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裏像他,偏瘦的時候,還能說得過去,如今瘦得厲害了,臉上並不是像堂弟那樣稜角分明,而是顴骨特別突出,他照著銅鏡看的時候,總覺得這樣的麵相會給人一種刻薄之感。
在江佑府這段時間,每頓膳食都要多用些,頂著這副相貌見了堂弟沒什麽,總不能迴家見兒子也這樣。
第79章 一更
江佑府還是老樣子,除了燕縣和柳州城之外,這裏是他第三個最為熟悉的地方,當然了,京城絕對是後來者居上。
一個過了鄉試的,一個過了會試的,堂兄弟倆再次見麵,兩個人的狀態都相當之……愜意。
不需要整日惦記著讀書,看見朵花想著如何賦詩,看見棵樹想著如何寫雜文,看見眾生百態聯想到聖人言。
總之,備考的日子雖然充實,但也著實辛苦。
現在就不一樣了,兄弟兩個一人一個躺椅,喝喝茶,曬曬太陽,秋日的暖陽在沒有風的日子裏,照在身上是最最舒服不過的了。
“那照你這麽說,你日後還是有可能從戶部轉到工部去的,或者是外放出去做官?”
“應當是如此,你也了解我的性子,我還是更適合去工部,哪怕日日出去督造工程呢,或者外方做父母官,也為一地的百姓做些實事。”
魏定自然是了解堂弟的,科舉裏麵最擅長的科目是算學,但最不喜歡的科目也是算學,也真是夠奇怪的了。
“也別這麽早做打算,日子還長著呢,你在戶部一天都沒幹過,怎麽知道不適合你,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順序在這放著呢,而且本朝注重發展商業,戶部的地位儼然已經超過了吏部,當為六部之首,你還是惜福吧,想調出去容易,想再調迴來可就難了。”魏定勸道。
又不是沒有能力留在戶部,何必去別的地方自討苦吃呢,他這是沒有法子,沒有資歷去京城做官,否則的話,才不會想著在外麵做官呢。
結果還有個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這不是親堂弟,他才懶得管呢,有的是後悔的時候。
將來後不後悔,魏時這會兒不知道,不過,他很怕堂兄如果真聽了大伯這次的安排,將來有可能會後悔。
在本朝,舉人想要做官途徑有三。
其一,就是舉人親自向呈請,參與朝廷的考核,任職負責教學方麵的官職,不過可不是國子監這種地方,而是在地方上,比如說縣學的教諭。
這樣的官職,雖然受朝廷認可,但是想要再進一步就太難了,清水衙門,而且既做不出太多的功績來,一般也不會出什麽大的紕漏。
其二,就是所謂的撿選製度,舉人參加會試三次不中,那就可以補授知縣,一次不中的,就跟第一條一樣,可以任職教育方麵的官職。
其三,那就是不走朝廷的門路,作為地方官員,還是有一定權限的,比如正九品縣主簿的任命,舉人本身就有做官的資格了,正九品這樣的官員任命,隻要人選是已經取得了舉人功名的。
同時該縣的知縣以及所隸屬的州城的知州,這兩級官員都同意的話,就可以任命,並且得到朝廷的認可。
當年,魏成就是給自家弟弟魏仁,走的第三條路子,先做正九品主簿,然後正八品縣丞,最後是正七品知縣。
這一路上魏成所費的功夫,絕對不比當初督促弟弟考科舉的時候少。
往裏邊搭銀錢倒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搭人情,他請別人扒拉了自家弟弟,日後自然也是要把這一份人情給還迴去的。
李家在其中也是起了作用的,哪怕李家人自己沒有出手,但是在魏成還沒有坐到今天這個位置的時候,當年也是需要扯著虎皮當大旗,為二弟辦事情,這麵虎皮大旗自然就是李家。
這也是多年來他跟母親都對不插手二弟家事的原因之一,若是受了委屈,他們還能敲打二弟,可現在是李氏跋扈,二弟自己又立不起來,他們也不好說話。
等到魏仁做到正七品知縣的位置之後,他自個兒就滿意了,一點兒上進的心都沒有。
魏成呢,正七品知縣的升遷,他可就真插不上手了,李家的大旗就更扯不上了,更何況這麽多年了,他再是想著兄弟齊心、振興家族,到這會兒也有些覺悟了。
那就是個扶不起來的阿鬥,做多的再多又有什麽用。
所以也就歇了要繼續扶持弟弟的心思,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仕途和兒子的學業上。
魏成如今給兒子的安排,也跟當年魏仁一樣,不走朝廷的門路,知縣和知州兩級官員同意,就能安排到正六品主簿的位置上,之後再慢慢來。
二弟都能被他扒拉到正七品知縣的位置上,兒子就更不用說了。
這想法好是好,本來嘛,通過舉人做官,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第三種方式,扒拉自家人,不算什麽,主要是朝廷放寬的權限很小,到了正七品的位置上,就插不了手了,自有朝廷的選拔製度。
隻要不是作奸犯科之輩,本身有舉人的功名,或者家族得勢,也是可以邁入仕途的,這也算是整個朝廷都約定俗成的規矩了。
讓魏時擔心的是,大伯打算把堂兄安排到燕縣去做主簿。
親屬關係上這沒什麽好避嫌的,畢竟這也不違反朝廷的律令,更不會有人把這一茬拿出來攻擊。
</br>
在江佑府這段時間,每頓膳食都要多用些,頂著這副相貌見了堂弟沒什麽,總不能迴家見兒子也這樣。
第79章 一更
江佑府還是老樣子,除了燕縣和柳州城之外,這裏是他第三個最為熟悉的地方,當然了,京城絕對是後來者居上。
一個過了鄉試的,一個過了會試的,堂兄弟倆再次見麵,兩個人的狀態都相當之……愜意。
不需要整日惦記著讀書,看見朵花想著如何賦詩,看見棵樹想著如何寫雜文,看見眾生百態聯想到聖人言。
總之,備考的日子雖然充實,但也著實辛苦。
現在就不一樣了,兄弟兩個一人一個躺椅,喝喝茶,曬曬太陽,秋日的暖陽在沒有風的日子裏,照在身上是最最舒服不過的了。
“那照你這麽說,你日後還是有可能從戶部轉到工部去的,或者是外放出去做官?”
“應當是如此,你也了解我的性子,我還是更適合去工部,哪怕日日出去督造工程呢,或者外方做父母官,也為一地的百姓做些實事。”
魏定自然是了解堂弟的,科舉裏麵最擅長的科目是算學,但最不喜歡的科目也是算學,也真是夠奇怪的了。
“也別這麽早做打算,日子還長著呢,你在戶部一天都沒幹過,怎麽知道不適合你,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順序在這放著呢,而且本朝注重發展商業,戶部的地位儼然已經超過了吏部,當為六部之首,你還是惜福吧,想調出去容易,想再調迴來可就難了。”魏定勸道。
又不是沒有能力留在戶部,何必去別的地方自討苦吃呢,他這是沒有法子,沒有資歷去京城做官,否則的話,才不會想著在外麵做官呢。
結果還有個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這不是親堂弟,他才懶得管呢,有的是後悔的時候。
將來後不後悔,魏時這會兒不知道,不過,他很怕堂兄如果真聽了大伯這次的安排,將來有可能會後悔。
在本朝,舉人想要做官途徑有三。
其一,就是舉人親自向呈請,參與朝廷的考核,任職負責教學方麵的官職,不過可不是國子監這種地方,而是在地方上,比如說縣學的教諭。
這樣的官職,雖然受朝廷認可,但是想要再進一步就太難了,清水衙門,而且既做不出太多的功績來,一般也不會出什麽大的紕漏。
其二,就是所謂的撿選製度,舉人參加會試三次不中,那就可以補授知縣,一次不中的,就跟第一條一樣,可以任職教育方麵的官職。
其三,那就是不走朝廷的門路,作為地方官員,還是有一定權限的,比如正九品縣主簿的任命,舉人本身就有做官的資格了,正九品這樣的官員任命,隻要人選是已經取得了舉人功名的。
同時該縣的知縣以及所隸屬的州城的知州,這兩級官員都同意的話,就可以任命,並且得到朝廷的認可。
當年,魏成就是給自家弟弟魏仁,走的第三條路子,先做正九品主簿,然後正八品縣丞,最後是正七品知縣。
這一路上魏成所費的功夫,絕對不比當初督促弟弟考科舉的時候少。
往裏邊搭銀錢倒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搭人情,他請別人扒拉了自家弟弟,日後自然也是要把這一份人情給還迴去的。
李家在其中也是起了作用的,哪怕李家人自己沒有出手,但是在魏成還沒有坐到今天這個位置的時候,當年也是需要扯著虎皮當大旗,為二弟辦事情,這麵虎皮大旗自然就是李家。
這也是多年來他跟母親都對不插手二弟家事的原因之一,若是受了委屈,他們還能敲打二弟,可現在是李氏跋扈,二弟自己又立不起來,他們也不好說話。
等到魏仁做到正七品知縣的位置之後,他自個兒就滿意了,一點兒上進的心都沒有。
魏成呢,正七品知縣的升遷,他可就真插不上手了,李家的大旗就更扯不上了,更何況這麽多年了,他再是想著兄弟齊心、振興家族,到這會兒也有些覺悟了。
那就是個扶不起來的阿鬥,做多的再多又有什麽用。
所以也就歇了要繼續扶持弟弟的心思,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仕途和兒子的學業上。
魏成如今給兒子的安排,也跟當年魏仁一樣,不走朝廷的門路,知縣和知州兩級官員同意,就能安排到正六品主簿的位置上,之後再慢慢來。
二弟都能被他扒拉到正七品知縣的位置上,兒子就更不用說了。
這想法好是好,本來嘛,通過舉人做官,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第三種方式,扒拉自家人,不算什麽,主要是朝廷放寬的權限很小,到了正七品的位置上,就插不了手了,自有朝廷的選拔製度。
隻要不是作奸犯科之輩,本身有舉人的功名,或者家族得勢,也是可以邁入仕途的,這也算是整個朝廷都約定俗成的規矩了。
讓魏時擔心的是,大伯打算把堂兄安排到燕縣去做主簿。
親屬關係上這沒什麽好避嫌的,畢竟這也不違反朝廷的律令,更不會有人把這一茬拿出來攻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