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視先皇的遺旨為無物,既沒有陛下的宣召,亦是違抗了先皇的遺旨,擅自離開皇陵行宮,望陛下給予責罰,雖太後乃皇上之生母,但太後亦是我天齊的太後娘娘,應當以身作則,更應作出標榜,若是天齊眾人皆如太後這般公然違抗先皇遺旨,藐視龍威,不將聖旨看在眼裏,試問,天齊的規矩何在?天齊的製度何在?豈不是即將大亂?望陛下······’


    ‘太後擅自迴宮,將玄武門的一眾侍衛盡數扣押,未曾將陛下的安危放在心裏,玄武門乃皇宮之一道堅固的防線,太後說羈押侍衛便羈押侍衛,實在是可恨之極,置陛下的安危於不顧,置皇室的尊嚴於不顧,望陛下······’


    ‘齊家已然與太後娘娘斷絕一切關係,齊家已然表明,日後太後的行事與齊家無關,但以往之事擺在眼前,就齊家以往的所作所為而言,殺害無辜,齊家實在罪不可赦,望陛下······’


    ‘太後因自己的情緒所為,喜怒無常,殺害了數二十條無辜宮人,乃草菅人命之做法,實在令人心寒,望陛下······’


    ‘太後身為一國太後,說出的話猶如喝水吃飯一般簡單,口口聲聲詛咒皇上,絲毫未曾將皇上的安危瞧在眼裏,陷我天齊於不顧,望陛下······’


    ‘······望陛下······’


    ‘請陛下降旨,責罰太後,以儆效尤······’


    近幾日的奏章堆積在禦書房的禦案之上,就連夜丞相身邊亦是有不少奏章留中不發,林林總總一連串,盡數是譴責太後,太後近幾日的行事以及外界的流言蜚語,在朝中上下已然引起了軒然大波。


    現如今,在他們的眼中,太後不是一國太後,而隻是一個無可赦免的母親。


    不怪眾位大臣如此這般針對太後,實則太後曾經還是皇後之時,仗著自己皇後的身份,仗著自己兒子是儲君的身份,仗著齊家的滔天權勢,打壓了不少的人。


    而她處處打壓的人皆忍辱負重了幾年,直到齊家傾倒,皇後遣到皇陵行宮,直到上官宸登基為帝,重新被堪以重用,這才漸漸緩了過來。


    前兩年,太後一直在皇陵行宮,未曾傳出引人話柄之事,眾人拿她莫可奈何,現在,太後的重新出現,將以往受盡被打壓委屈的大臣們,豈能錯過落井下石踩上幾腳呢?


    若是上官宸是個無庸的帝王,若是上官宸與太後同仇共敵,他們自是沒有那個膽子,他們這些年不說將上官宸的脾性摸透,但也摸了個大概,心中皆明了,上官宸與太後不會統一戰線,隻會對立而站,所以他們才會毫無顧忌地踩上幾腳。


    雖說每個人打著為上官宸著想,為天齊著想的旗號,但是,每個人皆有私心,誰敢拍著胸脯,堂堂正正地說,他們當官為的就是造福百姓,為的就是讓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恐怕這樣的人,在滿是私欲橫生的朝中,不說一個沒有,就算有,亦是少之又少的。


    一時之間,朝中大臣的箭頭齊齊對準太後,毫不留情地做著落井下石之能事。


    前朝之事,在有心人的渲染,又怎麽可能成為秘密呢,不出兩個時辰的功夫,百官彈劾太後之事便成為了膾炙人口的熱談。


    原本便身處眾矢之的的太後,再一次被眾人推到了巔峰,想要下去,卻又下不去,想要上去,卻又不敢上去。


    前幾日,太後還能穩如泰山地呆在慈寧宮閉門不出,就在留言愈演愈烈之時,太後已然坐不住了,每每出了慈寧宮,便能看宮人們隱晦的視線。


    太後的隱忍已然到了爆發階段,每每看到宮人們那隱晦的視線時,太後便忍不住地想要將他們一一斬殺了,享受他們跪在她麵前求饒的快感。


    但這個心思,每次冒出頭來,便會被毫不留情地掐死,除非她嫌現在還是不夠亂,她的名聲,齊家的拋棄鬧得還不夠大。


    太後的心狠手辣,視人命如草芥,已然成為膾炙人口的熱談了,雖然再添一筆,不過起到錦上添花的效用,但是耐不住百官的口誅筆伐。


    逍遙王好似覺得這樣還不夠亂似得,特地在禦花園上演了一場好戲,將太後緊繃的那根弦用力拉開,繼而再輕鬆地放手,成功地便將太後惹怒了。


    新的言論再一次傳來開來,太後遷怒於逍遙王,在禦花園大聲嗬斥於對方,不留絲毫的情麵,導致逍遙王下跪請罪,就是如此,太後不為所動,逍遙王‘傷心欲絕’,繼而愧疚不安地離去,不做那招人嫌的始作俑者。


    太後苛待庶子,在禦花園中大聲苛責,辱罵宮人,揚言要將宮人斬殺了,絲毫不將人命放在眼裏,在宮中到了橫行霸道的地步,就連逍遙王也不得不暫避幾分。


    朝堂,逍遙王與太後鬧得在如何的洶湧,在這宮中依然還有置身事外之人,比如後宮,再比如落雁宮。


    後宮中此時徹底銷聲匿跡下來,僅餘的那幾位妃嬪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生怕被火焰燒起來。


    太後近幾日,正如逍遙王所言,未曾消停過,擾不勝擾,留言到了這種地步,想要製止已然是不可能了,隻有做出一些事轉移眾人的視線,才有可能扭轉乾坤。


    能轉移眾人視線的不外乎就幾件事,一是上官宸,二是上官岑,三是朝堂大事。


    所以,繼禦花園之事後,太後再次踏出慈寧宮,想要前往乾清宮探視時,便接到命婦進宮探視的牌子,不得已,隻得歇了心思。


    太後若是不接這些牌子,那麽,不出一個時辰,這些命婦們指不定如何編排她呢。


    一次即將踏出慈寧宮之時,便接到眾命婦遞來的牌子,二次亦是如此,第三次又是這般,這不由得讓太後開始多想了起來。


    一次兩次乃至於三次皆可以稱之為是巧合,若是連續幾日皆是這般的話,那麽便不是巧合,隻能說是有心而為之。


    巧合過頭那便不是巧合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嫡女凰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晗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晗楹並收藏重生之嫡女凰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