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把黎川送出門,才想起來,自己都沒問一句,他這怎麽走啊。大半夜又沒有貨車可以搭。
但叫了一聲,那年輕人似乎沒聽見,不一會兒身影就隱沒在黑暗之中。
黎川出了居住區之後,辨別了一下方向,便往東南方向急行。那邊應該有個小城鎮廢墟。走到一半,聽到前麵有車聲,還有燈光,立刻離開了大路,匍匐在荒原上較高的石頭後麵。好幾輛車子唿嘯而過,聽聲音是清理隊的人,向著他出來的居住區域過去,想必發生了滲入。
等車子走遠,黎川起身頭也不迴地向既定的方向去,滲不滲入傷不傷人在他看來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手裏這份東西。
兩個小時後,他終於在一個破落的小超市裏麵安頓下來。查看四周並沒有任何異樣,也沒有人追來的痕跡,才打開身上的盒子,拿出隨身的手電。
陳恨山覺得這是惡作劇,但黎川不這麽想。
惡作劇不會費這麽大的勁,真的創造出一套完整的文字。
但也不可否認,商富拿來的冊子完全是抄撰的事實。
可正因為是完全抄撰,才更說明了它存在的目的——這些冊子就是為了做為對照的,為了方便後來的人,更快速地理解這些字的原意才存在的。
甚至說,可以直接將那些被抄撰的歷史文獻書籍,做為翻譯工作來使用。
顯然,那個富商也說了謊。這些冊子根本不是他的東西,所以他才不知道這些冊子真正存在的意義,才會去找陳恨山。
黎川拿出譯典,和紙筆,打開了手裏的那幾張拓文,一個字一個字地對照起來。
第50章 過往
幾張拓文零零散散,看上去像是寫給某人的信。
整個拓文第一人稱為視角。因為大部字跡已經磨損,中間很多句子斷斷續續,讓人難以明白。
但能分辨出最後幾段講的是,現在自己時間已經不多,正處在左右兩難的境地,最後不知道結果會怎麽樣,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迴家,自己記掛著朋友的安危,也很想念親人。
最後一行大概是一些表明誌向的話,但大部份也看不太清楚了,隻有幾個字比較清晰可見‘再來’,但沒有前後文無法判斷可能是什麽事。
黎川看完,感到疑惑。
這封信看上去像是寫給關係非常親近的人,可這拓文明顯是從石壁或者石碑上拓畫下來的。
信為什麽刻在石壁或者石碑上?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寫這封信的人,當時手邊沒有紙筆,又受不可抗拒的力量阻擋,以後沒有機會再寫信,所以不得不以石為紙。這麽說似乎都很合理,但看幾張照片上,拓字的凹槽,如果是以利器在石頭上刻畫,凹處應該是會有尖峰留下的刻痕。但照片上的這些字,底部是渾圓的,說明這些字是用沒有‘尖峰’的東西寫成的。
沒有尖峰,就意味著,沒有‘刃’,什麽東西沒有刃卻能在石頭上寫字?
黎川把看了好多遍的拓文丟在一邊,靠在破破爛爛的椅子靠背上,盯著屋頂的蛛網出神。
這封寫在石頭上的信固然奇怪,可更奇怪的事,這封信有什麽保存的價值?湯白鶴為什麽把它放在這個盒子中,就好像這盒中所有的事,與這封信有什麽關聯。
黎川得不到答案,休息了一會兒之後,吃了點東西,又開始翻看別的資料。
他呆的地方離祝平的小區並不遠,但有附近廢棄的十幾個城鎮與村落,目標太多不好找。而且等賀知意找到了祝平,隻會以為他已經逃竄到別處,會立刻向各個中轉站甚至附近的居住區域發布他的信息,所以呆在這裏不動才是最安全的。
於是時間變得寬裕起來。他看了一會兒感到疲憊,索性睡了一會兒。淩晨大約三點醒來,在外麵獵殺了一隻野狗,屠宰剝皮,烤製好,在天亮之前因為燃燒而產生的煙霧已經完全散盡。
他抵好了門窗,把人為造成的痕跡都清理掉之後,迴到了清理出來的桌邊。
為了理清線索,他在超市裏找到了一些圖釘和線,並將湯白鶴的筆記本拆開來,先將所有的已經信息,按季節粗分成四大類別。
照片雖然大多數沒有人,不能從衣著區域,但有很多是有植物或者有其它的細節,做到區分季節並不難。
在分類之後,他又企圖將湯白鶴的日記和這些照片或其它資料相互關聯起來。
雖然湯白鶴的筆記中,避重就輕,完全沒有提及自己收集這盒子裏的資料的事。
但她在描述那些並不重要的雜事時,有從字裏行間透露出一些地點的信息。
比如辦完事之後,中午在哪兒的店吃了什麽之類。雖然現在已經是連鎖全國都有,但很多特色的店麵,都還是隻有本地或者特定的幾個地域、城市才有。這和某些植物隻在某個地域出現,就算在別處出現,形態上也有些細微的差別是一樣的。
黎川根據這些信息,將所有的日誌和資料都聯繫在一起,按時間的順序排列了起來。
出人意料的是,從時間上看,湯白鶴最先得到的資料是那些拓文。
她當然在日誌上沒有描述拓文的事,但在前一天的日誌中,提到了一句,說有一位友人邀請她某處參加‘個人收藏家’辦的展出。
她本來不想去,但是朋友說裏麵有一件很奇怪的展品。她問有多奇怪,朋友不肯迴答,一定要叫她去,說她看到就知道了。
</br>
但叫了一聲,那年輕人似乎沒聽見,不一會兒身影就隱沒在黑暗之中。
黎川出了居住區之後,辨別了一下方向,便往東南方向急行。那邊應該有個小城鎮廢墟。走到一半,聽到前麵有車聲,還有燈光,立刻離開了大路,匍匐在荒原上較高的石頭後麵。好幾輛車子唿嘯而過,聽聲音是清理隊的人,向著他出來的居住區域過去,想必發生了滲入。
等車子走遠,黎川起身頭也不迴地向既定的方向去,滲不滲入傷不傷人在他看來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手裏這份東西。
兩個小時後,他終於在一個破落的小超市裏麵安頓下來。查看四周並沒有任何異樣,也沒有人追來的痕跡,才打開身上的盒子,拿出隨身的手電。
陳恨山覺得這是惡作劇,但黎川不這麽想。
惡作劇不會費這麽大的勁,真的創造出一套完整的文字。
但也不可否認,商富拿來的冊子完全是抄撰的事實。
可正因為是完全抄撰,才更說明了它存在的目的——這些冊子就是為了做為對照的,為了方便後來的人,更快速地理解這些字的原意才存在的。
甚至說,可以直接將那些被抄撰的歷史文獻書籍,做為翻譯工作來使用。
顯然,那個富商也說了謊。這些冊子根本不是他的東西,所以他才不知道這些冊子真正存在的意義,才會去找陳恨山。
黎川拿出譯典,和紙筆,打開了手裏的那幾張拓文,一個字一個字地對照起來。
第50章 過往
幾張拓文零零散散,看上去像是寫給某人的信。
整個拓文第一人稱為視角。因為大部字跡已經磨損,中間很多句子斷斷續續,讓人難以明白。
但能分辨出最後幾段講的是,現在自己時間已經不多,正處在左右兩難的境地,最後不知道結果會怎麽樣,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迴家,自己記掛著朋友的安危,也很想念親人。
最後一行大概是一些表明誌向的話,但大部份也看不太清楚了,隻有幾個字比較清晰可見‘再來’,但沒有前後文無法判斷可能是什麽事。
黎川看完,感到疑惑。
這封信看上去像是寫給關係非常親近的人,可這拓文明顯是從石壁或者石碑上拓畫下來的。
信為什麽刻在石壁或者石碑上?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寫這封信的人,當時手邊沒有紙筆,又受不可抗拒的力量阻擋,以後沒有機會再寫信,所以不得不以石為紙。這麽說似乎都很合理,但看幾張照片上,拓字的凹槽,如果是以利器在石頭上刻畫,凹處應該是會有尖峰留下的刻痕。但照片上的這些字,底部是渾圓的,說明這些字是用沒有‘尖峰’的東西寫成的。
沒有尖峰,就意味著,沒有‘刃’,什麽東西沒有刃卻能在石頭上寫字?
黎川把看了好多遍的拓文丟在一邊,靠在破破爛爛的椅子靠背上,盯著屋頂的蛛網出神。
這封寫在石頭上的信固然奇怪,可更奇怪的事,這封信有什麽保存的價值?湯白鶴為什麽把它放在這個盒子中,就好像這盒中所有的事,與這封信有什麽關聯。
黎川得不到答案,休息了一會兒之後,吃了點東西,又開始翻看別的資料。
他呆的地方離祝平的小區並不遠,但有附近廢棄的十幾個城鎮與村落,目標太多不好找。而且等賀知意找到了祝平,隻會以為他已經逃竄到別處,會立刻向各個中轉站甚至附近的居住區域發布他的信息,所以呆在這裏不動才是最安全的。
於是時間變得寬裕起來。他看了一會兒感到疲憊,索性睡了一會兒。淩晨大約三點醒來,在外麵獵殺了一隻野狗,屠宰剝皮,烤製好,在天亮之前因為燃燒而產生的煙霧已經完全散盡。
他抵好了門窗,把人為造成的痕跡都清理掉之後,迴到了清理出來的桌邊。
為了理清線索,他在超市裏找到了一些圖釘和線,並將湯白鶴的筆記本拆開來,先將所有的已經信息,按季節粗分成四大類別。
照片雖然大多數沒有人,不能從衣著區域,但有很多是有植物或者有其它的細節,做到區分季節並不難。
在分類之後,他又企圖將湯白鶴的日記和這些照片或其它資料相互關聯起來。
雖然湯白鶴的筆記中,避重就輕,完全沒有提及自己收集這盒子裏的資料的事。
但她在描述那些並不重要的雜事時,有從字裏行間透露出一些地點的信息。
比如辦完事之後,中午在哪兒的店吃了什麽之類。雖然現在已經是連鎖全國都有,但很多特色的店麵,都還是隻有本地或者特定的幾個地域、城市才有。這和某些植物隻在某個地域出現,就算在別處出現,形態上也有些細微的差別是一樣的。
黎川根據這些信息,將所有的日誌和資料都聯繫在一起,按時間的順序排列了起來。
出人意料的是,從時間上看,湯白鶴最先得到的資料是那些拓文。
她當然在日誌上沒有描述拓文的事,但在前一天的日誌中,提到了一句,說有一位友人邀請她某處參加‘個人收藏家’辦的展出。
她本來不想去,但是朋友說裏麵有一件很奇怪的展品。她問有多奇怪,朋友不肯迴答,一定要叫她去,說她看到就知道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