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人之所以能這麽寵孩子,可能也是因為膝下隻有一根獨苗的原因吧,就跟肅王伯父一樣,因為子嗣太少,所以才會那麽寵曹安,讀書的時候就沒怎麽管過,進了朝堂以後進也還讓他跟以前一樣混著,半點上進心都沒有。
跟肅王伯父比起來,魏大人這寵孩子的方式還是挺不錯的,不影響孩子上進,還能讓孩子早早的就學些東西。
做父母的嘛,目標都得是讓孩子成才,父皇雖是一國之君,要管著整個天下,可在他們這些孩子身上,願望也跟天底下絕大多數的父母一樣樸素。
他們兄弟五個,各自的性情和愛好都不一樣,父皇也算是早早的就給他們規劃好了人生的道路,引導的方向、學習的東西都不一樣,日後要走的路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不過,不管是走什麽樣的路,父皇都不希望哪一個孩子日後成為無用之人,渾渾噩噩地過這一生。
他一直都覺得父皇不光是一個好的君主,還是一個好的父親,如何教育孩子方麵,他的想法跟父皇也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對魏大人的教育方式也是頗為認同。
隻是像魏大人這樣在孩子身上花費這麽多精力的,真的是太少見了,別說是做父親的了,就算是做母親的人,也很少能有這份耐心。
如此想來,他還真想見一見魏大人家的小公子,被如此精心照養大的小孩,到底會是什麽樣子。
本著兩個人已經相熟的緣故,太子也覺得是時候該上門拜訪一次了,魏大人想要入東宮不容易,他想要出宮門去魏府還不是件易事。
糊裏糊塗的,兩個人就約好了時間,秋獵迴去以後的頭一個休沐日,太子便要親自上門,一則是見一見魏遠,二則也是友人之間聊聊天。
魏時也是存了旁的心思的,從安南國帶過來的人已經安置好了,夫人也在莊子上特意劃出來了百十畝地,就等著明年春天種上新稻種。
此事關係重大,若是能成,可以說是一件可以惠澤整個大靖朝的事情,可是另一方麵此事也需要上達天聽才行,倘若朝廷不知道,那推廣新稻種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了,而且他這個大靖朝的臣民也會被質疑忠心與否了。
再加上,他早前就已經跟太子提起過從其他國家尋找糧種的事情了,如今找個時間跟太子報備也是應有之義。
雖然兩個人的心思各有不同,但也都促成了這一次的上門。
太子要登門拜訪,對魏時來說,還真算不上是什麽誠惶誠恐的事情,又或者說壓根兒就沒把這當成是一件大事兒。
本來嘛,他心裏頭的皇權意識就不夠強烈,跟太子如今又算是熟識了,遠在天邊的人物變成了觸手可及的,不僅僅是沒了生疏感,兩者之間身份上的距離感也會減小。
是以,魏時沒太把這當迴事兒,秋獵迴去之後,不過是跟夫人隨口一提罷了,重視程度還比不上手裏頭的那本畫冊了。
魏時可以不當迴事兒,劉楓就不行了,不管是這辛辛苦苦畫出來的畫冊,還是從皇家獵場帶迴來的兔皮,都得要往後排,跟太子登門這件事情比起來,其他的就不太重要了。
魏府已經足夠幹淨了,畢竟養著那麽多下人的,和太子要來,哪怕還有七八天的功夫呢,夫人就已經讓人組織大清掃了,按照過年的規格來打掃府邸。
當日要用的膳食,更是跟趙嬤嬤親自商量著定的,既要精緻,數量又不能很多,不能顯得過於拋費,但還得讓太子吃好,不能顯得她們怠慢。
到了休沐日這一天,魏時身上穿的都是昨日剛剛才完工的新衣服,花紋樣式都是夫人親自定的,身上的配飾也都是根據衣服來搭的。
不隻是他身上的裝飾如此一絲不苟,夫人、兒子和姨娘也是如此,甚至連府裏的下人好像精神氣兒都不一樣了,今日特別的抖擻。
行吧,這些人對於皇權的敬畏和看重,大概是魏時一輩子都達到不了的高度。
當然了,還不到四周歲的遠哥兒,沒有其他人那麽誇張,但瞧著也是挺緊張的,孩子原本就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周圍的人緊張,帶動的孩子也跟著緊張了。
魏時倒是也沒多說什麽,他沒辦法加重自己對皇權的敬畏,更不覺得這有什麽,但並不想在這方麵影響兒子,畢竟這還是皇權社會,遵守規則的人總是能過得更順一些。
太子並不是一個人來的,還帶了小皇孫一塊兒,而且是嫡出的那一位。
也行吧,反正當兒子的總歸不如當老子的排麵大,大家都已經做好了迎接大的準備,小的來了,好像也沒什麽。
能這麽想的大概也就隻有魏時,還有被父親教養長大的遠哥兒了吧。
劉楓反正已經是一個腦袋兩個大了,夫君跟太子有幾分交情,這事兒她是知道的,真有有什麽失禮之處,太子看在夫君的麵子上也可能會忽略不計。
但這位頂頂金貴的小皇孫就不一樣了,小孩子本來就不好照顧,萬一哪個地方出現什麽差池,太子可能不計較,太子妃還能不計較嗎。
哪個當娘的不是把兒子當做心肝寶貝兒,尤其是皇宮裏的女子。
非得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來才行。
小皇孫比魏遠還小呢,如今才滿三周歲,比遠哥兒小了得有小半年。
不過跟魏遠一樣也是嫡長子,魏時跟太子同歲,小皇孫跟魏遠也是同歲,隻不過一個生在了九月份,一個生在了二月份。
</br>
跟肅王伯父比起來,魏大人這寵孩子的方式還是挺不錯的,不影響孩子上進,還能讓孩子早早的就學些東西。
做父母的嘛,目標都得是讓孩子成才,父皇雖是一國之君,要管著整個天下,可在他們這些孩子身上,願望也跟天底下絕大多數的父母一樣樸素。
他們兄弟五個,各自的性情和愛好都不一樣,父皇也算是早早的就給他們規劃好了人生的道路,引導的方向、學習的東西都不一樣,日後要走的路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不過,不管是走什麽樣的路,父皇都不希望哪一個孩子日後成為無用之人,渾渾噩噩地過這一生。
他一直都覺得父皇不光是一個好的君主,還是一個好的父親,如何教育孩子方麵,他的想法跟父皇也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對魏大人的教育方式也是頗為認同。
隻是像魏大人這樣在孩子身上花費這麽多精力的,真的是太少見了,別說是做父親的了,就算是做母親的人,也很少能有這份耐心。
如此想來,他還真想見一見魏大人家的小公子,被如此精心照養大的小孩,到底會是什麽樣子。
本著兩個人已經相熟的緣故,太子也覺得是時候該上門拜訪一次了,魏大人想要入東宮不容易,他想要出宮門去魏府還不是件易事。
糊裏糊塗的,兩個人就約好了時間,秋獵迴去以後的頭一個休沐日,太子便要親自上門,一則是見一見魏遠,二則也是友人之間聊聊天。
魏時也是存了旁的心思的,從安南國帶過來的人已經安置好了,夫人也在莊子上特意劃出來了百十畝地,就等著明年春天種上新稻種。
此事關係重大,若是能成,可以說是一件可以惠澤整個大靖朝的事情,可是另一方麵此事也需要上達天聽才行,倘若朝廷不知道,那推廣新稻種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了,而且他這個大靖朝的臣民也會被質疑忠心與否了。
再加上,他早前就已經跟太子提起過從其他國家尋找糧種的事情了,如今找個時間跟太子報備也是應有之義。
雖然兩個人的心思各有不同,但也都促成了這一次的上門。
太子要登門拜訪,對魏時來說,還真算不上是什麽誠惶誠恐的事情,又或者說壓根兒就沒把這當成是一件大事兒。
本來嘛,他心裏頭的皇權意識就不夠強烈,跟太子如今又算是熟識了,遠在天邊的人物變成了觸手可及的,不僅僅是沒了生疏感,兩者之間身份上的距離感也會減小。
是以,魏時沒太把這當迴事兒,秋獵迴去之後,不過是跟夫人隨口一提罷了,重視程度還比不上手裏頭的那本畫冊了。
魏時可以不當迴事兒,劉楓就不行了,不管是這辛辛苦苦畫出來的畫冊,還是從皇家獵場帶迴來的兔皮,都得要往後排,跟太子登門這件事情比起來,其他的就不太重要了。
魏府已經足夠幹淨了,畢竟養著那麽多下人的,和太子要來,哪怕還有七八天的功夫呢,夫人就已經讓人組織大清掃了,按照過年的規格來打掃府邸。
當日要用的膳食,更是跟趙嬤嬤親自商量著定的,既要精緻,數量又不能很多,不能顯得過於拋費,但還得讓太子吃好,不能顯得她們怠慢。
到了休沐日這一天,魏時身上穿的都是昨日剛剛才完工的新衣服,花紋樣式都是夫人親自定的,身上的配飾也都是根據衣服來搭的。
不隻是他身上的裝飾如此一絲不苟,夫人、兒子和姨娘也是如此,甚至連府裏的下人好像精神氣兒都不一樣了,今日特別的抖擻。
行吧,這些人對於皇權的敬畏和看重,大概是魏時一輩子都達到不了的高度。
當然了,還不到四周歲的遠哥兒,沒有其他人那麽誇張,但瞧著也是挺緊張的,孩子原本就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周圍的人緊張,帶動的孩子也跟著緊張了。
魏時倒是也沒多說什麽,他沒辦法加重自己對皇權的敬畏,更不覺得這有什麽,但並不想在這方麵影響兒子,畢竟這還是皇權社會,遵守規則的人總是能過得更順一些。
太子並不是一個人來的,還帶了小皇孫一塊兒,而且是嫡出的那一位。
也行吧,反正當兒子的總歸不如當老子的排麵大,大家都已經做好了迎接大的準備,小的來了,好像也沒什麽。
能這麽想的大概也就隻有魏時,還有被父親教養長大的遠哥兒了吧。
劉楓反正已經是一個腦袋兩個大了,夫君跟太子有幾分交情,這事兒她是知道的,真有有什麽失禮之處,太子看在夫君的麵子上也可能會忽略不計。
但這位頂頂金貴的小皇孫就不一樣了,小孩子本來就不好照顧,萬一哪個地方出現什麽差池,太子可能不計較,太子妃還能不計較嗎。
哪個當娘的不是把兒子當做心肝寶貝兒,尤其是皇宮裏的女子。
非得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來才行。
小皇孫比魏遠還小呢,如今才滿三周歲,比遠哥兒小了得有小半年。
不過跟魏遠一樣也是嫡長子,魏時跟太子同歲,小皇孫跟魏遠也是同歲,隻不過一個生在了九月份,一個生在了二月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