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本就不是個笨人,自然早已看出了其中的貓膩,不,應當說,自她迴宮那一日開始,她便被人壓了一頭。
因她離宮近兩年,突然迴宮,自然不會如以前那般順順當當的,縛手縛腳乃是正常,但是,她唯一漏算了一樣便是,逍遙王上官岑。
她滿心以為,上官宸身中劇毒,自顧不暇,無法對她如何,而她亦是趁上官宸身中劇毒這段時間,好好布置一番,沒想到,逍遙王逼得她迫不得已地將原先的計劃擱淺下來。
這段時間的流言蜚語,她心中已然有了幕後之人的人選,應當說,她十分肯定幕後之人是誰,定是逍遙王無疑。
這一認知無需得到肯定的迴應,她也能斷定是逍遙王的手筆,更何況,她可不信,逍遙王會留著把柄等她去抓。
這麽多年來,一直未曾將逍遙王放在眼中的太後,經過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早已悔的腸子都青了,早知如此,她不會留下逍遙王這個禍害。
當然,這世上沒有早知如此,亦是沒有讓她重新選擇的可能,隻能任憑悔恨淩遲著她。
現在的太後,已然被逍遙王激的失去了以往的冷靜,接見一撥又一撥的命婦後,耐心告罄,但就是如此,亦是得強扯出微笑。
在太後四兩撥千斤地試探命婦們無果之後,也不好多說什麽了,畢竟,沒有證據證明幕後之人是逍遙王,隻是她自己的猜測,多說無益。
隻得打落牙齒活血吞,自己受著了。
其實太後不隻漏算了逍遙王,亦是漏算了人心,當然,亦是不乏她太過於自信的原因。
她怎麽也不會想到,以往齊家的門生,早已對她這個太後,對齊家寒了心,已然自齊家這一派中剝離出來了。
相較於近幾日‘熱鬧非凡’的慈寧宮,乾清宮便安靜了許多,想法單純的老百姓們皆沉浸在太後的流言之中,未曾有人注意,當今聖上上官宸已然許久未曾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了。
不止如此,就連早朝亦是不曾露麵,由逍遙王代攝,現如今,朝中大臣對於暫代上官宸處理政事的逍遙王見怪不怪了。
初始之時,文武百官對此心生不滿過,懷疑過,畢竟,逍遙王對外宣稱的是皇上感染了風寒,交代他暫代政事。
保皇一派是如何亦是不信的,就算是感染風寒,亦不可能連麵皆不露啊!直嚷嚷著要見皇上,這也就罷了,反而一直不配合逍遙王處理政事。
最終,逍遙王沒有法子,隻得讓他們派出了幾位肱骨之臣前往乾清宮探視,掏心掏肺地密謀了一番後,這才將百官心中的疑慮徹底的打消了。
隻有逍遙王夜丞相等人知道,上官宸他······
這日,太後好不容易早早打發了最後一撥命婦們,這才得以出了慈寧宮,憋了這麽久的怒火,早已壓抑不住了······
太後帶著一行人,來者不善地前往乾清宮疾步而去,此次太後做好了撕破臉的準備,太後真可謂是有恃無恐啊!
她以為上官宸身中劇毒,昏迷不醒,奈何不得她,就算未曾身中劇毒,昏迷不醒,亦是奈何不得她,若是上官宸要動她,一個‘孝’字便可解決,這就是太後所倚仗的地方。
這一次,太後再一次失策了,這段時間她忙著抑製流言的繼續,一邊忙著應付命婦們,沒有注意到逍遙王早已將朝中大臣收入囊中。
一行人到達乾清宮外之時,被攔阻了下來,此次加以攔阻的不是命婦們,亦不是逍遙王,而是朝中的肱骨大臣,夜丞相等人。
“微臣參見太後。”
太後冷冷地望著擋在她前麵,跪了一排的夜丞相等人,再也抑製不住這段時日的怒火,麵容陰沉難看,久久未曾叫夜丞相等人起身。
直到太後身邊的文公公暗地裏拉拉太後的袖袍,太後這才稍微收斂麵上的怒意,深深吸了一口氣,牽強地勾起唇角,嗓音頗為沙啞冷漠,可見,這段時日,太後過的相當不舒心。
“各位大人不必多禮,請起吧!”
“謝太後。”
夜丞相等人起身後,不挪其步伐,立在原地,形成一排,剛好將乾清宮的殿門擋了個嚴實,太後見此,氣的渾身直哆嗦,用力地掙開文公公的拉扯,怒聲詢問道:“各位大人這是何意?”
眾位大臣垂首斂眉,好似未曾聽到太後的問話一般,充耳不聞,立在原地動也不動,好似沒有生氣的木偶一般。
如此直白的忽視,讓太後保養得宜的小臉漸漸變了顏色,原本牽強勾起的唇角已然緩緩下彎,再也撐不起皮笑肉不笑的笑靨。
此時,詭異的氣氛徘徊不定,一時之間無人說話。
得不到迴應,太後的耐性告罄,待要說什麽之時,一聲笑聲將太後要說的話塞了迴去。
“嗬嗬······”
夜丞相笑嗬嗬地捋著花白的白須,望著一襲紅煙霞宮袍的太後,心中忍不住地感歎,歲月未曾在她身上留下痕跡啊,留下的隻是野心以及麵上的淩厲。
不怪夜丞相如此作想,太後年越近四十,保養得宜的小臉上,不見絲毫的刻痕,依舊明媚如初,一襲紅煙霞宮袍,綴琉璃小珠的袍角軟軟墜地,摩挲有聲,紅袍上鏽大朵大朵金紅色牡丹,細細銀線勾出精致的輪廓,雍容華貴。
將她那保養的極窈窕玲瓏有致的身段隱隱顯露出來,猶如妙齡女子一般。
白皙勝雪的皮膚襯托的吹彈可破,蔥指上戴著寒玉所致的護甲,鑲嵌著幾顆鴿血紅寶石,雕刻成曼珠沙華的形狀,美麗不可方物。
絕美的小臉並沒有老去的跡象,仍然十足的嬌豔,一頭長發挽起,梳成鬆鬆的飛星逐月髻,兩支赤金掐絲暖玉火鳳含珠釵在日光下熠熠生輝,細細的羊脂白玉流蘇乖巧的垂下,隨著威風吹過而零零響動,霎是好聽。
白皙的耳垂上戴著一對祁連山白玉團蝠倒掛珠綴,一蕩一蕩,在風中微微飄動······
因她離宮近兩年,突然迴宮,自然不會如以前那般順順當當的,縛手縛腳乃是正常,但是,她唯一漏算了一樣便是,逍遙王上官岑。
她滿心以為,上官宸身中劇毒,自顧不暇,無法對她如何,而她亦是趁上官宸身中劇毒這段時間,好好布置一番,沒想到,逍遙王逼得她迫不得已地將原先的計劃擱淺下來。
這段時間的流言蜚語,她心中已然有了幕後之人的人選,應當說,她十分肯定幕後之人是誰,定是逍遙王無疑。
這一認知無需得到肯定的迴應,她也能斷定是逍遙王的手筆,更何況,她可不信,逍遙王會留著把柄等她去抓。
這麽多年來,一直未曾將逍遙王放在眼中的太後,經過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早已悔的腸子都青了,早知如此,她不會留下逍遙王這個禍害。
當然,這世上沒有早知如此,亦是沒有讓她重新選擇的可能,隻能任憑悔恨淩遲著她。
現在的太後,已然被逍遙王激的失去了以往的冷靜,接見一撥又一撥的命婦後,耐心告罄,但就是如此,亦是得強扯出微笑。
在太後四兩撥千斤地試探命婦們無果之後,也不好多說什麽了,畢竟,沒有證據證明幕後之人是逍遙王,隻是她自己的猜測,多說無益。
隻得打落牙齒活血吞,自己受著了。
其實太後不隻漏算了逍遙王,亦是漏算了人心,當然,亦是不乏她太過於自信的原因。
她怎麽也不會想到,以往齊家的門生,早已對她這個太後,對齊家寒了心,已然自齊家這一派中剝離出來了。
相較於近幾日‘熱鬧非凡’的慈寧宮,乾清宮便安靜了許多,想法單純的老百姓們皆沉浸在太後的流言之中,未曾有人注意,當今聖上上官宸已然許久未曾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了。
不止如此,就連早朝亦是不曾露麵,由逍遙王代攝,現如今,朝中大臣對於暫代上官宸處理政事的逍遙王見怪不怪了。
初始之時,文武百官對此心生不滿過,懷疑過,畢竟,逍遙王對外宣稱的是皇上感染了風寒,交代他暫代政事。
保皇一派是如何亦是不信的,就算是感染風寒,亦不可能連麵皆不露啊!直嚷嚷著要見皇上,這也就罷了,反而一直不配合逍遙王處理政事。
最終,逍遙王沒有法子,隻得讓他們派出了幾位肱骨之臣前往乾清宮探視,掏心掏肺地密謀了一番後,這才將百官心中的疑慮徹底的打消了。
隻有逍遙王夜丞相等人知道,上官宸他······
這日,太後好不容易早早打發了最後一撥命婦們,這才得以出了慈寧宮,憋了這麽久的怒火,早已壓抑不住了······
太後帶著一行人,來者不善地前往乾清宮疾步而去,此次太後做好了撕破臉的準備,太後真可謂是有恃無恐啊!
她以為上官宸身中劇毒,昏迷不醒,奈何不得她,就算未曾身中劇毒,昏迷不醒,亦是奈何不得她,若是上官宸要動她,一個‘孝’字便可解決,這就是太後所倚仗的地方。
這一次,太後再一次失策了,這段時間她忙著抑製流言的繼續,一邊忙著應付命婦們,沒有注意到逍遙王早已將朝中大臣收入囊中。
一行人到達乾清宮外之時,被攔阻了下來,此次加以攔阻的不是命婦們,亦不是逍遙王,而是朝中的肱骨大臣,夜丞相等人。
“微臣參見太後。”
太後冷冷地望著擋在她前麵,跪了一排的夜丞相等人,再也抑製不住這段時日的怒火,麵容陰沉難看,久久未曾叫夜丞相等人起身。
直到太後身邊的文公公暗地裏拉拉太後的袖袍,太後這才稍微收斂麵上的怒意,深深吸了一口氣,牽強地勾起唇角,嗓音頗為沙啞冷漠,可見,這段時日,太後過的相當不舒心。
“各位大人不必多禮,請起吧!”
“謝太後。”
夜丞相等人起身後,不挪其步伐,立在原地,形成一排,剛好將乾清宮的殿門擋了個嚴實,太後見此,氣的渾身直哆嗦,用力地掙開文公公的拉扯,怒聲詢問道:“各位大人這是何意?”
眾位大臣垂首斂眉,好似未曾聽到太後的問話一般,充耳不聞,立在原地動也不動,好似沒有生氣的木偶一般。
如此直白的忽視,讓太後保養得宜的小臉漸漸變了顏色,原本牽強勾起的唇角已然緩緩下彎,再也撐不起皮笑肉不笑的笑靨。
此時,詭異的氣氛徘徊不定,一時之間無人說話。
得不到迴應,太後的耐性告罄,待要說什麽之時,一聲笑聲將太後要說的話塞了迴去。
“嗬嗬······”
夜丞相笑嗬嗬地捋著花白的白須,望著一襲紅煙霞宮袍的太後,心中忍不住地感歎,歲月未曾在她身上留下痕跡啊,留下的隻是野心以及麵上的淩厲。
不怪夜丞相如此作想,太後年越近四十,保養得宜的小臉上,不見絲毫的刻痕,依舊明媚如初,一襲紅煙霞宮袍,綴琉璃小珠的袍角軟軟墜地,摩挲有聲,紅袍上鏽大朵大朵金紅色牡丹,細細銀線勾出精致的輪廓,雍容華貴。
將她那保養的極窈窕玲瓏有致的身段隱隱顯露出來,猶如妙齡女子一般。
白皙勝雪的皮膚襯托的吹彈可破,蔥指上戴著寒玉所致的護甲,鑲嵌著幾顆鴿血紅寶石,雕刻成曼珠沙華的形狀,美麗不可方物。
絕美的小臉並沒有老去的跡象,仍然十足的嬌豔,一頭長發挽起,梳成鬆鬆的飛星逐月髻,兩支赤金掐絲暖玉火鳳含珠釵在日光下熠熠生輝,細細的羊脂白玉流蘇乖巧的垂下,隨著威風吹過而零零響動,霎是好聽。
白皙的耳垂上戴著一對祁連山白玉團蝠倒掛珠綴,一蕩一蕩,在風中微微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