,我現在還不是很確定。
“公子姓姬名良,字子房,乃是故韓國國相之子,他先人五代相韓,韓國被滅,公子才十歲稚齡,但他故國難捨,仍是一心希望有朝一日韓國復立,恢復其祖上榮光。我與公子去歲相識於滄海君府中,兩人一見如故,得知秦皇再次東巡,遂與滄海君密謀許久,才定下了這個計劃……”
蓋聶見我望向船頭那人,神色似乎有些迷惘,便向我如此解釋。
“姬良”,“子房”,我在心裏默默地念了一遍,突然心中一動。
這個人,他會不會就是後來的西漢三傑之一,被後人稱為“風神謀士”的張良?
隱隱地,我仿佛記起來了,司馬遷在介紹張良的時候,曾經說過,姬姓是周朝王室的姓,分封出去的諸侯王基本都是姬姓,很多貴族也是此姓,張良的家族被韓王封地在張邑,遂後來以張為姓。而且,他也記載過張良和一鐵錘猛士曾刺殺過東巡路上的秦始皇,隻是最後結果和荊軻一樣,未遂罷了,這個地名……
“叔父,您適才刺殺的地名,可是博làng沙?”我忍不住問道。
“確是博làng沙,此處乃是秦皇東巡必經之地,四麵平坦,密林叢生,水路亦可逃生,是一個刺殺的絕好場所,隻是可惜……”
望著他一臉的遺憾之色,我不禁萬分汗顏。
“叔父,若不是我,您與公子,剛才必定已經得償所願了……”
蓋聶哂然一笑,搖了搖手:“你也是出於救護徐福之意而已,他二人那時如此相纏,我若是一錘下去,秦皇必死,徐福也是難活。我知你一貫重qing,遇此險qing,居然還能傷我馬匹,從我錘下救出人命,膽色非凡,便是一般男子也未必及得上你啊。秦皇從前逃過慶柯匕首,今日又逃過我的鐵錘,隻能說他是天運未盡,我等又能奈何!”
“叔父,姬公子,所謂盡人事,聽天命。秦皇帝國,絕不會像他自稱‘始皇帝’所希冀的那樣,由他而始,繼而萬代千秋,你們盡可以拭目以待,數年之後,必有所得。”
我看向蓋聶和一直在聽我們說話的姬良,如此說道。
蓋聶點了下頭,麵上鬱色,看起來消散了不少,而姬良,看了我一眼,眼裏閃過了一絲驚異之色,這已經是我和他剛才見麵之後,他第二次露出這樣的表qing了。
我朝他微微一笑,這是我能露出的最美好的笑容了。
他一怔,很快,便也迴以我一笑,笑容舒緩。
此刻,兩岸蒼茫野地,目下碧波漣漪,極目之處的寬闊河麵上,幾隻鷗鷺盤旋在低空之中,偶爾發出幾聲鳴叫。
我的耳邊,一聲簫音響了起來,先是柔和甘美,漸漸變至低沉委婉,終於嗚咽漸消。
我之前早已看見姬良的腰間,並未懸掛寶劍,隻是係了一桿紫色四孔竹篴,所以聽到這簫音,不用轉頭,便也知道是他在chui奏了。
我靠在船艙,緩緩閉上了眼睛,感覺著身下的這葉扁舟暢快地隨流東漂而去。
☆、燈火闌珊
扁舟一路順水,第二日行經了一個埠頭,遠遠望去,埠頭邊停靠了十來條大小船隻,岸上行人來往不斷,看起來,應該是個人煙茂盛的集市之地。
蓋聶上了岸去採購一些補給用品,更重要的是要去給我尋些有接骨止痛之效的糙藥,經過了一夜,我腿上的傷處雖然疼痛並不厲害,但看起來有些發腫,怕日後留下後遺之症,他和姬良二人不顧我的再三阻攔,將船靠岸了。
他去了約莫一個時辰左右便迴來了,帶迴我之前告訴他的艾蒿、續斷、ru香、沒藥等糙藥和一些補給之物。上了船,他未作停留,立刻點了篙駕船離開了埠頭。
“秦皇大怒,已經下令大索天下十日了,這裏離陽武縣近,街頭已經張貼了索榜,不日便會傳遍天下了。”
船到了水中央,他才如此說道。
我和姬良,對望了一眼,其實片刻之前,我和他便正在談及此事。
風風光光的一次出巡,卻遇到了這樣的事qing,搞得秦始皇láng狽不堪,他盛怒之下,繪了人形進行全國通緝搜捕,也在qing理之中。
我取了糙藥,坐在船頭,搗爛了敷在腿上傷處,他二人坐在船尾,似是在談論什麽,我已經隱隱知道了,我和他,很快便會要分道而行了。
“阿離,公子尚有要事在身,稍後靠了岸邊,便會取小道而走,我待你腿傷痊癒,護送你迴浮梁瑤裏,如何?”
終於,他們結束了談話後,蓋聶這樣對我說道。
我默不作聲,隻是看了姬良一眼。
三人一起,目標過於明顯,不若分開各自行走,這個道理,我自然懂得,隻是……
我抑製住心中湧起的淡淡離愁,朝他微微點了下頭。
他坐在船尾,麵帶微笑地看著我,彼時,風獵獵作響,拂動了他的衫袖。
暮色漸暗,當天邊的最後一朵雲彩也收盡了它的餘暉,他從一個看起來已經荒棄了許久的野渡上了岸,我看著他的背影,漸漸地變成了一個白點,最後終於融入了一片荒野之中。
“阿離,可出發了。”
我的耳邊,響起了蓋聶的聲音。
我收迴了那原本放得如風箏遊絲般的視線。
小船繼續在籠罩了暮靄的水麵輕巧滑過,身邊間或有漁船經過dàng起“欸乃”之聲,入我耳中,卻不再如昨日那般的韻律了。
感覺到蓋聶似乎在注視著我,我抬頭,對他微微一笑,順手取了一瓢上河之水,架起爐子,燒起了我和他二人的簡單晚餐。
第二天,蓋聶便負我上了岸,給了些錢暫借在了一偏僻鄉野之處的一戶農人家中,不到一個月,傷處便已痊癒,自己走了幾步,所幸並無不適。
蓋聶明日便要護送我迴浮梁瑤裏了,此刻我一人,望著身邊側塌之上已酣然入睡的農人稚女,腦中輾轉不停。
我此趟外出,主要目的便是尋找吳延,此時小半年時間已經過去,人未尋到,又記掛家中吳母的病qing,我此時,本也生了歸去之意。隻是我的眼前,總是閃現著他最後定格在我視線中的那個逐漸消失在荒野之中的背影,看起來,孤寂而又執著。
我始終無法入眠,心中躁亂一片。
蓋聶次日等我,卻久久未見我出來,等問過了那農人女兒,才知曉她一早醒來,我便已經不見蹤影了,唯餘地上我用匕首所刻的一行臨別留字。
此刻,我已經雇了船,繼續沿著上河之水,向東而去。
我的目的之地,便是下邳,這個地方,在我那年踏上長沙之路,搭乘王姓商人的車隊去到淮yin的時候,曾經遠遠地繞過,隻是那時的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多年之後,自己竟然會重新折迴這個地方,而目的,隻是為了再次見到一個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