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殿下是解救日本萬民與水火之中的唯一希望。
在整個日本,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想要皇太子返迴日本。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似乎,一直以來,對於大明來說,他們並不願意過多的介入日本。不願意趟這池子渾水。
好像對於大明而言,他們寧願的圓圓的看著日本,看著日本發生的那些變化。而不願意為了日本去冒什麽風險?
日本死活與我何幹?
甚至於在大明內部還有這樣的聲音。也正因如此,日本人的心情是那個複雜啊。
一邊是胡人占據著日本大片的土地,奴役著那裏大量的人民。
而另一邊是什麽呢?
是內部四分五裂的現實,幕府和外樣大名之間勾心鬥角,甚至互相攻伐不斷。
誰能夠統一日本?
隻有一個人——皇太子殿下。
當然這個皇太子殿下並不是大明的皇太子,而是日本的皇太子。
是日本天皇的長子。
隻不過,日本天皇是大明皇帝的妃子,而她的皇長子是大明皇帝的皇子。
之所以在整個日本上一下,很多人對黃太子殿下充滿了希望,並不是因為他是天皇的長子,而是因為他是大明皇帝的兒子,大明皇帝可以為了他的兒子派出大明的軍隊。
大明的軍隊,那可厲害了。
當年湖人之所以東渡大海侵犯日本不就是因為他們在大陸被大明的軍隊擊敗了嗎?
隻要大明願意派出他們的軍隊,那麽胡人的覆滅不過隻是瞬間的功夫。可問題是,大明皇帝願意派出他的軍隊嗎?
大明的皇帝當然不會為日本火中取栗,但是他會為自己的兒子火中取栗。
這正是日本人之所以寄希望於這位皇太子殿下的根本原因。
藤田的建議打動了朱和圳這為皇太子殿下的心。而在做出了決定之後,他同樣也需要征求父皇的決定。
“必須要讓他們主動向我們求援!”
坐在湖邊,朱國強的眼睛盯著魚浮輕聲說道。
“和圳,大明必須要做到師出有名。”
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大名提議借助明軍的力量擊敗胡虜,甚至就連德川幕府內部也有類似的提議,但都被老中酒井一口否決了,其實他們也曾求援過——拔刀隊就是對於其求援的迴應。
但是進一步求援,則就絕口不提。
其實,德川幕府內部也曾不止一次考慮請大明出兵消滅胡虜。
但是德川幕府非常明白,請求大明幫助,根本就是河豚魚啊!
雖然美味,但肯定致命。他們很清楚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個道理,搞不好明軍以出兵助戰為由,轉過來一口吞了日本。甚至都不需要吞並——隻要來一句“歸還王政”。幕府就完蛋了。
當年天皇遠嫁中國時,誰又能想到,有朝一日專橫的將軍會成為大明的皇帝,那時候,對於幕府而言,天皇是累贅,可是現在……天皇就是潛在的敵人,在大明的支持下,天皇,嗯,或許作為大明皇帝妃子的明正天皇不會返迴日本了,但是她的兒子呢?
她的兒子很有可能迴到日本繼承天皇之位。
一直以來,大明對日本的野心,更是不加掩飾的。
對大明來說,最樂意看到德川幕府和外樣大名以及胡虜鬥個你死我活的,事實上,大明並不願意他們。
無論他們其中哪個勝出,都會讓日本重新歸於一統,這對大明絕不是一件好事。
一個完整的日本,絕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師出有名,這是大明出兵日本的唯一前提,當然,你這邊沒有問題,你的母妃是日本天皇,而是幕府和大名都三番五次邀請你迴日本監國。但你要想清楚一點——你到達日本後,除非是師出有名,否則大明絕對不能派出軍隊,畢竟……”
請外援幫忙是可以輕鬆解決很多問題。但是,性質也會發生改變,或許日本深受華夏文明的影響,甚至日本曾視宋朝為精神祖國,但是實際上他們一直遊走於華夏文明的邊緣。
萬一大明要是派遣大軍到日本去,會不會被幕府宣傳成勾結外敵?在遭受東虜入侵十數年的日本,這很有可能激起日本人的不滿,即便是大明壓根就不在乎,可這必然會使天皇在日本國內威信大跌。
這絕不是朱國強願意看到的。畢竟,將來的日本天皇可是他的兒子。
“畢竟,對於天皇而言,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作為父親的,當然需要考慮到兒子的利益。況且朱國強很清楚,求教日本關係到什麽,關係到大明未來說百年的長治久安。
對於大明而言,也許幾百年後,日本是距離大明最近的潛在的敵人。
至於印度——有那麽多大名的王爺在那裏造福印度人民,印度還能翻出什麽樣的浪花來?
頂多,也就是無數的印度人在恆河裏翻來覆去,擊起那個浪花一朵朵。
“兒臣明白,聲譽是天皇賴以生存的根本!”
朱和圳答道。
在日本,天皇有什麽?
一無所有!
除了聲譽之外,基本上就是一無所有,如果沒有了聲譽,那天皇可就真的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那你現在有什麽想法呢?”
朱國強笑問道。
“兒臣……”
想了想,朱和圳說道。
“兒臣以為,如果趁著現在去日本的話,可以以拔刀隊為基礎將其擴充為軍隊,然後,然後再匯合外樣大名的力量,全殲建奴,然後攜大勝之威,迫使幕府交出權力,如此一來,日本之事既可平定。”
作為大明的皇子,朱和圳早早的就知道自己的封國在什麽地方——日本,那裏將會是他未來的封國,甚至他將會和大明其它的諸侯不同,其它的隻是王侯,而他將是日本的天皇。
當然,這個天皇是自稱的,對外,他仍然會接受大明的冊封,他首先是大明的瀛王,然後才是日本國王,他之後,日本國王、瀛王將是他的子孫的封號,這是他必須要麵對的命運。
甚至將來,他的兄弟們也有可能被分封到九州、分封到四國,也許日本會變成日本、扶桑、東瀛等幾個國家。
這無關於個人的利益,這是為了大明的利益,他們這些諸侯王必須要首先考慮到大明的利益。至少現在他們必須要去考慮。封建諸侯於四方,就是為了拱衛中央,為了守衛大明。而且封建諸侯於四方,也是為了瓦解未來大明潛在的敵人,是為了瓜分這個世界。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自己的私心,他的私心很簡單,就是他需要靠著擊退建奴,鞏固他在日本的統治地位。
這也是他被騰田說服的原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出生皇家的他同樣也有自己的私心,或許他會考慮到大明的利益,但是作為諸侯,他同樣需要考慮到諸侯的利益。
畢竟,將來他和他的子孫後代們都要統治那個國家,那個文明遠遠超越南洋,印度等地區的國家。
也正是因為日本的文明程度遠遠超越那些國家,所以他必須要換一種方式。必須通過擊敗湖人獲取統治那片土地的“合法性”。
隻有通過擊敗胡人的戰爭,他才能夠獲得整個日本上下的認同。順理成章的成為日本上下所認同的天皇。
就像父皇一樣。
“嗯,你願意去的話,父皇不會反對的,隻是……”
對於兒子的想法,當爹的當然非常清楚。朱國強當然不會反對什麽,其實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沉默了片刻,他說道。
“你要明白一件事,讓幕府交出權力並不僅僅隻是說說而已,甚至就是日本……”
盯著隻有十六歲的兒子,朱國強說道。
“日本人也不一定會全部擁護你的統治,到時候,你該怎麽辦?”
“無他!”
抬頭迎著父皇的目光,朱和圳說到。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與蠻夷,何必奢談仁義!”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的語氣非常平靜,就像是在談論著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的。
對於出生皇家的他而言,並不覺得這有什麽大不了的,至於什麽仁義,從來不是帝王之術的核心。
對於帝王而言,人意不過隻是帝王的偽裝。帝王的本質什麽?
是霸道。
在很小的時候,朱和圳就在父皇的身上學會了這一點。
兒子的迴答,讓朱國強哈哈大笑道。
“好了,既然你已經做好了準備,那你就去吧!”
既然孩子的翅膀已經硬了,也是時候出去闖蕩了!
幾個星期後,在南京的碼頭,
“小九!”
朱和域有些動情的看著眼前的兄弟。
“此次一別,你我兄弟二人,恐怕今生再也沒有相聚的機會了。”
作為大名的皇太子,他知道自己的兄弟們將會一個個的離開這裏。離開大明。他們將遠赴海外,成為諸侯國的國君。
而這同樣也意味著,他們今生將很難再次相見。作為皇太子的朱和域性情非常厚道,對待兄弟們也是極為關愛的。
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的淚水險些都流了出來。
“大哥……”
畢恭畢敬的行禮後,朱和圳說道。
“待到將來珠市平定之時,小弟必定會重返大明,與兄長們重聚。”
“小九,一切還是要以國事為重。”
朱和圭看著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兩人雖然不是一母同胞,可關係卻一直非常親近,原本他以為自己是第一個就國的親王,可不曾想,第一個就國的卻是比他小四歲的和圳。
在得知老九將就國之後,他就火急火燎的從中都趕了過來,就是為了給自家的兄弟送行。
“六哥,小弟知道。”
朱和圳點點頭。
然後又畢恭畢敬的向前來送行的幾個兄長行禮,又動情的和他們說了很多。
對於大明而言,這一天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一天。盡管在此之前,大明有很多親王已經就國海外。但是這一次卻和往日不同。
這一次就國的不是其他人啊。而是皇帝的親生兒子。是乾聖朝的親王啊。
也正因如此,朱和圳的出發地不是沿海的港口,而是南京,是大明的國都。
在親王就國的時候,在城門上,氣氛顯得有些壓抑,身為皇帝的朱國強就站在城門上,遠遠的看著港口。看著那片如林的桅杆。
“陛下。對於大明來說,今天可是一個大日子呀!”
宋學朱頗為動情的說道。
“過去很多人覺得,讓親王就國海外為諸侯,是陛下的手段,但是今天之後,是人,必定會明白陛下的用心良苦。”
對於首輔的馬屁。朱國強完全沒有絲毫的反應,他隻是遠遠的看著即將遠去的船隊。
過去他不斷地把一個個親王送到海外,可那時候送出去的是負擔,但是現在呢?
現在送出去的是自己的兒子啊。他們就國之後,就很難再迴到自己的身邊了,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自此一別之後,就是永別。
扭頭看著身邊的興妃,看著她強製壓抑的神情。朱國強突然開口說道。
“起駕,去港口。”
在轉身朝著城下走去的時候,他又說到。
“我這個當爹的要親自給自己的兒子送行。”
是了。
現在他的身份已經不再是皇帝了,而僅僅隻是一個父親。他不需要再去考慮什麽皇帝的威嚴。
所需要的僅僅隻是做一個父親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在兒子遠去的時候,親自給兒子送行。
然後告訴他——無論將來如何,父親都會在這裏作為他最後的依靠。
其實,他同樣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告訴那些日本人,告訴他們,朕把自己的兒子派了過去,是絕對不會不聞不問的,你們一個個的都給老子小心一些。
同樣也是在提醒著滿清,乾聖皇帝兒子過去了。我去收拾你們了,你們一個個把脖子洗幹淨就行了。要是你們敢欺負朕的兒子!
到時候,等到當老子的親自下場之後,那可就沒有你們的好日子過了。
什麽是霸道?
這就是霸道!
即便去打你們也要讓你們把脖子洗幹淨了,站在那裏讓老子打!
在整個日本,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想要皇太子返迴日本。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似乎,一直以來,對於大明來說,他們並不願意過多的介入日本。不願意趟這池子渾水。
好像對於大明而言,他們寧願的圓圓的看著日本,看著日本發生的那些變化。而不願意為了日本去冒什麽風險?
日本死活與我何幹?
甚至於在大明內部還有這樣的聲音。也正因如此,日本人的心情是那個複雜啊。
一邊是胡人占據著日本大片的土地,奴役著那裏大量的人民。
而另一邊是什麽呢?
是內部四分五裂的現實,幕府和外樣大名之間勾心鬥角,甚至互相攻伐不斷。
誰能夠統一日本?
隻有一個人——皇太子殿下。
當然這個皇太子殿下並不是大明的皇太子,而是日本的皇太子。
是日本天皇的長子。
隻不過,日本天皇是大明皇帝的妃子,而她的皇長子是大明皇帝的皇子。
之所以在整個日本上一下,很多人對黃太子殿下充滿了希望,並不是因為他是天皇的長子,而是因為他是大明皇帝的兒子,大明皇帝可以為了他的兒子派出大明的軍隊。
大明的軍隊,那可厲害了。
當年湖人之所以東渡大海侵犯日本不就是因為他們在大陸被大明的軍隊擊敗了嗎?
隻要大明願意派出他們的軍隊,那麽胡人的覆滅不過隻是瞬間的功夫。可問題是,大明皇帝願意派出他的軍隊嗎?
大明的皇帝當然不會為日本火中取栗,但是他會為自己的兒子火中取栗。
這正是日本人之所以寄希望於這位皇太子殿下的根本原因。
藤田的建議打動了朱和圳這為皇太子殿下的心。而在做出了決定之後,他同樣也需要征求父皇的決定。
“必須要讓他們主動向我們求援!”
坐在湖邊,朱國強的眼睛盯著魚浮輕聲說道。
“和圳,大明必須要做到師出有名。”
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大名提議借助明軍的力量擊敗胡虜,甚至就連德川幕府內部也有類似的提議,但都被老中酒井一口否決了,其實他們也曾求援過——拔刀隊就是對於其求援的迴應。
但是進一步求援,則就絕口不提。
其實,德川幕府內部也曾不止一次考慮請大明出兵消滅胡虜。
但是德川幕府非常明白,請求大明幫助,根本就是河豚魚啊!
雖然美味,但肯定致命。他們很清楚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個道理,搞不好明軍以出兵助戰為由,轉過來一口吞了日本。甚至都不需要吞並——隻要來一句“歸還王政”。幕府就完蛋了。
當年天皇遠嫁中國時,誰又能想到,有朝一日專橫的將軍會成為大明的皇帝,那時候,對於幕府而言,天皇是累贅,可是現在……天皇就是潛在的敵人,在大明的支持下,天皇,嗯,或許作為大明皇帝妃子的明正天皇不會返迴日本了,但是她的兒子呢?
她的兒子很有可能迴到日本繼承天皇之位。
一直以來,大明對日本的野心,更是不加掩飾的。
對大明來說,最樂意看到德川幕府和外樣大名以及胡虜鬥個你死我活的,事實上,大明並不願意他們。
無論他們其中哪個勝出,都會讓日本重新歸於一統,這對大明絕不是一件好事。
一個完整的日本,絕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師出有名,這是大明出兵日本的唯一前提,當然,你這邊沒有問題,你的母妃是日本天皇,而是幕府和大名都三番五次邀請你迴日本監國。但你要想清楚一點——你到達日本後,除非是師出有名,否則大明絕對不能派出軍隊,畢竟……”
請外援幫忙是可以輕鬆解決很多問題。但是,性質也會發生改變,或許日本深受華夏文明的影響,甚至日本曾視宋朝為精神祖國,但是實際上他們一直遊走於華夏文明的邊緣。
萬一大明要是派遣大軍到日本去,會不會被幕府宣傳成勾結外敵?在遭受東虜入侵十數年的日本,這很有可能激起日本人的不滿,即便是大明壓根就不在乎,可這必然會使天皇在日本國內威信大跌。
這絕不是朱國強願意看到的。畢竟,將來的日本天皇可是他的兒子。
“畢竟,對於天皇而言,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作為父親的,當然需要考慮到兒子的利益。況且朱國強很清楚,求教日本關係到什麽,關係到大明未來說百年的長治久安。
對於大明而言,也許幾百年後,日本是距離大明最近的潛在的敵人。
至於印度——有那麽多大名的王爺在那裏造福印度人民,印度還能翻出什麽樣的浪花來?
頂多,也就是無數的印度人在恆河裏翻來覆去,擊起那個浪花一朵朵。
“兒臣明白,聲譽是天皇賴以生存的根本!”
朱和圳答道。
在日本,天皇有什麽?
一無所有!
除了聲譽之外,基本上就是一無所有,如果沒有了聲譽,那天皇可就真的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那你現在有什麽想法呢?”
朱國強笑問道。
“兒臣……”
想了想,朱和圳說道。
“兒臣以為,如果趁著現在去日本的話,可以以拔刀隊為基礎將其擴充為軍隊,然後,然後再匯合外樣大名的力量,全殲建奴,然後攜大勝之威,迫使幕府交出權力,如此一來,日本之事既可平定。”
作為大明的皇子,朱和圳早早的就知道自己的封國在什麽地方——日本,那裏將會是他未來的封國,甚至他將會和大明其它的諸侯不同,其它的隻是王侯,而他將是日本的天皇。
當然,這個天皇是自稱的,對外,他仍然會接受大明的冊封,他首先是大明的瀛王,然後才是日本國王,他之後,日本國王、瀛王將是他的子孫的封號,這是他必須要麵對的命運。
甚至將來,他的兄弟們也有可能被分封到九州、分封到四國,也許日本會變成日本、扶桑、東瀛等幾個國家。
這無關於個人的利益,這是為了大明的利益,他們這些諸侯王必須要首先考慮到大明的利益。至少現在他們必須要去考慮。封建諸侯於四方,就是為了拱衛中央,為了守衛大明。而且封建諸侯於四方,也是為了瓦解未來大明潛在的敵人,是為了瓜分這個世界。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自己的私心,他的私心很簡單,就是他需要靠著擊退建奴,鞏固他在日本的統治地位。
這也是他被騰田說服的原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出生皇家的他同樣也有自己的私心,或許他會考慮到大明的利益,但是作為諸侯,他同樣需要考慮到諸侯的利益。
畢竟,將來他和他的子孫後代們都要統治那個國家,那個文明遠遠超越南洋,印度等地區的國家。
也正是因為日本的文明程度遠遠超越那些國家,所以他必須要換一種方式。必須通過擊敗湖人獲取統治那片土地的“合法性”。
隻有通過擊敗胡人的戰爭,他才能夠獲得整個日本上下的認同。順理成章的成為日本上下所認同的天皇。
就像父皇一樣。
“嗯,你願意去的話,父皇不會反對的,隻是……”
對於兒子的想法,當爹的當然非常清楚。朱國強當然不會反對什麽,其實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沉默了片刻,他說道。
“你要明白一件事,讓幕府交出權力並不僅僅隻是說說而已,甚至就是日本……”
盯著隻有十六歲的兒子,朱國強說道。
“日本人也不一定會全部擁護你的統治,到時候,你該怎麽辦?”
“無他!”
抬頭迎著父皇的目光,朱和圳說到。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與蠻夷,何必奢談仁義!”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的語氣非常平靜,就像是在談論著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的。
對於出生皇家的他而言,並不覺得這有什麽大不了的,至於什麽仁義,從來不是帝王之術的核心。
對於帝王而言,人意不過隻是帝王的偽裝。帝王的本質什麽?
是霸道。
在很小的時候,朱和圳就在父皇的身上學會了這一點。
兒子的迴答,讓朱國強哈哈大笑道。
“好了,既然你已經做好了準備,那你就去吧!”
既然孩子的翅膀已經硬了,也是時候出去闖蕩了!
幾個星期後,在南京的碼頭,
“小九!”
朱和域有些動情的看著眼前的兄弟。
“此次一別,你我兄弟二人,恐怕今生再也沒有相聚的機會了。”
作為大名的皇太子,他知道自己的兄弟們將會一個個的離開這裏。離開大明。他們將遠赴海外,成為諸侯國的國君。
而這同樣也意味著,他們今生將很難再次相見。作為皇太子的朱和域性情非常厚道,對待兄弟們也是極為關愛的。
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的淚水險些都流了出來。
“大哥……”
畢恭畢敬的行禮後,朱和圳說道。
“待到將來珠市平定之時,小弟必定會重返大明,與兄長們重聚。”
“小九,一切還是要以國事為重。”
朱和圭看著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兩人雖然不是一母同胞,可關係卻一直非常親近,原本他以為自己是第一個就國的親王,可不曾想,第一個就國的卻是比他小四歲的和圳。
在得知老九將就國之後,他就火急火燎的從中都趕了過來,就是為了給自家的兄弟送行。
“六哥,小弟知道。”
朱和圳點點頭。
然後又畢恭畢敬的向前來送行的幾個兄長行禮,又動情的和他們說了很多。
對於大明而言,這一天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一天。盡管在此之前,大明有很多親王已經就國海外。但是這一次卻和往日不同。
這一次就國的不是其他人啊。而是皇帝的親生兒子。是乾聖朝的親王啊。
也正因如此,朱和圳的出發地不是沿海的港口,而是南京,是大明的國都。
在親王就國的時候,在城門上,氣氛顯得有些壓抑,身為皇帝的朱國強就站在城門上,遠遠的看著港口。看著那片如林的桅杆。
“陛下。對於大明來說,今天可是一個大日子呀!”
宋學朱頗為動情的說道。
“過去很多人覺得,讓親王就國海外為諸侯,是陛下的手段,但是今天之後,是人,必定會明白陛下的用心良苦。”
對於首輔的馬屁。朱國強完全沒有絲毫的反應,他隻是遠遠的看著即將遠去的船隊。
過去他不斷地把一個個親王送到海外,可那時候送出去的是負擔,但是現在呢?
現在送出去的是自己的兒子啊。他們就國之後,就很難再迴到自己的身邊了,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自此一別之後,就是永別。
扭頭看著身邊的興妃,看著她強製壓抑的神情。朱國強突然開口說道。
“起駕,去港口。”
在轉身朝著城下走去的時候,他又說到。
“我這個當爹的要親自給自己的兒子送行。”
是了。
現在他的身份已經不再是皇帝了,而僅僅隻是一個父親。他不需要再去考慮什麽皇帝的威嚴。
所需要的僅僅隻是做一個父親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在兒子遠去的時候,親自給兒子送行。
然後告訴他——無論將來如何,父親都會在這裏作為他最後的依靠。
其實,他同樣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告訴那些日本人,告訴他們,朕把自己的兒子派了過去,是絕對不會不聞不問的,你們一個個的都給老子小心一些。
同樣也是在提醒著滿清,乾聖皇帝兒子過去了。我去收拾你們了,你們一個個把脖子洗幹淨就行了。要是你們敢欺負朕的兒子!
到時候,等到當老子的親自下場之後,那可就沒有你們的好日子過了。
什麽是霸道?
這就是霸道!
即便去打你們也要讓你們把脖子洗幹淨了,站在那裏讓老子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