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收到消息要比燕縣那邊更晚一些,魏母走的那天是二月十七,而魏時接到來信的時候已經是三月二十一了。
祖母的身體早就已經不太好了,最近這幾年一直纏綿病榻,病情時好時壞這麽長時間了,死訊也在意料之中。
六十五歲的年紀,在現在這個時候,已經算是活得久的了。
魏時內心的惆悵要遠大於傷悲,他跟祖母接觸的機會不多,時間更不長,感情自然也就算不上有多深厚,比起祖母,他現在更擔心的是大伯。
本朝官員父母去世,按規矩是要丁憂三年的,除非聖上奪情,否則的話,不會有例外。
而三年期滿之後,原本的官位肯定讓人給占了,能不能起復,倒不是麻煩事兒,麻煩的是就怕到時候沒有一個好的位置,畢竟不可能空著一個官位等一個人。
大伯的年歲也不小了,在知州的位置上幹了這麽多年,不出意外的話,這兩屆就該動一動了,如今趕上這樣的事兒,實在讓人沒辦法不悵惋。
祖母的兒子不止一個,父親也是要丁憂的,不過父親那個官兒做不做的也無所謂,父親本人就沒那麽喜歡,對燕縣的百姓來說,不是壞官,也算不上好官。
至於他和堂兄,作為孫子是要為祖母守孝一年的,但是並不在丁憂的範疇裏。
也就是說,在守孝的這一年裏,他們照樣可以去做官,隻是要遵守孝期的規矩罷了。
祖母去世,就算是不丁憂,於情於理,做孫子的都得請假迴去送祖母一遭。
連同夫人和兒子都要一塊迴去,姨娘倒是不必了,一則是身份原因,二則,姨娘同父親和母親,這三個人最好還是別見麵,關係亂的跟一團麻線似的,見了麵說不定又要吃虧。
母親對上姨娘,身份上就有著天然的優勢,而且這優勢還是壓倒性的。
作為魏時的頂頭上司兼嶽父,劉唐知道一家三口迴鄉送一送老人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也按照規矩和實際情況批給了魏時四個月的假。
可是瞧著小外孫,這麽小一點的人,就得來迴遭這個罪,實在是不忍心。
外祖父不忍心,外祖母就更不忍心了,臨走前收拾行李這兩天,白天基本上就在魏府待著了,陪著小外孫。
對閨女也是囑咐了又囑咐,跟魏家長輩怎樣相處倒還在其次,主要還是如何照看小外孫的事情。
第98章 二更
魏時一家人啟程離開京城的時候,都已經二十五號了,去老家參加鄉試的劉鈺還沒迴來呢。
將軍和將軍夫人已經準備磨刀霍霍向兒子了,早先出發的時候就已經囑咐過了,中沒中不要緊,主要是過去積攢經驗的,放榜之後就趕緊迴來。
畢竟跟劉家姑娘的六禮還一步都還未走呢,而且早些迴到家裏來,也就可以早些準備明年的縣試,總不能一直在這塊兒幹耗著。
可這小子倒好,不說急急忙忙往家裏趕,反倒是一路上遊山玩水,半分都不像個落榜之人。
魏時一家三口已經踏上了離京的路,兩個大人身體素質好得很,就算是生完孩子一年多的劉楓,也沒什麽不適,前段時間還去莊子上踏青、放風箏、打獵來著。
魏時跟入仕途之前比起來,強健了不少,尤其是在參加過皇家秋獵之後,作為一屆文臣,指不定什麽時候又要去騎馬打獵了,平日裏不多多練習,到時候可就要丟人了。
最讓人操心的還是遠哥兒,小傢夥現在還不會走路,可已經爬得很順溜了,臥房的裏間外間都鋪著毯子,家具的稜角也都包上了,就是怕孩子磕著碰著。
跟臥房比起來,這馬車真就隻是方寸之地,大人一直坐在裏頭憋屈,小孩子何嚐不是如此。
魏時兩口子隻能在日頭高的時候,把孩子抱出來,架著胳膊在外麵走走,晚上若是住在客棧或者是驛站還好說,借宿在農家的話,那就真不成了,總不能把幹幹淨淨的毯子鋪在泥地上,那下次還要不要用了,這路上又不方便清洗。
因為帶著孩子,這路趕的也不是太急,遇到下雨的時候,都要找個地兒歇歇,什麽時候雨停了,什麽時候再走,大人扛得過這樣的風雨,小孩子就不一定了。
遠哥兒早就已經開始吃輔食了,現在基本上是以食物為主,奶水反倒是輔助的了。
比起蔬菜水果,遠哥兒更喜歡的還是肉羹蛋羹,隻不過依著規矩這兩樣東西現在都不能吃。
作為曾孫,遠哥兒要為曾祖母守孝五個月,而守校期間是要如素的,不能吃葷腥,肉類屬於葷,雞蛋就屬於腥了,兩者都不在能吃的名單上。
好在是不能不讓小孩子喝奶,這營養多多少少還是有的,隻不過確實是虧了嘴。
遠哥兒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些無肉不歡的意思了,5個月不能吃肉,對小孩子來說也真是夠殘酷的。
大人又何嚐不是如此,想想要守孝一整年,確實是有些難熬。
魏時並非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所以對守孝這樣的事情少了幾分敬畏,人活著的時候好好孝敬,才是根本,人死之後,後人守孝一年、三年、十年又能有什麽用,規矩再是嚴苛,對於已經故去的人來說,又能起到什麽作用。
但既是有這樣一項規矩,哪怕心裏頭不贊成,魏時也是會守的,人相悖於大環境,那絕對是自找麻煩。
</br>
京城收到消息要比燕縣那邊更晚一些,魏母走的那天是二月十七,而魏時接到來信的時候已經是三月二十一了。
祖母的身體早就已經不太好了,最近這幾年一直纏綿病榻,病情時好時壞這麽長時間了,死訊也在意料之中。
六十五歲的年紀,在現在這個時候,已經算是活得久的了。
魏時內心的惆悵要遠大於傷悲,他跟祖母接觸的機會不多,時間更不長,感情自然也就算不上有多深厚,比起祖母,他現在更擔心的是大伯。
本朝官員父母去世,按規矩是要丁憂三年的,除非聖上奪情,否則的話,不會有例外。
而三年期滿之後,原本的官位肯定讓人給占了,能不能起復,倒不是麻煩事兒,麻煩的是就怕到時候沒有一個好的位置,畢竟不可能空著一個官位等一個人。
大伯的年歲也不小了,在知州的位置上幹了這麽多年,不出意外的話,這兩屆就該動一動了,如今趕上這樣的事兒,實在讓人沒辦法不悵惋。
祖母的兒子不止一個,父親也是要丁憂的,不過父親那個官兒做不做的也無所謂,父親本人就沒那麽喜歡,對燕縣的百姓來說,不是壞官,也算不上好官。
至於他和堂兄,作為孫子是要為祖母守孝一年的,但是並不在丁憂的範疇裏。
也就是說,在守孝的這一年裏,他們照樣可以去做官,隻是要遵守孝期的規矩罷了。
祖母去世,就算是不丁憂,於情於理,做孫子的都得請假迴去送祖母一遭。
連同夫人和兒子都要一塊迴去,姨娘倒是不必了,一則是身份原因,二則,姨娘同父親和母親,這三個人最好還是別見麵,關係亂的跟一團麻線似的,見了麵說不定又要吃虧。
母親對上姨娘,身份上就有著天然的優勢,而且這優勢還是壓倒性的。
作為魏時的頂頭上司兼嶽父,劉唐知道一家三口迴鄉送一送老人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也按照規矩和實際情況批給了魏時四個月的假。
可是瞧著小外孫,這麽小一點的人,就得來迴遭這個罪,實在是不忍心。
外祖父不忍心,外祖母就更不忍心了,臨走前收拾行李這兩天,白天基本上就在魏府待著了,陪著小外孫。
對閨女也是囑咐了又囑咐,跟魏家長輩怎樣相處倒還在其次,主要還是如何照看小外孫的事情。
第98章 二更
魏時一家人啟程離開京城的時候,都已經二十五號了,去老家參加鄉試的劉鈺還沒迴來呢。
將軍和將軍夫人已經準備磨刀霍霍向兒子了,早先出發的時候就已經囑咐過了,中沒中不要緊,主要是過去積攢經驗的,放榜之後就趕緊迴來。
畢竟跟劉家姑娘的六禮還一步都還未走呢,而且早些迴到家裏來,也就可以早些準備明年的縣試,總不能一直在這塊兒幹耗著。
可這小子倒好,不說急急忙忙往家裏趕,反倒是一路上遊山玩水,半分都不像個落榜之人。
魏時一家三口已經踏上了離京的路,兩個大人身體素質好得很,就算是生完孩子一年多的劉楓,也沒什麽不適,前段時間還去莊子上踏青、放風箏、打獵來著。
魏時跟入仕途之前比起來,強健了不少,尤其是在參加過皇家秋獵之後,作為一屆文臣,指不定什麽時候又要去騎馬打獵了,平日裏不多多練習,到時候可就要丟人了。
最讓人操心的還是遠哥兒,小傢夥現在還不會走路,可已經爬得很順溜了,臥房的裏間外間都鋪著毯子,家具的稜角也都包上了,就是怕孩子磕著碰著。
跟臥房比起來,這馬車真就隻是方寸之地,大人一直坐在裏頭憋屈,小孩子何嚐不是如此。
魏時兩口子隻能在日頭高的時候,把孩子抱出來,架著胳膊在外麵走走,晚上若是住在客棧或者是驛站還好說,借宿在農家的話,那就真不成了,總不能把幹幹淨淨的毯子鋪在泥地上,那下次還要不要用了,這路上又不方便清洗。
因為帶著孩子,這路趕的也不是太急,遇到下雨的時候,都要找個地兒歇歇,什麽時候雨停了,什麽時候再走,大人扛得過這樣的風雨,小孩子就不一定了。
遠哥兒早就已經開始吃輔食了,現在基本上是以食物為主,奶水反倒是輔助的了。
比起蔬菜水果,遠哥兒更喜歡的還是肉羹蛋羹,隻不過依著規矩這兩樣東西現在都不能吃。
作為曾孫,遠哥兒要為曾祖母守孝五個月,而守校期間是要如素的,不能吃葷腥,肉類屬於葷,雞蛋就屬於腥了,兩者都不在能吃的名單上。
好在是不能不讓小孩子喝奶,這營養多多少少還是有的,隻不過確實是虧了嘴。
遠哥兒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些無肉不歡的意思了,5個月不能吃肉,對小孩子來說也真是夠殘酷的。
大人又何嚐不是如此,想想要守孝一整年,確實是有些難熬。
魏時並非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所以對守孝這樣的事情少了幾分敬畏,人活著的時候好好孝敬,才是根本,人死之後,後人守孝一年、三年、十年又能有什麽用,規矩再是嚴苛,對於已經故去的人來說,又能起到什麽作用。
但既是有這樣一項規矩,哪怕心裏頭不贊成,魏時也是會守的,人相悖於大環境,那絕對是自找麻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