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也瞧見了,下官這邊積累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一時半會兒根本抽不出時間來,而且自打入了仕途之後,下官就已經不太看算學題目了,這東西太繞腦子了,以前是不得已才學的。”
魏時先是假笑,爾後,又是苦笑。
作詩,算題。
即便是入了仕途,這兩樣進也成了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事情。
“吾聽沈大人說,魏大人對於算學頗有研究,而且水平極高,在他致仕之後,吾可以過來跟魏大人商討算學題。”
嗬。
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一股學究氣質的三皇子,實在讓人升不起來惡感,不過這也不是能拉著他討論算學題的理由,更何況他壓根就不想跟這些皇子接觸。
做官就做官,既然不想著飛黃騰達,又何必牽扯上這些事情。
“不瞞殿下,當初為了考科舉,下官在算學上是真下了功夫的,會試考完的那天,下官可算是鬆了口氣,再也不用做那麽難的算學題了。”
總而言之,他學算學就是為了應付科舉,科舉考完了,就不想再做算學題了。
這學完就扔的態度,著實是讓人氣惱。
三皇子不光是氣惱,還覺得特別可惜,能讓沈大人都贊一句水平極高的學生,在算學上肯定是有天分的,可結果呢,就把算學當成往上爬的梯子,一點兒熱愛之情都沒有,還棄之如敝屐。
太讓人失望了,一塊美玉,非要汲汲營取往上彈,絲毫不在意磨掉了身上的光澤。
第92章
看著三皇子失望又無奈的眼神,聽著重重的嘆息聲,魏時也挺無奈的。
暫且不說三皇子的算學水平如何,不過光是這態度就比他強出來一大截。
應當跟師伯很有的聊吧。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三皇子也不好強人所難,他隻是痛惜這樣一個有天分的年輕人,不知道好好珍惜自己的天分,隻把算學當成往上爬的梯子。
還是沈大人好,就算是已經做到了正二品尚書的位置上,也仍舊不放棄鑽研算學。
想來等到沈大人致仕以後,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算學當中去了,到時候他再上門拜訪,既能夠討論算學,也不招人忌諱。
隻可惜魏時,明珠投案。
要知道本朝第一個三元及第之人,在天下讀書人中還是頗受關注的,如果魏時能推崇注重算學,或許算學的圈子還能再擴大一些。
跟儒學、道學、法學、詩詞……這些個熠熠生輝的圈子比起來,算學圈子簡直就是後娘養的,甚少有人注意,要不是因為科舉裏頭有算學這一項,怕是都組建不起這麽一個圈子來。
總之,要想將算學發揚光大,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三皇子早就有這個準備了。
——
“紀兄人還是不錯的,我雖與他相交不深,可也做了一年的同窗,是個上進的,品行上也沒什麽汙點,不過他妹妹我就不太清楚了。”
魏時對紀風錦還是很有好感的,這是一個有上進心而且不加掩飾的人,時下這種風氣,大多數士大夫跟紀風錦的為人處事大不一樣。
心裏頭再怎麽上進,也不願意表現出來,麵上還得做出一副淡泊名利的樣子。
紀風錦言行就一致多了,一顆向上的心赤裸裸的展現在眾人麵前,不加掩飾。
因此,被不少人私底下評價為功利。
但是一個人功利到麵上,又沒做什麽齷齪的事情,行得正,坐得直,堂堂正正地去爭。
魏時反正是挺欣賞這種人的。
至於紀風錦的妹妹和紀家的家風,沒了解過的事情,他也不敢過多的評價,婚姻大事,還是慎重一些為好。
“你和娘的眼光,我是信得過的,說不準鈺哥兒這婚事還真能成,我就是怕他不爭氣,都要談婚論嫁的人了,身上半點兒功名都沒有。”
她也是從待嫁那會兒過來的,女兒家的心思自然也是了解的,兩家結親,女方主要看的還是男方這個人,而並非家世。
“我看他這段時間還是挺用功的,你也別太擔心,各人有各人的緣法,鈺哥兒日後未必就比旁人差。”
小舅子缺點一大堆,可優點也是不容忽視的,心誠、心善、容易滿足,再怎麽著這輩子也吃喝不愁,跟這樣的人過日子,還是挺輕鬆的。
若是女子的性情能跟小舅子相和,那婚後的日子必然和和美美,反之,如果嫁過來的女子心大,總想著往上奔,那鍋和蓋兒就不匹配了,日子自然也就沒辦法過的順心了。
自己親弟弟,劉楓自然也是盼著他好,奈何這傻孩子總是不爭氣,有時候她都覺得老麽該是個妹妹才好,就這性子,實在是擔不起擔子來。
“娘還想著讓鈺哥兒今年年底就迴老家參加縣試,能不能中的,好歹先試一試。”
這一來一迴的,三四個月的功夫就折騰進去了。
要是中了還好,沒中的話,往後還得這麽折騰。
作為差生的姐姐,劉楓也是頭疼。
相比之下,魏時的思維方式就發散多了,從小舅子身上就可以看出來,教育得從娃娃抓起。
小時候不抓的緊一些,長大了大人孩子都犯愁。
當然了,也不能光知道學習,就像三皇子這樣沉迷算學無法自拔,瞧上去還是挺‘自虐’的。
</br>
魏時先是假笑,爾後,又是苦笑。
作詩,算題。
即便是入了仕途,這兩樣進也成了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事情。
“吾聽沈大人說,魏大人對於算學頗有研究,而且水平極高,在他致仕之後,吾可以過來跟魏大人商討算學題。”
嗬。
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一股學究氣質的三皇子,實在讓人升不起來惡感,不過這也不是能拉著他討論算學題的理由,更何況他壓根就不想跟這些皇子接觸。
做官就做官,既然不想著飛黃騰達,又何必牽扯上這些事情。
“不瞞殿下,當初為了考科舉,下官在算學上是真下了功夫的,會試考完的那天,下官可算是鬆了口氣,再也不用做那麽難的算學題了。”
總而言之,他學算學就是為了應付科舉,科舉考完了,就不想再做算學題了。
這學完就扔的態度,著實是讓人氣惱。
三皇子不光是氣惱,還覺得特別可惜,能讓沈大人都贊一句水平極高的學生,在算學上肯定是有天分的,可結果呢,就把算學當成往上爬的梯子,一點兒熱愛之情都沒有,還棄之如敝屐。
太讓人失望了,一塊美玉,非要汲汲營取往上彈,絲毫不在意磨掉了身上的光澤。
第92章
看著三皇子失望又無奈的眼神,聽著重重的嘆息聲,魏時也挺無奈的。
暫且不說三皇子的算學水平如何,不過光是這態度就比他強出來一大截。
應當跟師伯很有的聊吧。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三皇子也不好強人所難,他隻是痛惜這樣一個有天分的年輕人,不知道好好珍惜自己的天分,隻把算學當成往上爬的梯子。
還是沈大人好,就算是已經做到了正二品尚書的位置上,也仍舊不放棄鑽研算學。
想來等到沈大人致仕以後,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算學當中去了,到時候他再上門拜訪,既能夠討論算學,也不招人忌諱。
隻可惜魏時,明珠投案。
要知道本朝第一個三元及第之人,在天下讀書人中還是頗受關注的,如果魏時能推崇注重算學,或許算學的圈子還能再擴大一些。
跟儒學、道學、法學、詩詞……這些個熠熠生輝的圈子比起來,算學圈子簡直就是後娘養的,甚少有人注意,要不是因為科舉裏頭有算學這一項,怕是都組建不起這麽一個圈子來。
總之,要想將算學發揚光大,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三皇子早就有這個準備了。
——
“紀兄人還是不錯的,我雖與他相交不深,可也做了一年的同窗,是個上進的,品行上也沒什麽汙點,不過他妹妹我就不太清楚了。”
魏時對紀風錦還是很有好感的,這是一個有上進心而且不加掩飾的人,時下這種風氣,大多數士大夫跟紀風錦的為人處事大不一樣。
心裏頭再怎麽上進,也不願意表現出來,麵上還得做出一副淡泊名利的樣子。
紀風錦言行就一致多了,一顆向上的心赤裸裸的展現在眾人麵前,不加掩飾。
因此,被不少人私底下評價為功利。
但是一個人功利到麵上,又沒做什麽齷齪的事情,行得正,坐得直,堂堂正正地去爭。
魏時反正是挺欣賞這種人的。
至於紀風錦的妹妹和紀家的家風,沒了解過的事情,他也不敢過多的評價,婚姻大事,還是慎重一些為好。
“你和娘的眼光,我是信得過的,說不準鈺哥兒這婚事還真能成,我就是怕他不爭氣,都要談婚論嫁的人了,身上半點兒功名都沒有。”
她也是從待嫁那會兒過來的,女兒家的心思自然也是了解的,兩家結親,女方主要看的還是男方這個人,而並非家世。
“我看他這段時間還是挺用功的,你也別太擔心,各人有各人的緣法,鈺哥兒日後未必就比旁人差。”
小舅子缺點一大堆,可優點也是不容忽視的,心誠、心善、容易滿足,再怎麽著這輩子也吃喝不愁,跟這樣的人過日子,還是挺輕鬆的。
若是女子的性情能跟小舅子相和,那婚後的日子必然和和美美,反之,如果嫁過來的女子心大,總想著往上奔,那鍋和蓋兒就不匹配了,日子自然也就沒辦法過的順心了。
自己親弟弟,劉楓自然也是盼著他好,奈何這傻孩子總是不爭氣,有時候她都覺得老麽該是個妹妹才好,就這性子,實在是擔不起擔子來。
“娘還想著讓鈺哥兒今年年底就迴老家參加縣試,能不能中的,好歹先試一試。”
這一來一迴的,三四個月的功夫就折騰進去了。
要是中了還好,沒中的話,往後還得這麽折騰。
作為差生的姐姐,劉楓也是頭疼。
相比之下,魏時的思維方式就發散多了,從小舅子身上就可以看出來,教育得從娃娃抓起。
小時候不抓的緊一些,長大了大人孩子都犯愁。
當然了,也不能光知道學習,就像三皇子這樣沉迷算學無法自拔,瞧上去還是挺‘自虐’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