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國淵擔任中央法院大法官以來,就在致力於新法律的研究製定,終於在12月中旬製定出初稿。經過我和沮授的審議,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大漢中央法典》於190年1月1日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新的法典具有前世中國的憲法作用,是一部全國的總法。各地方行政單位可以製定適應其地方的法律法規,但總體上不能與中央法典相違背、抵觸,如有違背、抵觸的地方,以中央法典為準。
中央法典中主要的就是刑法、商法等等,其他的法律法規都必須在中央法典允許的範圍內製定。
190年5月,國防部根據中央法典製定了《大漢國防法》,開始進行軍事改革。
根據義務兵役製,全國16歲以上,35歲以下的成年男子,都必須有兩年的時間要進入各軍區進行軍事訓練,是為義務兵。相應的,國家就再不會隨便抓壯丁來補充軍隊人數了。
對軍隊的管理上,首先創立了與軍職掛鉤的軍銜製。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為:列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將、中將、上將、元帥。其中,元帥與軍職無關,屬於榮譽軍銜。我的想法是將來建一坐英雄殿,隻有擁有元帥軍銜和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軍人塑像才能進殿。當然,這隻是一時的想法,具體問題到時候再說吧!注意,我有意取消了大校和大將的軍銜設置,不是我搞忘了。
再次就是軍隊的編製,從下到上依次為:隊、班、排、連、營、團、旅、師、軍九級,在上就是集團軍、方麵軍等集合兵團了,那隻有在大規模作戰中才能用到,沒必要平時就設置好。
士兵每隊10人,隊長由一等兵擔任。4個隊為一班,班長由下士或中士擔任。4個班為一排,排長由中士或上士擔任。4個排加警衛隊共650人為一連,連長由少尉或中尉擔任。4個連加警衛班和通信兵等輔助人員共2700人為一營,營長由中尉或上尉擔任。3個營加警衛排和輔助人員共1萬人為一團,團長由少校或中校擔任。3個團加警衛連和輔助人員共3.5萬人為一旅,旅長由中校或上校擔任。3個旅加一個1000人的加強警衛連和輔助人員共12萬人為一師,師長由少將或中將擔任。3個師加一個警衛營和後勤輔助人員共40萬人為一軍,軍長由中將或上將擔任。集團軍和方麵軍則必須由擁有上將軍銜和元帥軍銜的人才能擔任,首長稱司令。
最後是軍區的設置和軍隊的布防:洛陽軍區,下轄司隸、豫州、兗州、雍州、並州,駐軍為大漢第一近衛軍,軍區司令由高順中將擔任;信都軍區,下轄幽州、青州、冀州,駐軍為大漢第二軍,軍區司令由太史慈中將兼任;武威軍區,下轄涼州、西域都護府,駐軍為打鼾第三軍,軍區司令由趙雲中將兼任;漢中軍區,下轄益州、荊州,駐軍為大漢第四軍第142師,軍區司令由黃巾降將張燕少將擔任;壽春軍區,下轄徐州、揚州、交州,駐軍為大漢第四軍第141、第143師,軍區司令由樂進中將兼任。
除了洛陽軍區外,其他軍區皆為不滿員編製,比如後勤人員在不打仗的時候就要不了那麽多。全國整編後的正規軍有100餘萬人,其中30萬騎兵,70萬步兵。騎兵基本上全部駐紮在北方三個軍區內,每個軍區一個師,以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南下。
除了陸軍外,我還在奉天單獨駐紮了一個5萬人規模的大漢第201獨立海軍師,並在奉天建了一個造船廠生產海船供海軍使用。海軍獨立師師長由甘寧少將擔任,蔣欽、周泰上校任副師長,進行最初的海軍建設。
軍種的設置,主要是作戰兵、通信兵、偵察兵、工兵、後勤部隊、特種部隊等,基本上冷兵器時代能用到的兵種我都設置了,當然,要建設完全,還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在軍隊的裝備上,騎兵使用長矛、馬刀和手弩,馬匹都裝有馬鞍和馬蹄鐵;步兵使用長矛、砍刀、弓箭、盾牌等;海軍主要是弓箭、手弩和砍刀。
軍事情報上由國防部成立軍事情報組,專門負責軍事情報的收集整理和下達工作。
為了完成軍隊的裝備工作,工商部特下令調集全國的打鐵工人成立洛陽軍工廠,專門為軍隊打造兵器。當然,騎兵和軍官使用的鋼製兵器就必須由洛陽鋼鐵廠來生產了。
全國軍隊整編後的訓練工作,主要由在洛陽特種基地由高順訓練的那一萬名士兵任教官進行現代軍事訓練。
由於軍銜和軍職的增多,軍官的缺乏已經是一個必須馬上解決的問題。我不得不又把第一、二批的特種兵抽一些去擔任各軍的初級軍官,特種兵當然就隻有另外培訓了。
當然,這樣的解決方法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案,根據前世軍事史上的經驗,建立軍校是最好的辦法。所以,洛陽軍官學校就應運而生了。
洛陽軍官學校是世界上的第一所專業軍官培訓學校,洛陽軍校出來的學生,最低軍銜是少尉,最低軍職是連長,所有軍官的升職第一看戰功,第二就看其是否是洛陽軍校畢業的了。
為了增加軍隊的向心力,我學習了前世蔣委員長的做法,親任校長,有時候還去給學生上兩節課,增加學生對我的親切感。
大漢軍事改革被後世曆史學家評價為“世界上最早、最好、最成功的軍事改革,它使當時的大漢朝軍隊產生了質的變化,即使是麵對當時的另一世界強國——羅馬帝國,大漢的軍隊無論哪一方麵都至少領先一百年以上。它為大漢帝國和後來的大中華帝國統一全球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巨大功勞,華夏大帝劉協不愧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新的法典具有前世中國的憲法作用,是一部全國的總法。各地方行政單位可以製定適應其地方的法律法規,但總體上不能與中央法典相違背、抵觸,如有違背、抵觸的地方,以中央法典為準。
中央法典中主要的就是刑法、商法等等,其他的法律法規都必須在中央法典允許的範圍內製定。
190年5月,國防部根據中央法典製定了《大漢國防法》,開始進行軍事改革。
根據義務兵役製,全國16歲以上,35歲以下的成年男子,都必須有兩年的時間要進入各軍區進行軍事訓練,是為義務兵。相應的,國家就再不會隨便抓壯丁來補充軍隊人數了。
對軍隊的管理上,首先創立了與軍職掛鉤的軍銜製。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為:列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將、中將、上將、元帥。其中,元帥與軍職無關,屬於榮譽軍銜。我的想法是將來建一坐英雄殿,隻有擁有元帥軍銜和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軍人塑像才能進殿。當然,這隻是一時的想法,具體問題到時候再說吧!注意,我有意取消了大校和大將的軍銜設置,不是我搞忘了。
再次就是軍隊的編製,從下到上依次為:隊、班、排、連、營、團、旅、師、軍九級,在上就是集團軍、方麵軍等集合兵團了,那隻有在大規模作戰中才能用到,沒必要平時就設置好。
士兵每隊10人,隊長由一等兵擔任。4個隊為一班,班長由下士或中士擔任。4個班為一排,排長由中士或上士擔任。4個排加警衛隊共650人為一連,連長由少尉或中尉擔任。4個連加警衛班和通信兵等輔助人員共2700人為一營,營長由中尉或上尉擔任。3個營加警衛排和輔助人員共1萬人為一團,團長由少校或中校擔任。3個團加警衛連和輔助人員共3.5萬人為一旅,旅長由中校或上校擔任。3個旅加一個1000人的加強警衛連和輔助人員共12萬人為一師,師長由少將或中將擔任。3個師加一個警衛營和後勤輔助人員共40萬人為一軍,軍長由中將或上將擔任。集團軍和方麵軍則必須由擁有上將軍銜和元帥軍銜的人才能擔任,首長稱司令。
最後是軍區的設置和軍隊的布防:洛陽軍區,下轄司隸、豫州、兗州、雍州、並州,駐軍為大漢第一近衛軍,軍區司令由高順中將擔任;信都軍區,下轄幽州、青州、冀州,駐軍為大漢第二軍,軍區司令由太史慈中將兼任;武威軍區,下轄涼州、西域都護府,駐軍為打鼾第三軍,軍區司令由趙雲中將兼任;漢中軍區,下轄益州、荊州,駐軍為大漢第四軍第142師,軍區司令由黃巾降將張燕少將擔任;壽春軍區,下轄徐州、揚州、交州,駐軍為大漢第四軍第141、第143師,軍區司令由樂進中將兼任。
除了洛陽軍區外,其他軍區皆為不滿員編製,比如後勤人員在不打仗的時候就要不了那麽多。全國整編後的正規軍有100餘萬人,其中30萬騎兵,70萬步兵。騎兵基本上全部駐紮在北方三個軍區內,每個軍區一個師,以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南下。
除了陸軍外,我還在奉天單獨駐紮了一個5萬人規模的大漢第201獨立海軍師,並在奉天建了一個造船廠生產海船供海軍使用。海軍獨立師師長由甘寧少將擔任,蔣欽、周泰上校任副師長,進行最初的海軍建設。
軍種的設置,主要是作戰兵、通信兵、偵察兵、工兵、後勤部隊、特種部隊等,基本上冷兵器時代能用到的兵種我都設置了,當然,要建設完全,還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在軍隊的裝備上,騎兵使用長矛、馬刀和手弩,馬匹都裝有馬鞍和馬蹄鐵;步兵使用長矛、砍刀、弓箭、盾牌等;海軍主要是弓箭、手弩和砍刀。
軍事情報上由國防部成立軍事情報組,專門負責軍事情報的收集整理和下達工作。
為了完成軍隊的裝備工作,工商部特下令調集全國的打鐵工人成立洛陽軍工廠,專門為軍隊打造兵器。當然,騎兵和軍官使用的鋼製兵器就必須由洛陽鋼鐵廠來生產了。
全國軍隊整編後的訓練工作,主要由在洛陽特種基地由高順訓練的那一萬名士兵任教官進行現代軍事訓練。
由於軍銜和軍職的增多,軍官的缺乏已經是一個必須馬上解決的問題。我不得不又把第一、二批的特種兵抽一些去擔任各軍的初級軍官,特種兵當然就隻有另外培訓了。
當然,這樣的解決方法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案,根據前世軍事史上的經驗,建立軍校是最好的辦法。所以,洛陽軍官學校就應運而生了。
洛陽軍官學校是世界上的第一所專業軍官培訓學校,洛陽軍校出來的學生,最低軍銜是少尉,最低軍職是連長,所有軍官的升職第一看戰功,第二就看其是否是洛陽軍校畢業的了。
為了增加軍隊的向心力,我學習了前世蔣委員長的做法,親任校長,有時候還去給學生上兩節課,增加學生對我的親切感。
大漢軍事改革被後世曆史學家評價為“世界上最早、最好、最成功的軍事改革,它使當時的大漢朝軍隊產生了質的變化,即使是麵對當時的另一世界強國——羅馬帝國,大漢的軍隊無論哪一方麵都至少領先一百年以上。它為大漢帝國和後來的大中華帝國統一全球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巨大功勞,華夏大帝劉協不愧是真正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