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登基繼位以後,一方麵整軍肅治,另一方麵便是立定王後。因為楚懷王知道,對於國王來說,家和國興,家仇國衰,後宮不寧,國事不安。在戰國的時代,更是如此。因此,需要及早解決,方可率軍出戰。於是,楚懷王便立大將軍屈武之女屈容為北宮、秦孝公之女贏盈為西宮、齊威王之女田蕙為東宮。三宮當中,以北宮屈氏為最大,但不是權貴的最大,而是姐妹的最大。按照禮數來說,王後就一個,其餘都應該是妃子才對,可這楚懷王為什麽要立定東、西、北三宮都為王後,平起平坐呢?

    對於這個事情,說起來還真的有些複雜,需要慢慢地從頭說起,才能說得清楚。楚懷王的結發妻子本來就是北宮屈容。屈容是屈武之女,不但知書達禮,婉約有加,而且生得花容月貌,蘭心蕙質。屈容在年小時,與楚懷王一直是兄妹相稱,兩人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心心相印。說到底,這屈容與楚懷王,在三、五百年以前,也算是一家子。因為她的真正姓氏和楚懷王一樣,也是羊叫聲“羋”。

    屈容的父親屈武,是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的兩代名將,一把長刀打遍天下,難逢敵手。跟隨楚宣王、楚威王東征北戰,立下了無數赫赫戰功,的確是楚宣王、楚威王二代的忠臣良將,深深地得到楚威王的敬重。這屈容十來歲的時候,也常常隨著她的父親到楚王宮,拜見楚威王,論起家數輩份來,這屈容應該叫楚威王為叔父,因為屈武比楚威王還大了兩歲。楚威王看見他的大兒子熊槐與屈武的女兒屈容常常眉來眼去,感情真摯,隨之成全了他們二人的感情,下旨賜婚。因此,這屈容一下子,便從大將軍的女兒而變成了太子妃,也可以說是鯉躍龍門,上了門檻。

    說真的,屈武雖然是兩代名將,位高權重,在楚軍將領中威信甚高,但始終是楚國的軍事大臣,連個侯爺的封號也沒有。如果按照周朝的禮數來說,屈容應該是和朝中哪個重臣的兒子,或者王上的庶子相婚配,才算是門當戶對,而與太子配婚便是有些高上門檻了。說到底,太子始終是未來的王位繼承人。因此,這屈容當然也就是未來的楚國王後,母儀天下。就是朝中有多麽德高望重的大臣和王子見了她,也都得恭身一拜,道一聲“王後吉祥!王後千秋”!這是何等尊貴榮耀的事呀!這楚威王破格賜婚,足見其對屈武的敬重。

    不但如此,屈容的遠房親戚屈原和屈莊也都跟著沾了光。這屈莊是屈原的堂兄,武功修為算是不錯,年紀輕輕,二十歲不到,便被楚威王任命為將軍。而屈原比太子熊槐小十二歲,在屈原十六歲那年,太子熊槐是二十八歲。這時,太子熊槐與屈原的宗氏姐姐屈容結婚已經有八年了。這一年,屈原以探望他的姐姐屈容為借口,到了楚明宮,實際上是想到楚國的王宮裏找份差事,謀個一官半職。這屈容隻有一個同胞弟弟,名字叫屈匄,也就是以後勇冠三軍,戰死在丹陽的楚國大將軍。除了屈匄之外,便隻有屈原是她的近親弟弟了。楚威王看見屈原文謅謅的,又會背背幾首“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和“矣也兮”之類的東西,隨將屈原留在楚明宮裏,做太子熊槐的侍讀。侍讀,雖然不算是什麽官,可這,卻是屈原日後出人頭地,翻雲覆雨的好機會。

    果然,楚威王四年以後便病死,太子熊槐繼位,是為楚懷王,這屈原一下子,便從太子侍讀變成了國王的隨身近侍,沒有隔多久,便被楚懷王破格任命為近侍大夫。大夫一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相當於當時楚國的地方郡守或者將軍的級別,屬於楚國的中層官員。雖然在大夫的官銜上麵,還有上大夫、相國和軍中的大將軍。但是,大夫的官銜已經是上了父子世襲的檔次,並且就算是犯了法,也不可以刑罰,這就是所謂“刑不上大夫”。

    大夫的官位雖然不算大,充其量也隻是相當於地方行政長官的郡守一職,在當時的楚國有好幾十個。但是,屈原可不是一般的大夫,而是日夜陪在楚懷王身邊,在內與楚懷王談論國事,在外替楚懷王接待賓客,應對諸侯。再加上其姐姐屈容是北宮娘娘,屈氏一家三大夫,即屈匄、屈原、屈莊的赫赫權勢,在當時的楚國,真可以說是翻雲覆雨,權傾朝野,就連那王室宗親,楚國的最高行政長官上大夫靳尚,也差點被攆下台,趕出楚國的政壇。

    可是,屈原的姐姐屈容獨占太子宮的日子,雖然算來是有些年月,但是,屈容與熊槐結婚八年的那一年,楚、秦兩國合婚。太子熊槐奉父命娶了秦惠文公的親妹妹贏盈為妻,而秦惠文公也娶了太子熊槐的宗氏妹子羋秀為妻。為什麽會是這樣呢?因為楚、秦兩國世代姻親,從春秋到現在,都有幾百年了,楚國的代代君王如此。到了楚懷王這一代,當然也不例外。秦、楚兩國這幾百年來,通過姻親聯盟,在共同抵抗北方和中原各國列強的問題上,倒是一對生死與共,榮辱相當的好兄弟。

    當秦惠文公派人向楚威王提親時,屈容的父親屈武是有些看法,隨對楚威王說:“秦國現在已經是虎狼之國,豺狼之師了,商鞅偷襲我商淤,肯定是秦孝公的指使,至少商鞅事先是得到秦孝公的應準。否則,給商鞅一百個膽,他也不敢帶兵占領商淤。現在,秦國還沒有楚國強大,就已經包藏禍心,它日秦軍要是能與楚師一較高下,還不侵吞楚國才怪呢”!

    楚威王是個睿智的國王,對天下的局勢了如指掌,怎麽會不知道秦國君臣的狼子野心呢?然而,楚威王思前想後,覺得還是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秦、楚兩國的關係,隨對著屈武說:“話雖如此,但是,與楚國接壤的,不單單是秦國。魏、韓、宋、齊在北,蜀在西,越在東,而秦惠文公早就已經娶了魏惠王的親妹子為妻,秦、魏兩國實際上已經結盟。如果楚國再不與秦國聯合,秦、魏、韓三國聯盟,楚軍便不能北進了。楚、秦兩國的關係一旦惡化,楚國要向西討,秦、蜀兩國必然聯合,西蜀遙遠,難以攻伐。楚國要向東征,秦、魏兩國必定從西麵和北麵出兵牽製著楚軍,相助越國。這樣一來,楚國要發展,必然會受到三麵的圍攻,楚軍則大困,處於被動的狀態了。若是秦、楚兩國,能夠象以往一樣背靠著背,共同對外的話,那麽,秦東楚北,共擊韓、魏,楚軍飲馬黃河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屈武說:“若是楚、齊兩國聯盟,共同對付秦、魏兩國呢”?楚威王說:“楚、齊聯盟,不夠踏實。因為楚國要發展,就得向北征討,而齊國要擴張,勢必要往南征。自宣王以來,楚、齊兩國鏖戰已久,幾十萬楚軍血戰東地,哪齊王又怎麽肯善罷甘休呢?況且,齊國要打擊秦軍,必須經過魏、韓兩國的地方。因此,齊軍隻能打擊魏、韓的軍隊,而不能打擊秦國的軍隊。齊國在西麵所要謀取的,是魏國的濮陽和大梁,在南麵所要攻取的魯、宋兩國和淮、泗之地,而楚軍所要謀取的,恰恰也是大梁和宋、魯兩國。這就決定,楚、齊兩國隻能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而秦國所要攻奪的是韓、魏兩國的河東,我所要謀取的是魏、韓兩國的河南。如果秦、楚兩國聯盟,秦軍攻擊魏、韓的安邑和河東,我攻取韓、魏的長葛和洛陽,相得益彰”。於是,楚威王隨欣然答應,秦、楚兩國隨再次合婚。

    這個羋秀,姓羋氏昭,實是昭秀,年紀比太子熊槐小了十二歲,不僅生得花容月貌,而且才智過人。若與屈容相比,這屈容溫柔賢良,較少言語,而這羋秀卻是活潑機靈,性情開朗。在她年小時,常常在楚明宮內的練武場,看她的熊槐哥和昭睢、昭陽、唐蔑四人練楚家槍。說真的,單憑熊槐的少壯英姿,就已經足以迷倒羋秀這個小姑娘的芳心了,何況他還是太子,未來楚國的王位繼承人。而太子熊槐看這羋秀人又標致,而且聰明伶俐,尤其是說話聲如流鶯,笑口常常開,也打從心眼裏喜歡她這個宗氏小妹子。可是,一個是十九歲的大男人,一個是七歲的小女孩,對於兩性的感情,這熊槐一直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從七歲開始,太子熊槐每次在練武場上耍槍弄劍,這羋秀總要跟著坐在旁邊觀看。及至屈容嫁給太子熊槐,那年羋秀才八歲,這小姑娘一直躲在房裏哭了七天七夜,年紀小小便落下了情根。可是,太子熊槐和屈容又哪裏知道呀?從此,這小姑娘以後一見到屈容,從來都不叫她太子妃,還常常要和她鬥嘴,二人常生磨擦。這屈容雖然比她大了好多歲,但如果二人拌起嘴來,屈容卻總是說不過羋秀。本來屈容也是個很聰明的女子,但說話還是常常落了羋秀的套。可是,屈容卻不知道,羋秀為什麽老要跟她過不去。屈容看羋秀是熊槐心疼的宗親妹子,年紀也還不大,也就從不留心在意。

    及至羋秀長到十三、四歲,不僅依然象過去一樣談笑風生,言談舉止更顯出大家閨秀,而且出落得象婷婷玉立的荷苞。從此以後,太子熊槐和羋秀再次一照麵,便是四目相對,如漆膠然。這羋秀打從屈容到了太子宮,心裏常常問自己,為什麽不快點長大,她要等到幾時,才能出嫁到太子宮。哎!真是天不作美,就在羋秀好不容易熬到了十六歲,原隻望能嫁到太子宮和她的熊槐哥相棲相宿。哪知霹靂震響,楚威王一聲詔令,太子熊槐奉旨娶秦惠文公的妹妹贏盈,羋秀出嫁秦惠文公。這太子熊槐心裏總是空落落的,而羋秀又得知秦惠文公已經是五十歲的人了,更是肝腸寸斷。

    然而,一個是父命難違,一個是王威浩蕩。無奈!無奈!臨行前,羋秀拉著熊槐的雙手,哭泣地說:“熊槐哥!今日一別,不知何年何月,我才能迴到荊都。哥在不久的將來,號令百萬楚軍,會盟諸侯。但我羋秀發誓,它日也要率領百萬秦師,臨觀東周,我一定要把屈容給比下去。但願我們兄妹,它日能夠同站點將台,不要兵戎相見”。

    太子熊槐一聽,心中不覺凜然。想不到這平時談笑風生,年僅十六歲的羋秀竟有如此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城府。果然,這羋秀嫁到鹹陽宮,憑著她自己的美貌和聰明才智,深深得到了秦惠文公的寵愛,為他生了兩個王子,即是後來的秦昭襄王和涇陽君。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繼位,那時的秦昭襄王才十二歲,羋秀母子飽受冷落,常常受到魏太後和魏王後的欺負。三年後,羋秀憑著她的驚世才智,一舉擊敗眾多對手,將魏太後、魏王後及其黨羽一網打盡,把她的兒子秦昭襄王扶上了王位,自己做上了宣太後。這年的秦昭襄王,才剛剛十五歲。於是,羋秀便開始執掌秦國軍政大權四十一年,把秦國推向空前的強盛與壯大,不僅實現了她的率領百萬秦軍,臨觀東周的抱負,而且令西、東二周,向她叩頭謝恩,打得魏、韓二王向她頂禮膜拜,而這些卻是以後才說到的話。

    說來也是緣分,這羋秀見了秦惠文公的妹妹贏盈,便是一見如故,話語十分投機。而這贏盈不僅人生得貌美,而且也很有心機和才智。想想那秦惠文王比他的父親秦孝公精練強幹得多,便可知道,他的親妹子也不是省油的燈。這贏盈一嫁到楚明宮,便是西宮太子妃,她自然不肯讓北宮屈容坐大,這屈容的家族雖然在楚國十分顯赫,但又怎麽能比得上贏盈的娘家秦國有派頭。於是,這兩宮為了王後的鳳冠,幾乎演成水火。

    而這羋秀卻又偏偏不幫她的宗氏姐妹屈容,反而幫秦惠文公的妹妹贏盈。這樣一來,北宮屈容便坐立不安了。還好屈容的父親屈武甚得楚威王敬重,而熊槐與屈容也是青梅竹馬,感情十分融洽。否則,這屈容便要有的氣受了。不過,這可苦了太子熊槐,弄得兩邊吃力不討好,就是晚上要到哪個宮裏過夜,也都得賊似的小心翼翼。

    又過了幾年,太子熊槐三十一歲,楚、齊大戰以後,兩國和好,太子熊槐又奉父命娶了齊威王的女兒田蕙,是為東宮太子妃。這田蕙也是生得貌美如荷,冰肌玉骨,山東妹子,與屈容和贏盈相比,多了幾分豐腴和白皙。這田蕙秉承著她的父親齊威王的品性,自然也是不甘落後。照理來說,田蕙嫁到楚明宮,應該是排名第三。可她哪裏肯呀!強大的齊國勢力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然而,由於秦、齊兩國關係不好,一向處於東、西方的軍事對抗,這就必然要反映到楚明宮的西、東兩宮上,這田蕙和贏盈一照麵,便是言語相譏,鬧到兩宮家丁就象秦、齊兩國軍隊一樣。

    田蕙知道贏盈不好對付,在楚國的內部和外部,齊國都壓不倒秦國的勢力,而從禮數上說,贏盈又始終是二姐。於是,田蕙便拉著北宮屈容這個老大做招牌,來打擊西宮贏盈及其勢力。而北宮屈容也是個很聰明的女子,她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屈家勢力,敵不住秦國的力量,要是有朝一日,她的父親屈武一死,那她別說是鳳冠高戴,母儀天下,就是後宮恐怕都難以站得住腳。於是,屈容便從政事上全麵倒向齊國,主張楚、齊聯盟,打擊秦國,以拉住齊國的勢力作為她的靠山。

    這樣一來,北宮、東宮一聯手,屈氏宗親和齊威王在楚國的勢力相唿應,逼得西宮贏盈這個秦國女喘不過氣來。但是,這贏盈也不認輸,常常派人到鹹陽宮向她的哥哥和羋秀報訊,這秦惠文王自然在外麵全力相助,而羋秀既然是熊槐的宗妹,能夠在楚明宮長大,她的家族在楚國的勢力也肯定是非同小可,自然命人通知其家族,全力支持西宮贏盈。

    於是,楚國上下,便形成了以屈氏家族為中心的親齊派,和以靳尚等人為中心的親秦派。究其根源,都是來自於楚國王宮內部的三宮之爭。而這熊槐天生是個多情種,三個老婆,他誰也不想傷害,索性來個三宮同尊,都是貴妃,不分大小。但這隻是暫時的安定,在楚懷王三十三年的國王生涯裏,他的三宮爭鬥從未就沒有停止過。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楚威王死,太子熊槐繼位,確定王後的事自然也就擺上了日程,立誰為王後呢?於照禮數來說,應該立北宮屈容,可這西、東兩宮,早就嚴陣以待,楚國的宗人和權貴莫衷一是。秦國和齊國的使者,明裏是來為楚威王吊喪和為楚懷王登基祝賀,暗裏卻是來為他們的主子討立大楚王後。這楚懷王本來就是個多情種,到了北宮,便說登基以後便立屈容為王後,到了西宮,又說立贏盈為王後,可是到了東宮,又改口說立田蕙為王後。給秦、齊兩國的使者一問起,便不知道該立誰為好。於是,楚懷王索性來個三宮都是王後,不分大小,平起平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演繹(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烈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烈烈並收藏戰國演繹(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