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平時勞作豐衣足食,戰時上陣殺敵。
長壽說的這些並不新鮮。早就有人提出來過。幾十年前王老相國變法的時候也這樣做過。讓普通百姓閑時練習弓箭刀槍。
可是這一舉措被各地官員廣泛抵製。最後在張卯做皇帝的時候徹底廢止。
讓百姓舞槍弄棒的總是讓皇上和官員們心裏戰戰兢兢的。百姓如羊比百姓如虎好得多。外敵入侵比百姓造反好得多。
大楚國建國一百多年外敵入侵有幾次?可是大大小小的百姓造反就有幾百次之多。
還是讓百姓當羊比較多。這樣能更安心一些。
“我來相州的路上看見上萬返家的流民軍士兵騎著戰馬帶著刀槍弓箭和鐵銃。製置使就不擔心一遭不測他們造反嗎?”汪藻問道。
“如果有人造反我大不了把河北之地讓給他們好了。”長壽笑著說道。
“這幾年造反的隊伍一波又一波。我現在留下的這四五千人他們大部分原來也是跟著張萬仙等人造反起家的。張萬仙帶領十萬流民軍占據河間府的時候,大建宮室,廣搜美女。累死餓死的百姓和流民軍士兵就成千上萬。百姓心裏都有一杆秤,他們跟著張萬仙那樣的人造反還不如跟著我。”長壽說道。
汪藻默然。
“大部分百姓能夠吃飽肚子還造什麽反?這一次打敗烏骨大軍並沒有耽誤農時。再說長壽把從烏骨人那裏得到的財物七成都分給了那些流民軍士兵。他們迴到鄉裏個個都是財主。河北之地一下子多了幾萬戶小康之家。誰造反,他們對付的就是誰!”肖嚴在一旁說道。
“我剛才跟肖大人說了,十年之內不收租稅不驅使百姓勞役。百姓造反幹什麽?”長壽接著說道。
長壽和肖嚴說的話讓汪藻心神搖動。
士大夫內心是矛盾的。總是在百姓和皇權之間搖擺。他們很多人都有讓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之心。可是最後又都倒向皇權。
有的士大夫麵對因為饑餓而造反的百姓能夠理直氣壯的說出何不當餓殍的話。意思是說百姓就應該即使是餓死也不能造反。
不過汪藻並不是這樣的人。如果老天給了他一個跟建王張勾一起出使烏骨大營的機會,他很可能現在混在眾位大臣裏麵而毫不起眼。
“汪大人,你覺得朝廷每年的軍費占稅負的幾成?”肖嚴問道。
“至少五成。”汪藻答道。他幾乎是沒有思考一下,因為這根本就不是秘密。
可是每年朝廷花這麽多的錢,很多士兵卻連吃飽肚子這件事都做不到。
“從後宮到皇族每年花去的錢占稅負的幾成?”肖嚴又問。
“將近三成。”汪藻答道。
“朝廷官吏的俸祿占多少?”肖嚴接著問。
“將近兩成。”汪藻答道。這時候他已經有些明白肖嚴問話的含義了。
“也就是說隻這三項就已經花光了大楚國的全部稅負。汪大人,朝廷每年用於百姓饑荒災害的賑濟又花了多少錢?”肖嚴最後問道。
“不到稅負中的一成中的一成。”汪藻尷尬的答道。
也就是說大楚國的百姓把自己一年的勞苦所得絕大部分都貢獻出來可是卻隻能從朝廷得到一點點的迴報。
整個大楚國大部分人隻奉獻卻不能索取。少數人隻索取卻根本不用奉獻。
這就像一個站在沙灘上的頭重腳輕的巨人一樣稍稍一陣風,巨人就倒下了。
青白王朝,烏骨人有多強大?主要原因還是大楚國太弱了。烏骨人押送大楚國的皇帝嬪妃和大臣們北上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冷眼旁觀甚至是幸災樂禍。
這一點就是太上皇張卯和皇帝張勾也是心知肚明。這段時間在大名府的茶館酒樓裏麵百姓們就添油加醋的述說著太上皇和那些後宮女人們在烏骨人那裏遭受了淩辱。
說的人眉飛色舞,聽的人津津有味。
這讓大楚國皇家的顏麵盡失。
“長壽製置使剛掌權柄,全憑一腔熱血。時間長了你就知道這裏麵的酸甜苦辣了。太上皇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他飽讀詩書剛才說的這些道理他怎麽會不明白?”汪藻說道。
“現在建王登基就是要興利除弊,讓大楚國如日當空中興有望!大楚國臣民正該同心戮力!”汪藻說道。
“無論是太上皇還是皇上都很看重長壽大人。臨行時太上皇囑咐我一件事,陛下願意把十三公主惠福公主許配給長壽大人,從此以後君臣一體!”汪藻拱手說道。
汪藻的話一出口,大營裏一片寂靜。肖嚴也抬頭看著長壽等著他表態。
“我已經有女人了。汪大人迴去後稟告太上皇,我有一個女人就足夠了。女人多了麻煩!再說,女人多了也費錢!”長壽平靜的說道。
這一次流民軍從烏骨人手裏解救出來的人裏麵光是太上皇張卯的女人就有六七百人。這還不算伺候這些女人的宮女。
汪藻的臉仿佛是被人狠狠的抽了一巴掌,頓時漲的血紅。
這不僅僅是長壽拒絕公主親事的問題。在大楚國有身份地位的男人三妻四妾平平常常。除此之外流連於花街柳巷那也是很平常的風流韻事。
做官連這一點快樂都沒有還有什麽樂趣?
可是眼前這小子卻準備標新立異一條路走到黑了。
“既然是這樣,那麽汪某就告辭了。明天我就護送太後和皇子他們去追趕太上皇和皇上。”汪藻臉色難看的說道。
看著汪藻遠去的背影長壽歎氣說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鄭太後躺在塌上閉目養神。
一個宮女悄悄走進來趴在鄭太後耳邊小聲說道:“汪大人剛才去幾位皇子的住處勸說皇子們跟著他明天一起返迴。可還是有幾位皇子執意不願意啟程。他們都想留在河北。”
鄭太後點點頭表示她知道了。
突然鄭太後睜開眼睛問道:“汪大人見長壽都總管提親的事情怎麽樣了?”
“長壽大人說他有一個女人就夠了。女人多了花錢也多,而且還很麻煩。”宮女答道。
“這是肖嚴肖大人告訴你的吧?說的好!如果大楚國的男人都是隻有一個女人,大楚國也不會走到今天。女人多了,身子骨就軟了。”鄭太後說道。
長壽說的這些並不新鮮。早就有人提出來過。幾十年前王老相國變法的時候也這樣做過。讓普通百姓閑時練習弓箭刀槍。
可是這一舉措被各地官員廣泛抵製。最後在張卯做皇帝的時候徹底廢止。
讓百姓舞槍弄棒的總是讓皇上和官員們心裏戰戰兢兢的。百姓如羊比百姓如虎好得多。外敵入侵比百姓造反好得多。
大楚國建國一百多年外敵入侵有幾次?可是大大小小的百姓造反就有幾百次之多。
還是讓百姓當羊比較多。這樣能更安心一些。
“我來相州的路上看見上萬返家的流民軍士兵騎著戰馬帶著刀槍弓箭和鐵銃。製置使就不擔心一遭不測他們造反嗎?”汪藻問道。
“如果有人造反我大不了把河北之地讓給他們好了。”長壽笑著說道。
“這幾年造反的隊伍一波又一波。我現在留下的這四五千人他們大部分原來也是跟著張萬仙等人造反起家的。張萬仙帶領十萬流民軍占據河間府的時候,大建宮室,廣搜美女。累死餓死的百姓和流民軍士兵就成千上萬。百姓心裏都有一杆秤,他們跟著張萬仙那樣的人造反還不如跟著我。”長壽說道。
汪藻默然。
“大部分百姓能夠吃飽肚子還造什麽反?這一次打敗烏骨大軍並沒有耽誤農時。再說長壽把從烏骨人那裏得到的財物七成都分給了那些流民軍士兵。他們迴到鄉裏個個都是財主。河北之地一下子多了幾萬戶小康之家。誰造反,他們對付的就是誰!”肖嚴在一旁說道。
“我剛才跟肖大人說了,十年之內不收租稅不驅使百姓勞役。百姓造反幹什麽?”長壽接著說道。
長壽和肖嚴說的話讓汪藻心神搖動。
士大夫內心是矛盾的。總是在百姓和皇權之間搖擺。他們很多人都有讓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之心。可是最後又都倒向皇權。
有的士大夫麵對因為饑餓而造反的百姓能夠理直氣壯的說出何不當餓殍的話。意思是說百姓就應該即使是餓死也不能造反。
不過汪藻並不是這樣的人。如果老天給了他一個跟建王張勾一起出使烏骨大營的機會,他很可能現在混在眾位大臣裏麵而毫不起眼。
“汪大人,你覺得朝廷每年的軍費占稅負的幾成?”肖嚴問道。
“至少五成。”汪藻答道。他幾乎是沒有思考一下,因為這根本就不是秘密。
可是每年朝廷花這麽多的錢,很多士兵卻連吃飽肚子這件事都做不到。
“從後宮到皇族每年花去的錢占稅負的幾成?”肖嚴又問。
“將近三成。”汪藻答道。
“朝廷官吏的俸祿占多少?”肖嚴接著問。
“將近兩成。”汪藻答道。這時候他已經有些明白肖嚴問話的含義了。
“也就是說隻這三項就已經花光了大楚國的全部稅負。汪大人,朝廷每年用於百姓饑荒災害的賑濟又花了多少錢?”肖嚴最後問道。
“不到稅負中的一成中的一成。”汪藻尷尬的答道。
也就是說大楚國的百姓把自己一年的勞苦所得絕大部分都貢獻出來可是卻隻能從朝廷得到一點點的迴報。
整個大楚國大部分人隻奉獻卻不能索取。少數人隻索取卻根本不用奉獻。
這就像一個站在沙灘上的頭重腳輕的巨人一樣稍稍一陣風,巨人就倒下了。
青白王朝,烏骨人有多強大?主要原因還是大楚國太弱了。烏骨人押送大楚國的皇帝嬪妃和大臣們北上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冷眼旁觀甚至是幸災樂禍。
這一點就是太上皇張卯和皇帝張勾也是心知肚明。這段時間在大名府的茶館酒樓裏麵百姓們就添油加醋的述說著太上皇和那些後宮女人們在烏骨人那裏遭受了淩辱。
說的人眉飛色舞,聽的人津津有味。
這讓大楚國皇家的顏麵盡失。
“長壽製置使剛掌權柄,全憑一腔熱血。時間長了你就知道這裏麵的酸甜苦辣了。太上皇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他飽讀詩書剛才說的這些道理他怎麽會不明白?”汪藻說道。
“現在建王登基就是要興利除弊,讓大楚國如日當空中興有望!大楚國臣民正該同心戮力!”汪藻說道。
“無論是太上皇還是皇上都很看重長壽大人。臨行時太上皇囑咐我一件事,陛下願意把十三公主惠福公主許配給長壽大人,從此以後君臣一體!”汪藻拱手說道。
汪藻的話一出口,大營裏一片寂靜。肖嚴也抬頭看著長壽等著他表態。
“我已經有女人了。汪大人迴去後稟告太上皇,我有一個女人就足夠了。女人多了麻煩!再說,女人多了也費錢!”長壽平靜的說道。
這一次流民軍從烏骨人手裏解救出來的人裏麵光是太上皇張卯的女人就有六七百人。這還不算伺候這些女人的宮女。
汪藻的臉仿佛是被人狠狠的抽了一巴掌,頓時漲的血紅。
這不僅僅是長壽拒絕公主親事的問題。在大楚國有身份地位的男人三妻四妾平平常常。除此之外流連於花街柳巷那也是很平常的風流韻事。
做官連這一點快樂都沒有還有什麽樂趣?
可是眼前這小子卻準備標新立異一條路走到黑了。
“既然是這樣,那麽汪某就告辭了。明天我就護送太後和皇子他們去追趕太上皇和皇上。”汪藻臉色難看的說道。
看著汪藻遠去的背影長壽歎氣說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鄭太後躺在塌上閉目養神。
一個宮女悄悄走進來趴在鄭太後耳邊小聲說道:“汪大人剛才去幾位皇子的住處勸說皇子們跟著他明天一起返迴。可還是有幾位皇子執意不願意啟程。他們都想留在河北。”
鄭太後點點頭表示她知道了。
突然鄭太後睜開眼睛問道:“汪大人見長壽都總管提親的事情怎麽樣了?”
“長壽大人說他有一個女人就夠了。女人多了花錢也多,而且還很麻煩。”宮女答道。
“這是肖嚴肖大人告訴你的吧?說的好!如果大楚國的男人都是隻有一個女人,大楚國也不會走到今天。女人多了,身子骨就軟了。”鄭太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