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鏖戰,自八月十八日的下午,戰至十九日的淩晨,也就是深夜時分。


    原本,夜深灰霧濃,再加南奕施展「玄黃濁世」,離宮之中,是頗為昏暗,隻偶爾有些術法神通的靈光閃爍。


    但隨著離皇服食「朝聞道」,萬道源炁,也就是灰霧,被牽扯著形成一片浩渺能量旋渦,卻使天穹為之一清。


    在這清朗天幕下,離皇化身光之巨人,與天穹交相輝映。


    然後,光之巨人,化作了萬千光點,不再聚成人形,漫天飄灑,如繁星般閃爍著,將天幕映照得更加明亮而神秘。


    此時此刻,幾乎全京城的百姓,自白天觀戰到現在,都沒有睡覺。


    他們聽到了離皇死前最後一道口諭,也目送著離皇身軀星散於天地之間。


    但他們全都處於茫然無措的狀態,因世界觀被突兀顛覆,尚且不能迴過神來。


    如是往常,按照離朝的習慣,將由武安司出手,借取王朝氣運來修改百姓記憶。


    但現在,離皇崩,而新皇未立,根本無處獲取授權來借取王朝氣運。


    而且,武安司司長伍長安,此時也無心在乎離京百姓是否得窺世界真相,隻想著立即趕入宮中。


    其餘文武百官,也差不多同此心思。


    東淩天隻稍微攔了攔,便不得不收迴十二金釵,放棄攔截不再走過場輪流闖陣的文武百官。


    不過離皇頒布的最後口諭,賜封南奕為大離國師,實是絕了文武百官卸磨殺驢、反過來誅殺刺客南奕的可能性。


    東淩天因此,隻稍微攔了攔,待南奕緩過勁來,傷勢於「全愈」之下不斷好轉,即撤下了十二金釵銷魂陣。


    南奕並未管離皇隕後才姍姍來遲的文武百官。


    離皇的最後口諭,隻能算口諭,或者說一份提案,並不能就此令南奕當真成為大離國師。


    須得文武百官皆無異議,且在正式諭旨上加蓋離皇玉璽,才能讓南奕真正受封大離國師之位。


    但離皇以「君命社稷」加持口諭,令文武百官不會上來就表示反對的同時,也相當於洗去了他之前安在南奕身上的亂臣賊子之身份。


    簡單說,離皇將死之時,沒有將南奕定性為刺客,反倒將南奕推為了大離國師候選者。


    如此一來,離皇實是絕了個別官員可能打著為他報仇名義來找南奕麻煩的可能性。


    南奕看在眼中,默然無語。


    離皇乃是他的救命恩人。


    雖然這份救命之恩,於南奕而言,來得甚是突兀,但南奕也確實決定承了這份恩情,在鬥法時有所保留,並未將離皇往死裏打,隻是想著廢掉離皇重生之手段。


    但離皇心高氣傲,沒了本命蠱春秋蟬,根本不願接受泯然凡人之未來,毅然選擇死在聞道之路上。


    南奕對此有所預料,卻也隻能目送離皇聞道而崩。


    因為氣運之爭、立場之爭下,注定了他與離皇,隻能有一個最終勝者。


    他可以約束自己不殺離皇。


    卻不能替離皇決定接受泯然凡人之未來。


    隻是南奕沒想到,離皇在死前,竟會為他翻案,推選他為大離國師。


    原本做好離皇崩後立馬跑路之準備的南奕,因此改變計劃,沒有直接一走了之。


    他收迴「玄黃濁世」,自乾坤戒中重新取出一套衣物穿在身上,隻保留「全愈」天賦所化琉璃淨火繚繞體表以恢複傷勢。


    南奕沒有說話。


    當先趕入宮中的一眾官員,麵麵相覷,也沒有說話。


    他們主要是不知道說啥。


    恭賀南奕成功刺殺離皇?


    雖然百官暗地裏讚助了不少奇詭異物,但名義上,作為離朝臣子的他們,不適合作此恭賀。


    指責南奕刺君,叫囂著要為天啟帝報仇?


    如果離皇沒有頒布最後那道口諭,個別官員確實存此心思。


    他們倒不是真想斬殺南奕為天啟帝報仇,而隻是想著以此名義,搶奪一部分名望。


    後續,隨著南奕刺君事跡傳開,其名聲必將大振,進而牽引百姓散逸靈性,或蘊養法種,或增長道行。


    個別官員,就有心蹭一波熱度,為自己炒作名望。


    不過離皇一道口諭,卻是絕了這些人的小心思。


    至於說立馬跳出來反對南奕受封大離國師,雖然離皇已崩,無力反駁,但「君命社稷」加持不會失效,百官實在不好直接開口反對。


    於是,這也不行那也不妥下,明明心中有著千言萬語,趕入宮中的文武百官,皆不願當先開口,便隻能跟著南奕一起沉默。


    好在,沒過一會,最適合打破此時沉默的幾位皇室宗老,押著南君悅趕了迴來。


    顯然,被癡愚天魔影響過後的南君悅,狀態不佳,並沒能從皇室宗老手中成功逃掉。


    而當南君悅被帶迴,重新進入「均仙索」作用範圍,在離皇帶著狐千卻一起聞道而崩後,蛻凡小成修為的南奕,又一次被南君悅拉至蛻凡大成。


    不過鬥法已畢,雖然南奕還未收迴「均仙索」之效,修為變化與否,卻是不再打緊。


    南奕看向皇室宗老。


    皇室宗老先是簡單介紹了一番南君悅身份,言其乃是昔年明文廢太子之子,同樣流淌著皇室血脈。


    然後,有宗老說:


    “國不可一日無君。今天啟帝崩,急需再立新君。”


    “但皇室如今人才凋敝,一直沒有靈根天生圓滿者入道修行。依我等看,不如讓南君悅暫任離皇。”


    “等有了合適人選,再請南君悅禪位即可。”


    百官看向南君悅。


    南君悅一臉頹然。說是讓他即離皇之位,但君權旁落,別無實權,壓根隻是叫他負責當種馬罷了。


    畢竟,子嗣靈根圓滿與否,雖不完全取決於父母靈根,卻多少有些影響。


    皇室宗老也很頭疼。


    昔年長樂帝奪嫡,大離皇室內鬥,導致有資質的皇室子弟死了不少。


    拋開由明文廢太子強行灌頂入道的南君悅不說,皇室最新一代,就隻有正德帝一人靈根圓滿。


    四年前,正德帝暴斃,由凡人天啟帝繼承帝位。


    結果,天啟帝竟折騰出這麽多事。


    皇室宗老一時間著實不知該將帝位傳給哪位年輕皇室子弟,幹脆便讓南君悅做個傀儡皇帝,專門負責生孩子。


    百官沒什麽異議。於他們而言,隻要自己官身不受影響,誰做離皇,區別不大。


    如讓南君悅即位做傀儡皇帝,使皇權不複強勢,百官更是樂見其成。


    但南奕並不這麽想。


    他看向皇室宗老,一字一頓,緩緩開口道:“他是魔修。”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詭異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修行真知未曾更並收藏神詭異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