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李自成知道高歡的意圖,但是除非他要放棄河東,否則就隻能接受。


    現在清軍攻擊河東,李自成沒有選擇,他必須接受高歡的好意。


    為了改變大順的被動局麵,李自成深思熟慮之後,還是覺得向高歡采購火器、兵甲、糧食,用來抗擊清軍。


    清軍現在打他,乃是因為南下受阻,才掉頭攻擊河東。


    如果大順軍能夠在河東擋住清軍,給予清軍巨大殺傷,那麽清軍會不會收兵,重新去打明朝呢?


    因此,雖然知道高歡禍水西引,還拿自己當擋箭牌,賺自己的錢,但李自成還是決定花錢從高歡手中購買軍資。


    這一是他錢確實也多,放在那裏不能當飯吃,二是他確實想守住河東,三是采購軍資,還有和清軍作戰,能夠提高順軍的戰力。


    況且,高歡現在占他便宜不要緊,隻要順軍在河東擋住清軍,等清軍南下攻打高歡,那時候就該高歡求他,該他戰高歡便宜了。


    宋獻策的太原之行很成功,李自成為了抵抗清軍,撥款二百萬兩,用來向河南軍政府采購軍資和糧食。


    自從南北朝開始,南方的生產力,就超過了北方。


    在明朝,南方的物資,不僅能滿足南方的需要,還賣到北方和海外。


    宋獻策迴到洛陽,軍政府控製的商號,立刻開始從南方收購物資、糧食,然後轉手就賣給了李自成。


    於此同時,軍政府控製的軍工作坊,也加班加點的擴大生產和產能。


    在高歡看來,黑火藥製造的火器,技術含量都不高,很容易仿造。


    這就像紅夷大炮,傳到明朝後,很快又傳到清朝。


    高歡在開封使用鐵殼雷後,便知道李自成和滿清很快就會仿造。


    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戰爭會促使雙方的兵器和技術,不斷的進步。


    既然避免不了,被清軍和順軍學去,高歡便直接賣給李自成,趁著他沒有之前,擴大產能,培養工匠,降低生產成本。


    順軍和清軍一月能造一百枚,高歡這邊便要能造一千枚,成本還低,與他們比生產能力,拚國力,拚消耗。


    軍政府各工坊,得到了訂單,立時開足馬力生產。


    一時間,孟津渡口,每日渡船不絕,而在晉南呂梁山脈的山道上,大隊的民夫,則將一車車的糧食和軍資,運往晉中,支持著順軍抗清,行成了一條順軍的生命線。


    隨著大批軍資和糧食運到晉中,原本進展順利的清軍,逐漸發現順軍的抵抗越來越激烈,也越來越難打了……


    南京。


    高歡在安排好河東事宜,以及布置好黃河防務之後,便帶著二十萬聯軍,簇擁著朱由崧,開始了上京之路,要成為控製天下的男人。


    二十萬人馬,浩浩蕩蕩,聲勢浩大,沿途州縣紛紛倒戈。


    上次高歡過來,揚州鹽商因為對高歡的輕視,損失了五百萬兩,淪為高歡的打工人。


    這次高歡才到淮安,揚州鹽商就開始派遣人員過來接洽,表示支持弘光政權。


    有了鹽商的支持,弘光政權等於就有了錢袋子,大事便已經成了三成。


    而隨著揚州的支持,也就表示整個江北,都倒向了弘光朝廷。


    這時,消息傳到南京,潞王監國,還有錢謙益等人開始不安起來。


    此時在南京皇宮內,潞王看著高歡、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等一百多位將領,聯名讓他退位歸藩的檄文,內心深感恐懼。


    “錢閣老,當初你不是這麽說的啊!”朱常淓發現情況,並非像東林黨許落的那樣,不禁驚惶質問。


    高歡選擇福王朱由菘,東林黨選擇潞王朱常淓,雙方意見不同,可選擇何人為帝時卻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朱由菘和朱常淓都不是雄主。


    高歡要把持朝政,東林也想把持朝政,兩邊都不可能擁戴一個英主上來。


    弘光帝朱由菘,在清軍南下時,棄南京而逃,而潞王朱常淓比朱由菘還不如,在杭州城直接就投降了清軍。


    當時明軍方國安部與清軍激戰杭城下,朱常淓害怕得罪清軍,盡然派人犒勞與明軍交戰的清軍,氣得城下交戰的明軍,紛紛拔營而走,導致杭州失陷。


    朱常淓是明朝藩王,自然清楚老朱家皇位繼承的規則,他本來怕有人不服,不敢來南京當這個監國,但是錢謙益、趙之龍等人,紛紛前往拜訪,聲言整個天下都聽聞他的賢名,都願意擁戴他當皇帝。


    可是現在看來,事情完全不是這樣,上百名戰將,四十萬大軍要求他下台,讓本就心虛的朱常淓,心中萌生了退意。


    “殿下不要慌,莫要自亂陣腳!”錢謙益忙安撫一句,東林黨已經將他扶上來,豈會讓他下去。


    東林黨將朱常淓擁為監國後,作為迴報,朱常淓立時就打破了崇禎對錢謙益永不錄用的旨意,以天下板蕩,需要人才為由,征招錢謙益做官,而且直接就進了南京內閣。


    朱常淓拿著檄文,問道:“高歡已經帶兵南下,況且按著法理,先帝和諸皇子不在,確實該福王繼承大統啊。如今高歡聲勢浩大,江北盡皆擁福,錢閣老準備怎麽應對?”


    東林黨對此早就有對策,錢謙益微笑道:“殿下先安心,高歡兵馬雖多,但是江上有鄭家水師,高歡過不了江,殿下便立於不敗之地。”


    朱常淓聽他這麽一說,才鎮定一些,不過殿中眾人,還是有些擔心。


    畢竟,這件事情還是沒解決,統序問題必須要定下來,大明才能重新安定。


    趙之龍問道:“錢閣老!現在高歡擁立福王,江南這邊也是人心惶惶,閣老可有對策?”


    錢謙益被溫體仁和周延儒整了以後,對於如何整人,已經頗有心得,他微笑道:“這個簡單,隻需要讓天下人知道,福王昏庸無道,高歡乃權奸即可。雖說帝位繼承,早有輪序,但自古帝位繼承,也有立賢不立長之說。隻要我們讓天下人看見福王昏庸的本質,認清高歡是奸臣,那麽天下百姓,就會支持我們,而有民意支持,潞王殿下即位自然合乎禮法。”


    趙之龍明白錢謙益的潛台詞,那就是搞臭福王和高歡。


    趙之龍追問道:“福王父子丟失洛陽,致使闖賊坐大,確實昏庸無能,可這個高歡,數敗闖賊,又起兵勤王,擊敗建奴,聲望極高,閣老如何說他是權奸?”


    錢謙益胸有成竹,“高歡身上,小毛病不少,諸如飛揚跋扈,蠻橫無理,不過這些無關大節,確實似乎挑不出大問題。今天我要說的也不是高歡,而是高有才。”


    高有才乃閹黨出身,東林對於高有才翻身,本就十分不滿。


    如果不能把高有才搞臭,讓一個閹黨上位,那麽東林多年的鬥爭,便等於失敗了。


    現在搞臭高有才,便等於搞臭高歡。不僅能夠打擊高歡,還能打擊閹黨,以免閹黨死灰複燃。”


    趙之龍問道:“高有才能有什麽事情?”


    錢謙益忽然一本正經的沉聲道:“殿下,臣聽北方傳來消息,建奴攻打北京時,正是高有才打開城門投清,放建奴入城,才害死了先帝!”


    潞王微微一愣,疑惑自己怎麽沒有聽說。


    趙之龍卻反應過來,錢謙益這是要利用東林掌握的輿論,直接誣陷高有才。


    以東林黨掌握的輿論,就算高有才活著從北京出來,也難以爭遍,隻要輿論聲音夠大,說的人夠多,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如果讓百姓認為,是高有才開城,放清軍入城,害死了崇禎皇帝,那麽高歡的聲望,也會一落千丈,遭人唾棄。


    “這件事情,臣也聽說了!”趙之龍笑道。


    殿上眾多東林黨人,紛紛道:“是這麽迴事,確實是高有才開的城門!”


    (感謝天長之劍的1000,朱尚炳的秦國的500,書友2567的500,書友1807的200,勢不可蕩的打賞,求月票,推薦,追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布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武布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