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閱武!


    別說,這還真是大明的祖製!


    明初培養藩王的一個完整製度:皇子10歲受封;15歲結束皇宮內設的皇子基礎教育,出閣,出閣後先婚配,然後“中都閱武”,鍛煉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18歲迴京,熟悉朝廷的禮儀製度和權力運轉;20歲就藩,獨自擔當國事。


    而所謂的“中都閱武”,其實就是對皇子的訓練,那些皇子抵達中都後,就會開始長達三年“學文練武”的曆練,他們在中都學會獨立,作些謀劃就藩的事宜,接見並篩選各類覲見人員,與下屬在中都建立的感情,學習指揮軍隊作戰等等。


    不過,這種良好的習慣,從朱元璋之後就劃上了句號。


    “恢複中都閱兵,教親王以軍事!”


    閉著眼睛想了一會,朱國強說道。


    “嗯,將魯王移國的折子交給內閣討論吧!”


    藩王移國,這種大事非常內閣討論決定才行。


    “擬旨恢複中都閱武祖製,著定王、永王於中都學文演武……”


    半個時辰後,旨意到了內閣時,自然在內閣掀起一番爭論,但是短暫的爭論後,眾人隻是彼此相往一眼,然後輕語道。


    “大明祖製盡複矣。”


    其實,所謂的“祖製”不過隻是改革的借口而已。


    祖製是建立“藩屏”不假,可祖製沒讓把藩王分到海外去,而且,大明也沒有祖製封建諸位啊。


    但是擱在乾聖皇爺這邊,這些東西都被裝進了“祖製”裏頭,至於是不是朱元璋定下的規矩,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借口。


    相比於恢複“中都閱武”這種藩王培訓體製,魯王移國簡直就是不值一提,畢竟,對於朝廷來說,這是好事啊!


    就像唐王移國後,唐藩一係的宗祿就全停了,甚至於去年朝廷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決定每年給唐藩南陽守陵旁支每年一千兩用於祭祀。


    於是乎,在朱以派惶恐不安的遞交了折子的短短幾天後,朝廷的旨意就八百裏加急送到了兗州。


    “魯王移國了!”


    在大明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但是在兗州當時,這件事卻造成了很大的轟動,無論曆代魯王做過多少荒唐事,可畢竟是從大明國初一直就住在兗州,這麽一走,百姓們還真有些不適應。畢竟,這是幾百年的鄰居啊。


    而真正的轟動是什麽?


    是魯王府賣地!


    “賣,全都賣掉!除了城中的王府,九龍山的王陵,其它的全都賣掉!”


    朱以派的話音剛落,老五朱以江就對著府中的長史等官員冷笑道。


    “別以為孤不知道你們的心思,這賣地的銀子,是魯藩開國的根本,魯藩移國,是要封建他地的,去了魯國你們就是與國同休的開國功臣,要是心存著貪上銀子的心思,別怪本王鐵麵無情!對貪官剝皮實草,這可是大明的祖製!”


    王府長史諸官聞言無不是後背直冒冷汗,紛紛言稱不敢。


    “老五,言過了,李長史他們都是府中的老人,是絕不會做這種事情的,李長史!”


    老五唱了白臉,朱以派又繼續唱他的紅臉道。


    “臣在!”


    領頭的王府文官連忙出列應道。


    “移國後,你就是我魯國開國國相,這典地之事,就煩勞長史了!”


    先是出言威脅,然後又是許諾官職,為啥?


    就是為了賣地。


    按照明製,親王就國的時候,是要給親王莊田千頃,但是這個莊田僅僅是以賜予莊田所收的田租充當親王歲祿。而莊田本質上還是國有土地,王府不能直接管理是由地方官員代收地租,至於收多收少,全看官員的心情,國家的正稅田賦都收不齊,況且是王爺的莊田地租?就像大名鼎鼎的福王朱常洵有封地2萬頃,也就是200萬畝,但實際上隻能每年得到轉交的銀子4萬兩。


    這個莊田,對於大明的王爺們來說,根本就是雞肋。


    真正的莊田是什麽?


    還是大明的王爺們自己掌握的莊田。


    而明代王爺的土地怎麽得來?


    全是皇帝賞賜的!


    靠著向皇帝請乞、奏討來的。


    這個奏討有它的套路:陛下,某地有一片荒地,不種糧食可惜啊。請陛下把荒地賜給臣吧,我一定會好好派人耕種。


    這地還真有可能是荒地。就像德王家就請旨得到過4000多畝舊黃河灘地,用來“養鴨子”。


    你還別不信,至於什麽將民田妄指為“荒地”、“退灘地”、“閑地”,那事王爺們還真不幹。


    至於地方官上奏折說他們是“侵占民田”,王爺們都會請皇帝派官員重新查勘,那些地一查一個準——保證都是“荒地”、“退灘地”、“閑地”。至少曾經都是。


    為啥?


    因為它們確實都“荒地”、“退灘地”、“閑地”,隻不過是被百姓們開墾過的,但是百姓的手中卻沒有地契。他們既沒有地契,也沒交過皇糧。一查勘,保準是無主的。


    這叫什麽?


    這就是合法侵占!


    至於什麽乘災荒年低買民田,那就是正常操作了。


    魯王府的莊田分布山東各地,到底有多少?朱以派自己算,肯定算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發賣莊田,肯定會有人乘機自肥。過去,那些個莊頭什麽的占點便宜,他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可現在不一樣,這些田可是魯國的根基,可不能讓別人占了便宜。


    “大王放心,臣必定會嚴把此關,絕對不讓任何人趁機中飽私囊!”


    長史信誓旦旦道。


    原本被派到王府充當長史等文官,幾乎等同朝廷發配,現在有機會成為一國國相,這樣的機會,自然讓人心動不已,可想要當這個國相,總得有所表現吧。


    不但地要好好的買,而且還得多賣地。


    “大王,除了咱家的莊田外,還有不少是投獻來的,這些田怎麽辦?”


    投獻的田不同於莊田,他們就是托庇在王府名下,衝著糧丁差徭輕於民地的好處。那些田,嚴格意義上來說,可不是王府的府田,但是當他他們投獻時,都是王府請過旨,以“空地”的名義討要的。也正因如此,幾年前的退田之風並沒有對藩王們造成任何影響。


    畢竟,人家是奉旨免稅!


    現在,長史這麽一提,朱以派倒是想了起來,別看他平時琴棋書畫,花錢約下玩女人,可這個時候做事倒也果決。


    “什麽怎麽辦!那些田都是先帝們賜給咱們魯王府的,什麽投獻不投獻的!賣了,一並都賣了!”


    眼下是什麽時候?


    是要弄銀子的時候。


    想當大王容易嘛?


    要招兵買馬,要買船,要發俸祿,要……反正到處都要銀子。


    不但不能讓別人占便宜,還得想辦法占別人的便宜,畢竟,往後就不能再和百姓們親近了。


    就再多次親近一次吧!


    大明的王爺,一個個看似溫文儒雅可實際上都是腹黑的主,要不然又怎麽可能做得穩王位。現在吞起別人的家也來,那也是——輕車熟路啊。


    “大王英明!”


    一時間,長史等人無不是紛紛拍起馬屁來,至於什麽投獻不投獻的……誰管你。


    “三哥,他們種咱們家的田也不容易,以小弟之見,這些田盡量賣給原本的佃戶,他們為王府種了這麽多年的田,不容易啊!不能虧待了他們,暫時拿不出錢也不要緊,陛下不是讓咱們在中都閱武嘛,足足三年哪,讓他們慢慢的籌銀子!”


    朱以海的話音一落,旁邊的長史等人,無不是一陣汗顏,這才是殺人誅心啊!


    那些田明明是人家的田,就是在你家掛個號,現在非但要賣了,還賣給原主。


    這,這到那說理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