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知命耳提麵命,上來就指出南奕心態上的問題。


    南奕聽後,心中震動。


    不管是李太華還是陶知命,身為無相仙門的修士,雖無「洞真」天賦,卻有「無相真解」,見微便可知著,輕易看破南奕的表相。


    在南奕以「洞真」窺探陶知命底細時,陶知命也一眼看出南奕心思頗重。


    所幸,不了解詳情下,李太華與陶知命不疑有他,皆隻道南奕是背負血仇,走脫不出,卻要為照常生活而強顏歡笑,無端戴起了麵具。


    但其實,南奕一直戴著的,是名為「南一」的麵具。


    穿越至今已一月,南奕雖做不到完全與原身一個性子,卻也一直約束著自我,不敢過於放縱。


    久而久之,南奕也險些忘了,自己還戴著麵具在。


    但從南山縣來到南天城,已是新的環境,且原身父母皆已亡故,南奕恍然醒悟,自己不必再刻意扮演南一了。


    他隻需要做好自己,並在日後力所能及的範疇內,多找找永恆明火教的麻煩,替原身盡力報仇即可。


    他悟了。


    在陶知命麵前,南奕也不刻意遮掩心思,直接帶著恍然模樣,長揖道:“多謝師兄指點,師弟今日,收獲匪淺。”


    南奕嘴角微揚,語氣懇切,卻又透出一絲輕鬆。


    他是真的徹底放鬆了下來,知道自己在陶知命麵前,若是刻意遮掩反為不美,便幹脆不遮掩了,也不去管陶知命會怎麽想。


    反正,他此刻,是真的精神通透、渾身舒泰。


    而見南奕突然這般灑脫起來,倒令陶知命微微訝異:


    血海深仇,這般輕易便放下了、看開了?


    觀南奕欣然自在的模樣不似作偽,陶知命驀然想起了李太華所說:天生道子。


    陶知命嘖嘖稱奇:以此子心性,倒也稱得上天生道子,表現不差。


    “我先將你後麵每天在店裏要做的事,與你說個清楚。”陶知命開始盡引路人的職責。


    “師弟你在我這做工,主要便是招唿客人,售賣書籍字帖等;偶爾遇到有人來店裏出售古籍的,也可酌情收下。有時候,一些古籍中,不乏神異,這便得考驗眼力了。”


    “書院裏排課較鬆,除去先生講課外,多是學子間交流探討。你在我這掛個半工半讀的名頭,等到二月往後,不必參加尋常學子交流,聽完課後再來店裏,耽誤不了多少事。”


    “至於工錢,一個月算你一銀元。但要想以後修行順遂,師弟你還需自個想法子,多找些生計才行。”


    南奕點頭。


    此世沒有所謂的靈石。但銀元,作為法器「吉祥通寶」,不僅在凡間流通,也在修行界流通。


    因為金元銀元,可作為施法媒介,替代某些原材料。其中,銀元可用於黃階術法消耗,金元可用於玄階術法消耗。


    還有一些手段,雖不會徹底消耗金銀元,隻是以之為引,亦會損上幾分成色,需要時間恢複。


    總之,金元銀元,又有法金術銀之說。


    修士若想修行順遂,必須要有足夠多的金銀元,施法消耗,乃至於購買丹藥法器等。


    這也是此世修士,多在凡間經營產業或勢力的原因。不僅是為了積蓄底蘊,更是為了生計,不得不經營產業。


    南奕想了想,問道:“陶師兄,我之前在縣裏,寫有一小說,正在連載之中,盈利尚可,稱得上是一門生計。不知連載我小說之報刊,可能接入師兄伱這書店?”


    “哦?哪家報刊?什麽小說?”陶知命饒有興趣地問道。


    南奕答:“《大離雙龍傳》,刊載於《明報》,是我在南山縣認識的一位書商,所創建的新報。”


    陶知命聽完,麵色略顯古怪:“這書,原來竟是你寫的。”


    “嗯?怎麽?師兄你聽說過?”南奕目露不解,追問了一番。


    原來,《大離雙龍傳》與《明報》,其實已經在南天城小範圍流傳開了。


    因為歲考當天,謝北河曾給三位監考官的親信隨從,塞錢送了好幾份報紙。


    等監考官迴了郡城,或早或晚,都看到了《明報》,繼而小範圍流傳開。


    然後,《明報》的印模是在郡城書行裏製作。就算沒有外傳,但書行內部的人,自然也是知道《明報》存在。


    隻是,南山縣的文人書生,看到直描畫法後,想的是趁早加入,趁勢出名。


    而郡城官員,無修為的,不需要名氣,隻想著能否收購股權,坐享分成;有修為的,則懷疑是其他修士在幕後,沒興趣幫人打開郡城市場。


    再加上謝北河與費進,有意以縣城包圍郡城,忙著先攻略縣城,不著急叩開郡城市場。於是一時半會間,《明報》隻在郡城小範圍流傳,尚未傳入民間。


    而陶知命,恰好在這個小範圍之內。


    陶知命笑著說:“既然《大離雙龍傳》是你寫的書,《明報》也與你有關,那我迴頭便給各處打聲招唿,讓他們管住手。”


    “你晚些出門,寫信迴南山縣,叫他們把《明報》各期寄來我這店裏售賣即可。”


    南奕大喜:“多謝陶師兄。”


    有陶知命這句話,不用擔心《明報》產業被郡城修士惡意收購,直接就能打開郡城市場。


    “謝就不必了。”陶知命眯眼笑道,“我本來還在想,每月一銀元的工錢外,是否還要給你分些售賣提成。現在看來,倒是不用給你提成了。相反,售賣《明報》,我還得從中抽成才對。”


    麵對陶知命的調侃,南奕隻得無奈一笑。


    提成給不給的倒是無妨,主要是抽成。


    一份《明報》,不考慮印模,印刷成本為一文,售價十文,盈利足有九文。


    但這僅限於南山縣,由謝北河直銷。


    而到了南山縣外的市場,自然不可能再由謝北河直銷,需要找當地書商代為經銷。


    在這方麵,又需要費進作為書行執事的人脈,來打通渠道。


    所以實際上,南山縣外的市場,謝北河是以四文一份許給費進,隻賺三文。而費進則作為分銷商,或六文,或七文,想辦法再賣給各縣書商,由當地書商另行經銷。


    然後,因為縣外市場,實際歸屬謝北河的利潤隻有三文一份。所以不管是三七分成還是一九分成,最終分到南奕手上的分紅,並不會過於誇張。


    至於南天城市場,陶知命雖然看好南奕,覺得小師弟日後大有前途,但論起錢財,就又是另外一碼事了。


    畢竟,陶知命也是要賺錢攢錢的。


    作為保障《明報》在南天城不受其他修士幹擾的最大靠山,陶知命雖不會染指《明報》的股權,卻也不會在進貨價上客氣。


    一份《明報》,他隻出五文進貨。


    不過這樣一來,費進就不肯以四文拿貨了——他還得承擔運貨送貨的成本,從南山縣運到南天城,四文進五文出,還有著中途失事的風險,雖不至於倒貼,但多少等於白幹。


    所以最終,供應南天城的《明報》,是費進三文進,再以五文出給陶知命。


    當然,關於《明報》分銷與經銷之間的價格爭執,都是後話了。


    此時此刻,麵對陶知命隻以五文拿貨的抽成要求,南奕無奈一笑間,主要是在感慨:


    本以為繼承許洛遺產,得了一金五銀,足以稱得上是暴發戶,還曾一度有過放棄碼字賺辛苦錢的想法。


    哪成想,成了修士以後,這點錢財瞬間就吃緊起來,必須得想辦法繼續多賺錢。


    南奕思來想去,覺得自己還是得加大力度,讓點點繼續努力,多碼點字才行。


    畢竟,才日碼萬字,哪裏夠讀者老爺們看的呢?!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詭異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修行真知未曾更並收藏神詭異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