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在平江府算得上是位人物了,坊間也有不少的傳說。
趙涵的出身並不光彩,不僅僅是因為由妾室所生,還是被算計得來的,老家主趙良玉的通房丫頭,是個內裏藏奸的,瞞著眾人算計著懷了孕,彼時老家主的婚事還在籌備過程中,新婚夫人還有四個月就要進門了。
趙涵雖然被生下來了,可是生他的那位通房卻被發賣出去了。
至於究竟是發賣到哪裏去了,這事兒就眾說紛紜了,坊間各種流傳都有,並沒有什麽定論。
這樣的出身,哪怕是在趙良玉的庶子裏頭,都應當算得上是最低的了,更何況他的嫡子隻比趙涵小了兩歲,而且自幼聰慧,在讀書上頗有天分,一路考上去,最終進士及第,現在已經是靈州城的知州了。
要說幼時的處境,那趙涵應該比魏時還要苦上一些。
這樣一個人能夠最終在家族當中躋身而出,並且沒有藉助科舉的跳板,還是很讓人佩服的。
而在趙涵拿到話語權之後,整個趙家應當說發展的勢頭更猛了,早先的忠義牌坊能夠被趙家拿下來,據說基本上都是趙涵的主意。
無論是手段、能力,還是眼光,都值得誇讚。
同樣是庶長子,趙涵跟魏時可以說是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在沒有見麵之前,兩個人對對方就已經有所想像了。
但是真正見了麵之後,之前的想像就可以被推翻掉了。
在趙晗的想像中,知府大人應當是意氣風發的,在這個年齡能做到這樣的程度,整個大靖朝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沒道理不意氣風發。
見了麵之後才發現,這位與其說是意氣風發,倒不如用‘淩厲’這兩個字來形容更為準確。
像一把已經出鞘的寶劍,眼神裏都透著一股淩厲感,但又不會給人鋒芒畢露的感覺,隻覺得在這樣的目光下,內心裏的很多東西都無處遁形。
好吧,認真起來的魏時,還是挺能夠唬人的。
魏時想像中的趙涵,應該是那種看起來特別有震懾力的,就算體型上可能不是特別的壯碩,但給人的感覺一定是不好惹。
結果卻出人意料,已經是不惑之年的趙涵,看起來氣質是比較溫和的,甚至近乎於是屬於老人家的慈愛。
當然了,在不惑之年做祖父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少人會在不惑之年就能夠擁有老人家的慈愛。
這跟魏時想像當中的模樣大相逕庭,白瞎了他刻意表現出來的感覺。
這一次見麵,魏時本來隻是想要提一提官府擬定的計劃書,沒想讓趙涵當場就應下,畢竟這對趙家來說也是關乎到整個家族的事情,趙涵畢竟不是家主,老家主還在就不說了,嫡出的弟弟還是正五品的知州。
沒成想,這頭一次見麵,趙涵在看過計劃書之後,就表示同意了,並且簽字畫押。
“如果知府大人需要的話,我這邊還可以去遊說平江府的其他家族,這是於國於民於家都有益的好事,作為平江府的一份子,我感謝大人。”
從這位知府大人上任之後一年的種種舉措來看,這位確實是個幹實事兒的,就是沒想到後邊還憋了這麽大的招,難怪人家能做正一等伯呢。
他的眼光隻能放在這平江府的一畝三分地兒上,人家的眼光已經放眼至整個大靖朝,甚至是比大靖朝更遼闊的地界。
“是本官該謝謝你,趙兄多次支持官府的政策,當初為災民募捐的時候也是頭一個響應的,如今願意再為官府處理,願意為平江府的百姓出一份力,果然不愧是被朝廷嘉獎過的忠義之輩。”
那塊忠義牌坊,確實是來自於朝廷的嘉獎。
事情比他想像的要順利,趙家作為平江府第一大家族,這幾乎已經是坊間公認的事情了,就算趙涵不親自去說服其他的家族,有趙家第一個帶頭響應,後續之人必然是不會少的。
隻不過官府也不是哪家人都收。
“大人過獎了,這原就是草民應該做的事情,日後您若是有什麽事兒,隻管吩咐草民。”
這話說的,魏時都不知道怎麽應了,就算這位現在還不是趙家的家主,可連剛剛這事兒都能承諾,跟家主又有什麽區別,不過是少了一個所謂的名分罷了。
出口應承這樣的話,的確有些讓人驚訝。
在跟趙涵見麵之後,這位留給他的印象可以說是不斷的在被刷新,態度實在是太好了一些。
魏時也知道自己在一些人眼裏算得上是香餑餑了,畢竟是這一地的父母官,手裏頭的權力足夠大,另一方麵又是一等伯,已經算得上是一座靠山了。
隻是這趙家,或者說是趙涵的投誠來的太快太突然了。
不過這終究是好事。
當然是好事兒了,這份計劃書與其說是官府擬定的,倒不如說是魏時一個人擬定的。
裏麵牽扯到了平江府的方方麵麵,包括田地、各大工坊、商鋪、學府、書院、開採……
關於田地,主要還是今年新增的那部分田,這一部分雖然說是有主的了,可隻是田契,可幹活的人還沒主呢。
計劃書裏主張的是把這一部分田租給開荒的人種,哪塊田是由哪個人負責開荒的,全部都記錄在冊,之後劃分也會按照這個名單來劃分。
當然了隻是頭一年如此,既然是租了人家的地,那就要交租糧,如果是因為懶惰和懈怠,沒能足額交夠租子,那就得照規矩來,該怎麽辦還是怎麽辦,官府是不會幹預的。
</br>
趙涵的出身並不光彩,不僅僅是因為由妾室所生,還是被算計得來的,老家主趙良玉的通房丫頭,是個內裏藏奸的,瞞著眾人算計著懷了孕,彼時老家主的婚事還在籌備過程中,新婚夫人還有四個月就要進門了。
趙涵雖然被生下來了,可是生他的那位通房卻被發賣出去了。
至於究竟是發賣到哪裏去了,這事兒就眾說紛紜了,坊間各種流傳都有,並沒有什麽定論。
這樣的出身,哪怕是在趙良玉的庶子裏頭,都應當算得上是最低的了,更何況他的嫡子隻比趙涵小了兩歲,而且自幼聰慧,在讀書上頗有天分,一路考上去,最終進士及第,現在已經是靈州城的知州了。
要說幼時的處境,那趙涵應該比魏時還要苦上一些。
這樣一個人能夠最終在家族當中躋身而出,並且沒有藉助科舉的跳板,還是很讓人佩服的。
而在趙涵拿到話語權之後,整個趙家應當說發展的勢頭更猛了,早先的忠義牌坊能夠被趙家拿下來,據說基本上都是趙涵的主意。
無論是手段、能力,還是眼光,都值得誇讚。
同樣是庶長子,趙涵跟魏時可以說是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在沒有見麵之前,兩個人對對方就已經有所想像了。
但是真正見了麵之後,之前的想像就可以被推翻掉了。
在趙晗的想像中,知府大人應當是意氣風發的,在這個年齡能做到這樣的程度,整個大靖朝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沒道理不意氣風發。
見了麵之後才發現,這位與其說是意氣風發,倒不如用‘淩厲’這兩個字來形容更為準確。
像一把已經出鞘的寶劍,眼神裏都透著一股淩厲感,但又不會給人鋒芒畢露的感覺,隻覺得在這樣的目光下,內心裏的很多東西都無處遁形。
好吧,認真起來的魏時,還是挺能夠唬人的。
魏時想像中的趙涵,應該是那種看起來特別有震懾力的,就算體型上可能不是特別的壯碩,但給人的感覺一定是不好惹。
結果卻出人意料,已經是不惑之年的趙涵,看起來氣質是比較溫和的,甚至近乎於是屬於老人家的慈愛。
當然了,在不惑之年做祖父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少人會在不惑之年就能夠擁有老人家的慈愛。
這跟魏時想像當中的模樣大相逕庭,白瞎了他刻意表現出來的感覺。
這一次見麵,魏時本來隻是想要提一提官府擬定的計劃書,沒想讓趙涵當場就應下,畢竟這對趙家來說也是關乎到整個家族的事情,趙涵畢竟不是家主,老家主還在就不說了,嫡出的弟弟還是正五品的知州。
沒成想,這頭一次見麵,趙涵在看過計劃書之後,就表示同意了,並且簽字畫押。
“如果知府大人需要的話,我這邊還可以去遊說平江府的其他家族,這是於國於民於家都有益的好事,作為平江府的一份子,我感謝大人。”
從這位知府大人上任之後一年的種種舉措來看,這位確實是個幹實事兒的,就是沒想到後邊還憋了這麽大的招,難怪人家能做正一等伯呢。
他的眼光隻能放在這平江府的一畝三分地兒上,人家的眼光已經放眼至整個大靖朝,甚至是比大靖朝更遼闊的地界。
“是本官該謝謝你,趙兄多次支持官府的政策,當初為災民募捐的時候也是頭一個響應的,如今願意再為官府處理,願意為平江府的百姓出一份力,果然不愧是被朝廷嘉獎過的忠義之輩。”
那塊忠義牌坊,確實是來自於朝廷的嘉獎。
事情比他想像的要順利,趙家作為平江府第一大家族,這幾乎已經是坊間公認的事情了,就算趙涵不親自去說服其他的家族,有趙家第一個帶頭響應,後續之人必然是不會少的。
隻不過官府也不是哪家人都收。
“大人過獎了,這原就是草民應該做的事情,日後您若是有什麽事兒,隻管吩咐草民。”
這話說的,魏時都不知道怎麽應了,就算這位現在還不是趙家的家主,可連剛剛這事兒都能承諾,跟家主又有什麽區別,不過是少了一個所謂的名分罷了。
出口應承這樣的話,的確有些讓人驚訝。
在跟趙涵見麵之後,這位留給他的印象可以說是不斷的在被刷新,態度實在是太好了一些。
魏時也知道自己在一些人眼裏算得上是香餑餑了,畢竟是這一地的父母官,手裏頭的權力足夠大,另一方麵又是一等伯,已經算得上是一座靠山了。
隻是這趙家,或者說是趙涵的投誠來的太快太突然了。
不過這終究是好事。
當然是好事兒了,這份計劃書與其說是官府擬定的,倒不如說是魏時一個人擬定的。
裏麵牽扯到了平江府的方方麵麵,包括田地、各大工坊、商鋪、學府、書院、開採……
關於田地,主要還是今年新增的那部分田,這一部分雖然說是有主的了,可隻是田契,可幹活的人還沒主呢。
計劃書裏主張的是把這一部分田租給開荒的人種,哪塊田是由哪個人負責開荒的,全部都記錄在冊,之後劃分也會按照這個名單來劃分。
當然了隻是頭一年如此,既然是租了人家的地,那就要交租糧,如果是因為懶惰和懈怠,沒能足額交夠租子,那就得照規矩來,該怎麽辦還是怎麽辦,官府是不會幹預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