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吧,事不宜遲,”像是要解開他們心裏的憂慮,阿弦迴頭笑了笑,道:“如果阿叔活不了,我也會死,如果他起死迴生,我才會活。”


    “同生共死”,這一句話已經說的再明白不過了。


    兩個人各自垂頭,退了出來。


    ---


    桓彥範跟陳基雖然答應了阿弦守在門口,但是……直到聽見“崔曄的聲音”?他們兩人卻都半信半疑。


    難道這世間真的會有一種神奇的法子,可以讓人起死迴生麽?


    不過……兩個人想到阿弦本身有那樣一種常人難以想像的通靈之能,倘若她真的也會有一種叫人起死迴生的能耐,或許……也不是不可能的。


    兩人不敢離開門口,各自豎起耳朵聽著,期間,武承嗣等人又來探望,卻被兩個人以阿弦的吩咐擋住了。


    這一等,從清晨到金烏西墜,月兔東升,過了子時。


    竟是整整地一天一夜。


    次日,城郭之中傳來ji鳴的聲響,日影越過院牆,顯然又是一個晴天。


    陳基先前打了個盹,模模糊糊醒來,就聽到屋裏有一點響動。


    他心神一凜,看向桓彥範,屏息再聽,似乎是有人在啞聲低低地叫:“阿弦!”


    兩個人大驚,忙將門推開,沖了進內!


    第369章 完結篇


    長安, 大理寺。


    自從阿弦離開長安後, 袁恕己的心qing一直都不太好。


    其一是因為阿弦匆忙離京, 事先竟連他都不曾告訴,這去羈縻州,路長道阻,戰事一旦綿延, 誰知結局如何,但這樣緊要關頭,連陳基都能隨行, 他卻隻能在長安坐等。


    可是再多的恨怨不滿, 也都無濟於事,而目前也有一件事正讓袁恕己無法撂手, 那自然就是先前的安定公主案。


    在數日前,經過跟狄仁傑聯手推案,兩人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 那就是向著朱伯伯傳達錯誤消息的那人, 十有八九是武後的親信,更多半是當年真正的兇手。


    可是老朱頭已經死了, 不然的話倒是可以問問他到底是誰如此居心歹毒地誤導了他。


    ---


    在阿弦離京後,袁恕己同狄仁傑一併進宮, 向武後稟明了這些日子追查所得。


    其實在入宮之前,他們兩人就商議過,到底要不要把“親信”這條線索跟武後稟報。


    狄仁傑認為應該再繼續追查一陣子,等再有了新的線索、至少能夠佐證這種說法的時候再上奏。


    袁恕己因知道武後的脾xing是至為護短的——比如上次張公公失口說了那句“皇後所殺”, 還隻是轉述,就差點xing命不保,貿然將這推論上稟,武後不信還是其次,最怕她非但不信,反而因此遷怒。


    如果武後因此而覺著袁恕己跟狄仁傑是故意這般、把髒水潑在她的“親信”身上,好撇清廢後……那就萬事皆休了。


    但是在進宮的路上,袁恕己想著匆忙離京的阿弦,想到她從小到大的種種遭遇,他的心裏突然為了阿弦生出一股不忿之氣。


    進宮門的是偶,袁恕己對狄仁傑道:“我改變主意了,我們該把這件事上報。”


    狄仁傑詫異:“先前不是說好了麽?如果貿然稟奏皇後,很容易讓皇後誤以為我們是故意搪塞。”


    袁恕己道:“狄兄,你我追查此案這麽久了,當年宮裏可用的人,死的死,遁的遁,再難找到可用之人,如果這案子真的這麽容易翻過來,不繫舟那些人手眼通天,這麽多天為什麽還隻敢暗地裏跟皇後較勁?”


    狄仁傑微微挑眉,一笑沉吟。


    袁恕己又道:“但是,如果真的動手的是皇後的親信,非但是我們被蒙在鼓裏,不繫舟的人被蒙在鼓裏,連皇後也被蒙在鼓裏,你覺著以皇後的心xing,若給她知道了此事,她會放過那動手之人嗎?”


    狄仁傑仍是不做聲,仿佛在沉思。


    袁恕己道:“我主張向皇後稟明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件案子,皇後是當事之人,也是最接近案子的人,皇後身邊有多少親信,有哪些人最有可能接近當時的小公主,皇後應該是最知qing的!”


    “你的意思……”狄仁傑道:“你難道是想讓皇後去找這個人?”


    袁恕己點了點頭:“你我一直在找當年當事的所謂證人,甚至連阿弦都問到了,但阿弦當時還隻是個繈褓中的嬰孩,她又知道什麽?但皇後就不同了……其實,皇後才是你我最有力的證人。”


    狄仁傑點點頭:“我承認少卿你說的有道理,可是以皇後護短的心xing,她能不能真正做到‘主持公道’,將當年真相宣明,尚且未知,畢竟……如果動手的是皇後的‘親信’,這可是家醜……”


    袁恕己道:“不錯,是家醜,但是我認為,若安定小公主已死,皇後或許不會公正處理此事,也許會暗中有所行動,但是現在,阿弦還活著!我……賭皇後她不會再負阿弦,這一次,該皇後親自給安定公主主持公道了!”


    狄仁傑眉頭緊鎖,兩個人目光相對,半晌,狄仁傑終於嘆了口氣:“少卿,你這熱血沸騰的模樣,倒是有點兒像是十八弟了。”


    袁恕己聽他如此說,知道他是答應了,便道:“這大概就是近墨者黑吧。”


    狄仁傑哈哈一笑:“好個近墨者黑,若這是近墨者黑,我倒是qing願這天底下都是‘近墨’之人了,那樣的話,幹坤必定也清朗許多。”


    ---


    兩個人商議妥當,進殿麵見皇後,便將近來所查,一一同武後稟明。


    果不其然,當武後聽說當年行兇的可能是自己的“親信”之時,武後怒道:“胡說八道!”


    她怒不可遏,瞪著底下兩人,“當初有人散播謠言,說是我殺死了安定,所以我才讓你們兩人去查明真相,這就是你們所謂的真相?這樣換湯不換藥的說法,大有含沙she影之意,莫非是為了廢後翻案的鋪墊嗎?!”


    狄仁傑垂頭,微微露出了一個“果然如此”的笑。


    袁恕己道:“娘娘息怒,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臣等絕沒有什麽翻案之意,隻想查明真相。娘娘何不細想,朱妙手在宮內侍駕幾十年,什麽光怪陸離不曾見過,又怎會貿然認定是皇後不利於小公主?一定是有人用極高明的手法誤導了他,又或者是誤導他的人是他不會質疑的,起初我跟狄大人以為是廢後身邊之人栽贓,但若是廢後之人,朱妙手非但不會信,反會起疑,可是……”


    可是武後身邊的人當然就不一樣了。


    狄仁傑聽袁恕己說罷,道:“原先臣也建議等再找到人證,加以佐證後再稟明娘娘,隻是少卿說服了臣。娘娘自己也知道,當年但凡跟此事有關的,或死或下落不明,無甚可用,可是……若真的案qing像是我們所推一樣,娘娘您才是最有力可靠的人證。”


    “我?”武後皺眉。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探幽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月薇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月薇妮並收藏大唐探幽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