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情況下,盜賊、土匪開始增多,人餓極了,道德底線也就沒了。
天災開始醞釀出了人禍。
這下連朝廷都慌了,‘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誰都懂,流民作亂,北地幾府已經是亂了,放任下去,繼續讓這些人流竄,怕是其他地方的安寧也要被打破。
去年大麵積的旱災,已經讓原本儲備的賑災糧食消耗殆盡了,朝廷已經拿不出多餘的糧食再去賑災,畢竟軍糧是不能動的。
工部在這次的旱災中起到的作用有限,能夠灌溉到的農田太少了,而且老天爺不下雨,河裏的水位下降,甚至是幹涸,能夠引出來灌溉的水也不多。
戶部呢,在調不出多餘糧食的情況下,銀錢倒是能拿得出來,可朝廷不能向糧商買糧,陳年舊糧在去年一年基本上都已經被賣出去了,現如今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前年的糧食,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糧商那裏,糧食也不多。
今年未能受災的地區,在收成有望的情況下,還能維持一個平衡,一旦出手打破了這個平衡,這些地方可能也要亂起來,到時候就更收拾不過來了。
朝廷不可能將幾府的百姓置之不理,但又確實是拿不出更多的糧食來。
流民已經形成了,惟今之計隻有移民就食。
移民就食,在本朝和前朝,甚至再往上數個幾百年,都基本上已經不太用了,漢魏時期用的是最多的,魏之後,再用這個政策的朝廷就已經很少了。
能把這項政策提出來,朝廷看來也是沒法子了,可另一方麵,這也代表了朝廷的決心,不會放棄那些流民,不會對旱災區不管不顧。
流民不加以管束,四處亂竄,哪兒都能去,有不少都是奔著京城來的,誰讓京城這邊高門大戶多呢。
移民就食跟流民的區別就在於這是在朝廷管製下的,每個人的戶籍,每一家的戶籍,要去什麽地方,要走什麽路,要在哪安置,這些都得要聽朝廷的。
到了地方之後,或去打零工,或去乞討,也必須照著規矩來。
三府之地,牽扯到的流民有上百萬,這絕對不是一個小工程。
而且又有盜賊、匪患作亂,這些也得一一去清除才可。
一項大工程,兵部已經不得不動了,除了兵部之外,戶部、工部也都參與進來。
魏時在這裏邊兒隻能算是小卒子,被派往東原府,此次受災麵積最大的府,人口在三府當中也是最多的。
在兵部的大皇子也在隨行之列,不過領頭人可不是他,而是之前被安排在刑部的太子。
這的確是個鍛鍊能力、收買人心的好機會,也難怪當今會讓太子前去。
不過除了太子和大皇子之外,其餘的幾位皇子並沒有被安排進來。
隊伍裏有太子,有大皇子,有兵部右侍郎石大人,戶部郎中許大人,工部還派來了兩個員外郎,官品皆在魏時之上。
說實在的,他也挺奇怪自個兒為什麽會在隨行之列,畢竟除了太子和大皇子之外,就他一個在三十歲以下的,沒多少辦差的經驗,而要去辦的事兒,難度很大不說,還不能出差錯。
不過既是被點了名,魏時就得要好好準備一番。
首先就是藥材,不為旁人,為了自個兒,也得把藥材備足,還得請個大夫一塊跟著去,他不知道太子會不會帶著太醫一塊,但就算是帶著,真要是出現了什麽緊急情況,太醫也輪不著他來用,還是自己帶個大夫放心。
其次便是衣物和食物,官服要帶著,平日裏穿的常服也要帶,以輕巧方便為主,外穿的衣袍顏色則以青灰為主,不能太紮眼,還得方便動作。
食物拿的都是易儲存的,當年他去國子監時帶的豬肉幹和牛肉幹,這次就準備了不少。
路上肯定是不能夠隨意開小灶的,這些他是打算肚子餓的時候用來充飢的。
發條玩具的圖紙都已經畫的差不多了,現在就隻能暫時擱置下來。
想一想北地的百姓,魏時心裏頭也不好受,食不果腹,這滋味兒不光是難受,也是能要人命的。
男兒有淚不輕彈,魏時雖然情緒低落,但麵上的表情還能維持得住,現在這個時候,他既不能表現得太沉重,也不能太過躊躇滿誌,不然的話,這些都會家裏人更擔心。
劉楓就不成了,一邊收拾行李,一邊眼淚就掉下來了,止都止不住。
跟孩子似的嚎啕大哭比起來,夫人這樣無聲的流淚,要更戳心一些。
“沒幾個月就迴來了,帶著這麽多兵呢,當地的駐兵到時候也會調過來一部分,不會遇到什麽危險的,再說還有太子和大皇子在呢。”魏時開口勸道。
以前在兵部的時候,總覺得是磨洋工,去年大旱也沒幫上什麽忙,雖說有些出乎意料,但今年總算不是在一邊看著了,可以幫上一些忙。
魏時在愛惜自個兒小命的同時,也想著去東原府多做些事情,做一些實事出來。
哭的時間長了,哪怕盡量壓抑著,劉楓的聲音仍然有些抽噎。
“盡量走隊伍中間,這迴就別讓元寶跟著去了,護院裏頭,我讓趙嬤嬤挑幾個身手好的,讓他們跟著你一塊,除了肉幹以外,你也帶些瓜果,這麽長時間不吃瓜果怎麽行……”
魏時一一應下,拿出帕子來輕輕給夫人擦眼淚,不光是夫人放心不下,他也放心不下這府裏的老老少少,尤其是遠哥兒。
</br>
天災開始醞釀出了人禍。
這下連朝廷都慌了,‘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誰都懂,流民作亂,北地幾府已經是亂了,放任下去,繼續讓這些人流竄,怕是其他地方的安寧也要被打破。
去年大麵積的旱災,已經讓原本儲備的賑災糧食消耗殆盡了,朝廷已經拿不出多餘的糧食再去賑災,畢竟軍糧是不能動的。
工部在這次的旱災中起到的作用有限,能夠灌溉到的農田太少了,而且老天爺不下雨,河裏的水位下降,甚至是幹涸,能夠引出來灌溉的水也不多。
戶部呢,在調不出多餘糧食的情況下,銀錢倒是能拿得出來,可朝廷不能向糧商買糧,陳年舊糧在去年一年基本上都已經被賣出去了,現如今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前年的糧食,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糧商那裏,糧食也不多。
今年未能受災的地區,在收成有望的情況下,還能維持一個平衡,一旦出手打破了這個平衡,這些地方可能也要亂起來,到時候就更收拾不過來了。
朝廷不可能將幾府的百姓置之不理,但又確實是拿不出更多的糧食來。
流民已經形成了,惟今之計隻有移民就食。
移民就食,在本朝和前朝,甚至再往上數個幾百年,都基本上已經不太用了,漢魏時期用的是最多的,魏之後,再用這個政策的朝廷就已經很少了。
能把這項政策提出來,朝廷看來也是沒法子了,可另一方麵,這也代表了朝廷的決心,不會放棄那些流民,不會對旱災區不管不顧。
流民不加以管束,四處亂竄,哪兒都能去,有不少都是奔著京城來的,誰讓京城這邊高門大戶多呢。
移民就食跟流民的區別就在於這是在朝廷管製下的,每個人的戶籍,每一家的戶籍,要去什麽地方,要走什麽路,要在哪安置,這些都得要聽朝廷的。
到了地方之後,或去打零工,或去乞討,也必須照著規矩來。
三府之地,牽扯到的流民有上百萬,這絕對不是一個小工程。
而且又有盜賊、匪患作亂,這些也得一一去清除才可。
一項大工程,兵部已經不得不動了,除了兵部之外,戶部、工部也都參與進來。
魏時在這裏邊兒隻能算是小卒子,被派往東原府,此次受災麵積最大的府,人口在三府當中也是最多的。
在兵部的大皇子也在隨行之列,不過領頭人可不是他,而是之前被安排在刑部的太子。
這的確是個鍛鍊能力、收買人心的好機會,也難怪當今會讓太子前去。
不過除了太子和大皇子之外,其餘的幾位皇子並沒有被安排進來。
隊伍裏有太子,有大皇子,有兵部右侍郎石大人,戶部郎中許大人,工部還派來了兩個員外郎,官品皆在魏時之上。
說實在的,他也挺奇怪自個兒為什麽會在隨行之列,畢竟除了太子和大皇子之外,就他一個在三十歲以下的,沒多少辦差的經驗,而要去辦的事兒,難度很大不說,還不能出差錯。
不過既是被點了名,魏時就得要好好準備一番。
首先就是藥材,不為旁人,為了自個兒,也得把藥材備足,還得請個大夫一塊跟著去,他不知道太子會不會帶著太醫一塊,但就算是帶著,真要是出現了什麽緊急情況,太醫也輪不著他來用,還是自己帶個大夫放心。
其次便是衣物和食物,官服要帶著,平日裏穿的常服也要帶,以輕巧方便為主,外穿的衣袍顏色則以青灰為主,不能太紮眼,還得方便動作。
食物拿的都是易儲存的,當年他去國子監時帶的豬肉幹和牛肉幹,這次就準備了不少。
路上肯定是不能夠隨意開小灶的,這些他是打算肚子餓的時候用來充飢的。
發條玩具的圖紙都已經畫的差不多了,現在就隻能暫時擱置下來。
想一想北地的百姓,魏時心裏頭也不好受,食不果腹,這滋味兒不光是難受,也是能要人命的。
男兒有淚不輕彈,魏時雖然情緒低落,但麵上的表情還能維持得住,現在這個時候,他既不能表現得太沉重,也不能太過躊躇滿誌,不然的話,這些都會家裏人更擔心。
劉楓就不成了,一邊收拾行李,一邊眼淚就掉下來了,止都止不住。
跟孩子似的嚎啕大哭比起來,夫人這樣無聲的流淚,要更戳心一些。
“沒幾個月就迴來了,帶著這麽多兵呢,當地的駐兵到時候也會調過來一部分,不會遇到什麽危險的,再說還有太子和大皇子在呢。”魏時開口勸道。
以前在兵部的時候,總覺得是磨洋工,去年大旱也沒幫上什麽忙,雖說有些出乎意料,但今年總算不是在一邊看著了,可以幫上一些忙。
魏時在愛惜自個兒小命的同時,也想著去東原府多做些事情,做一些實事出來。
哭的時間長了,哪怕盡量壓抑著,劉楓的聲音仍然有些抽噎。
“盡量走隊伍中間,這迴就別讓元寶跟著去了,護院裏頭,我讓趙嬤嬤挑幾個身手好的,讓他們跟著你一塊,除了肉幹以外,你也帶些瓜果,這麽長時間不吃瓜果怎麽行……”
魏時一一應下,拿出帕子來輕輕給夫人擦眼淚,不光是夫人放心不下,他也放心不下這府裏的老老少少,尤其是遠哥兒。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