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間,林子裏其他的雜音都dàng然無存,所有人均都翹首看向琴音傳來的方向,武承嗣手勢一停的功夫,阿弦早也已迴身看去,隻見身後桃花亂綻,疏影橫斜,桃林之下一道脫俗的影子,端然而坐,就算未曾看清他的麵容,也早知道了斯人是誰。
第327章 阿弟
這會兒那桃樹之下已經聚集了不少人, 卻都不敢靠前, 隻隔著一段距離屏息聽看。
武承嗣雖然不通音樂,可那琴音入耳,仍覺著一陣心曠神怡,才要問“那是誰”, 阿弦卻早已邁步往那邊去了。
武承嗣見狀忙跟了上去, 兩人一前一後到了近前,分開前麵圍看的人群,定睛看時,一個喜且驚艷, 一個卻是驚妒jiāo加。
喜而覺驚艷的自是阿弦, 她看著眼前的人,隻覺風景如畫,斯人更是美不勝收。
這瞬間,無端竟跟她先前所見的那個七八歲的崔曄的場景儼然“不謀而合”了。
桃樹下還坐著另外三人, 或坐或靠,或凝神看著崔曄, 或仰頭看著別處實則細細傾聽, 各有一番瀟灑風度。
但阿弦眼中卻隻看見了崔曄,隻見他正襟危坐於桃枝之下, 身著尋常的赭紅圓領袍, 如此普通的衣裳, 卻給他穿的貴不可言, 清雅端方。
他心無旁騖地垂眸凝視琴弦, 似乎全然不知道自己的琴音已經像是最香甜的盛放的花朵一樣,把所有的看客遊客們都如蜜蜂蝴蝶似的吸引的紛至遝來。
就如同周圍的觀者、聽眾一樣,阿弦同樣雙眼閃閃地看著端坐撫琴的崔曄,隻覺得每一聲琴音都像是撓在自己的心上,連心弦也隨著那琴弦的顫動而顫動不休,陶醉之餘,不覺傾倒。
當然,在場眾人裏也有對此場景免疫的,但都是些“特異”之士,比如這會兒站在阿弦身後的武承嗣。
正在觀者雲集紛紛迷醉之時,琴音節奏加快,惹得聽眾的唿吸都隨之急促,卻又不敢把唿吸放的過於粗重,怕打擾了這天籟之音。
琴音如同流水潺潺,奔騰起伏之際,一陣chun風似也按捺不住,飛舞而起,頓時滿樹的桃花瓣也隨之飄零。
桃花沐浴著chun風,如此多qing,紛紛地貼著彈奏者的髮鬢、臉頰,肩頭飄落,有的還順著他纖長的手指,頑皮地墜落在琴弦上,像是故意要引起他格外的注意一樣。
直到那修長的手指終於在琴弦上一按,止住了所有顛倒眾生的音調,同時他的目光似有若無地向著阿弦的方向掃了一眼。
琴音停歇,而聽眾們卻兀自像是飲了太過醇濃的香醪,醺醺然飄飄然。
直到有人拍手稱讚:“好一曲《流水》。往常聽人多彈此曲,本已不覺新鮮,今日才知道先前所聽的皆是嘔啞嘲哳,不堪入耳,難登大雅之堂,今日天官親撫這曲,卻是給《高山流水》正了名了。”
發話的是崔曄身旁一名看似身形略顯單薄的青年,但顧盼間卻自有一股不同流俗的氣質。
阿弦不認得此人,可卻認得他身旁隨行的那位麵帶瞭然笑意的青年,竟正是當初在飛雪樓上、蒙盧照鄰引薦過的初唐四傑之一,楊炯。
而那人說完後,在兩人身旁,另有一名看似麵目尋常的少年發話道:“我這才明白王子安為什麽執意要天官彈奏,果然是此曲隻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迴聞。”他站起身來,端正恭敬地向著崔曄躬身行禮。
崔曄並不動,隻是矜持而不失禮貌地向著這少年略微垂首致意。
阿弦雖還在打量,但圍觀眾人卻終於從琴音中清醒過來,又聽到這幾個人的對談,其中便有眼明者叫道:“是吏部的崔天官!”
“還有王勃王子安,楊炯楊盈川!”報出了兩個當世風流的名字,更引起一陣陣驚唿聲此起彼伏。
隻有那名年紀最小的少年,眾人並不認得。
那少年左顧右盼,略有些黯然地低下頭去。
雖然引發了圍觀者的騷動,被圍觀的其他三人卻分毫不為所動,王勃離崔曄最近,正帶笑不知跟他說什麽,楊炯則屈起右腿靠在桃樹上,笑聽兩人說話。
阿弦一看見王勃,頓時就想起那篇《滕王閣序》,一想起滕王閣序,桐縣的種種又走馬燈地出現在麵前。
忽然身後武承嗣道:“你瞧瞧他們,出什麽風頭,不就是會做兩首詩,彈幾首曲子嘛,竟然當眾如此招搖。”聲音有些酸溜溜地。
阿弦笑道:“雖然這不算什麽過人的本事,不過我自己是不會的,所以我最敬重會這些的人,但……殿下應當是都通懂的,所以並不覺著稀奇。”
像是羊吃糙吃到了一枚荊棘,武承嗣想吐又吐不出來,咽也咽不下去,隻咩咩地gān咳著笑了兩聲:“我也隻是略懂,略懂而已。”
他忽然又跟柔弱的小羊發現前方有láng出沒般,驚恐地指著那邊桃樹下道:“了不得,你看那些少女,都快要投懷送抱了!哎呀呀,傷風敗俗,成何體統!”
阿弦忙迴頭看去,果然見那些妙齡少女們,一個個臉紅心跳,眼神羞澀地上前,或圍著王勃,或圍著楊炯,或羞答答地跟崔曄攀談,有大膽的,便在他們身旁也坐了。
正有一名粉色衣裳的少女向著崔曄遞出了一枝桃花,她的女伴在旁咬著唇嬌憨傻笑。
阿弦冷眼看崔曄如何舉止,卻見他沖那少女輕輕一笑,似乎說了句什麽。
阿弦一看,頓時滿心地醋山醋海,覺著崔曄不該跟那女孩子笑的那樣,她顧不得去理會那女孩子如何,便哼了聲,沒好氣地瞪著崔曄。
誰知正斜睨中,崔曄起身。
旁邊王勃跟楊炯頓時都抬頭看來,卻見他徐步往前,目不斜視地穿過人群。
所到之處,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給他讓開一條路。
在阿弦驚訝的注視中,崔曄走到身旁,沉靜地看了她片刻,抬手握住她的手,溫聲道:“過來,我給你引見兩個知jiāo。”
幾乎就是在崔曄徑直走過來的時候,阿弦的臉就像是燒紅了的炭,唿唿冒熱氣。
身不由己地被崔曄牽著手領到了樹下,他對著王勃跟楊炯道:“這就是阿弦。”
楊炯是跟阿弦見過的,沖她一眨眼,調侃道:“原來真的是你,久違啦,十八弟。”
阿弦舉手一撓癢癢的臉:“楊先生向來安好?”
王勃則道:“這就是天官心心念念的人麽?果然是天然脫俗,可喜可敬。”贊了兩句,又看向崔曄笑道:“我當天官為什麽有閑心答應我輩的邀請,原來果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阿弦覺著自己將暈過去了。
幸而旁邊那名少年道:“哈,如果不是天官親自介紹,我還當是個小兄弟呢,原來竟是大名鼎鼎的女官大人,失敬失敬。”
楊炯知道阿弦不認得此人,便說道:“這位是宋之問,字延清。”
---
阿弦被崔曄領走之後,武承嗣被扔在了原地,他憤憤地看著前方那一幕,想要qiáng行參與,卻又有些缺乏底氣。
跟那些擅長琴棋書畫的傢夥們在一起,如果也叫他也做兩首詩彈些曲子,豈不是反而要在阿弦麵前露出所謂“略懂”的馬腳?
</br>
第327章 阿弟
這會兒那桃樹之下已經聚集了不少人, 卻都不敢靠前, 隻隔著一段距離屏息聽看。
武承嗣雖然不通音樂,可那琴音入耳,仍覺著一陣心曠神怡,才要問“那是誰”, 阿弦卻早已邁步往那邊去了。
武承嗣見狀忙跟了上去, 兩人一前一後到了近前,分開前麵圍看的人群,定睛看時,一個喜且驚艷, 一個卻是驚妒jiāo加。
喜而覺驚艷的自是阿弦, 她看著眼前的人,隻覺風景如畫,斯人更是美不勝收。
這瞬間,無端竟跟她先前所見的那個七八歲的崔曄的場景儼然“不謀而合”了。
桃樹下還坐著另外三人, 或坐或靠,或凝神看著崔曄, 或仰頭看著別處實則細細傾聽, 各有一番瀟灑風度。
但阿弦眼中卻隻看見了崔曄,隻見他正襟危坐於桃枝之下, 身著尋常的赭紅圓領袍, 如此普通的衣裳, 卻給他穿的貴不可言, 清雅端方。
他心無旁騖地垂眸凝視琴弦, 似乎全然不知道自己的琴音已經像是最香甜的盛放的花朵一樣,把所有的看客遊客們都如蜜蜂蝴蝶似的吸引的紛至遝來。
就如同周圍的觀者、聽眾一樣,阿弦同樣雙眼閃閃地看著端坐撫琴的崔曄,隻覺得每一聲琴音都像是撓在自己的心上,連心弦也隨著那琴弦的顫動而顫動不休,陶醉之餘,不覺傾倒。
當然,在場眾人裏也有對此場景免疫的,但都是些“特異”之士,比如這會兒站在阿弦身後的武承嗣。
正在觀者雲集紛紛迷醉之時,琴音節奏加快,惹得聽眾的唿吸都隨之急促,卻又不敢把唿吸放的過於粗重,怕打擾了這天籟之音。
琴音如同流水潺潺,奔騰起伏之際,一陣chun風似也按捺不住,飛舞而起,頓時滿樹的桃花瓣也隨之飄零。
桃花沐浴著chun風,如此多qing,紛紛地貼著彈奏者的髮鬢、臉頰,肩頭飄落,有的還順著他纖長的手指,頑皮地墜落在琴弦上,像是故意要引起他格外的注意一樣。
直到那修長的手指終於在琴弦上一按,止住了所有顛倒眾生的音調,同時他的目光似有若無地向著阿弦的方向掃了一眼。
琴音停歇,而聽眾們卻兀自像是飲了太過醇濃的香醪,醺醺然飄飄然。
直到有人拍手稱讚:“好一曲《流水》。往常聽人多彈此曲,本已不覺新鮮,今日才知道先前所聽的皆是嘔啞嘲哳,不堪入耳,難登大雅之堂,今日天官親撫這曲,卻是給《高山流水》正了名了。”
發話的是崔曄身旁一名看似身形略顯單薄的青年,但顧盼間卻自有一股不同流俗的氣質。
阿弦不認得此人,可卻認得他身旁隨行的那位麵帶瞭然笑意的青年,竟正是當初在飛雪樓上、蒙盧照鄰引薦過的初唐四傑之一,楊炯。
而那人說完後,在兩人身旁,另有一名看似麵目尋常的少年發話道:“我這才明白王子安為什麽執意要天官彈奏,果然是此曲隻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迴聞。”他站起身來,端正恭敬地向著崔曄躬身行禮。
崔曄並不動,隻是矜持而不失禮貌地向著這少年略微垂首致意。
阿弦雖還在打量,但圍觀眾人卻終於從琴音中清醒過來,又聽到這幾個人的對談,其中便有眼明者叫道:“是吏部的崔天官!”
“還有王勃王子安,楊炯楊盈川!”報出了兩個當世風流的名字,更引起一陣陣驚唿聲此起彼伏。
隻有那名年紀最小的少年,眾人並不認得。
那少年左顧右盼,略有些黯然地低下頭去。
雖然引發了圍觀者的騷動,被圍觀的其他三人卻分毫不為所動,王勃離崔曄最近,正帶笑不知跟他說什麽,楊炯則屈起右腿靠在桃樹上,笑聽兩人說話。
阿弦一看見王勃,頓時就想起那篇《滕王閣序》,一想起滕王閣序,桐縣的種種又走馬燈地出現在麵前。
忽然身後武承嗣道:“你瞧瞧他們,出什麽風頭,不就是會做兩首詩,彈幾首曲子嘛,竟然當眾如此招搖。”聲音有些酸溜溜地。
阿弦笑道:“雖然這不算什麽過人的本事,不過我自己是不會的,所以我最敬重會這些的人,但……殿下應當是都通懂的,所以並不覺著稀奇。”
像是羊吃糙吃到了一枚荊棘,武承嗣想吐又吐不出來,咽也咽不下去,隻咩咩地gān咳著笑了兩聲:“我也隻是略懂,略懂而已。”
他忽然又跟柔弱的小羊發現前方有láng出沒般,驚恐地指著那邊桃樹下道:“了不得,你看那些少女,都快要投懷送抱了!哎呀呀,傷風敗俗,成何體統!”
阿弦忙迴頭看去,果然見那些妙齡少女們,一個個臉紅心跳,眼神羞澀地上前,或圍著王勃,或圍著楊炯,或羞答答地跟崔曄攀談,有大膽的,便在他們身旁也坐了。
正有一名粉色衣裳的少女向著崔曄遞出了一枝桃花,她的女伴在旁咬著唇嬌憨傻笑。
阿弦冷眼看崔曄如何舉止,卻見他沖那少女輕輕一笑,似乎說了句什麽。
阿弦一看,頓時滿心地醋山醋海,覺著崔曄不該跟那女孩子笑的那樣,她顧不得去理會那女孩子如何,便哼了聲,沒好氣地瞪著崔曄。
誰知正斜睨中,崔曄起身。
旁邊王勃跟楊炯頓時都抬頭看來,卻見他徐步往前,目不斜視地穿過人群。
所到之處,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給他讓開一條路。
在阿弦驚訝的注視中,崔曄走到身旁,沉靜地看了她片刻,抬手握住她的手,溫聲道:“過來,我給你引見兩個知jiāo。”
幾乎就是在崔曄徑直走過來的時候,阿弦的臉就像是燒紅了的炭,唿唿冒熱氣。
身不由己地被崔曄牽著手領到了樹下,他對著王勃跟楊炯道:“這就是阿弦。”
楊炯是跟阿弦見過的,沖她一眨眼,調侃道:“原來真的是你,久違啦,十八弟。”
阿弦舉手一撓癢癢的臉:“楊先生向來安好?”
王勃則道:“這就是天官心心念念的人麽?果然是天然脫俗,可喜可敬。”贊了兩句,又看向崔曄笑道:“我當天官為什麽有閑心答應我輩的邀請,原來果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阿弦覺著自己將暈過去了。
幸而旁邊那名少年道:“哈,如果不是天官親自介紹,我還當是個小兄弟呢,原來竟是大名鼎鼎的女官大人,失敬失敬。”
楊炯知道阿弦不認得此人,便說道:“這位是宋之問,字延清。”
---
阿弦被崔曄領走之後,武承嗣被扔在了原地,他憤憤地看著前方那一幕,想要qiáng行參與,卻又有些缺乏底氣。
跟那些擅長琴棋書畫的傢夥們在一起,如果也叫他也做兩首詩彈些曲子,豈不是反而要在阿弦麵前露出所謂“略懂”的馬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