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興,二八亡,二八天子坐龍床。
這是三年前在京城裏流傳的童謠讖語。
現在張行十六歲的兄弟建王張勾在北上與烏骨人談判的途中逃走了。
張行在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刻下令全力搜尋。在他的心目中這件事不亞於烏骨大軍兵臨城下。
自古以來,皇帝都關心市井中流傳的讖語。這裏麵既有天命,又有世道人心的向背。
在張行沒有登上帝位以前就關心這一條讖語。他的幾個小於十六歲的兄弟們更是因此嚇得閉門不出。
如果過了今年張行還好好的坐在龍椅上,他會把懷疑的目光投到比建王還小沒有到十六歲的那幾個兄弟身上。
可是現在,建王張勾逃走了。兵荒馬亂的情況下,他很可能在外麵擁兵自立。
張行越想越是焦躁不安。進京勤王的人馬遲遲不到,結果現在又出了建王的事情。
趕在烏骨大軍還沒有抵達京城之前張行向各州府下密旨:現有人假冒建王身份四處招搖撞騙,擒獲者不問情由立即處死!
建王張勾這一路上走的很辛苦。他從小到大就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現在卻要讓他風餐露宿的日子。
大楚國祖龍河以北的大部分州縣並沒有被烏骨人占領。如果在每一個州縣烏骨人都派出幾百士兵看守,烏骨大軍的人數也遠遠不夠。但是大部分地方的地方官員卻早已經逃了。
從一路上逃難的百姓嘴裏得到的消息中分析,相州,刑州和真定府,大名府這些地方還不在烏骨人的控製範圍之內。
汪藻給建王張勾分析,相州的張令徽原來是青白王朝的將領。他投降大楚國後又把燕山府出賣給了烏骨人。雖然他後來又從烏骨人那裏反叛出來,可是這樣反複無常的人絕對不能信任。
郭藥師原來也是青白王朝將領。投靠大楚國後雖然他沒有像張令徽那樣又去抱烏骨人大腿,可是他私自帶兵占據刑州趕走了劉光世形同造反。這樣的人也不能信任。
“現在我們隻能去真定府或者是大名府。”汪藻說道。
建王張勾從小到大很少出京城。為了避嫌也很少與朝廷裏的大臣接觸,毫無政治曆練。現在他幾乎是要完全依靠汪藻。
“那麽我們現在到底是去真定府還是大名府?”張勾問道。
“我見過石再亮兩次。我覺得他既野心勃勃又像是對大楚國有深仇大恨似的。而長壽小師傅就平和很多。況且大名府有不少朝廷官員致仕後迴到大名府養老。朝廷裏有不少大臣的家就是大名府的。臣以為現在我們去大名府更穩妥一些。”汪藻答道。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長壽他們已經南下占據了大名府,以為他們還在鹽山。所以路程走過頭了,現在掉頭向東走路程又增加了不少。
雖然一路走來身體上吃了很多的苦。可是擺脫束縛和危險的建王張勾心裏還是很愉快和興奮的。
“剛才你說石再亮仇視本朝,這是為什麽?”張勾好奇的問道。
”石再亮的父親就是大楚國的府尹。可是石再亮剛剛出生,他的父親就把他和他的母親趕出了家門。石再亮從小吃盡了人世間的苦。後來他科舉又是屢次不中。他怎麽會不仇視本朝?”汪藻答道。
張勾恍然大悟的點頭。
大楚國曾經發生過多次科舉不中的書生跑到敵國的事情。他們跑到敵國出謀劃策給大楚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張勾畢竟隻有十六歲還是少年心性。他好奇的問道:“聽說長壽小師傅跟著天師張幻陵學了一身的法術,這是真的嗎?”
“聽說三年前天師張幻陵在京城祈雨的時候突然患病,臨時讓長壽小師傅替代居然天降七日的甘霖。這件事應該是真的。其他的事情為臣就不知道了。”汪藻答道。
“聽說他屢次以少勝多打敗過烏骨人。現在又把地盤擴大到了大名府。他應該是一個很能幹的人吧?”張勾問道。
“我見過他兩次,感覺他性格隨意閑淡。不過,不過道家講究的無為並不是真的無所作為。”汪藻有些含糊的答道。
張勾似懂非懂的點頭。
最後,張勾問了一個他最想問的問題。
“這一次我們以什麽名義去大名府?”張勾問道。
張勾和汪藻是皇帝派出京城與烏骨人談判議和的。可是他們卻偷偷的溜走了。
如果讓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們根本不可能在河北立足。
“奉旨到河北招兵然後進京勤王!”汪藻大義凜然的答道。
張勾和汪藻等七個人一路向西先進入永津縣境內。這裏已經是鹽山管轄的範圍了。
在永津做縣令的正是古二爺。
古二爺曾經在鹽山城裏與汪藻見過一麵。這一次看見朝廷大員突然從天而降急忙出縣衙迎接。
六十多歲的古二爺恭恭敬敬的給汪藻施禮然後笑著說道:“汪大人一路上辛苦了。快進縣衙休息。我馬上讓人準備酒飯。”
可是汪藻並沒有動。他先向張勾微微施禮然後對古二爺說道:“這位是建王殿下。我陪同建王殿下到河北招兵準備進京勤王。還不快一點向建王殿下行禮!”
古二爺呆住了。活了六十多歲他當然知道大楚國朝廷裏活著的王爺裏麵都是張氏皇族的人。朝廷重臣隻有死後才可能象征性的封王。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隻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一定是當今陛下的近支才會被委派這樣重要的使命。
古二爺突然跪在地上規規矩矩的給張勾磕了三個頭然後說道:“恭請建王殿下進縣衙休息。”
張勾這些天一路奔波風餐露宿吃盡了苦。現在終於到了安全的地方可以鬆一口氣了。
古二爺偷偷的從汪藻那裏知道了張勾的身份後更是吃驚。原來這個年輕人居然是皇帝陛下的兄弟!
古二爺又驚又喜。他拿出所有的手段曲意逢迎張勾。這讓張勾住在永津一時之間有樂不思蜀之感。
在京城的時候,上麵有皇帝壓著。張勾做事總是謹小慎微,現在到了京城外麵他才感覺到自己皇子親王身份的尊貴。
張勾對自己在河北豎起大旗自立門戶開始有了信心。
這是三年前在京城裏流傳的童謠讖語。
現在張行十六歲的兄弟建王張勾在北上與烏骨人談判的途中逃走了。
張行在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刻下令全力搜尋。在他的心目中這件事不亞於烏骨大軍兵臨城下。
自古以來,皇帝都關心市井中流傳的讖語。這裏麵既有天命,又有世道人心的向背。
在張行沒有登上帝位以前就關心這一條讖語。他的幾個小於十六歲的兄弟們更是因此嚇得閉門不出。
如果過了今年張行還好好的坐在龍椅上,他會把懷疑的目光投到比建王還小沒有到十六歲的那幾個兄弟身上。
可是現在,建王張勾逃走了。兵荒馬亂的情況下,他很可能在外麵擁兵自立。
張行越想越是焦躁不安。進京勤王的人馬遲遲不到,結果現在又出了建王的事情。
趕在烏骨大軍還沒有抵達京城之前張行向各州府下密旨:現有人假冒建王身份四處招搖撞騙,擒獲者不問情由立即處死!
建王張勾這一路上走的很辛苦。他從小到大就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現在卻要讓他風餐露宿的日子。
大楚國祖龍河以北的大部分州縣並沒有被烏骨人占領。如果在每一個州縣烏骨人都派出幾百士兵看守,烏骨大軍的人數也遠遠不夠。但是大部分地方的地方官員卻早已經逃了。
從一路上逃難的百姓嘴裏得到的消息中分析,相州,刑州和真定府,大名府這些地方還不在烏骨人的控製範圍之內。
汪藻給建王張勾分析,相州的張令徽原來是青白王朝的將領。他投降大楚國後又把燕山府出賣給了烏骨人。雖然他後來又從烏骨人那裏反叛出來,可是這樣反複無常的人絕對不能信任。
郭藥師原來也是青白王朝將領。投靠大楚國後雖然他沒有像張令徽那樣又去抱烏骨人大腿,可是他私自帶兵占據刑州趕走了劉光世形同造反。這樣的人也不能信任。
“現在我們隻能去真定府或者是大名府。”汪藻說道。
建王張勾從小到大很少出京城。為了避嫌也很少與朝廷裏的大臣接觸,毫無政治曆練。現在他幾乎是要完全依靠汪藻。
“那麽我們現在到底是去真定府還是大名府?”張勾問道。
“我見過石再亮兩次。我覺得他既野心勃勃又像是對大楚國有深仇大恨似的。而長壽小師傅就平和很多。況且大名府有不少朝廷官員致仕後迴到大名府養老。朝廷裏有不少大臣的家就是大名府的。臣以為現在我們去大名府更穩妥一些。”汪藻答道。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長壽他們已經南下占據了大名府,以為他們還在鹽山。所以路程走過頭了,現在掉頭向東走路程又增加了不少。
雖然一路走來身體上吃了很多的苦。可是擺脫束縛和危險的建王張勾心裏還是很愉快和興奮的。
“剛才你說石再亮仇視本朝,這是為什麽?”張勾好奇的問道。
”石再亮的父親就是大楚國的府尹。可是石再亮剛剛出生,他的父親就把他和他的母親趕出了家門。石再亮從小吃盡了人世間的苦。後來他科舉又是屢次不中。他怎麽會不仇視本朝?”汪藻答道。
張勾恍然大悟的點頭。
大楚國曾經發生過多次科舉不中的書生跑到敵國的事情。他們跑到敵國出謀劃策給大楚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張勾畢竟隻有十六歲還是少年心性。他好奇的問道:“聽說長壽小師傅跟著天師張幻陵學了一身的法術,這是真的嗎?”
“聽說三年前天師張幻陵在京城祈雨的時候突然患病,臨時讓長壽小師傅替代居然天降七日的甘霖。這件事應該是真的。其他的事情為臣就不知道了。”汪藻答道。
“聽說他屢次以少勝多打敗過烏骨人。現在又把地盤擴大到了大名府。他應該是一個很能幹的人吧?”張勾問道。
“我見過他兩次,感覺他性格隨意閑淡。不過,不過道家講究的無為並不是真的無所作為。”汪藻有些含糊的答道。
張勾似懂非懂的點頭。
最後,張勾問了一個他最想問的問題。
“這一次我們以什麽名義去大名府?”張勾問道。
張勾和汪藻是皇帝派出京城與烏骨人談判議和的。可是他們卻偷偷的溜走了。
如果讓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們根本不可能在河北立足。
“奉旨到河北招兵然後進京勤王!”汪藻大義凜然的答道。
張勾和汪藻等七個人一路向西先進入永津縣境內。這裏已經是鹽山管轄的範圍了。
在永津做縣令的正是古二爺。
古二爺曾經在鹽山城裏與汪藻見過一麵。這一次看見朝廷大員突然從天而降急忙出縣衙迎接。
六十多歲的古二爺恭恭敬敬的給汪藻施禮然後笑著說道:“汪大人一路上辛苦了。快進縣衙休息。我馬上讓人準備酒飯。”
可是汪藻並沒有動。他先向張勾微微施禮然後對古二爺說道:“這位是建王殿下。我陪同建王殿下到河北招兵準備進京勤王。還不快一點向建王殿下行禮!”
古二爺呆住了。活了六十多歲他當然知道大楚國朝廷裏活著的王爺裏麵都是張氏皇族的人。朝廷重臣隻有死後才可能象征性的封王。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隻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一定是當今陛下的近支才會被委派這樣重要的使命。
古二爺突然跪在地上規規矩矩的給張勾磕了三個頭然後說道:“恭請建王殿下進縣衙休息。”
張勾這些天一路奔波風餐露宿吃盡了苦。現在終於到了安全的地方可以鬆一口氣了。
古二爺偷偷的從汪藻那裏知道了張勾的身份後更是吃驚。原來這個年輕人居然是皇帝陛下的兄弟!
古二爺又驚又喜。他拿出所有的手段曲意逢迎張勾。這讓張勾住在永津一時之間有樂不思蜀之感。
在京城的時候,上麵有皇帝壓著。張勾做事總是謹小慎微,現在到了京城外麵他才感覺到自己皇子親王身份的尊貴。
張勾對自己在河北豎起大旗自立門戶開始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