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從來都不是那麽好當的。
航海司的參議也沒那麽好的,雖說這個部門不是他主管的,正兒八經被安排負責這一塊的是太子,可太子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東宮是一塊,工部又是一塊,皇上去年還安排了太子去禮部那邊。
想鍛鍊儲君的心,那是明明白白的在檯麵上放著。
太子是真挺忙的,剛剛去南邊巡查了新稻種的種植情況,迴來連歇幾口氣的時間都沒有,根本就不像魏時,還能有半個月的休整時間。
太子都已經忙到這份上了,航海司千頭萬緒這麽多事情,就不可能指望太子親自來辦了,基本上有大事兒就跟魏時商量商量,然後由魏時去辦,小事兒商量都不用商量,魏時就能夠全權決定了。
這權放的是夠足的,魏時麵對這麽大一攤子事兒,也是夠頭疼的了。
現在的主要問題也在於,航海司就隻有從工部拉過來的那個小班底在,實際上抵不了太多的作用,按照上頭的安排,必須要從戶部、兵部和禮部拉人。
航海司要負責的主要就是海外這一塊,其中經濟是獨立的,所以要把戶部的人拉來,單獨做帳。
另一方麵但凡是出海,就必須要有護衛的士兵,這一點魏時他們頭一次出海就已經驗證了。
海外不乏民風彪悍之地,哪怕有百十艘船,有六七千的士兵,那還有外族人敢硬碰硬的上呢,這要是沒有武將和士兵在,還不得讓人連骨頭都給嚼碎掉吃了。
既然要獨立於六部,那就不能次次都讓兵部去安排人,航海司必須要有自己的武將和士兵。
禮部這邊相對要的人就比較少了,主要還是負責跟新發現的海外之地簽訂契約,彼此多些往來,最好的情況就是這些國家也像周圍的那些小國一樣,臣服於大靖朝了。
光是從這三個地方挑人,尤其是兵部那邊,要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當然了上趕著要擠進來的人更多,都不知道要選哪個好了。
這又不是從新科進士裏招人,還能仿著翰林院的朝考也弄出個考試來,他們這航海司倘若要六部的官員考試過了才能進,那六部的麵子可不好看。
別看航海司現在搞得轟轟烈烈的,陣仗挺大,可究其重要程度,還是比不上六部中的任何一個,大家之所以擠破了頭想到航海司來,都是打算把航海司當成跳板的,想進來立功,除了武將之外,正五品以上的官員壓根就不湊這個熱鬧。
想到航海司來鍍層金,這倒也無可厚非,絕大多數人都是想著要上進的。
關鍵是選哪些人,這太讓魏時糾結了,尤其是兵部這一塊,不可能避開幾位舅兄,可選誰不選誰呢。
始終沒糾結出來個道道的魏時,幹脆把太子‘扣’下來了。
“旁的事情都行,兵部安排哪些人,抽調哪些兵,還是您親自安排吧,下官實在是不行了,再糾結下去,腦子都要炸了。”魏時滿麵愁容的道。
既然是相熟的友人,私底下說話的時候也就沒那麽板正了。
不管是未來的一國之君,還是如今風頭正盛的航海伯,都沾了幾分煙火氣。
“行吧,這事兒孤來安排,不過戶部和禮部這兩塊兒,你可不能再推脫了。”
把最大的麻煩推出去了,剩下的就好說了,魏時很是爽快的就應下來了。
相比武將,文官的競爭就不是那麽激烈,而且作風也更為含蓄一些。
都不是拖遝之人,籌辦航海司雖然千頭萬緒,可是各方都很支持,沒什麽為難的,倒是也利利索索的辦起來了。
與此同時,之前跟隨魏時出海的那一萬多人,終於被召迴京了,自然也包括二舅兄。
皇上會給這些人什麽樣的獎賞,京城裏的文臣武將,可以說都暗戳戳等著呢。
魏時這個已經得了甜頭的人,也挺好奇,不過在二舅兄的封賞下來之前,他給夫人請封的摺子已經批了,禮部這邊兒,已經把正一品伯夫人的文書和衣冠都送過來了。
既然有了正一品伯夫人的頭銜,那就沒必要再去請封從四品誥命夫人的頭銜了。
雖然不知道朝廷是不是會給兩份俸祿,但家裏頭是真不缺這個。
他要在官場上混,當然是不能隻頂著爵位了,但是夫人就不一樣了,這種頭銜隻是榮譽,壓根就沒什麽實權,正一品比從四品好太多了,有了前者,也就不需要後者了。
作為朝廷官員,魏時的榮譽可以跟兩個人共擔,一個是他明媒正娶的夫人,另一個就是母親了,他的嫡母。
如果父親現在還做官的話,那他倒沒必要給母親請封,畢竟出嫁從夫,夫死才從子。
可父親現如今就隻是一個教書先生,之前母親身上的誥命也就沒了,他要是再不給母親請封,就說不過去了。
不過請的並非是正一品,畢竟隻有正一品的伯夫人,可伯爵的母親總不能去請封正一品的太夫人,太夫人可是朝廷的三公才能為母親和夫人請封的榮譽。
他還不想去出這個風頭,紮這個眼。
所以,給母親請封的隻是從四品的頭銜,禮部這次也一併批了。
除非哪一日他也坐到了三公之位,母親也才能被封為正一品的太夫人。
做了這麽多年的母子,魏時對她這位母親也不知道說什麽好,這人並不算狠毒,不然的話,他也活不到現在,不管是尚在繈褓中的時候,還是十歲那年,小弟剛出生的時候,母親想要殺他都不算難事兒。
</br>
航海司的參議也沒那麽好的,雖說這個部門不是他主管的,正兒八經被安排負責這一塊的是太子,可太子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東宮是一塊,工部又是一塊,皇上去年還安排了太子去禮部那邊。
想鍛鍊儲君的心,那是明明白白的在檯麵上放著。
太子是真挺忙的,剛剛去南邊巡查了新稻種的種植情況,迴來連歇幾口氣的時間都沒有,根本就不像魏時,還能有半個月的休整時間。
太子都已經忙到這份上了,航海司千頭萬緒這麽多事情,就不可能指望太子親自來辦了,基本上有大事兒就跟魏時商量商量,然後由魏時去辦,小事兒商量都不用商量,魏時就能夠全權決定了。
這權放的是夠足的,魏時麵對這麽大一攤子事兒,也是夠頭疼的了。
現在的主要問題也在於,航海司就隻有從工部拉過來的那個小班底在,實際上抵不了太多的作用,按照上頭的安排,必須要從戶部、兵部和禮部拉人。
航海司要負責的主要就是海外這一塊,其中經濟是獨立的,所以要把戶部的人拉來,單獨做帳。
另一方麵但凡是出海,就必須要有護衛的士兵,這一點魏時他們頭一次出海就已經驗證了。
海外不乏民風彪悍之地,哪怕有百十艘船,有六七千的士兵,那還有外族人敢硬碰硬的上呢,這要是沒有武將和士兵在,還不得讓人連骨頭都給嚼碎掉吃了。
既然要獨立於六部,那就不能次次都讓兵部去安排人,航海司必須要有自己的武將和士兵。
禮部這邊相對要的人就比較少了,主要還是負責跟新發現的海外之地簽訂契約,彼此多些往來,最好的情況就是這些國家也像周圍的那些小國一樣,臣服於大靖朝了。
光是從這三個地方挑人,尤其是兵部那邊,要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當然了上趕著要擠進來的人更多,都不知道要選哪個好了。
這又不是從新科進士裏招人,還能仿著翰林院的朝考也弄出個考試來,他們這航海司倘若要六部的官員考試過了才能進,那六部的麵子可不好看。
別看航海司現在搞得轟轟烈烈的,陣仗挺大,可究其重要程度,還是比不上六部中的任何一個,大家之所以擠破了頭想到航海司來,都是打算把航海司當成跳板的,想進來立功,除了武將之外,正五品以上的官員壓根就不湊這個熱鬧。
想到航海司來鍍層金,這倒也無可厚非,絕大多數人都是想著要上進的。
關鍵是選哪些人,這太讓魏時糾結了,尤其是兵部這一塊,不可能避開幾位舅兄,可選誰不選誰呢。
始終沒糾結出來個道道的魏時,幹脆把太子‘扣’下來了。
“旁的事情都行,兵部安排哪些人,抽調哪些兵,還是您親自安排吧,下官實在是不行了,再糾結下去,腦子都要炸了。”魏時滿麵愁容的道。
既然是相熟的友人,私底下說話的時候也就沒那麽板正了。
不管是未來的一國之君,還是如今風頭正盛的航海伯,都沾了幾分煙火氣。
“行吧,這事兒孤來安排,不過戶部和禮部這兩塊兒,你可不能再推脫了。”
把最大的麻煩推出去了,剩下的就好說了,魏時很是爽快的就應下來了。
相比武將,文官的競爭就不是那麽激烈,而且作風也更為含蓄一些。
都不是拖遝之人,籌辦航海司雖然千頭萬緒,可是各方都很支持,沒什麽為難的,倒是也利利索索的辦起來了。
與此同時,之前跟隨魏時出海的那一萬多人,終於被召迴京了,自然也包括二舅兄。
皇上會給這些人什麽樣的獎賞,京城裏的文臣武將,可以說都暗戳戳等著呢。
魏時這個已經得了甜頭的人,也挺好奇,不過在二舅兄的封賞下來之前,他給夫人請封的摺子已經批了,禮部這邊兒,已經把正一品伯夫人的文書和衣冠都送過來了。
既然有了正一品伯夫人的頭銜,那就沒必要再去請封從四品誥命夫人的頭銜了。
雖然不知道朝廷是不是會給兩份俸祿,但家裏頭是真不缺這個。
他要在官場上混,當然是不能隻頂著爵位了,但是夫人就不一樣了,這種頭銜隻是榮譽,壓根就沒什麽實權,正一品比從四品好太多了,有了前者,也就不需要後者了。
作為朝廷官員,魏時的榮譽可以跟兩個人共擔,一個是他明媒正娶的夫人,另一個就是母親了,他的嫡母。
如果父親現在還做官的話,那他倒沒必要給母親請封,畢竟出嫁從夫,夫死才從子。
可父親現如今就隻是一個教書先生,之前母親身上的誥命也就沒了,他要是再不給母親請封,就說不過去了。
不過請的並非是正一品,畢竟隻有正一品的伯夫人,可伯爵的母親總不能去請封正一品的太夫人,太夫人可是朝廷的三公才能為母親和夫人請封的榮譽。
他還不想去出這個風頭,紮這個眼。
所以,給母親請封的隻是從四品的頭銜,禮部這次也一併批了。
除非哪一日他也坐到了三公之位,母親也才能被封為正一品的太夫人。
做了這麽多年的母子,魏時對她這位母親也不知道說什麽好,這人並不算狠毒,不然的話,他也活不到現在,不管是尚在繈褓中的時候,還是十歲那年,小弟剛出生的時候,母親想要殺他都不算難事兒。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