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輕人在選擇工作時隻看到薪水、福利等物質問題,卻忘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自己到底是為什麽而工作呢?是為薪水,還是為自身能力的培養?


    一個人一旦隻為了薪水而工作,除此之外便沒有其他更高的動機,那麽這個人將越來越局限,看不到長足進步的機會,最終一事無成。因為沒有加班費不肯多幹一點活,因為沒有高工資而不願意吃苦,這種一時的斤斤計較看似非常聰明,其實是在欺騙自己。這種自欺欺人而帶來的損失,縱使日後怎樣後悔,怎樣奮起拚搏,都是無法彌補的。


    盛夏的一天,一群人正在鐵路的路基上工作。這時,一列緩緩開來的火車打斷了他們的工作,火車停了下來,一節特製的帶有空調的車廂窗戶被人打開了,一個低沉的、友好的聲音傳出:“大衛,是你嗎?”


    這群人的主管大衛?安德森迴答說:“是我,吉姆,見到你真高興。”於是,大衛?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鐵路的總裁,進行了愉快的交談,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愉快交談之後,兩人熱情地握手道別。


    大衛?安德森的下屬十分驚詫,對他是墨菲鐵路總裁的朋友這一點感到非常震驚。大衛解釋說: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同一天開始為這條鐵路工作的。


    其中一個下屬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大衛,為什麽他現在仍在驕陽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成了總裁。大衛非常惆悵地說:“23年前,我為一小時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是為這條鐵路而工作。”


    23年前為一小時1.75美元薪水而工作的人,現在仍然為薪水而工作;23年前為那條鐵路而工作的人,現在卻成了團隊的總裁,這就是平凡者與卓越者之間差別的根源所在。


    千萬不要隻為薪水而工作,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是比生計更可貴的,是在工作中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做正直而有益的事情。如果工作僅僅是為了麵包,那麽生命的價值也未免太卑微了。


    在工作中,我們總是會聽到各式各樣的牢騷和怨言。但主題是相同的:工作太累,工資太少。為什麽他們有如此多的不滿呢?關鍵在於他們沒有真正地去投身於工作,換言之,他們日日為之忙碌的不過是那份賴以維持生計而又為數不多的薪水而已,根本就沒有體會到工作的真意,更別說享受工作帶給他的快樂了。這樣,自然會滋生種種抱怨。


    一位年輕記者去采訪日本著名的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年輕人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采訪機會,做了認真的準備,因此,他與鬆下先生談得很愉快。那天他發揮得很出色,采訪大獲成功。采訪結束後,鬆下先生親切地問年輕人:“小夥子,你一個月的薪水是多少?”年輕人不好意思地迴答:“薪水很少,一個月才一萬日元。”


    鬆下先生微笑著對年輕人說:“很好!雖然你現在的薪水隻有一萬日元,但是,你知道嗎?你的薪水遠遠不止這一萬日元。”


    年輕人對此表示難以理解。看到年輕人一臉的疑惑,鬆下先生接著說:“小夥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爭取到采訪我的機會,明天也就同樣能爭取到采訪其他名人的機會,這就證明你在采訪方麵有一定的潛力。如果你能多挖掘這方麵的才能和多積累這方麵的經驗,這就像你在銀行存錢一樣,錢存進了銀行是會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會在社會的銀行裏生利息,將來能連本帶利地還給你。”


    鬆下先生滿含深意的一番話,啟發了年輕人的觀念,使他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許多年後,年輕人已經做了報社社長。


    鬆下先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能力和經驗的積累遠比目前薪水的高低更重要,因為它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最厚重的資本。


    其實很多商業界的名人在創業伊始收入都不是很高,但是他們看的不是眼前的利益,所以他們一直在努力工作。在他們看來,他們缺少的不是金錢,而是更需要能力、經驗和機會。


    如果一個人僅僅為了薪水而工作,那麽他將永遠都無法取得成功。工作的報酬不僅局限於薪水,薪水隻是工作的一種最直接、最低級的迴報方式。隻為薪水而工作是一種短視的行為,到最後受傷害的不是別人,隻能是自己。我們要認識到,金錢隻是埋藏在精神底下的物質因素,它和發展機會的多寡、自我實現的概率等等,才是共同構成衡量薪水高低的標準。


    所以,當你工作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你是在為自己現在和將來的發展打基礎,而不隻是為了薪水。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培養,這些東西是無法用金錢所衡量的。


    哈佛心理學教授發現,金錢在達到人們需求的某種程度後就不再誘人了,即使你還沒達到那種程度,但如果你忠於自我的話,就會發現金錢不過是眾多報酬中的一種。


    工作是人生的一種需要,是為了獲得樂趣與成就感,是為了造福於他人和社會,最後才是為了獲得自己所認為合理的那份薪水。一個以薪水為人生奮鬥目標的人是無法獲得人生的真正成功,也不會擁有真正的成就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作不是我們為了謀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每天比別人多做一點點


    很多人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成功的捷徑,卻從來不肯多花費一點時間在工作上。這樣做是非常不可取的。其實,不要小瞧自己比別人多付出的那一點,它也許會改變你的一生。偉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人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取得的。要想感動你的老板,成為老板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人才,隻需要你每天比別人多做一點點。


    在職場上,常常有這樣的員工,他們認為隻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就行了。對於老板安排的額外工作,不是抱怨,就是不主動去做。這樣的員工,自然不會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實際上,隻有多做一點,才能有更多的表現機會。


    對艾倫一生影響深遠的一次職務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師走進來問他,哪兒能找到一位速記員來幫忙,手頭有些工作必須當天完成。


    艾倫告訴他,公司所有速記員都去觀看球賽了,如果晚來五分鍾,自己也會走。但艾倫表示自己願意留下來幫助他,因為“球賽隨時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須在當天完成。”


    做完工作後,律師問艾倫應該付他多少錢。艾倫開玩笑地迴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約1000美元吧。如果是別人的工作,我是不會收取任何費用的。”律師笑了笑,向艾倫表示謝意。


    艾倫的迴答不過是一個玩笑,並沒有真正想得到律師的薪酬。但出乎艾倫意料,那位律師竟然真的這樣做了。六個月之後,在艾倫已將這事忘到九霄雲外時,律師卻找到了艾倫,交給他1000美元,並且邀請艾倫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薪水比現在高出1000多美元。


    艾倫隻是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一點事情,最初的動機不過是出於樂於助人的願望,而不是金錢上的考慮。艾倫並沒有責任放棄自己的休息日去幫助他人,但那是他的一種特權,一種有益的特權,它不僅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為自己帶來一項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


    有句哈佛名言:“多做一些,機會將隨之而來。”由此可見,多做一點點確實能夠給自己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在人人都向往的哈佛大學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為杜蘭特工作時,職務很低,現在已成為杜蘭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升遷,秘密就在於“每天多幹一點”。


    50年前,道尼斯開始踏入社會謀生,在一家五金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年才掙75美元。


    有一天,一位顧客買了一大批貨物,有鏟子、鉗子、盤子、水桶,等等。這位顧客過幾天就要結婚了,提前購買一些生活和勞動用具是當地的一種習俗。貨物堆放在獨輪車上,裝了滿滿一車,騾子拉起來也有些吃力。於是,道尼斯主動提出為顧客送貨。


    送貨並非他的職責,而道尼斯卻非常樂意運送如此沉重的貨物。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是,車輪一不小心陷進了一個不深不淺的泥潭裏,他使盡力氣也推不動。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駕著馬車路過,用他的馬拖起道尼斯的獨輪車和貨物,並幫他將貨物送到顧客家裏。


    在向顧客交付貨物時,道尼斯仔細清點貨物的數目,一直到很晚才推著空車艱難地返迴商店。他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高興,但是,老板卻並沒有因他的額外工作而稱讚他。


    第二天,那位商人將道尼斯叫去,告訴他說,他發現道尼斯工作十分努力,熱情很高,尤其注意到了道尼斯卸貨時清點物品數目的細心和專注。因此,他願意為道尼斯提供一個年薪500美元的職位。道尼斯接受了這份工作,並且從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對於每個人來說,獲得成功的秘密在於不遺餘力地多做一點。多做一點會使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天賦。多做一點,是聰明人的選擇;少做一點,是投機者的把戲。前者是主動掌握成功,後者是利用成功;前者為長久的人生之道,後者為短暫的機會偶遇。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距,其實並不像大多數人想象的那樣,有一道巨大的鴻溝橫亙在麵前。他們的差距隻在一些小的事情上:每天比他人多做一點點,每天花5分鍾的時間查閱資料,多打一個電話,在適當的時候多一個表示,多做一些研究……


    堅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堅持每天比原來多做一點點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堅持每天多做一點,做好一點,克服拖遝、馬虎、等待、推諉和懶惰,積少成多,就會比別人做得更好,學得更多。每天多做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就離成功近了一點點。


    以老板的心態工作


    一個員工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績,甚至在該行業取得長足的發展,並不在於你的資曆如何,你處於什麽樣的工作環境,幹什麽職位的工作,關鍵看你是以什麽樣的心態來對待你自己的工作的。


    很多員工普遍都有這樣一種心態,自己是打工仔,因而隻做與自己職責相關,並與自己所得薪水相稱的那些工作,以這樣一種心態去工作,你就會緊緊盯住自己份內的那些工作,而不想額外多幹一點,甚至經常以老板苛刻為理由,連自己份內的工作都不努力去做,敷衍塞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被動地應付上司分派下來的工作。結果幾年過後,除了拿那點薪水外,你一無所獲,甚至因態度不積極,自己的那份工作和薪水也保不住。這是典型的窮人心態,抱著這樣的心態工作,你就永遠隻能是打工者,甚至連工也沒得打,隻好忍饑挨餓,在抱怨中過著貧窮的生活了。


    但是,倘若你能夠以老板的心態來工作,那麽,就會以全局的角度來考慮你的這份工作,確定這份工作在整個工作鏈中處於什麽位置,就會從中找到做分內工作的最佳方法,會把工作做得更圓滿,更出色。以這種心態進行工作,你就不會拒絕上司派來的你有時間和精力來承擔的工作。你會認為這是表現自己工作能力、鍛煉自己技能和毅力的一次機會。有了這樣的心態,你就會因工作做得出色而使薪水得到提升,即便你沒有得到提升,或你得到提升而不想做,你也會因縱觀全局的領導能力得到培養、鍛煉和提升,從而為你將來自己創業準備條件。


    哈佛學子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拿破侖?希爾是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專家,他曾經聘用了一位年輕的女孩當助手,替他拆閱、分類及迴複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當時,她的工作是聽拿破侖?希爾口述,記錄信的內容。她的薪水和其他從事相類似工作的人大致相同。有一天,拿破侖?希爾口述了下麵這句格言,並要求她用打字機打印出來:“記住:你唯一的限製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立的那個限製。”她把打好的紙張交還給拿破侖?希爾時說:“你的格言使我獲得了一個想法,對你我都很有價值。”


    這件事並未在拿破侖?希爾腦中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但從那天起,拿破侖?希爾卻發現這件事卻在她腦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她開始在用完晚餐後迴到辦公室來,並且從事不是她分內而且也沒有報酬的工作。她開始把寫好的迴信送到拿破侖?希爾的辦公桌來。


    她已經研究過拿破侖?希爾的風格,因此,這些信迴複得跟拿破侖?希爾自己所寫的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直到拿破侖?希爾的私人秘書辭職為止。當拿破侖?希爾開始找人來補充這位男秘書的空缺時,他很自然地想到這位小姐。但在拿破侖?希爾還未正式給她這項職位之前,她已經主動地接收了這項職位。由於她在下班之後,以及沒有支取加班費的情況下,對自己加以訓練,終於使自己有資格出任拿破侖?希爾的秘書。不僅如此,這位年輕女孩高效的辦事效率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有很多人為她提供更好的職位請她擔任。她的薪水也因此多次得到提高,後來她的薪水甚至超過了當初作為普通速記員時薪水的好幾倍。她使自己變得對拿破侖?希爾極有價值,因此,拿破侖?希爾不能失去她做自己的幫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哈佛心理學大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亞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亞歌並收藏哈佛心理學大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