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嚴在汪藻無比驚詫的目光中安頓好孩子們後走出茅屋。
“肖大人你怎麽跑到這裏?”汪藻看著一身粗布衣裳的肖嚴問道。
“我累了。”肖嚴淡淡的答道。
汪藻聽見肖嚴這麽說先是一楞然後恍然。
“肖大人這幾年為社稷往來奔波吃盡了苦。我也覺得朝廷對肖大人不公。這也怪肖大人平時不善於應酬,關鍵的時候連一個替你說話的人都沒有。否則這一次禮部尚書的位置就是你的了。”汪藻談起說道。
“什麽叫不善於應酬?和同僚一起去勾欄裏狎妓喝花酒吟詩作賦?和光同塵花十萬錢娶一房小妾?”肖嚴嗤笑著問道。
汪藻啞口無言不知道怎麽迴答。
“我不是因為沒有坐到禮部尚書的位置上心存不滿。而是覺得這幾年無論做什麽,做了多少都有一種無力感。國家喪亂自此真是無能為力了。”肖嚴歎息著說道。
聽到肖嚴這麽說,汪藻也不由得深有感觸。他覺得肖嚴說的是心裏話。如果隻是對朝廷有怨氣也不至於跑到這窮鄉僻壤來教幾十個草民的孩子讀書而是應該迴到家鄉靜等陛下再一次的起複做官。
“那麽肖大人為什麽偏偏跑到這裏來了?”汪藻不解的問道。
肖嚴沒有正麵迴答汪藻的問題而是指著遠處幾座鹽山說道:“你看那幾座用鹽堆出來的小山。現在鹽場裏曬鹽的鹽民不及朝廷管理時的一半,可是曬出來的鹽卻比那時候多出一倍還不止!”
“當年就是有上千鹽丁在這裏用鞭子抽打鹽民也幹不出來這麽多活。”肖嚴搖頭苦笑。
“一定是現在從鹽民收購鹽的價格很高吧?”汪藻一語中的的說道。
這世上真正的糊塗蛋很少。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人卻比比皆是。
從皇上到大臣,朝廷裏所有的人對鹽場的弊端洞若觀火。
隻在鹽這一項上大楚國每年就獲利六千萬兩。國家稅負的一半出自於此。鹽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所以朝廷才會在鹽場派駐幾十名官員,小吏衙役上千人。單單是這些人的俸祿支出就耗費巨大。
鹽商為了購買鹽引除了正常支出銀兩外還有打點從朝廷大臣到鹽場小吏衙役一眾人等。
這一切花銷最後都落在幾萬鹽民的身上。隻能靠壓低鹽價來獲得。另一方麵還要抬高鹽的售價使得大楚國的貧苦百姓連鹽都吃不起。
誰都知道用漁網打水是不合理的。可是每一個人的利益都陷在裏麵,誰會跟自己過不去。誰會傻到從自己身上往下割肉?
就是你有從自己身上割肉的勇氣,難道你要與整個大楚國的官場作對嗎?這樣做的下場隻有一個,那就是螳臂擋車最後被碾得粉身碎骨。
“這些鹽民現在還不富裕,可是已經能吃飽飯了。”肖嚴接著說道。
“這裏就沒有人管理?沒有兵丁看守?”汪藻問道。
“原來有二三百流民軍士兵在這裏。不過現在也都迴鹽山了。鹽民也不用催促幹活,誰會與銀子過不去?除非上萬的烏骨大軍到這裏,否則這裏的鹽民不懼怕任何想到這裏打劫的山賊草寇。”肖嚴答道。
“不會又是鐵銃的原因吧?”汪藻不由得脫口而出的問道。
“汪大人也知道鐵銃?”肖嚴吃驚的問道。
“我怎麽不知道?這一路上我已經看見好幾處農家都備著鐵銃。所以就想到這裏也不會缺少這東西。民貧民弱才是治國的不二法門!也不知道這個長壽小師傅到底想幹什麽?”汪藻答道。
“大楚國工匠天下第一!難道他們就真的造不出來鐵銃這種東西?隻是朝廷不想而已!如果鐵銃這種東西泛濫開來,豈不是要天下大亂了嗎?幾百賊人造反就需要朝廷派幾千甚至上萬官兵圍剿。如果賊人人人手裏都拿著鐵銃那還怎麽圍剿?”汪藻質問道。
“官府不是更應該配發鐵銃嗎?若論造鐵銃,全天下誰能比得了大楚國的軍器監?”肖嚴問道。
“肖大人你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賊人造反並不可怕。一百人造反就用一千人圍剿。一千人造反就用一萬人去圍剿。賊人再多一些也可以用分化瓦解之計。頭領封官,草民給一點糧食銀子就解決了。草民不就是因為餓肚子才造反的嗎?”汪藻答道。
“鐵銃這種利器有不如沒有!陛下這一次被逼無奈才讓軍器監造五十杆出來。而且嚴令不能把鐵銃流出軍器監!現在奇巧之物越來越多,讓世人心思躁動不安!正所謂世風日下!這樣下去治理天下就越來越難了。”汪藻歎息著說道。
“說啊,越是發明創造,人的心思就越亂,思想就越不統一。這樣下去天下就越難治理。照汪大人的說法應該把那些發明創造的人砍頭才對。”肖嚴明褒暗諷的說道。
“讀書人追求的是致君饒舜上,再使風俗淳!三皇五帝時穿不上衣服吃不飽飯又怎麽了?那才是最好的時代啊!”汪藻一臉陶醉的說道。
肖嚴冷眼看著一臉陶醉的汪藻。如果他沒有記錯,汪藻似乎是一個很講究吃穿用度的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且家裏的貌美如花的小妾至少也有四五個了。
真要是迴到三皇五帝的時代,那幾個貌美如花的小妾穿著樹葉茅草做的衣服不知道會是什麽樣子。
“汪大人到這裏來不會是來找我的吧?你是來見長壽小師傅的?”肖嚴話題一轉問道。
“我怎麽會知道肖大人躲在這裏?我的確是奉陛下之命來見長壽小師傅的。皇上有旨,河北東西兩路一分為二。石再亮為西路都總管,長壽小師傅為東路都總管。”汪藻答道。
“烏骨人剛剛北撤。隨時可能再一次南下。朝廷現在不是應該想著怎麽樣讓真定和鹽山再把烏骨大軍擋住嗎?現在就要見縫插針挑撥離間是不是太早了一點?”肖嚴憤怒的質問道。
“攘外必先安內嘛。”汪藻喃喃的說道。
“肖大人你怎麽跑到這裏?”汪藻看著一身粗布衣裳的肖嚴問道。
“我累了。”肖嚴淡淡的答道。
汪藻聽見肖嚴這麽說先是一楞然後恍然。
“肖大人這幾年為社稷往來奔波吃盡了苦。我也覺得朝廷對肖大人不公。這也怪肖大人平時不善於應酬,關鍵的時候連一個替你說話的人都沒有。否則這一次禮部尚書的位置就是你的了。”汪藻談起說道。
“什麽叫不善於應酬?和同僚一起去勾欄裏狎妓喝花酒吟詩作賦?和光同塵花十萬錢娶一房小妾?”肖嚴嗤笑著問道。
汪藻啞口無言不知道怎麽迴答。
“我不是因為沒有坐到禮部尚書的位置上心存不滿。而是覺得這幾年無論做什麽,做了多少都有一種無力感。國家喪亂自此真是無能為力了。”肖嚴歎息著說道。
聽到肖嚴這麽說,汪藻也不由得深有感觸。他覺得肖嚴說的是心裏話。如果隻是對朝廷有怨氣也不至於跑到這窮鄉僻壤來教幾十個草民的孩子讀書而是應該迴到家鄉靜等陛下再一次的起複做官。
“那麽肖大人為什麽偏偏跑到這裏來了?”汪藻不解的問道。
肖嚴沒有正麵迴答汪藻的問題而是指著遠處幾座鹽山說道:“你看那幾座用鹽堆出來的小山。現在鹽場裏曬鹽的鹽民不及朝廷管理時的一半,可是曬出來的鹽卻比那時候多出一倍還不止!”
“當年就是有上千鹽丁在這裏用鞭子抽打鹽民也幹不出來這麽多活。”肖嚴搖頭苦笑。
“一定是現在從鹽民收購鹽的價格很高吧?”汪藻一語中的的說道。
這世上真正的糊塗蛋很少。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人卻比比皆是。
從皇上到大臣,朝廷裏所有的人對鹽場的弊端洞若觀火。
隻在鹽這一項上大楚國每年就獲利六千萬兩。國家稅負的一半出自於此。鹽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所以朝廷才會在鹽場派駐幾十名官員,小吏衙役上千人。單單是這些人的俸祿支出就耗費巨大。
鹽商為了購買鹽引除了正常支出銀兩外還有打點從朝廷大臣到鹽場小吏衙役一眾人等。
這一切花銷最後都落在幾萬鹽民的身上。隻能靠壓低鹽價來獲得。另一方麵還要抬高鹽的售價使得大楚國的貧苦百姓連鹽都吃不起。
誰都知道用漁網打水是不合理的。可是每一個人的利益都陷在裏麵,誰會跟自己過不去。誰會傻到從自己身上往下割肉?
就是你有從自己身上割肉的勇氣,難道你要與整個大楚國的官場作對嗎?這樣做的下場隻有一個,那就是螳臂擋車最後被碾得粉身碎骨。
“這些鹽民現在還不富裕,可是已經能吃飽飯了。”肖嚴接著說道。
“這裏就沒有人管理?沒有兵丁看守?”汪藻問道。
“原來有二三百流民軍士兵在這裏。不過現在也都迴鹽山了。鹽民也不用催促幹活,誰會與銀子過不去?除非上萬的烏骨大軍到這裏,否則這裏的鹽民不懼怕任何想到這裏打劫的山賊草寇。”肖嚴答道。
“不會又是鐵銃的原因吧?”汪藻不由得脫口而出的問道。
“汪大人也知道鐵銃?”肖嚴吃驚的問道。
“我怎麽不知道?這一路上我已經看見好幾處農家都備著鐵銃。所以就想到這裏也不會缺少這東西。民貧民弱才是治國的不二法門!也不知道這個長壽小師傅到底想幹什麽?”汪藻答道。
“大楚國工匠天下第一!難道他們就真的造不出來鐵銃這種東西?隻是朝廷不想而已!如果鐵銃這種東西泛濫開來,豈不是要天下大亂了嗎?幾百賊人造反就需要朝廷派幾千甚至上萬官兵圍剿。如果賊人人人手裏都拿著鐵銃那還怎麽圍剿?”汪藻質問道。
“官府不是更應該配發鐵銃嗎?若論造鐵銃,全天下誰能比得了大楚國的軍器監?”肖嚴問道。
“肖大人你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賊人造反並不可怕。一百人造反就用一千人圍剿。一千人造反就用一萬人去圍剿。賊人再多一些也可以用分化瓦解之計。頭領封官,草民給一點糧食銀子就解決了。草民不就是因為餓肚子才造反的嗎?”汪藻答道。
“鐵銃這種利器有不如沒有!陛下這一次被逼無奈才讓軍器監造五十杆出來。而且嚴令不能把鐵銃流出軍器監!現在奇巧之物越來越多,讓世人心思躁動不安!正所謂世風日下!這樣下去治理天下就越來越難了。”汪藻歎息著說道。
“說啊,越是發明創造,人的心思就越亂,思想就越不統一。這樣下去天下就越難治理。照汪大人的說法應該把那些發明創造的人砍頭才對。”肖嚴明褒暗諷的說道。
“讀書人追求的是致君饒舜上,再使風俗淳!三皇五帝時穿不上衣服吃不飽飯又怎麽了?那才是最好的時代啊!”汪藻一臉陶醉的說道。
肖嚴冷眼看著一臉陶醉的汪藻。如果他沒有記錯,汪藻似乎是一個很講究吃穿用度的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且家裏的貌美如花的小妾至少也有四五個了。
真要是迴到三皇五帝的時代,那幾個貌美如花的小妾穿著樹葉茅草做的衣服不知道會是什麽樣子。
“汪大人到這裏來不會是來找我的吧?你是來見長壽小師傅的?”肖嚴話題一轉問道。
“我怎麽會知道肖大人躲在這裏?我的確是奉陛下之命來見長壽小師傅的。皇上有旨,河北東西兩路一分為二。石再亮為西路都總管,長壽小師傅為東路都總管。”汪藻答道。
“烏骨人剛剛北撤。隨時可能再一次南下。朝廷現在不是應該想著怎麽樣讓真定和鹽山再把烏骨大軍擋住嗎?現在就要見縫插針挑撥離間是不是太早了一點?”肖嚴憤怒的質問道。
“攘外必先安內嘛。”汪藻喃喃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