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勾在永津住的很舒服。不過這裏不是做事的地方,必須要盡快趕往大名府。
聽說建王要啟程趕往大名府,古二爺自告奮勇帶著二十多人護送。
為了讓建王殿下走的舒服有些,古二爺準備了一輛馬車鋪上厚厚的被子讓建王殿下坐在裏麵。
張勾躺在厚厚的被子上隨著馬車晃來晃去舒服得昏昏欲睡。
日進正午的時候,這一大隊人就進入了樂雲縣境內。夕陽西下的時候,古二爺派出兩個屬下尋找附近有沒有人家。看來今天晚上要借住在村民家裏了。
“老爺,前麵有一座大房子。看來那裏能落腳。”一個屬下迴來稟報道。
古二爺馬上讓屬下在前麵帶領向那處民居而去。
劉三柱的臉都笑開花了。
他和逃難到這裏的女人剛剛成親一年,女人就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兒子!
不僅是他高興。劉三柱的兩個哥哥劉大柱和劉二柱也高興的很。劉家終於有傳宗接代的人了。
今天是孩子滿月的日子。劉家三兄弟特地殺了一頭豬請遠近的鄉親吃飯。
現在的院子裏麵聚集了男男女女幾十個人。
十幾個女人把一個五大三粗的醜女人圍在中間。她們邊逗著女人懷裏剛剛滿月的孩子邊發出嘎嘎的笑聲。
雖然房子還是茅草房。可是重新修建的房子寬大結實。籬笆牆紮得整齊利索。完全是一副小康之家的模樣。
院子裏的幾十個村民也都衣著整潔,臉上帶著笑意。看上去就是富足安樂的田園生活。
大名府的布匹鐵製農具瓷器早就到了。
村民們用糧食和上一次從烏骨騎兵身上得到的錢財換了不少用的東西。
現在是二月天,再過一個月又到了下地的農忙時節了。
這一次比劉三柱娶親的時候強很多。劉大柱居然準備了一壇子酒給來捧場的鄉親們喝。
“我跑到鹽山想請長壽都總管也來喝酒。可是到了才知道他已經去大名府了。”劉三柱遺憾的搖頭說道。
這句話裏麵有很大的炫耀成分。劉三柱的意思是說他跟長壽都總管關係很不一般。
劉大柱正蹲在灶台邊添柴燒火。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靠在他身上。
這個孩子是劉三柱的老婆帶來的拖油瓶。由於劉大柱看他可憐總照顧他,所以他跟劉大柱最親。
汪藻騎在馬上很遠就看見院子裏的景象了。他一路上看見的都是衣衫襤褸餓的走不動路的災民。兩種景象完全是不同的兩個世界。
張勾也掀開簾子定定的看著那一大群正在談笑風生的村民。
院子裏的眾人也很快看見三十來人騎著馬向這裏而來。
劉家三兄弟反應最快。他們馬上轉身跑迴屋子裏不一會三個人端著三杆鐵銃出來。
劉三柱把鐵銃架在籬笆牆上又掏出火折子然後大聲喊道:“不要過來!再敢往前走就讓你們嚐嚐鐵銃的厲害!”
“不要向前走了!”古二爺急忙喊道。他可知道鐵銃的厲害。如果讓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村民傷到建王殿下可就麻煩了。
“我是古二爺!你們不認識我了嗎?”古二爺向村民們喊道。
這時候的村民們在院子裏找到了各種各樣的家夥拿在手裏。有的是鋤頭,有的是斧子,還有人卸下了鍘刀拿在手裏。
大家都虎視眈眈的看著遠處的三十多個人。
“動不動就拿著利器,純粹是一群刁民!”汪藻小聲說道。
“不要向他們透露建王的身份。”汪藻小聲囑咐古二爺道。
這時候馬忠德從人群中探頭看著古二爺。當初古二爺的孫子穀耀祖就是讓馬忠德打了一鐵銃。他在樂雲縣城裏見過古二爺。
“的確是古二爺那個老東西!”馬忠德說道。
所有的人放下了一半的心。
“這裏是樂雲不是永津!這裏的縣太爺是蕭明衍蕭老爺!不知道古二爺有什麽事嗎?”劉三柱還是把鐵銃對著外麵問道。
張勾和汪藻的眼睛都看直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草民看見了朝廷官員居然還是不卑不亢大吼大叫的。
古二爺恨得牙都要咬碎了。但是在這群彪悍的村民麵前隻能忍氣吞聲的答道:“天快黑了,我們想在這裏借宿一晚再吃一點東西。”
“你們有三十多人。你們住在這裏我們一家人住在哪裏?”劉三柱抗聲說道。
張勾和汪藻的下巴都快驚掉了。在大楚國的任何一個地方如果有人敢這樣跟官老爺說話一定會被按在地上打個半死然後發配。就是打死也不算什麽。
還是劉大柱老實。他隔著籬笆牆喊道:“對不住了,古二爺。長壽都總管曾經說過,沒有百姓許可,衙門裏的人不可以擅自闖入民宅。如果誰敢擅入民宅,百姓可以當做盜匪處置。”
“我們這麽多人直接衝進去教訓那些無知的刁民!”汪藻既憤怒又不耐煩的說道。
古二爺搖頭說道:“汪大人有所不知。這些村民彪悍的很!半年多前,烏骨騎兵都讓他們打的落荒而逃。這些人眼睛裏除了長壽都總管不理會任何人。再說了,如果他們點燃鐵銃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鐵銃這種東西我聽說過。軍器監造出來一些。淫計奇巧的東西越多越發達,百姓越容易變成刁民!”張勾突然說道。
汪藻驚訝的看著張勾說道:“建王殿下剛才說的真是真知灼見!”
他覺得這一次跟著建王太正確了。雖然隻有十六歲,可是張勾的見識和看法遠超出常人,比他的父親和兄長還要強。
汪藻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的遠大前程。
古二爺覺得這一次在建王和汪大人麵前丟盡了臉麵。但是他心裏也清楚。雖然建王身份尊貴,可是這裏實際上說了算的還是長壽都總管。
這幾年兵荒馬亂,好幾個朝廷官員被百姓像宰雞宰鴨子一樣的屠戮了。
現在河北這塊地盤上最得民心的是長壽都總管。就是皇帝他老人家親臨都不好使。
“建王殿下,我們再向前走兩個時辰就到樂雲縣城了。到那裏再落腳休息吧。”古二爺無奈的說道。
聽說建王要啟程趕往大名府,古二爺自告奮勇帶著二十多人護送。
為了讓建王殿下走的舒服有些,古二爺準備了一輛馬車鋪上厚厚的被子讓建王殿下坐在裏麵。
張勾躺在厚厚的被子上隨著馬車晃來晃去舒服得昏昏欲睡。
日進正午的時候,這一大隊人就進入了樂雲縣境內。夕陽西下的時候,古二爺派出兩個屬下尋找附近有沒有人家。看來今天晚上要借住在村民家裏了。
“老爺,前麵有一座大房子。看來那裏能落腳。”一個屬下迴來稟報道。
古二爺馬上讓屬下在前麵帶領向那處民居而去。
劉三柱的臉都笑開花了。
他和逃難到這裏的女人剛剛成親一年,女人就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兒子!
不僅是他高興。劉三柱的兩個哥哥劉大柱和劉二柱也高興的很。劉家終於有傳宗接代的人了。
今天是孩子滿月的日子。劉家三兄弟特地殺了一頭豬請遠近的鄉親吃飯。
現在的院子裏麵聚集了男男女女幾十個人。
十幾個女人把一個五大三粗的醜女人圍在中間。她們邊逗著女人懷裏剛剛滿月的孩子邊發出嘎嘎的笑聲。
雖然房子還是茅草房。可是重新修建的房子寬大結實。籬笆牆紮得整齊利索。完全是一副小康之家的模樣。
院子裏的幾十個村民也都衣著整潔,臉上帶著笑意。看上去就是富足安樂的田園生活。
大名府的布匹鐵製農具瓷器早就到了。
村民們用糧食和上一次從烏骨騎兵身上得到的錢財換了不少用的東西。
現在是二月天,再過一個月又到了下地的農忙時節了。
這一次比劉三柱娶親的時候強很多。劉大柱居然準備了一壇子酒給來捧場的鄉親們喝。
“我跑到鹽山想請長壽都總管也來喝酒。可是到了才知道他已經去大名府了。”劉三柱遺憾的搖頭說道。
這句話裏麵有很大的炫耀成分。劉三柱的意思是說他跟長壽都總管關係很不一般。
劉大柱正蹲在灶台邊添柴燒火。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靠在他身上。
這個孩子是劉三柱的老婆帶來的拖油瓶。由於劉大柱看他可憐總照顧他,所以他跟劉大柱最親。
汪藻騎在馬上很遠就看見院子裏的景象了。他一路上看見的都是衣衫襤褸餓的走不動路的災民。兩種景象完全是不同的兩個世界。
張勾也掀開簾子定定的看著那一大群正在談笑風生的村民。
院子裏的眾人也很快看見三十來人騎著馬向這裏而來。
劉家三兄弟反應最快。他們馬上轉身跑迴屋子裏不一會三個人端著三杆鐵銃出來。
劉三柱把鐵銃架在籬笆牆上又掏出火折子然後大聲喊道:“不要過來!再敢往前走就讓你們嚐嚐鐵銃的厲害!”
“不要向前走了!”古二爺急忙喊道。他可知道鐵銃的厲害。如果讓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村民傷到建王殿下可就麻煩了。
“我是古二爺!你們不認識我了嗎?”古二爺向村民們喊道。
這時候的村民們在院子裏找到了各種各樣的家夥拿在手裏。有的是鋤頭,有的是斧子,還有人卸下了鍘刀拿在手裏。
大家都虎視眈眈的看著遠處的三十多個人。
“動不動就拿著利器,純粹是一群刁民!”汪藻小聲說道。
“不要向他們透露建王的身份。”汪藻小聲囑咐古二爺道。
這時候馬忠德從人群中探頭看著古二爺。當初古二爺的孫子穀耀祖就是讓馬忠德打了一鐵銃。他在樂雲縣城裏見過古二爺。
“的確是古二爺那個老東西!”馬忠德說道。
所有的人放下了一半的心。
“這裏是樂雲不是永津!這裏的縣太爺是蕭明衍蕭老爺!不知道古二爺有什麽事嗎?”劉三柱還是把鐵銃對著外麵問道。
張勾和汪藻的眼睛都看直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草民看見了朝廷官員居然還是不卑不亢大吼大叫的。
古二爺恨得牙都要咬碎了。但是在這群彪悍的村民麵前隻能忍氣吞聲的答道:“天快黑了,我們想在這裏借宿一晚再吃一點東西。”
“你們有三十多人。你們住在這裏我們一家人住在哪裏?”劉三柱抗聲說道。
張勾和汪藻的下巴都快驚掉了。在大楚國的任何一個地方如果有人敢這樣跟官老爺說話一定會被按在地上打個半死然後發配。就是打死也不算什麽。
還是劉大柱老實。他隔著籬笆牆喊道:“對不住了,古二爺。長壽都總管曾經說過,沒有百姓許可,衙門裏的人不可以擅自闖入民宅。如果誰敢擅入民宅,百姓可以當做盜匪處置。”
“我們這麽多人直接衝進去教訓那些無知的刁民!”汪藻既憤怒又不耐煩的說道。
古二爺搖頭說道:“汪大人有所不知。這些村民彪悍的很!半年多前,烏骨騎兵都讓他們打的落荒而逃。這些人眼睛裏除了長壽都總管不理會任何人。再說了,如果他們點燃鐵銃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鐵銃這種東西我聽說過。軍器監造出來一些。淫計奇巧的東西越多越發達,百姓越容易變成刁民!”張勾突然說道。
汪藻驚訝的看著張勾說道:“建王殿下剛才說的真是真知灼見!”
他覺得這一次跟著建王太正確了。雖然隻有十六歲,可是張勾的見識和看法遠超出常人,比他的父親和兄長還要強。
汪藻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的遠大前程。
古二爺覺得這一次在建王和汪大人麵前丟盡了臉麵。但是他心裏也清楚。雖然建王身份尊貴,可是這裏實際上說了算的還是長壽都總管。
這幾年兵荒馬亂,好幾個朝廷官員被百姓像宰雞宰鴨子一樣的屠戮了。
現在河北這塊地盤上最得民心的是長壽都總管。就是皇帝他老人家親臨都不好使。
“建王殿下,我們再向前走兩個時辰就到樂雲縣城了。到那裏再落腳休息吧。”古二爺無奈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