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真沒這秋風瑟瑟、黃草枯枝的季節裏,感受到‘良辰美景’的存在,白大人這院子布置的真不能稱得上是雅致,花草樹木太多了,顯得繁多而雜亂,尤其是在這秋季,很多草木不可避免的黃了、枯了。
要說野趣吧,人工雕琢過的院子,又怎麽能比得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總之這良辰沒有,美景也不見得。
魏時隻得裝模作樣地沉思了一會兒,這才寫下自己從前備好的詩作。
白大人今兒可算是逮著機會出手了,一連寫了三首詩,作品最多的是他,作品評價最高的是他,受到讚揚和恭維最多的也是他。
當然了,白石景的詩句,不管是從數量上來說,還是從質量上來說,都當得起起大家的評價。
自古文人相輕,說的可不光是同水平的文人,水平差距較大的文人也有這樣的。
文人之間,這樣大型的吹捧場麵,可是相當不多見。
對於這些新科進士來說,白大人也算是上位者了,上位者一般都是不講究禮尚往來的,這會兒就是如此。
該怎麽評的還怎麽評。
互相吹捧,那是不存在的。
作為新科狀元的魏時,雖然沒想過能在這樣的場合出什麽風頭,但是也沒想過這麽尷尬。
白大人誇人的時候是真會誇,不誇人的時候也真是詞窮,一句‘尚可’就把魏時給打發了。
好吧,瞧瞧自己寫出來的詩,再看看白大人寫出來的詩,能得個尚可的評價,也算是……過分真實了。
做算學題讓人腦子疼,被迫作詩,水平又不夠,魏時離開京城之前,接連受到了兩波‘打擊’,總算是把擺正態度,認清自我了。
上輩子,初高中的老師總說,現在好好學,上了大學就輕鬆了,想怎麽玩就怎麽玩,玩到你不想玩。
真正上了大學之後,魏時才清醒了,壓根就不是這麽一迴事兒。
這輩子跟上輩子沒什麽差別,本來以為金榜題名、考中進士、連中三元,就可以不寫詩賦和雜文,也不用再一腦子鑽進複雜的算學題裏了。
然,並不是這樣的。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苦命’的魏時,告別姨娘和懷著身孕的夫人,帶著一大隊的人馬,踏上了迴江佑府的路。
跟來時相比,車隊的主子雖少了一個,但是下人卻多了不少。
夫人出手向來都大方,尤其是對他,所以光是護衛就給他添了八個,食材裝了三大馬車,行禮又裝了四馬車,還有備下要送給堂兄和當地族人的禮物,這些又裝了兩馬車,增加的馬夫再加上做飯的幾個廚子,加起來又多了十幾個人。
魏時十一歲,送嫡姐去柳州城出嫁的時候,那會兒還要押送嫡姐的嫁妝呢,都沒有這陣勢。
時隔五年,他已經不太記得當初的心境了,不過有一點應該是相同的,這趕路的心情都是極為迫切的。
當初送嫡姐出嫁的時候,怕耽誤去縣試的時間,所以總想著路上能快一點再快一點,隻不過那會兒車隊根本就不聽他的。
現在魏時是想著能趕迴來,親眼見證孩子的出生,這是他跟夫人血脈的延續,是他在這個世上最為至親之人。
趕路的心情自然也是極為迫切的,車隊要怎麽安排,趕路還是歇息,用飯還是燒水,皆聽他的安排。
是以,原本計劃二十三天才能到達的路程,僅僅用了十八日。
如果迴程也能這麽短的話,應該用不了兩個月就能趕迴京城。
堂兄弟倆已經快要兩年沒有見麵了,不過書信從未停止,所以見了麵也不覺得生疏。
不過兩個人的變化都是極大的。
“大哥身體現在如何了,這麽冷的天兒到城門口來做什麽,趕緊上馬車,我又不是不知道咱魏家的宅子在哪兒,哪裏用得著你出來接。”
魏時幾乎是將堂兄拉上馬車的,堂兄素來身子骨弱,瞧著就比旁人要瘦上幾分,如今瞧著比他走時還要瘦,臉上的顴骨都瘦到有幾分凸起了,而且這氣色瞧起來實在不怎麽樣。
看來鄉試後得的這場病,遠比堂兄在信中描述的要嚴重的多。
“不妨事,我自己的身體自己還不知道嗎,以前要讀書,不得不耗費心力,這迴好了,總算是考中了舉人,以後都不必再讀書耗費心力了,也不用再去考場上遭那些罪了,身體慢慢也就變好了,還沒恭喜你呢,本朝第一個連中三元的人,你小子可是給咱們魏家光宗耀祖了。”魏定寬慰道。
想起在京城時接連遭受的兩波打擊,魏時也不知道是否應該提醒堂兄,必須得端正態度,認清現實,走入仕途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不過相對來說,還是要比之前輕鬆的。
魏定瘦了,但是在魏定眼裏,堂弟高了,也比之前胖了,臉頰不再那麽瘦,下巴較之以往也稍稍圓潤了些,斂去了一些英氣,比之前更多了幾分溫潤,真就像是一塊兒暖玉一般。
果然,相貌上得天獨厚的人,不管是胖了,還是瘦了,都甚美,堂弟之前偏瘦的時候,臉上稜角分明,並不難看,反而是英氣勃勃。
如今比之前稍胖一些,身條長了,肩膀不再那麽瘦削,像一顆挺拔的翠竹,臉上不再稜角分明,卻多了幾分溫潤之色,翩翩公子應如是。
</br>
要說野趣吧,人工雕琢過的院子,又怎麽能比得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總之這良辰沒有,美景也不見得。
魏時隻得裝模作樣地沉思了一會兒,這才寫下自己從前備好的詩作。
白大人今兒可算是逮著機會出手了,一連寫了三首詩,作品最多的是他,作品評價最高的是他,受到讚揚和恭維最多的也是他。
當然了,白石景的詩句,不管是從數量上來說,還是從質量上來說,都當得起起大家的評價。
自古文人相輕,說的可不光是同水平的文人,水平差距較大的文人也有這樣的。
文人之間,這樣大型的吹捧場麵,可是相當不多見。
對於這些新科進士來說,白大人也算是上位者了,上位者一般都是不講究禮尚往來的,這會兒就是如此。
該怎麽評的還怎麽評。
互相吹捧,那是不存在的。
作為新科狀元的魏時,雖然沒想過能在這樣的場合出什麽風頭,但是也沒想過這麽尷尬。
白大人誇人的時候是真會誇,不誇人的時候也真是詞窮,一句‘尚可’就把魏時給打發了。
好吧,瞧瞧自己寫出來的詩,再看看白大人寫出來的詩,能得個尚可的評價,也算是……過分真實了。
做算學題讓人腦子疼,被迫作詩,水平又不夠,魏時離開京城之前,接連受到了兩波‘打擊’,總算是把擺正態度,認清自我了。
上輩子,初高中的老師總說,現在好好學,上了大學就輕鬆了,想怎麽玩就怎麽玩,玩到你不想玩。
真正上了大學之後,魏時才清醒了,壓根就不是這麽一迴事兒。
這輩子跟上輩子沒什麽差別,本來以為金榜題名、考中進士、連中三元,就可以不寫詩賦和雜文,也不用再一腦子鑽進複雜的算學題裏了。
然,並不是這樣的。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苦命’的魏時,告別姨娘和懷著身孕的夫人,帶著一大隊的人馬,踏上了迴江佑府的路。
跟來時相比,車隊的主子雖少了一個,但是下人卻多了不少。
夫人出手向來都大方,尤其是對他,所以光是護衛就給他添了八個,食材裝了三大馬車,行禮又裝了四馬車,還有備下要送給堂兄和當地族人的禮物,這些又裝了兩馬車,增加的馬夫再加上做飯的幾個廚子,加起來又多了十幾個人。
魏時十一歲,送嫡姐去柳州城出嫁的時候,那會兒還要押送嫡姐的嫁妝呢,都沒有這陣勢。
時隔五年,他已經不太記得當初的心境了,不過有一點應該是相同的,這趕路的心情都是極為迫切的。
當初送嫡姐出嫁的時候,怕耽誤去縣試的時間,所以總想著路上能快一點再快一點,隻不過那會兒車隊根本就不聽他的。
現在魏時是想著能趕迴來,親眼見證孩子的出生,這是他跟夫人血脈的延續,是他在這個世上最為至親之人。
趕路的心情自然也是極為迫切的,車隊要怎麽安排,趕路還是歇息,用飯還是燒水,皆聽他的安排。
是以,原本計劃二十三天才能到達的路程,僅僅用了十八日。
如果迴程也能這麽短的話,應該用不了兩個月就能趕迴京城。
堂兄弟倆已經快要兩年沒有見麵了,不過書信從未停止,所以見了麵也不覺得生疏。
不過兩個人的變化都是極大的。
“大哥身體現在如何了,這麽冷的天兒到城門口來做什麽,趕緊上馬車,我又不是不知道咱魏家的宅子在哪兒,哪裏用得著你出來接。”
魏時幾乎是將堂兄拉上馬車的,堂兄素來身子骨弱,瞧著就比旁人要瘦上幾分,如今瞧著比他走時還要瘦,臉上的顴骨都瘦到有幾分凸起了,而且這氣色瞧起來實在不怎麽樣。
看來鄉試後得的這場病,遠比堂兄在信中描述的要嚴重的多。
“不妨事,我自己的身體自己還不知道嗎,以前要讀書,不得不耗費心力,這迴好了,總算是考中了舉人,以後都不必再讀書耗費心力了,也不用再去考場上遭那些罪了,身體慢慢也就變好了,還沒恭喜你呢,本朝第一個連中三元的人,你小子可是給咱們魏家光宗耀祖了。”魏定寬慰道。
想起在京城時接連遭受的兩波打擊,魏時也不知道是否應該提醒堂兄,必須得端正態度,認清現實,走入仕途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不過相對來說,還是要比之前輕鬆的。
魏定瘦了,但是在魏定眼裏,堂弟高了,也比之前胖了,臉頰不再那麽瘦,下巴較之以往也稍稍圓潤了些,斂去了一些英氣,比之前更多了幾分溫潤,真就像是一塊兒暖玉一般。
果然,相貌上得天獨厚的人,不管是胖了,還是瘦了,都甚美,堂弟之前偏瘦的時候,臉上稜角分明,並不難看,反而是英氣勃勃。
如今比之前稍胖一些,身條長了,肩膀不再那麽瘦削,像一顆挺拔的翠竹,臉上不再稜角分明,卻多了幾分溫潤之色,翩翩公子應如是。
</br>