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張卯就駐蹕在曾經的三司使曾老太公家裏。住在這裏他還放心一點。
按理說他應該與久別重逢的兒子建王好好談談。可是張卯沒有,他要與曾老太公這個老狐狸先談談。
曾老太公的書房中張卯手捧茶杯低頭久久不語。
“陛下,茶杯你已經捧了二十多年了,不累嗎?該放下了。再說,泡了二十多年的茶它不苦嗎?”曾老太公意有所指的勸道。
張卯捧著精美的茶杯不舍的放下。他心有不甘的說道:“即使是我想放下,別人會相信嗎?”
“老臣已經為陛下想好了。大名府外有一座破敗的道觀叫鎮龍觀。我替陛下把名改成真龍觀,然後再好好修繕一下。陛下喜歡修道正好可以住在裏麵頤養天年。”曾老太公說道。
張卯一邊撫摸著茶杯一邊在思索。最後歎口氣終於把茶杯放在桌子上說道:“你的主意不錯。不過名字就不要改了,就叫鎮龍觀!這樣一些人也能安心一些。”
終於下了決心,張卯仿佛是自己也輕鬆了很多。
“我在鎮龍觀能鎮住相州那條龍嗎?”張卯問道。
曾老太公自然知道張卯說的是誰。
他微微搖頭說道:“現在還看不出來他想變成龍。再說,鎮住他是沒有用的,陛下不覺得河北各地的百姓已經與以往不同了嗎?”
張卯點頭。這一點他自然是感受最深,畢竟他與那些草民接觸的時間最長。
“牛和馬是用來幹活的,所以最多隻能吃七八分飽。吃的多了,浪費草料不說而且牛馬隻想趴在地上休息就不願意幹活了。”張卯說道。
這是私下裏的談話,張卯自然是把他的心裏話都說出來了。而不是平時那樣說那些要愛民如子的屁話。
“陛下,問題是這些百姓已經嚐到了吃飽的滋味,再讓他們迴到過去那樣他們能願意嗎?”曾老太公問道。
“所以說那個長壽比烏骨人壞十倍,一百倍!”張卯咬牙切齒的說。
“不僅陛下這樣想,大名府裏的許多士紳大戶也都這樣想。可是這也沒有辦法啊。”曾老太公歎氣說道。
“怎麽沒有辦法?等將來與烏骨人南北對峙的時候寧肯再讓一些土地利益給烏骨人,然後與烏骨人南北夾擊,一定要把這群無父無君的刁民徹底鏟除!”張卯拍案說道。
曾老太公抬頭看著張卯。張卯現在根本不是麵對烏骨人時的那種猶豫膽怯不知所措的樣子。談論到刁民的時候,張卯馬上表現出堅決幹到底,誓與刁民不死不休的氣概!
曆代君王對麵夷狄的時候割地賠款稱臣的比比皆是。可是麵對刁民的時候哪一個不是死幹到底的?
曾老太公心裏暗歎一聲。如果陛下麵對烏骨人的時候也能這樣該多好啊。
果然當談論到建王登基的問題時,張卯主張建王張勾帶領所有的人南下稱帝然後渡河去江南。
“先占據江南半壁江山再說,江北之地可以慢慢徐圖之嘛。”張卯說道。
在朝廷裏做了幾十年官的曾老太公自然知道張卯說的是官腔。徐圖之的意思就是把大片的土地留給烏骨人了。
可是這樣做江北的百姓和士紳怎麽辦?也都讓給烏骨人?
這樣做,百姓不答應。就是大名府裏的士紳官宦也不願意。
“當然不能讓給烏骨人了!我會建議我兒張勾分封幾路節度使讓他們自己招人馬抵禦烏骨人收複失地。等將來再慢慢把他們都剪除!”張卯說道。
曾老太公心裏泛起一股寒意。張卯現在表現出來的就是帝王心術了。
像張卯這樣的人再喜歡修道修仙,無論花多少錢修建道觀塑金身也不會得道成仙的。
與曾老太公談完之後,張卯與自己的兒子建王張勾見麵。
到張勾聽到父親打算在道觀裏長住修身養性的時候一臉的狐疑和警惕。
“你不用擔心我,馬上帶人南下稱帝先占據半壁江山在說!”張卯說道。
“可是,可是兄長他才是當今大楚國的皇上啊。兒臣怎麽能稱帝?”張勾為難的答道。
“大楚國到了今天這步田地都是他的責任!就是以後從烏骨人手裏得救也不能再做皇帝!”張卯毫不猶豫的說道。
張勾雖然沒有什麽曆練,可是畢竟出生於帝王之家。他顯然不能相信這樣的保證。
最讓人放心的就是死人。可惜的是他的哥哥也就是大楚國的皇帝不在他的手裏而是在烏骨人手裏。
“不要再猶豫了!大楚國不能沒有皇帝!百姓不能沒有皇帝!馬上南下稱帝!”張卯決然的說道。
“臨走之前代皇命分封幾路節度使留在北方各地。讓他們自招人馬,自己解決糧草軍餉。”張卯接著說道。
“一路走來,我就發現這附近的幾百裏人丁興旺,禾苗遍地。這裏留給你信任的人任州府官。正好方便收糧收稅。”張卯囑咐道。
“可是這裏幾個縣都是長壽都總管在管,他會願意我這麽幹嗎?”張勾有些為難的說。他現在兵不多,將不廣,實在沒有底氣。
“可以讓長壽做燕山節度使嘛。現在那裏被烏骨人占據,讓他去收複失地!隻要他還是大楚國官員,隻要他還自認是大楚國人就要聽朝廷的!還有,把常勝軍的郭藥師也封成節度使。最好讓他與長壽兩個人兵戎相見才好!”張卯說道。
張卯現在完全是一副全心全意替張勾著想的樣子。
果然,第二天建王張勾就代皇命任命長壽為燕山節度使,郭藥師為真定節度使。馬上派人向兩地送書。
接著張勾任命黃潛善為大名府知府,又任命各縣令去接管鹽山大名府之間原來由長壽管轄的各縣。
最重要的是張勾幾乎竭盡所能的派出一隻軍隊去接管鹽場。有了鹽場就意味著手裏有了大把的銀子。
張勾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雷厲風行毫不拖泥帶水,根本不像一個大楚國皇帝的作風。
等長壽得到消息就是他撤去對烏骨人的包圍帶流民軍迴來一切也已經生米煮成熟飯了。
除非他公開扯旗造大楚國的反。
田野間的道路上,劉大柱正帶著十幾個人趕著兩輛牛車日夜兼程。
“快一點迴家讓鄉鄰們做好準備。那些喝人血的又迴來了!”劉大柱說道。
按理說他應該與久別重逢的兒子建王好好談談。可是張卯沒有,他要與曾老太公這個老狐狸先談談。
曾老太公的書房中張卯手捧茶杯低頭久久不語。
“陛下,茶杯你已經捧了二十多年了,不累嗎?該放下了。再說,泡了二十多年的茶它不苦嗎?”曾老太公意有所指的勸道。
張卯捧著精美的茶杯不舍的放下。他心有不甘的說道:“即使是我想放下,別人會相信嗎?”
“老臣已經為陛下想好了。大名府外有一座破敗的道觀叫鎮龍觀。我替陛下把名改成真龍觀,然後再好好修繕一下。陛下喜歡修道正好可以住在裏麵頤養天年。”曾老太公說道。
張卯一邊撫摸著茶杯一邊在思索。最後歎口氣終於把茶杯放在桌子上說道:“你的主意不錯。不過名字就不要改了,就叫鎮龍觀!這樣一些人也能安心一些。”
終於下了決心,張卯仿佛是自己也輕鬆了很多。
“我在鎮龍觀能鎮住相州那條龍嗎?”張卯問道。
曾老太公自然知道張卯說的是誰。
他微微搖頭說道:“現在還看不出來他想變成龍。再說,鎮住他是沒有用的,陛下不覺得河北各地的百姓已經與以往不同了嗎?”
張卯點頭。這一點他自然是感受最深,畢竟他與那些草民接觸的時間最長。
“牛和馬是用來幹活的,所以最多隻能吃七八分飽。吃的多了,浪費草料不說而且牛馬隻想趴在地上休息就不願意幹活了。”張卯說道。
這是私下裏的談話,張卯自然是把他的心裏話都說出來了。而不是平時那樣說那些要愛民如子的屁話。
“陛下,問題是這些百姓已經嚐到了吃飽的滋味,再讓他們迴到過去那樣他們能願意嗎?”曾老太公問道。
“所以說那個長壽比烏骨人壞十倍,一百倍!”張卯咬牙切齒的說。
“不僅陛下這樣想,大名府裏的許多士紳大戶也都這樣想。可是這也沒有辦法啊。”曾老太公歎氣說道。
“怎麽沒有辦法?等將來與烏骨人南北對峙的時候寧肯再讓一些土地利益給烏骨人,然後與烏骨人南北夾擊,一定要把這群無父無君的刁民徹底鏟除!”張卯拍案說道。
曾老太公抬頭看著張卯。張卯現在根本不是麵對烏骨人時的那種猶豫膽怯不知所措的樣子。談論到刁民的時候,張卯馬上表現出堅決幹到底,誓與刁民不死不休的氣概!
曆代君王對麵夷狄的時候割地賠款稱臣的比比皆是。可是麵對刁民的時候哪一個不是死幹到底的?
曾老太公心裏暗歎一聲。如果陛下麵對烏骨人的時候也能這樣該多好啊。
果然當談論到建王登基的問題時,張卯主張建王張勾帶領所有的人南下稱帝然後渡河去江南。
“先占據江南半壁江山再說,江北之地可以慢慢徐圖之嘛。”張卯說道。
在朝廷裏做了幾十年官的曾老太公自然知道張卯說的是官腔。徐圖之的意思就是把大片的土地留給烏骨人了。
可是這樣做江北的百姓和士紳怎麽辦?也都讓給烏骨人?
這樣做,百姓不答應。就是大名府裏的士紳官宦也不願意。
“當然不能讓給烏骨人了!我會建議我兒張勾分封幾路節度使讓他們自己招人馬抵禦烏骨人收複失地。等將來再慢慢把他們都剪除!”張卯說道。
曾老太公心裏泛起一股寒意。張卯現在表現出來的就是帝王心術了。
像張卯這樣的人再喜歡修道修仙,無論花多少錢修建道觀塑金身也不會得道成仙的。
與曾老太公談完之後,張卯與自己的兒子建王張勾見麵。
到張勾聽到父親打算在道觀裏長住修身養性的時候一臉的狐疑和警惕。
“你不用擔心我,馬上帶人南下稱帝先占據半壁江山在說!”張卯說道。
“可是,可是兄長他才是當今大楚國的皇上啊。兒臣怎麽能稱帝?”張勾為難的答道。
“大楚國到了今天這步田地都是他的責任!就是以後從烏骨人手裏得救也不能再做皇帝!”張卯毫不猶豫的說道。
張勾雖然沒有什麽曆練,可是畢竟出生於帝王之家。他顯然不能相信這樣的保證。
最讓人放心的就是死人。可惜的是他的哥哥也就是大楚國的皇帝不在他的手裏而是在烏骨人手裏。
“不要再猶豫了!大楚國不能沒有皇帝!百姓不能沒有皇帝!馬上南下稱帝!”張卯決然的說道。
“臨走之前代皇命分封幾路節度使留在北方各地。讓他們自招人馬,自己解決糧草軍餉。”張卯接著說道。
“一路走來,我就發現這附近的幾百裏人丁興旺,禾苗遍地。這裏留給你信任的人任州府官。正好方便收糧收稅。”張卯囑咐道。
“可是這裏幾個縣都是長壽都總管在管,他會願意我這麽幹嗎?”張勾有些為難的說。他現在兵不多,將不廣,實在沒有底氣。
“可以讓長壽做燕山節度使嘛。現在那裏被烏骨人占據,讓他去收複失地!隻要他還是大楚國官員,隻要他還自認是大楚國人就要聽朝廷的!還有,把常勝軍的郭藥師也封成節度使。最好讓他與長壽兩個人兵戎相見才好!”張卯說道。
張卯現在完全是一副全心全意替張勾著想的樣子。
果然,第二天建王張勾就代皇命任命長壽為燕山節度使,郭藥師為真定節度使。馬上派人向兩地送書。
接著張勾任命黃潛善為大名府知府,又任命各縣令去接管鹽山大名府之間原來由長壽管轄的各縣。
最重要的是張勾幾乎竭盡所能的派出一隻軍隊去接管鹽場。有了鹽場就意味著手裏有了大把的銀子。
張勾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雷厲風行毫不拖泥帶水,根本不像一個大楚國皇帝的作風。
等長壽得到消息就是他撤去對烏骨人的包圍帶流民軍迴來一切也已經生米煮成熟飯了。
除非他公開扯旗造大楚國的反。
田野間的道路上,劉大柱正帶著十幾個人趕著兩輛牛車日夜兼程。
“快一點迴家讓鄉鄰們做好準備。那些喝人血的又迴來了!”劉大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