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一世很鬱悶!


    他所有的“合理請求”被皇帝拒絕了。沒有絲毫的餘地。就是那麽直結了,當幹脆的拒絕了他。


    什麽仁義道德,什麽世間公道?通通的都沒有考慮。


    這難道說就是天朝的處世之道嗎?


    在離開皇宮的時候,菲利普一世迴頭凝視著那座巍峨的宮殿,他突然扭頭用法語對一旁的蘇爾公爵說道。


    “你知道,中國人的公道是什麽嗎?”


    就像是似有所悟一般。


    “他們的公道就是隻要是對他們有利的,就是公道!他們的公道,就是他們的利益!”


    蘇爾公爵沉默片刻,突然說道:


    “殿下,我想這也許就是國與國之間的相處之道吧!”


    隨後他就像是有所感悟的說道。


    “對於強者來說,他們永遠不需要考慮弱者的想法和感受。在歐洲,又有誰去考慮過弱者的利益?”


    “是啊。在強者的麵前,弱者是沒有發言權的。對於強者來說,他們的眼裏永遠隻有利益,僅此而已。”


    國與國之間,從來都隻有利益!


    古往今來,那怕就是再迂腐的人,也能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所謂的仁義道德頂多也就是在嘴上說說罷了,要是真拿這些話當成事兒,那麽肯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有時候這種待遇價甚至沉重到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法承受。


    正所謂“夷狄者,殲之不為不仁,奪之不為不義,誘之不為不信。何也?信義者,人與人相與之道,非施之異類者也”。王船山的這個思想是乾聖年間,最為盛行的思想。


    宋末華夏陸沉的教訓以及崇禎朝東虜入寇的暴行,慘痛的經曆提醒著人們應該用什麽樣的態度對待“夷狄”;


    也正因如此,沒有任何人會因為皇帝不講“公道”,而有絲毫的意見或者看法,畢竟,這是對蠻夷嘛,壓根兒就不需要講究這些東西。


    其實,法蘭西應該慶幸,畢竟,他們遠在萬裏之外,否則,等待法蘭西的就不一定是分裂了。


    就像大明對待日本一樣,或許是因為他有著不良前科,所以對待日本問題上,大明可謂頗費了一番心思。


    建奴東逃日本後,占領了下關,長門等大片的土地,軍事上的失敗直接導致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統治威望急速下降。


    這也使得多年來倍受德川幕府打壓的外樣大名們覺得倒幕的時機來了,他們紛紛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反對幕府統治,要求德川家“大政奉還”給天皇。


    當然,天皇卻不在日本——天皇早就嫁給大明皇帝了。


    不過這並不妨礙外樣大名們抓住了胡虜入寇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從半公開的抵觸幕府的命令,再到拒絕服幕府,外樣大名們的離心離德,更是加劇了幕府的失敗,讓其無力抵抗胡虜的入侵,總之一句話,十幾年來,曾經不可一世的德川幕府在胡虜的打擊下,其統治基礎已經搖搖欲墜。


    甚至於,為了打擊德川幕府,一些外樣大名,還主動和胡虜合作。雙方可謂是狼狽為奸,一拍即合,公開與德川幕府分庭抗禮。


    不過,還有一些外樣大名,不屑與胡虜合作,他們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他們遙奉“天皇旨意”,維持“國體”。


    非但如此,在南京的“禦台巷”,這是一個特殊的街巷,這裏不僅有一座小型的皇宮,而且還有數十座公府,這裏就是日本天皇的“行宮”,這裏的居民身份也極為特殊的,這些穿著吳服的家夥,就是當年陪嫁的日本公家隨臣。也是所謂的“天皇近臣”,當然明正詔見大臣次數屈指可數。


    至於這些公家隨臣長年生活在大明,說著流利的官話,平常穿著打扮與明人無異,除非他們主動表明身份,否則很難認得出他們的身份。


    不過,在過去的一年裏,這裏聚焦著一群從日本過來的人,他們既有外樣大名們的使者,也有公家重臣,他們聚集到這裏自然是為了“尊王攘夷”大業。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皇子出宮開府了!


    皇子朱和圳,那可是明正天皇的嫡長子啊!


    他爹是大明天子,他娘是明正天皇。


    血統之高貴,遠超過曆代天皇!其實所謂的血統壓根兒就沒有多少人在意,要是在意的話,天皇也不會成為一個吉祥物。被擺在那裏擺了幾百年,甚至有時候連吉祥物都算不上。


    除了這些身份之外,最最重要的是,人家是大明的親王,背後有整個大明作為後盾。有大明的支持,擊退胡虜,蕩平幕府,還不是手到擒來。


    這才是那些大名們所在乎的。在這個天下什麽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實力呀。


    於是,幾乎是在瀛王朱和圳出府,以日本監國的身份住進“禦台巷”行宮的同時,就有不少仁人誌士不遠萬裏來到了南京,聚集在他的身邊。


    “幕府要購買兩萬支遼十三式火槍,還有一百門火炮?這麽說,他們是打算要練兵了?”


    禦台宮,坐在禦台上的朱和圳的驚訝道。


    跪伏於地的騰田迴道:


    “迴稟殿下,此次幕府那邊已經下定決定,要操練新軍了,自從拔刀隊抵達日本後,拔刀隊雖然兵力不多,可卻也取得頗多戰績,因此幕府才痛下決心,決心以拔刀隊為模板操練新軍,並且由拔刀隊作為教官為他們訓練新軍。”


    作為大明對幕府的支援,拔刀隊抵達日本後,確實引起了一定的轟動,引起轟動的並不是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而是他們的身份——他們是大明天子派遣到日本去的,是不是意味著天子對幕府的支持?


    這當然也是各地大名不願意看到的,不過還好,拔刀隊在抵達日本後,並沒有一味的倒向幕府,而是遊離於大名與幕府之間,這次藤田過來的任務,除了勸說監國“迴國”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阻止幕府購買武器。


    朱和圳笑道:


    “看來幕府那邊已經非常明白了,想要擊敗建奴,就必須操練新軍,使用新式武器,他們能下定這個決心可不容易啊,有魄力!”


    其實,幕府方麵對新式武器的接納程度倒也不低,不過,受限於財力等各方麵的原因,他們往往隻能裝備大量低劣的仿製貨。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軍隊的體製,武士階層的存在讓幕府仍然維持著舊式的軍隊。而不是為了順應時代,適應火器,對軍隊的體製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現在能大刀闊斧的對軍隊進行改革,也算是不小的進步了。


    實際上,那怕日本表現上是個善於學習的民族,但是和近代黑船來襲後一樣,幕府並沒有立即作出反應,最終因循守舊的幕府被主動學倒幕派擊敗,而最後倒幕派中的守舊派,又在“西南戰爭”中被擊敗,如此爭鬥二十餘年,才有了後來的明治維新。


    所謂的好學並不是說他們所有人都好學,而是因為不好學的被打倒了。就像晚清一樣,當變革無法阻擋的時候,阻擋他的人也就隻剩下一條路可走就是被革命。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像滿清那樣的殖民政權,會為了一姓一族之私,不計代價的阻擋變革有維護自身的統治。因為他們非常清楚,變革的結果就是革掉自己的命。


    他們的保守哪裏是保守。不過就是用保守來維係統治,維係自身的特權。能夠堅持一天是一天。至於什麽國家的未來,他們壓根沒有考慮。


    君不見,近代三大病夫,滿清,印度,土耳其不都是殖民政權嗎?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如此的一致。


    就是抗拒變革。


    現在的幕府之所以願意接受變革,一定程度上的變革。其實也是迫於壓力。


    “殿下,”


    騰田說道。


    “這些年幕府長進了不少,臣擔心如果天朝提供給他們軍火,幕府的實力會進一步狀大,到時候,不利於監國返迴日本,更不利於王政歸還。”


    騰田的語氣有些緊張,因為他很清楚。現在大家都在學習大明,無非就是學習的多與少。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學明則強。幕府的變化自然讓倒幕派有了危機感。


    這也是騰田火急火燎的趕到大明的原因。一方麵是想借助大明阻擋幕府的改變,另一方麵是想趁著幕府實力薄弱時,盡快打倒他們。


    朱和圳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他曾和父皇溝通過。在父皇的計劃中,日本是大明必須征服的目標,不是之一,而是必須徹底占領的,並不是因為他可能給大明帶來的威脅,而是因為他有前科……好吧,還是因為將來可能帶來的威脅。


    對於父皇而言,他絕對不會容忍任何危險的存在,哪怕是潛在的危險,也必須消除在萌芽狀態。


    這十幾年在日本國內發生巨大的動蕩和變化,這麽些年大明已經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現在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而所謂的東風是什麽?


    當然是日本的主動求援。並不僅僅隻是日本的主動求援,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風——皇子必須需要長大成人,這個是皇子不會成為傀儡呃唯一前提。


    實際上,許多日本人同樣也在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把天皇當成傀儡的野心,而且很多人能夠清醒地意識到這個皇子是絕對不可能成為傀儡的。


    畢竟,這個皇子的身份不一樣啊,有大明作為他們的後盾。他又怎麽可能成為傀儡呢?


    對於騰田而言,他壓根兒就沒有想成為權臣的想法。他骨子裏信奉的是“尊王攘夷”,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借助道明的幫助,把那些占據日本國土,奴役日本人的胡人從日本趕出去。


    至於其他的並不重要。當然他也知道大明對日本是持有野心的,但是他們的野心又在什麽地方呢?


    頂多也就是保證皇長子登上日本天皇的位置。難道當老子的還能和兒子搶天下?


    當然不可能了,況且大明還封建那麽多做諸侯國。即便是大明對日本有野心,也就是日本成為大明的諸侯國。


    可即便是如此,也總好過成為胡人的奴隸吧。想到那些被剃發,被迫留金錢鼠尾辮的同胞們,他恨不得現在就能夠求得一隻大明天軍去救民於水火。


    而眼前的這位皇子,是他唯一的希望。甚至於在他看來也是日本唯一的希望。


    “王政……”


    朱和圳感歎道。


    “在日本又有多少人真心實意的希望王政歸還到天皇之手嗎?”


    “殿下……”


    騰田跪俯於地道,


    “現在或許沒有多少人真心實意的願意看到這一天的到來,但是當那天到來的時候,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這一切。”


    “因為大明?”


    朱和圳笑到。


    “如果沒有大明那?”


    沒有大明支持的天皇是一文不值的,至少就眼下來說,這是事實。


    當然騰田不會那麽說的。


    “沒有大明,殿下還有在擊敗胡人的戰爭中累積的威望,還有無數忠勇的將士們心甘情願的追隨殿下。”


    抬頭看著殿下。騰田不無激動地說道。


    “殿下從來沒有去過日本,現在,殿下在日本隻有一個名義,可是如果殿下您擊敗胡人了哪,那個時候,您所擁有的就不僅僅是名義了。”


    “對於殿下而言,眼下才是最好的時機,在日本有千百萬百姓翹首以待,等待著被殿下解救,有無數中勇的武士等待著為殿下效力。他們都是未來殿下統治日本的基礎。”


    作為說客來說,藤田或許不是一個合格的說客,但是他的每一句話卻都是發自於肺腑的。他的話並不是一個人的想法,而是無數人的想法。


    對於許多日本人來說,他們壓根兒就不在乎什麽是天皇,什麽是幕府,他們所在意的是誰能擊敗胡人。


    無論是誰,隻要擊敗了胡人。就是比能夠獲得所有日本人的效忠,就像乾聖皇帝一樣。


    但是日本……沒有那樣的人。這樣的人在大明,就是眼前的殿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