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艘遊艇上,永穆公主帶弟弟妹妹們吃東西。


    她的地位最高,皇子身份此刻沒用。


    不管是李嗣直、李嗣謙、李嗣升、李嗣真,還是曆史上本不應該出現的其他人,皆以這個姐姐為尊。


    他們都知道皇太子是小家夥,除非小家夥犯特別大的錯誤,或者掛了。


    這個姐姐, 本身不厲害,將來要嫁人的。


    然!她嫁的人厲害,欺負姐姐,姐夫會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於是在永穆公主的帶領下,家庭和睦,沒有人敢找事兒, 現在住在姐夫家。


    永穆公主不去想太多, 她嫌累, 反正弟弟妹妹聽話。


    “公主,那邊說要聘禮,不知道要什麽,李郎去弄圖紙,要做新東西。”


    小蘭帶著豆盧貴妃的的孩子,別看年歲小,輩分卻高。


    小男孩兒自己能吃飯了,他妹妹不行,依舊吃奶,不在這裏。


    “小蘭你想要什麽名?我是永穆公主,按照地名,你認為哪個好?”


    永穆公主問小蘭,小蘭出嫁前必須有個公主稱號,李易要求的。


    “東鄉、宣漢、石鼓、三崗,這四個縣不好聽。


    另一個通川不但不好聽,關鍵還是通州的州治所。


    會高於永穆縣,剩下一個是新寧縣, 我要這個行不?”


    小蘭其實早就想好了, 永穆公主的永穆是山南西道通州的永穆縣。


    那裏還有其他的縣,她覺得就新寧好聽。


    當然,若新寧是通州的州治所,她就不敢要。


    “嗯嗯!過些日子你就是新寧公主,我去跟父皇說。”


    永穆公主絲毫不覺得把小蘭弄成公主,自己的地位會變低。


    沒有小蘭,有大蘭,左蘭、右蘭,自己終歸得有貼身的人。


    小蘭好啊!說是侍女,其實親同姐妹,小蘭一路走來幫著擋掉無數敵害。


    “以後我也是公主,能領錢的。”小蘭笑。


    “給你雙份也不夠你花的,哎呀!咱們的李郎要出雙份聘禮。”


    永穆公主思維跳躍,娶一個是一份,娶兩個就是兩份。


    “技術最後也要是咱們管,聘禮是給出去的,咱們得跟李郎過日子,咱家的錢憑什麽給別人?”


    小蘭提醒,技術都是李家莊子的,生活不得和李郎在一起嘛!


    “對啊!咱倆找李郎說說, 別吃虧。”永穆公主覺得有道理。


    她倆比較聰明,聘禮給別人,自己家最後缺錢。


    不但不能給,還得想辦法多要嫁妝,劃一片地給自己家,金銀珠寶什麽的用車往迴拉。


    朝廷賺那許多錢,留著幹啥?


    ……


    “風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任我飄~搖~~天越高~~心越小~~不問因果有多少~~獨自醉倒~~今天哭~~明天笑~~不求有人能明了~~一身驕~傲~~歌在唱~~舞在跳~~長夜漫漫不覺曉將快樂尋找……風再冷~~不想……”


    池塘水幕上光影變幻,笑紅塵的曲子又一次出現。


    ‘大家’們的舞姿卻更舒展,表情更自然,比起第一次表演時的刻意和做作,今天的笑紅塵達到巔峰。


    這種境界所有的唱、奏、舞融會貫通,像李易時候的最高評價一樣,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好多人看歌伴舞興奮著,一起唱啊、跳啊!


    李易也挺高興,東北徹底占下來,準備成家,立業……先立了。


    至於治國平天下,這不一直在忙嘛!


    他抓把葵花籽嗑著喝啤酒,不喜歡吃別的東西,占肚子,該喝不下去酒了。


    李成器咯吱咯吱吃掉一個油炸豆蟲:“百姓需要官員手把手教,不然許多人不願意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


    他說豆蟲,第一年李家莊子叫大家養豆蟲,百姓養的少,等看別人賺錢,才跟風。


    大棚同理,今年,或者說去年冬天,京兆府與河南府的大棚數量比前年增加一倍。


    結果利潤大幅度下降,虧欠倒不至於,利潤低,一年迴不來本,明年才可迴本並賺一點。


    第一年跟李家莊子種大棚的百姓一個個都發財了,有錢。


    自己家換上玻璃窗戶,買自行車騎,戴手表,家裏落地鍾,加上縫紉機、煤油燈、暖水瓶、玻璃鏡子,可了不得哦!


    有錢還願意作公益事業,修路,大路不管,家門口的、村子裏的路給修、小木頭橋縫隙大的能補則補,補不了換石頭的。


    不修不行,耽誤騎自行車,木橋縫隙大,把車軲轆卡裏咋整?


    別人去趟長安城,四五十裏路,趕車,有牲口。


    有自行車的人家不同,穿上棉衣,一大早蹬車出發,小風一吹,凍得直哆嗦,那也挺著。


    到長安城看看方向,迴憶一番,按著車鈴鐺奔向藥鋪,抓藥,治療風寒的……


    “從個體上看,跟風後賺錢少,從大唐整體上看,屬於一種商品數量增加。


    大唐貨幣在升值,正是因大棚這等東西種的菜多,貨幣購買力提高。


    農牧業生產力發展得好,貨幣即便貶值,百姓依舊能享受到經濟發展福利。


    關鍵在於產地商品價格和銷售地零售價格之間的比例關係,涉及到……”


    李易就著這個話題說,產地和銷售低價格比例大,得看商品種類和路況。


    種西紅柿,相隔五百裏,產地一錢買三斤,銷售地三錢買一斤,正常。


    種西瓜,同樣的距離,相差九倍,不正常。


    番茄保存期短,商人運到地方,會扔掉很多。


    西瓜保存期長,不需要扔,憑什麽九倍價格?都讓收購商賺去,零售商通常賺的錢有比例。


    李家莊子目前負責控製往京兆府與河南府賣東西的當地收購價格,除非特殊的東西,否則商人從中賺的錢有幅度限製。


    這樣兩極分化率降低,商人若有本事能夠把番茄保存很長時間,九倍價錢讓他賺。


    “是此道理,易弟你吃個豆蟲?”李成器夾條豆蟲要給李易。


    “不吃,我其實不愛吃,隻是能吃而已,別看宣傳的時候說我因為吃了豆蟲就想出來某種技術。”


    李易拒絕,別給我,東北的蠶繭能吃,沒變成蛹的蟲子就不想吃,從蛹中飛出來的蛾子,更沒食欲。


    能吃跟喜歡吃絕對是兩迴事兒,羽林飛騎野外生存訓練,看他們什麽不能吃?正常狀態下,沒人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係統來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家一鍋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家一鍋出並收藏帶著係統來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