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謂是悍勇非常。
太子還是那般溫和,打獵的本領自然是比他要強,但是較之大皇子,就要遜色一籌了。
也不知道當今選太子的標準是什麽,不過在他看來,這些皇子們都被教得很好,個個氣宇軒昂,也並非是什麽跋扈之人。
作為儲君的太子並不傲慢,對待他們這些新科進士態度溫和,像一棵正在茁壯成長的白楊樹,瞧著就能夠感覺到其中的生機勃勃。
在戶部的三皇子,雖然接觸的機會不多,可是據師伯而言,這位三皇子是一個十足的算學愛好者,而且水平還不低,很是能夠鑽研得進去。
大皇子在圍獵當中大出風頭,可並不見其自得,至於臉上的驕傲之情,就更不會讓人覺得生厭了,青年人的驕傲,自帶一股子靈氣。
魏時反正是挺佩服當今的,朝事認真,教育後嗣同樣認真。
他雖然不知道這些很是優秀的皇子們,日後會不會引發奪嫡之爭,但是同樣作為一個父親,他也希望自家醜奴能如此優秀,寧可養子為狼,不願養子為狗。
醜奴還是個隻有半歲多的小娃娃,站都站不起來,也不會說話,但是這並不妨礙‘喪心病狂’的爹娘給他讀書彈琴。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這是魏時跟夫人商量好的事兒,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踐行了,生下來頭幾個月,小嬰兒睡的時間長,哭鬧起來又不好哄,才將其擱置下來。
現在好了,天氣沒那麽熱了,醜奴也比之前好哄多了,每天聽小半個時辰的琴音,再聽半個時辰的論語。
魏時相信,音感和對古文靈氣,都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他這輩子最遺憾的地方,就是在詩文上沒有靈氣,在音樂上也沒有靈氣,和大部分家長一樣,自己的遺憾,總是希望孩子可以補上。
劉楓算是被迫跟著兒子再度接受教育,時間一久,說話都帶了幾分文氣。
劉夫人還是挺驚訝的,女子再嫁就相當於第二次投胎,如今看來,這話一點都不誇張,自家閨女嫁給時哥兒之後,連氣質和說話的語氣都不太一樣了,還真有些書香氣了。
“鈺哥兒如今也到了相看親事的年紀,我這次過來,就是想讓你跟時哥兒打聽打聽,紀家那孩子怎麽樣?”
夫君的同窗,有一些劉楓還是知道的。
“娘可是看上了紀家的姑娘,是紀風錦紀大人的妹妹嗎?”
“對對對,就是這位,我這也是尋摸了很久,鈺哥兒既然打算考科舉,那就說明不想走武人的路子了,跟武將家結親,對鈺哥兒來說用處不大,倒不如跟文臣家裏結親,日後多少也算是有個幫襯。”
在自家老爺那兒,劉夫人也是這套說辭,小兒子那套標準,她實在是不好意思說出口,隻能是找個別的理由糊弄了。
劉楓倒是沒聽出什麽問題來,娘的打算也合理,不找武將,那就隻能找文臣了。
“等夫君從衙門迴來,我再問問他這事兒,娘你也別太著急,小弟才十五歲,便是再等上兩年也使得,而且依著女兒的意思,鈺哥兒最好還是先把功名考取了,再相看親事更為合適。”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相親原就是一件極為功利的事情,家世、功名、才能、錢財、相貌,性情,這些東西幾乎是稱斤論兩的放在心裏做權衡。
多一項,就能重一些。
“我也是這麽想的,到年底就送他迴老家,甭管能不能考中,也得先試試,這次不行,那就再等一年,反正年年都有,又不像鄉試、會試,三年才能等到一次,耽誤不起。”
考科舉不容易,但真要是做武將也不容易,在沒有戰事的情況下,想要升遷,真的是一點一點往上熬資歷。
絕大多數百姓都希望天下太平,劉夫人年輕那會兒也是這麽想的,可這些年卻忍不住會冒出一些可恥的念頭來,要是敵國來犯、邊疆起紛爭,大靖朝要打仗了,老爺才能到真正的戰場上去建功立業,幾個兒子才有大放異彩的時機。
可是蒸蒸日上的大靖朝,不缺兵,更不缺銀子,邊疆的萬裏之外,都有大靖朝的商隊。
或許再過些年頭,大靖朝真的會迎來萬朝來賀的盛世。
那時候就更不需要武將上戰場了。
較之武將,文臣才更有前途。
更有前途的文臣·魏時,就快要忙成狗了,出去圍獵這段時間,差事可全都積累著呢。
而且清吏司的差事,按照一般的規律,忙碌程度在一年裏都是逐次遞增的,越是接近年底,就越忙。
這也就意味著,魏時不可能再把差事往後拖了,因為後麵的差事會更多。
一旦忙起來,不忙的人就會顯得特別突兀,比如曹安,這位現在都沒能完全上手呢,不忙的時候,魏時還能教一教、帶一帶,忙起來也就顧不了這個了。
三皇子也是挺閑的,居然還有閑情逸緻跑過來問他算學題。
頭一次被皇子找上,不是因為差事,而是因為一道跟戶部差事完全沒什麽關係的算學題目,也是夠荒謬的了。
別說魏時現在已經忙成狗了,就算是他不忙,也不樂意做什麽算學題,師伯那邊兒就已經夠他應付的了,而且師伯好歹是在私底下跟他討論算學題,三皇子可倒好,當值的時間就過來了。
</br>
太子還是那般溫和,打獵的本領自然是比他要強,但是較之大皇子,就要遜色一籌了。
也不知道當今選太子的標準是什麽,不過在他看來,這些皇子們都被教得很好,個個氣宇軒昂,也並非是什麽跋扈之人。
作為儲君的太子並不傲慢,對待他們這些新科進士態度溫和,像一棵正在茁壯成長的白楊樹,瞧著就能夠感覺到其中的生機勃勃。
在戶部的三皇子,雖然接觸的機會不多,可是據師伯而言,這位三皇子是一個十足的算學愛好者,而且水平還不低,很是能夠鑽研得進去。
大皇子在圍獵當中大出風頭,可並不見其自得,至於臉上的驕傲之情,就更不會讓人覺得生厭了,青年人的驕傲,自帶一股子靈氣。
魏時反正是挺佩服當今的,朝事認真,教育後嗣同樣認真。
他雖然不知道這些很是優秀的皇子們,日後會不會引發奪嫡之爭,但是同樣作為一個父親,他也希望自家醜奴能如此優秀,寧可養子為狼,不願養子為狗。
醜奴還是個隻有半歲多的小娃娃,站都站不起來,也不會說話,但是這並不妨礙‘喪心病狂’的爹娘給他讀書彈琴。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這是魏時跟夫人商量好的事兒,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踐行了,生下來頭幾個月,小嬰兒睡的時間長,哭鬧起來又不好哄,才將其擱置下來。
現在好了,天氣沒那麽熱了,醜奴也比之前好哄多了,每天聽小半個時辰的琴音,再聽半個時辰的論語。
魏時相信,音感和對古文靈氣,都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他這輩子最遺憾的地方,就是在詩文上沒有靈氣,在音樂上也沒有靈氣,和大部分家長一樣,自己的遺憾,總是希望孩子可以補上。
劉楓算是被迫跟著兒子再度接受教育,時間一久,說話都帶了幾分文氣。
劉夫人還是挺驚訝的,女子再嫁就相當於第二次投胎,如今看來,這話一點都不誇張,自家閨女嫁給時哥兒之後,連氣質和說話的語氣都不太一樣了,還真有些書香氣了。
“鈺哥兒如今也到了相看親事的年紀,我這次過來,就是想讓你跟時哥兒打聽打聽,紀家那孩子怎麽樣?”
夫君的同窗,有一些劉楓還是知道的。
“娘可是看上了紀家的姑娘,是紀風錦紀大人的妹妹嗎?”
“對對對,就是這位,我這也是尋摸了很久,鈺哥兒既然打算考科舉,那就說明不想走武人的路子了,跟武將家結親,對鈺哥兒來說用處不大,倒不如跟文臣家裏結親,日後多少也算是有個幫襯。”
在自家老爺那兒,劉夫人也是這套說辭,小兒子那套標準,她實在是不好意思說出口,隻能是找個別的理由糊弄了。
劉楓倒是沒聽出什麽問題來,娘的打算也合理,不找武將,那就隻能找文臣了。
“等夫君從衙門迴來,我再問問他這事兒,娘你也別太著急,小弟才十五歲,便是再等上兩年也使得,而且依著女兒的意思,鈺哥兒最好還是先把功名考取了,再相看親事更為合適。”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相親原就是一件極為功利的事情,家世、功名、才能、錢財、相貌,性情,這些東西幾乎是稱斤論兩的放在心裏做權衡。
多一項,就能重一些。
“我也是這麽想的,到年底就送他迴老家,甭管能不能考中,也得先試試,這次不行,那就再等一年,反正年年都有,又不像鄉試、會試,三年才能等到一次,耽誤不起。”
考科舉不容易,但真要是做武將也不容易,在沒有戰事的情況下,想要升遷,真的是一點一點往上熬資歷。
絕大多數百姓都希望天下太平,劉夫人年輕那會兒也是這麽想的,可這些年卻忍不住會冒出一些可恥的念頭來,要是敵國來犯、邊疆起紛爭,大靖朝要打仗了,老爺才能到真正的戰場上去建功立業,幾個兒子才有大放異彩的時機。
可是蒸蒸日上的大靖朝,不缺兵,更不缺銀子,邊疆的萬裏之外,都有大靖朝的商隊。
或許再過些年頭,大靖朝真的會迎來萬朝來賀的盛世。
那時候就更不需要武將上戰場了。
較之武將,文臣才更有前途。
更有前途的文臣·魏時,就快要忙成狗了,出去圍獵這段時間,差事可全都積累著呢。
而且清吏司的差事,按照一般的規律,忙碌程度在一年裏都是逐次遞增的,越是接近年底,就越忙。
這也就意味著,魏時不可能再把差事往後拖了,因為後麵的差事會更多。
一旦忙起來,不忙的人就會顯得特別突兀,比如曹安,這位現在都沒能完全上手呢,不忙的時候,魏時還能教一教、帶一帶,忙起來也就顧不了這個了。
三皇子也是挺閑的,居然還有閑情逸緻跑過來問他算學題。
頭一次被皇子找上,不是因為差事,而是因為一道跟戶部差事完全沒什麽關係的算學題目,也是夠荒謬的了。
別說魏時現在已經忙成狗了,就算是他不忙,也不樂意做什麽算學題,師伯那邊兒就已經夠他應付的了,而且師伯好歹是在私底下跟他討論算學題,三皇子可倒好,當值的時間就過來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